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 陳堯 董永康 王榮發
摘 要:電能計量作為當前電力系統營銷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當前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在當前電能計量裝置中也開始向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為電能計量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也為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進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中從電能計量設備自動化抄表技術系統的組成和信息化智能技術系統的組成入手,對電能計量設備自動化抄表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信息化智能技術在電能計量領域的發展優勢及應用熱點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自動化抄表技術;信息化智能技術;應用
前言
電能計量作為電力企業與用戶進行電能核算的重要的依據,同時也是電力系統營銷管理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在我國電力行業中電能計量都是采用人工到現場抄表的方式進行,這不僅工作效率較低,而且數據出錯的機率也較大。所以在當前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利用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來實現了電能計量數據的采集和傳輸,這不僅有效的減輕了抄表人員的勞動強度,而且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抄表的準確率得以進一步提升,有效的加快了電能計量裝置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1 電能計量設備自動化抄表技術系統的組成
目前自動化電能計量抄表系統,其所采用的電能表由于加裝了紅外轉換裝置,所以不需要對其進行接觸就可以實現對數據的讀取,抄表人員只需要使用便攜式計算機就可以完成抄表工作。目前電力系統所采用的自動化抄表技術中,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通信子系統、中心處理子系統與前端采集子系統。
1.1 通信子系統
通信子系統利用無線、光纖、低壓電線力載波和電話線等四種傳輸方式,將數據進行傳輸,使其到控制中心。
1.2 中心處理子系統
中心處理子系統作為電能計量裝置的指揮中心,所用用戶用電信息資料都會通過信道匯集在此,同時管理人員利用相關的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并依此來做出相應的各項決策。
1.3 前端采集子系統
前端采集子系統需要安裝在生活用戶住宅小區單元中,其屬于兩級式數據匯集結構,同時在配電變壓器下還會安裝有集中器,這樣采集器所采集到的信息則會定期由集中器進行數據的讀取,從而將使用者電量信息向上級數據采集裝置進行傳輸。
2 信息化智能技術系統的組成
信息化智能技術系統作為操控公開式的計量中心系統,其組成部分中不僅包括電能表、高速網絡通信和互感器,同時還包括信息處理分析技術和其他配套的智能測定、管理系統等,具有高度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特點。
3 電能計量設備自動化抄表技術的發展現狀
我國由于各地經濟條件及自然條件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很大一部分地區電能計量設備自動化抄表技術還仍是采用電話線通信方式為主,部分地區隨著技術的進步已加大了對低壓電力線載波通信方式的應用。由于通信子系統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考慮較多的因素,所以目前情況下還不能進一步進行普及。目前在電能計量設備自動化抄表技術終端采集裝置中應用較多的還是電子式電能表和機電脈沖式電能表,這兩種電能表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完全可以滿足于現代自動抄表技術的需要。隨著當前集中器和采集器產品在市場上的不斷涌現,其技術越來越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在電能表電量數據采集系統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4 信息化智能技術在電能計量領域中的發展優勢
4.1 智能化的管理
目前電力企業應用現代化計量設備系統,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不僅實現了電能計量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而且通過信息網絡平臺,可以使用戶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最新的信息,能夠及時調整自已的用電方案。同時現代化計量設備系統具有信息網絡的廣泛性,這樣可以通過不同的計量節點來提取相關的數據,可以在制定各項管理策略時提供更加科學的信息支持。同時作為供電企業的管理者,可以及時了解到用戶的需求,并對自身的管理策略進行及時的調整,確保為用戶提供優質、高效的電能供應。
4.2 信息系統的完善
在電能計量領域應用中的信息化智能技術,能從控制與測量等方面為出發點,為管理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撐是信息化、自動化及互動性能。第一,它擁有功能強大的信息化智能電能表網格,提供了有效的平臺交流給用戶與供電單位,幫助供電單位根據客戶的需求度,不斷深入發展與進行完善;第二,在作為交流與查詢的用途中,它可以直接提供首手可靠的測量數據;第三,它的自我保護能力能夠有效得到加強,其信息系統的安全得以確保,主要表現在于它具有指揮系統與數字化強大的數據網。
4.3 技術進步的推動與設備的更新
在信息化智能技術的成功應用中,能夠使該領域技術得到有效的加快,相對滯后的設備工藝一定要徹底淘汰掉,不斷完善新技術與新工藝,在技術方面與產品缺陷上的難題應得到解決及改善,對于電能計量領域的良性發展中,將會產生不可多得的促進作用。
5 信息智能化電能計量系統的熱點應用
5.1 智能化全面管理
系統能對設備的能耗與狀態實行監測及控制進行智能化管理,可以采集到更加多的運行實時數據,這樣能夠掌握更詳細的負荷狀況,優化與自動編制用電計劃,進行過程跟蹤與自動監測及評估,從而達到側智能化的管理。
5.2 遠程控制的實現
在配電運行的管理系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是遙控功能,經過終端用戶開關控制的被控得到了實現,在保電情況下解除的系統,能夠直接對終端用戶進行遙控,讓遠方拉合閘得到實現。
5.3 賬務結算的簡化
在電力營銷賬務結算中,對以往賬務處理上的復雜流程進行了簡化,在進行實時費用結算的時候能夠做到準確無誤,用電客戶會得到更加及時準確的賬務信息資料。
5.4 損失估算計量
故障發生在計量點之時,通過進行整合大量的測量數據,在故障發生期間的電量可進行估算,從而使計量的準確性得到提高。
5.5 提高線損預測及負荷預測的準確率
為了電網備用容量能得到減少,電網經濟的效益不斷地提高,將對于負荷和網損信息的獲得應更為準確,從而能使電能質量惡化與電力設備過負荷得到充分的避免。
5.6 提供故障的分析依據
當電網系統發生故障后,可以對非正常用電記錄認真進行查詢,為故障提供有利的實時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實現在線分析異常狀態,同時能夠提高供電的可靠性,使智能電能表與用戶設備的預防、監測與保護可以得到實現。
6 結束語
目前隨著電力系統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信息化技術在電力系統中已得以廣泛的應用,這對于電能計量數據的采集和傳輸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使電力企業能夠及時了解到用戶的需求和配網的信息,為電能計量裝置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當前電力系統中,自動抄表系統和智能技術系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樣可以采集到用戶的不同電量數據,并對其進行準確的分析,更好的滿足了管理層和技術層的需求,加快了供電技術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陶進.變電運行管理信息系統研究[J].機電信息,2011(1).
[2]王孔良,李路新,等.用電管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3]閆華.電能計量裝置的質量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