奉梅

自大數據正式進入公眾眼簾后,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意識到并且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大數據時代的價值與力量。海量繁雜的數據一方面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更加多元、更加全面、更加綜合的信息參考,另一方面也對企業在數據搜集整合,管理應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更大的挑戰。在“適者生存”這一競爭法則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拔得頭籌,就必須正視大數據時代下其在管理層面上所面臨的挑戰并巧妙地借助時代所具有的優勢來提高自身的企業管理能力。
一、大數據時代含義與特征
1.基本含義。大數據,也可稱之為巨量資料、海量數據。它指的是其所包括及涵蓋到的資料數量繁雜,規模龐大,其程度難以憑借目前的主流軟件工具,在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時間范圍內被選擇、管理并整合成為幫助企業決策者進行戰略規劃的資訊及信息。大數據時代正是在大數據這一背景下產生的,并被大數據所依附著的時代。通俗地講,大數據時代指的是人們目前正處于被海量龐雜數據所包圍及影響的時代。
2.主要特征。其一,來源廣且多。數據的來源除了傳統的年鑒、量表、數據表、數據庫、文獻資料外,還包括搜索引擎、社交網站、移動通訊工具、口頭溝通等。其二,類型多且雜。在多渠道數據來源的基礎上,數據的表現形式既可以是來自文本的文字數據、也可以是來自視頻的影音數據等,其結構日益多元。其三,更新快且短。大量密集的數據以及復雜多樣的種類對數據的處理與更新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隨著信息搭乘工具的多樣化與豐富化,從過去的電視、報紙、廣播到現在的互聯網、微博、微信等,信息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
二、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所應具備的能力
1.數據的預測能力。預測能力是企業管理中具有前瞻性指導意義的能力之一。以制造業為例,不論是生產計劃的制定、原材料的采購,還是機器設備的增加,作業人員的擴招等,都必須要提前預測以便生產活動的順利開展,這一切都離不開各個環節的數據體現。譬如原材料價格的浮動變化、勞動力成本的變化等,企業應當科學地利用過去及當下的數據來合理預測下一階段企業管理的成本變化及活動需要等。
2.數據的管理能力。一方面,企業需要更加精準地搜集數據。海量的數據為企業決策提供了多維度的參考依據,但同時也對企業的信息篩選能力與信息鑒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要選擇合適的渠道來搜集信息,選擇合適的方式來存儲信息,以提高信息使用的方便性。另一方面,企業需要更加有效地整合數據。在獲取充足的,合適的信息后,企業應當擁有對數據的整合能力,即將零散的、碎片化的數據通過分類、歸整的方式進行有機整合,以形成相對獨立的體系,從而提高信息使用的有效性。
3.數據的應用能力。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管理能力就是對數據的應用能力。一方面,企業應當學會如何運用信息以提高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另一方面,企業應當懂得如何運用信息來及時應對市場的挑戰并隨時調整內部安排,以提高企業生存的適應性及持久性。總的來講,企業應當提高對數據應用的科學性與深入性,學會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數據利用能力。
三、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管理將產生的問題
1.發展戰略的模糊。發展戰略是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理念、發展目標等制定出來的,用于規定并指導企業實際運營過程的發展決策。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既要立足企業實際,又要結合外部市場環境等諸多因素。在大數據時代下,由于來自外部的數據信息非常龐雜且魚目混珠,這對企業在進行外界環境的判斷力造成了一定影響。以消費者對該品類的滿意度搜集為例,企業既可以通過傳統的面對面問卷調查、網絡邀請調查、也可以通過手機端的微博、微信調查等。不同調查渠道所代表的消費者不同,其所獲得的信息也各不相同。企業假如在大量繁雜的數據面前沒有清晰的數據鑒別能力,就可能出現判斷失誤,最終導致其所制定的發展戰略模糊不清。
2.計劃組織的紊亂。計劃組織是企業執行發展戰略、分解發展目標并對企業資源進行合理分配與統籌安排的過程。以生產計劃組織為例,企業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生產所需投入的資金(包括固定資產投入與可變人工投入)、市場對產品的可能需求量、生產過程中的損耗量等諸多因素。在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更新速度快且更新周期短。企業在這個時間點所搜尋得出的數據結果在下個時間點可能會發生變化。假如企業的生產計劃組織時刻根據企業搜集數據的導向結果來進行調整,則不僅容易出現資源過度損耗等成本增加問題,而且可能因為數據的快速變化而出現脫離實際市場變化的危險,最終導致企業計劃組織的紊亂。
