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侯波是陜北的一位青年作家,他近期的小說作品《上訪》《肉爛都在鍋里》《春季里那個百花香》在全國范圍內引起較為強烈的反響。侯波的文學成績除了其編輯職業和生活閱歷外,主要源于對文學的執著熱愛和艱辛努力。侯波的小說作品在藝術上有著題材選擇的“敏感性”、敘事展開的“尷尬性”、敘事素材的“原生態化”等顯著特點,正是這些顯著特色才有侯波小說的巨大反響,同時這些創作特色也對陜北地域文學重塑輝煌提供了某些啟示。
關鍵詞:侯波 藝術特色 文學啟示
在幾年內,侯波在小說創作上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個的喜訊,他連續在國家頂級文學刊物《當代》發表了《上訪》《春季里那個百花香》等小說,多篇小說作品被《小說選刊》轉載?!洞杭纠锬莻€百花香》先后被《作品與爭鳴》《2012年度中篇小說》《陜西青年文學選》等書刊轉載。2012年,陜西出版集團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侯波的第二本小說集《稍息立正》。侯波小說創作上的一項項成績、一個個喜訊使繼路遙、高建群之后備受冷落的陜北地域小說再次引來國內讀者和評論者關注的目光。侯波小說之所以能夠引起國內讀者和評論家的極大關注,與其獨特的生活閱歷、創作思想及藝術質素不無關系。而且,侯波小說中的創作思維及創作模式對久已疲軟、故步自封的陜北地域文學也帶來一些警醒和啟示。
一
侯波的文學成績主要來源于他的文學個性以及對文學的執著熱愛和艱辛努力。他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曾有作品見刊《當代》,后來更是在文學的土壤上辛勤耕耘,發表了《綁架》《誰在那兒歌唱》《咱大咱媽》等小說作品,出版了小說集《誰在那里歌唱》,盡管這些小說從整體上來看還略顯稚嫩,但是部分小說已經開始展現出深邃的思想境界、廣博的藝術視野和嫻熟的藝術技巧,并曾引起了一定反響。侯波近年來小說創作上的成就還與他對小說創作的執著堅持密不可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社會、文化體制的深入、轉變,陜北大地上的一些知識分子們、作家們也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蠢蠢欲動,不再甘于堅守清貧艱辛的文學創作,而是紛紛轉而從政、經商。部分沒有機遇進入政界和商界的作家也開始思謀著用文字賺錢,一部分投身于影視編劇行列,一部分加入了企業報告文學寫作行列,一部分轉向了暢銷書寫作行列。所以,陜北一部分很有才氣、很有創作潛能的作家在這一時期離開了小說創作隊伍,這也成為陜北地域文學繼路遙、高建群之后后繼乏人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侯波在那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堅持了下來,并孜孜不倦地進行著小說創作和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文學的道理上前行。所以說,侯波今年的小說成就不是飛來的,而是在深厚文學積淀和執著文學堅守下產生的。
另外,從文學總格局來看,自20世紀末開始,長篇小說在書籍出版、網絡傳播、大眾閱讀中占有著極大的比重,成為地位顯赫、覆蓋面廣的第一文體;而中短篇小說的傳播途徑、傳播對象明顯要比長篇小說狹窄,主要影響的是文學愛好者這一群體,其影響力無形中縮減了許多。這一格局造成了作家創作的一個誤區,就是唯長篇小說獨尊。部分作家認為只有長篇小說才能證明自己的創作成績和寫作成就,所以創作中沒有經過中短篇小說的充分練筆就開始構思、創作長篇小說。但是,侯波沒有受文壇風氣的影響,沒有浮躁激進,對題材的選擇保持著清醒的認識,踏踏實實地在自己熟悉擅長的中短篇小說領域不斷耕耘著。正如雷達所言:“盡管長篇小說聲勢奪人,體積龐大,但就文學本體而言,就思想、技術、語言、風格的錘煉而言,就引領審美意識而言,倒是中短篇小說常常走在了前面,只是我們認識和總結得不夠罷了……短篇小說最能見出一個小說家的語感、才思、情調、氣質、想象力的水準,有些硬傷和重要缺陷,在長篇寫作中或可遮蓋過去,一寫短篇,便裸露無遺矣。對一個作家藝術表現力的訓練,短篇往往是最嚴酷的和最有效的。”侯波正是執著地堅守在中短篇小說的園地里,尋找自己的獨特的敘述語言、敘述風格、文學思想,逐漸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一步步走向成熟境地。
