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本文從能源會計產生的背景、能源會計的概念、原則、能源會計的目標、對象與假設方面探討了能源會計的基礎理論。
關鍵詞:能源會計;基礎理論
能源會計屬于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它與目前研究比較多的社會責任會計、環境會計有許多共同之處,但又必須單獨研究,這與當前的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形勢是密不可分的。
一、能源會計產生的背景
能源會計是社會責任會計的一個重要內容,與環境會計緊密相關,同時它又有自己的特別之處。能源會計核心是用于衡量和報告企業的能源使用活動及有關能源事項,能源會計的出現與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密不可分。
1.能源會計是社會責任會計的一個重要內容。20世紀70年達,會計界出現了“社會責任會計”概念,其反映和控制的對象包括與環境有關的經濟活動、能源保護和利用方面的經濟活動、公益性經濟活動等。多數大公司在披露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時,包括環境(環保投資、排污費、綠化費等)、能源(能源保護、產品的能源使用效率等)、社會貢獻等方面的信息。而從能源會計建立的初衷看,它是為了保護資源,促進能源的合理有效使用。因此,可以說能源會計是社會責任會計的一個重要內容。
2.能源會計與環境會計關系密切。能源會計與環境會計的發展歷程有重要淵源。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以資源的迅速枯竭、環境污染日益惡化為代價。進入20世紀70年代,地區性環境問題更上升為全球性問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已被全球氣溫升高、災害性天氣頻繁、水污染等環境問題困擾。1987年出版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首次引入“可持續發展”概念,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多數國家支持這一觀念,并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該號召。環境會計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從會計角度對社會經濟環境進行的思考。而能源會計的產生最早也可追溯到資源的枯竭、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出。
在研究內容方面,能源會計與環境會計存在交叉。例如石油、煤炭等能源開采使用,必然會造成環境污染、需要環境保護措施等,研究能源會計,則需要考慮環境會計問題。
3.能源會計隨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產生。會計是特定社會經濟環境下的產物,任何會計理論的形成和完善都離不開特定的環境。能源會計也是在當前社會經濟環境背景下產生的。
(1)能源環保。引起氣候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80%來源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燒。而我國以高碳化石能源為主,并且這種狀況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為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低碳經濟”、“低碳發展”等詞匯被提出,這無疑使我國必須把能源環保放在重要位置。
(2)新能源開發。我國鼓勵對水能、核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新能源的開發。“十二五規劃”即把加快新能源開發作為加強現代能源產業的重要方式。相信新能源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將占有越來越高的比例。
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職能有助于提高能源供應和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而且新能源的開發使用也急需用會計方法反映其價值、成本,計算出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等。因此,能源問題與會計問題結合起來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能源會計的概念和原則
1.能源會計的概念。能源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它綜合運用會計學、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以節能減排目標為指導,采用多種計量屬性和手段,以有關能源法律、法規為依據,對企業的能源使用及環保情況進行反映和監督,以便向有關利害關系人提供有用的能源信息,以達到協調經濟發展、能源合理有效使用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2.能源會計的原則。能源會計除沿用財務會計的原則,如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致性原則等,還應建立能源會計特定的原則。
(1)政策性和強制性原則。能源會計的核算要體現國家提出的有關節能減排方針政策以及相關的會計法規和制度的要求[4]。同時企業還必須無條件遵守和執行國家相關能源法律法規及其要求披露的信息。
(2)社會性原則。能源會計要求企業不僅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考慮其業績,還要站在社會的角度對企業進行評價。
(3)預警性原則。能源會計核算體系能反映出能源環境現狀和變化的方向、程度,達到預先發現能源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制約、對環境破壞的影響并起到預警作用。
(4)誰投資誰受益、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可以明確各責任主體的責任,把能源使用與注重節約、環境保護與治理結合起來。
三、能源會計的目標、對象
1.能源會計目標。根據雙層目標觀,能源會計的目標有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之分。能源會計的基本目標是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高度重視資源環境及對能源的節約使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努力提高能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能源會計的具體目標是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能源會計信息。這些有用的能源會計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的能源使用政策;能源消耗量及其變動趨勢;能源投資總額、投資產生的效益情況;因使用能源破壞環境引起的負債情況和改善及治理環境發生的費用支出情況等。
2.能源會計的對象。能源會計對象是企業的能源活動和所有與能源相關的經濟活動,其反映和監督的是與能源開發、使用和保護相聯系的各個階段、環節的過程和結果。
四、結語
當前,我國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以及對外能源依存度的加大,使中國面臨嚴峻的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的挑戰。因此,在我國建立完整的能源會計理論體系,大力發展能源會計是十分必要的。能源會計的提出及研究有助于企業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只重點分析了能源會計的基礎理論,以后還會繼續探討能源會計的計量及報告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廖洪.會計理論及其應用分析[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2]李端生.會計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王歡歡.迎接后京都時代中國能源法的生態化(上)[J].節能與環保,2009(2):18-21.
[4]聶穎,蔣衛東.能源會計理論初探[J].商場現代化,2008(4):358-359.
作者簡介:冉燕麗(1986.10- ?),女,四川達州,碩士研究生,現為四川文理學院專任教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成本會計和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