3.創新改革的不足。創新是企業興旺不衰,充滿生機的重要保障與重要驅動。創新的幅度可大可小,創新的方向也各不相同。在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既面臨著宏觀數據所指示的發展方向,又面臨著微觀數據所指示的改進方向。數據分析既可以幫助企業發現創新機遇,又可以幫助企業預見創新危機。但大量繁雜的數據給企業呈現了多個維度創新契機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企業的注意力與創新重心,企業很可能陷入多方面嘗試改進但每個方面卻流于表面的“形式主義創新”,其所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并沒有對自身的某個方面做出實際性、深入性地改變與優化,表現于外就是企業整體的創新改革力度不足,效果不明顯。
四、大數據時代下提高企業管理能力的對策
1.提高數據鑒別能力以提高發展戰略的科學性。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時需要一定的數據進行參考與支持,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應當重視提高自身對數據的鑒別能力。具體來講,其一,應當鑒別數據的實效性。由于數據的更新速度快且周期短,這在無形中縮短了個體數據的實效性。不同階段的數據所呈現的結果各不相同,企業應當選擇接收與市場實際情況最接近的數據。例如企業在制定中期發展規劃時,距離該時間段越近的數據,其權重應越高,距離越遠的數據,其權重應當越低。其二,應當鑒別數據的真偽性。隨著網絡開發程度的日益提高,信息來源出處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平臺可以用于發布信息,其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有干擾市場發展甚至破壞市場秩序的虛假信息,因此,企業在搜集信息前應當對數據的真偽性進行判斷,避免被虛假錯誤的信息所誤導。總的來講,企業在面對海量繁雜的數據時,應當提高對數據的鑒別能力,由此才能借助數據為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科學化的參考依據。
2.提高數據預測能力以提高計劃組織的合理性。企業在進行組織的計劃與資源的統籌時,一般需要提前進行。如企業決定在下半年增設一個新的項目,則在項目正式開展前必須提前做好人員的招聘、資源的采購、資金的撥付到位等,諸如此類的安排通常都離不開對項目需求的提前預測,因此,企業需要通過提高數據的預測能力以提高計劃組織的合理性。具體來講,其一,應當提高對風險的預測能力。特別是在開始一個新的項目時,企業需要盡可能全面地預測到因為資源不到位而可能造成的風險、因為外部競爭而可能造成的風險、因為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更新而可能造成的風險等。與此同時,企業也應當提前制定最低的防御底線及止損系數,避免因項目失利給整個企業造成過大的沖擊。其二,應當提高對盈利的預測能力。因為企業的運營過程是流動的、變化的,特別是資金的流動更是靈活多變的。企業提前預測企業運營所可能帶來的盈利將有助于提高資金流動的有效性。
3.提高數據整合能力以提高創新改革的精準性。企業在決定將有限的資源應用于某一領域的創新時,必須要合理地對現有的企業運營過程進行綜合的比對評價,從中發現當前最亟需改進的或者最值得嘗試創新的部分。其一,應當提高對數據的融合能力。即要將來自各個維度的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并且將具有共同性及互補性的數據交融在一起。特別是在大數據時代下,大部分的數據均呈現出零散、分散的特點,因此,企業更加需要將其粘合起來以呈現出完整的數據信息。其二,應當提高對數據的應用能力。即是在融合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解讀并利用數據所呈現的信息。例如通過數據反映出的企業員工辦事效率較低,項目審核周期較長,后續跟進維護不足等,其實質問題可能是企業流程的設計不夠合理。因此,企業在創新改革之前應當提高對數據的整合能力,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優化改進。
基于現今時代背景,企業要想提升管理能力,就應當正視海量數據、龐雜數據給企業管理所帶來的影響,充分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價值并最大程度地進行開發利用。通過提高數據鑒別能力來提高發展戰略的科學性,通過提高數據預測能力來提高計劃組織的合理性,通過提高數據整合能力來提高創新改革的精準性。只有企業能夠運用富有前瞻性的管理智慧去分析挖掘大數據時代的先機與資源,就能夠合理地計劃組織企業運營、協調控制企業資源,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與質量,最終實現企業發展追求與目標。
(作者單位:西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