侯波近年的小說創作成績還與其職業的改變有很大關系。2010年,侯波由宜川縣文聯調入《延安文學》雜志社任副主編,這間接地對侯波的小說創作產生了影響。周國清認為:“編輯在社會文化發展中起著中堅作用,既是社會文化的傳播者與締結者,又是社會文化承接的橋梁與累積的中介?!蔽膶W期刊編輯工作的客體是文學作品,作為作家的編輯在從事文學期刊編輯工作的同時或前后,都在從事與文學相關的工作?,F當代文學史上很多著名作家曾長期從事文學編輯工作,如茅盾、巴金、丁玲等著名作家,路遙、賈平凹、曹谷溪等陜西作家?!堆影参膶W》作為陜北唯一一個公開出版發行的文學刊物,曾先后發表過北島、路遙、史鐵生、賈平凹、高建群等作家的作品,更成為展示陜北青年作家文學創作的一個主要平臺?!堆影参膶W》作為一個平臺,為侯波的小說創作發表、宣傳、評論提供了諸多的便利條件,為侯波提供了重要的文脈資源和豐富的文學資源。同時,侯波在編審小說稿件的過程中也是學習他人文學創作的一個過程,也是積淀生活素材的一個過程,為其小說創作注入了不少新鮮質素。另外在編審過程中侯波擁有了以編輯的眼光看待作品的視角,而這一視角可以促使侯波在創作時以編輯的眼光調整、規范小說的題材、形式、內容等,更容易為編輯們所接受。這也讓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侯波的小說能夠屢屢在國內權威文學期刊上連續發表了。
侯波近年來的小說創作成績離不開他豐富的農村生活經歷。侯波從小在農村長大,工作之后又經常深入農村,所以他像路遙等前輩作家們一樣對農村生活非常熟悉、對農村的發展變化非常關心,他在原汁原味的農村生活中獲取了豐富的小說創作靈感和素材。侯波在創作談中曾談到《春季里那個百花香》的創作緣起:“因為老媽在鄉下,去年過年我在農村待了一個月,感想頗多,后來就有了這篇小說?!痹谂c侯波聊天時,侯波也談到了作品中三老漢病重賭博等一些細節都是這段時間親身所見所聞,而這些鮮活的生活細節,是無論作家擁有多么豐富的想象力都想象不出來的。侯波的小說正是建立在這種原生態生活之上的創作,有著鮮活的生活質感和泥土氣息,這一特點也成為侯波小說引起反響的一個重要因素。endprint
二
侯波在近幾年連續發表了《鄉情小學》《抓捕》《上訪》《婚內婚外》《肉爛都在鍋里》《春季里那個百花香》《貴人相助》等中短篇小說作品。這些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上以社會敏感性的事件作為切入點,以敏感題材作為突破口進行小說敘述?!多l情小學》敘寫的是一個民間慈善事件,《抓捕》展現的是警察辦案過程中讓受害人再次受辱的事件,《上訪》《太陽花開》則將藝術視角聚焦于敏感的“上訪”,《婚內婚外》重點探討極少引人關注的“婚內強奸”和更深層次的婚姻家庭問題,《肉爛都在鍋里》聚焦于農村電影“數字工程”,《春季里那個百花香》展示了農村的宗教、文化現狀,《貴人相助》將藝術筆觸延伸到“干部賄選”的問題上。這些敏感性的社會事件的融入,使得侯波的小說始終有著新的藝術元素,始終能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全新的藝術世界。當然,敏感題材是文學創作的一把雙刃劍,如果處理不好將會適得其反。侯波善于敏銳地捕捉各類前沿、敏感的社會信息,并將觸及藝術感覺的信息進行藝術處理,以這些敏感性的社會事件作為切入點,以一個事件引申到更為廣闊的生活領域。小說《上訪》,從題目看就足以挑戰當代中國文學創作的底線,但是當讀者真正深入作品,我們卻看到“上訪”僅僅是作品的一個噱頭和片段,小說更多地敘寫了一個鄉鎮干部祁鄉長在處理修路拆遷、收購韭菜、申請文物保護經費、煙草收購、封山禁牧等問題上的努力與奮爭??梢钥闯?,侯波沒有受限于題材,而是始終堅持社會和文學的雙重原則來選擇敏感性題材,讓題材為小說的整體服務??梢哉f,侯波的作品并不是一個新聞報道或者事件評論,而是蘊含著豐富而深廣的思想和藝術內蘊的小說作品。
