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陽地
摘 要:大型漢藏羌彝民族交響音畫《土風》,是長期策劃與充分論證的藝術盛事,是全國著名巴蜀音樂家聯手打造的音樂篇章,是知性詩意解讀的歷史文化哲思,是又一個文藝春天燦爛引領時代風尚的主旋律,是民族和諧、共筑夢想、揚帆濟滄海的時代歷史畫卷。
關鍵詞:漢藏羌彝民族交響音畫《土風》 敖昌群與張堅 詩意解讀《土風》 文藝春天引領時代風尚
一、充分論證、鑄就藝術盛事
2014年9月25日19點30分,由成都市文化局主辦,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研究院承辦,成都樂團演出的慶祝建國六十五周年大型漢藏羌彝民族交響音畫《土風》,在成都西南劇場隆重上演。民族交響音畫《土風》籌劃歷時足年。其間,以四川省音協主席敖昌群、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林戈爾、成都市文化局副局長陳立志、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院長肖鷹、原成都音樂舞劇院院長唐中六、成都樂團副團長王大章、成都樂團一級演奏員孫賢儲、原成都市歌舞團團長曾渝等為主要代表的省市文化系統和高等院校的領導、專家、學者從《土風》的宗旨、目標、主題、創作團隊、形式、特色、前景展望以及多元文化藝術視角、文藝功能與政治導向、民風民俗與文藝根基、內容和形式的歷史傳承與弘揚創新、馬克思主義藝術生產觀在群眾路線上的具體夯實等方面進行了多次充分的討論、論證,并形成了“大型漢藏羌彝民族交響音畫《土風》論證會會議紀要”。
二、強強聯手、譜寫音樂篇章
《土風》音樂篇章的作曲由全國著名的巴蜀作曲家敖昌群、張堅擔綱曲目的創作與整體的謀篇布局。
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音協主席、四川省第十屆政協文體醫衛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音協《音樂創作》編委、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敖昌群先生, 有諸多驕人的音樂成就為全國同仁、知音“高山仰止”: 管中窺豹,《生命交響樂》《大涼山隨想》《交響序曲-紀念》《我愛你,中華》等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音樂作品為世人樂道。
作為中國合唱協會理論創作委員會副主任、總政藝術職稱高級評委、全軍音樂作品及聲樂大賽評委、成都市文化局藝術顧問、成都樂團及成都軍區戰旗歌舞團藝術指導,張先生激情創作近四百余部作品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擎天音樂大樹。信筆枚舉:周總理親自審查通過的《文藝大軍進行曲》、電影歌曲《花兒朵朵》、獲國家“文華獎”的大型歌舞《西藏之光》,獲全國廣播征歌金獎第一名及唯一政府獎的歌曲《神奇的高原》等音樂篇章令業界矚目。
在《土風》音樂會委約作曲家的選擇合作上,成都樂團以及成都市文化局是經過多次醞釀、反復思考、審慎定奪的。對作曲家而言,既要有很高知名度、品牌效應,又要心無旁騖,有充分的時間、精力全身心投入;既要有傳統的、經典的文化風尚,又要有時尚的、創新的現代氣息;既要老成厚重,又要開拓創新;既要有音樂藝術自身的鮮明個性、特色,又要與大氣候、新形勢、政治導向緊密結合;為慶祝建國65周年,為成都市近年的文藝惠民下鄉,為2015年年底的上海國際藝術節,交出一份人民群眾滿意、業界同仁贊美、藝術價值高格、主管部門放心的答卷。這樣的重任,當仁不讓地落在了全國著名的巴蜀作曲家敖昌群、張堅身上。《紀要》既出,敖昌群、張堅先生以及成都樂團部分演奏家迅即不斷深入康巴藏區、羌族地區及涼山州彝族地區進行了歷時彌久的原汁原味采風、調研。《土風》的藝術魅力、現實意義、品牌效益與長遠價值得到了一致認可,《土風》方案立項實施最終塵埃落定。
《土風》由序——足跡、第一樂章——大涼山的火(月琴調、情歌、朵諾荷、快樂的落蘇)、第二樂章——云朵上的羌(祭祀、征、遷徙之遙)、第三樂章——雪山上的魂(雪山抒懷、弦子舞、打墻歌、月夜情歌、山歌、踢踏舞)、尾聲——花開中國等五部分、十五段音樂構成,以西洋交響樂與少數民族原生態樂器結合的音樂形式為主,兼容詩歌、戲劇、繪畫、舞蹈等藝術元素,并以敘事性情景故事的形式呈現;定位準確、新穎明麗、雅俗共賞、品鑒多維,充分展示了少數民族的原生態風貌、幸福生活畫卷、多彩民族服飾以及民族和諧共融的美好時代風尚。
三、詩意解讀、意蘊歷史哲思
《土風》音樂會節目單文本洞開一天。摒棄了一般音樂會對音樂曲目的泛泛介紹與簡單曲式分析,而是以整體的、宏觀的把握,緊扣五個樂章題旨,用詩意化的語言、富于節律的美文,從藝術、哲思、民俗、民族融合以及生存價值等方面進行多元闡釋,開拓節目“詩、舞、樂”高度融合的新篇章,充分挖掘、展示音樂所呈現的厚重歷史與文化底蘊,以觸引觀眾多視角的聯想與共鳴。“文稿”既出、上下矚目,社會之反響強烈,音樂審美與文學雅趣輝映,歷史彰顯與哲思跌宕共鳴。成都樂團團長蕭鷹明確表示,明年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演《土風》的音樂會解讀文本,根就在這里了。“解讀”文本如下:
序——足跡
從巍峨亙古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從延綿怒吼的雅魯藏布江,從華夏歷史與文化的縱深與回夢之處,鐫刻著漢、藏、羌、彝為表征的民族音調漸行漸近,仿佛在述說著民族融合的藏、羌、彝文化長廊極具鮮明地域與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沉積與民族文化認同,以及索橋、棧道、馬幫所蘊含勾連的漫漫南方絲綢之路的神秘、悠遠、厚重與滄桑。是民族歷程的艱辛還是民族興旺的足跡,是“蜀身毒道”文明的璀璨還是氐羌族群征程的輝煌,是絢爛沉甸的蠶叢旨向還是黃帝偉岸的人文哲思?都在這引領民族向心力的旋律中!