侯波在這些敏感題材中審視社會、人生、人性,以敏銳的藝術筆觸觸及社會底層中的卑微處境和種種矛盾,以批判的視角展現出當下不健全的社會機制造成的種種“尷尬”事項。筆者在《尷尬敘事中的人性探求》一文中已經詳細談到《抓捕》《鄉情小學》《上訪》等小說中的尷尬敘事。侯波后來的小說創作依然延續了這一特點。侯波的《肉爛都在鍋里》將藝術視角深入到城市化進程中農村人的生存處境問題,尤其是農村人的文化處境問題。小說敘述了一位支書老杜為了給放電影的親家丙發子完成上級檢查任務,不惜自家花錢殺羊做羊肉來吸引村民觀看電影的故事。原本為了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電影放映工程卻成為一個擺設,成為一項政績工程。當文化生活需要用物質誘惑來激發,當麻將娛樂輕而易舉地完勝電影放映的時候,小說《肉爛都在鍋里》留給我們關于農村文化尷尬處境一個深深的思索。之后侯波在他的《春季里那個百花香》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這篇小說以一種細碎的、原生態式的寫作方式呈現了煙山村過年前后的一段故事。故事以村長侯方方作為敘述人、以紅鞋作為重點書寫對象,主要敘寫了組建秧歌隊、宗教風波、賭博等幾件既獨立存在又相互扭結的事件。小說敘述了村長在發動紅鞋組建秧歌隊的過程中獲知邪教事情后進行舉報,之后遭到信教家屬的打擊報復,紅鞋臨危救助,化解了危難。大年三十晚上,紅鞋有病的公公因賭博被抓后在拘留期間死去,不滿結果的紅鞋據理力爭,討要說法,但最終紅鞋也以信邪教為由被公安局拘留。小說呈現出富裕后農村的尷尬文化處境,農民們物質生活富裕了,但是精神文化追求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空虛與貧乏,婦女們沉溺于基督教甚至是邪教,男子們則幾乎全體沉溺于賭博,而作為過去村民們喜聞樂見、積極參與的秧歌卻遭遇到尷尬處境,不得不靠村長發動、靠物質利益的刺激,甚至不得不依靠基督教教眾組織。
《春季里那個百花香》在呈現農村文化尷尬的同時,也將批判的筆觸指向了社會機制層面。作品中,三娃老漢由于愛紅火、喜歡湊熱鬧,在病情嚴重的情況下仍然參加賭博活動,最終被拘留,拘留后由于病情加重離開人世。紅鞋為了討要個說法,堅持沒有說法之前不下葬。之后,紅鞋以信邪教的罪名被公安局拘捕,侯方方等村民聯名力保,卻被副所長批斥:“你還是村長哩,怎么一點政治覺悟也沒有??!……還上訪呢,還簽名呢,你這不是專門給派出所添麻煩嗎?”個人正當的權益卻無法通過正當的手段得以實現,虔誠的宗教信仰卻冠以邪教罪名,一種通過正常手段、充足證據來證明清白的簽名擔保卻被扣上了“上訪”的帽子,這些原本非常正常、合情、合理的基本權利緣何實現起來如此艱難?底層民眾緣何在追求公平、權益的過程中遭遇如此尷尬處境?這是侯波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值得反思的社會問題。這一反思在他的另外一篇小說《太陽花開》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這篇小說繼《上訪》后續寫了一個上訪及滅火的故事,小說以老莫和“太陽”花熾熱的人畜情感開始寫起,寫了老莫執著尋牛、上訪的故事。作品寫了老莫心愛的“太陽花”牛被人盜竊后,老莫報了案。報案后兩個多鐘頭警察才到現場,簡單登記后就離開了,之后就沒有了消息。焦急不滿的老莫找了鄉上的周書記,過了幾天仍然沒有消息,情急之下攔下了縣長的車。之后,鄉上送來了錢、米、面、油安撫老莫,但是一根筋的老莫只要牛,郁悶之極的老莫在看望女兒期間走上了上訪之路,最后被鄉長接了回去,給他送來了“他的?!薄G牛尋牛原本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卻最終演化為一場不該有的鬧劇。這場鬧劇同樣來源于社會機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來源于權力階層對底層民眾權益的忽略與踐踏,更來源于底層民眾在當代社會體制中的尷尬處境。作為社會的底層,盡管近年來在惠農政策扶持下農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相對于城市工薪階層仍然有一定差距,與高收入階層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別。在社會權益方面,作為占人口極大比重的底層民眾卻缺乏起碼的權益保障,成為社會權益中的弱勢群體。像老莫這樣的農民,在追求合理權益的過程中由于各層社會政治機構的體制不暢導致這些人一次次失望,追求無果后最終不得不走上“上訪”之路。
三
侯波擁有著路遙等陜北老一代作家從農村到城市的生活歷程,有著對農村血濃于水的親情,更有著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他也很好地繼承了路遙等老一輩陜北作家的文學創作精神,始終以自己的小說關注著陜北農村的發展變化,關注著陜北農民在歷史轉型期的命運困境與歷史境遇。但是,現時的陜北與路遙筆下的陜北已經有了“天壤之別”的變化和發展,陜北也不再是路遙所說的“白菜邦”,只有貧窮和饑餓?,F在的陜北憑借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為陜西一個急劇富庶起來的區域。但是,急速的經濟發展給陜北帶來了豐碩的物質財富,同時也滋生了很多經濟、社會、文化、精神等問題,如物質上貧富差距擴大、文化生活嚴重匱乏、炫富心理極度膨脹等等。路遙筆下的艱難、貧困、荒涼而散發著田園牧歌式的陜北農村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陜北農村正在以跑步的速度融入現代文明。在這樣一個急速發展的時代、社會背景下,小說家該如何真實現實地表現陜北農村,展現陜北農村人真實的情感追求與精神訴求,已成為陜北小說家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但是,一些陜北作家卻沒有看到或者故意忽略陜北大地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一個現實,沉溺于路遙為我們構建起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中,沉溺于路遙的文學范式和文學思維,以路遙文學經驗來書寫當下的陜北,作品也僅僅成為模仿之作,沒有任何創新和特色可言。endprint
侯波在小說創作上沿襲了路遙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但在具體的創作風格上卻走著與路遙不同的路子。在路遙的小說中,我們感受到有一個強大的、飽含深情的作者形象隱含在故事背后,為我們呈現出現實而深情的陜北、陜北農民和陜北故事。但是,在侯波的小說里,作者將情感深深隱藏起來進行敘述,原生態地展現著農村生活的原貌,展現農村發生的原汁原味的故事。在侯波的小說中,農村生活原原本本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生活在當下的陜北農村各個角落中的人物也活生生地被寫了出來,他們的神態、衣著、語言、思維都描繪得質樸真實、神形兼備、活靈活現。小說《春季里那個百花香》這種創作趨向體現得更為明顯。筆者感受到了侯波這篇小說的敘述手法及語言風格上的一些新的變化,它以過年前后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作為一個敘述區間,采取了散點聚焦的敘述方式將扭秧歌、邪教事件、賭博風波這幾個看似不相連的事件進行了敘述。在這些時間中間穿插大量的、瑣碎的農村原汁原味的生活場景、生活片段、生活情景。這些看似雞零狗碎的農村生活片段一方面為小說構建起一個真實的生活場域,另一方面成為連接幾個主要橋段之間的非常重要的敘述元素。另外,在新近發表的《貴人相助》中,侯波也是運用原生態的敘述方式,對農村的喪葬風俗進行了的細致呈現,以此來推動小說整體情節的深入發展。侯波說:“作為作家,我有責任把這種‘原生態的生活寫出來?!?/p>
這種原生態式的呈現就是侯波敘述陜北農村的方式,我們姑且不論這種方式是否能夠成為陜北作家創作的一種參考范式,但是至少走出了路遙的影響,走出了有著侯波特色的文學之路。如果侯波能夠繼續做“一個最勤奮、最真誠的寫手”,他的文學之路會走得更遠,他也會取得更為輝煌的文學成就。
雷達:《多姿多彩的短篇小說——第三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述評》,《文藝報》2012年11月26日。
周國清:《編輯正義何以缺位》,《南通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第129—133頁。
侯波:《把原生態的生活寫出來》,《小說選刊》2012年第10期,第5頁。
侯業智:《尷尬敘事中的人性探求——談侯波小說及新作〈婚內婚外〉》,《延安文學》2011年第3期,第199—202頁。
侯波:《春季里那個百花香》,《小說選刊》2012年第10期,第21頁。
李星:《思想像條河——序侯波中短篇小說集〈稍息立正〉》,侯波:《稍息立正》,太白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3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