第一樂章——大涼山的火
溫馨纏綿的月琴在恬靜的月夜彈起來,婉轉的口弦在溫潤的口齒間撥起來,情意綿綿的情歌在山寨的樹林唱起來,黃傘姑娘們邁著朵諾荷的節律舞起來,快樂的嗦在山野田間跳起來。如此怡情逸趣的美景,皆可濃縮于表現千百年來西南民族民俗文化地域性傳承的彝族火把節上。因為這是“狂歡化”的“火崇拜”民俗人本精神,是樸素的生命理念與神秘古韻的伸張,是生命繁衍的禮贊謳歌,是釋然慰藉的魂靈的自由放飛,是周而復始與輪回哲學精神的張揚,更是族群生活理想與藍圖的首肯與仰望。不是嗎?在這“東方情人節”(“東方狂歡夜”)的“放縱”日子里,在畢摩誦經祭火驅蟲逐害間,在阿詩瑪的深情向往與“英雄髻”的驍勇英武中。endprint
第二樂章——云朵上的羌
羌族的樂舞總是與民族祭祀的磨難與悲憫、民族存亡的討伐與征戰、民族生息的漫漫遷徙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揪心裂肺的羌笛響起、鏗鏘悲壯的羊皮鼓敲起、曠野移民的悲歌唱起、林立固守的碉樓豎起,我們的心靈禁不住烙印著一抹滄桑、年輪與悲情劃過的陣陣傷痕,仿佛翻越沒有盡頭的高山雪峰而淹沒在遠古神秘的歲月之中。值得欣慰的是,而今在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在半山腰際、云朵之上,一個幾千年都在苦苦掙扎的民族終于穩穩當當的深深扎下根來了!羌笛無需嘆流咽、羌笛再無怨楊柳!
第三樂章——雪山上的魂
藏區被譽為“歌舞的海洋”。“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這是藏族文化的特色寫照。承載于雪域圣山的虔誠朝拜,阿須草原的闊達寬廣,《格薩爾王》的精神頂禮,德格印經寺的歷史厚重:藏族的弦子長袖曼舞、豪放粗獷,藏族的情歌真切深情、開闊自由,藏族的山歌寬廣起伏、悠長高亢,藏族的打墻歌精神振奮、勞作與歌舞融為一體,藏族的踢踏青春奔放、銀鈴聲悅、緩急有韻、干凈利落。每當舞起歡快的弦子、跳起瀟灑的踢踏……自由舒展、忘情幸福的生活就會至誠地浮現在藏族兒女映山紅一般的笑靨與翩翩衣袂之間,這是濃厚地域文化與久遠歷史積淀的刻骨銘記。
尾聲——花開中國
迎客的索瑪花綻放,愛戀的羊角花燦爛,圣潔的雪蓮花傲立,和諧的民族之花盛開。當壯美號角般的序曲前奏再次深情奏出,當熱烈歡快的回旋旋律裊裊縈于耳際,當漢、彝、羌、藏的主題音調在純情的視聽聯覺中漸行漸遠,我們的臉上洋溢起會意的自豪,我們的心中蕩漾著靈性的崇高,我們的中國夢里更多了一份甜美、安康、憧憬與由衷的祝福與希望!
四、文藝春天、引領時代風尚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成都文藝界備受鼓舞,期盼已久的文學藝術“又一個春天” 真的到來了。在成都市文化局組織的2014年成都市文化局舞臺藝術創作工作座談會暨專家咨詢會上,市文化局局長王進帶領大家學習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習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隨著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如此定基調、定方向、引領航程、引領時代風尚的九鼎銘言,讓文藝界看到了希望。在對下一步學習貫徹講話精神進行安排部署的同時,王進局長還特別強調,《土風》音樂會傳統時尚、視角多元,服務大眾、導向明確,內涵豐富、形式新穎,民俗積淀深厚、文化根基扎實;我們一定要繼續加工修改完善大型漢藏羌彝民族交響音畫《土風》,繼續落實以《土風》主打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動,充分發揮與展示多民族文化藝術的地域優勢與人文魅力,挖掘巨大的藝術存在價值與市場操作空間,引領成都、四川文藝時尚,力爭在明年上海的國際藝術節上讓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激情感悟、忘情欣賞到一臺更加高格與嶄新的《土風》音樂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