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伶
天降“橫財”還是“橫禍”
文/牛伶
“天上不會掉餡餅”是一句人盡皆知的俗語,然而,面對忽然而至的“天降橫財”,人們往往方寸大亂,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2013年8月以來的兩個月時間里,在虹口、楊浦、寶山等中心城區(qū)先后發(fā)生70余起以典型的“拋物詐騙”手法為基礎(chǔ),并加以“更新?lián)Q代”的犯罪案件,涉案金額共計30余萬元。并不算新穎的犯罪手段,犯罪嫌疑人為何屢試不爽?被害人又為何一再上當受騙呢?
2013年8月2日晚上九點多鐘,周佳獨自一人走在回家路上,路過一家百貨公司門口時,兩名男子與她擦肩而過。周佳注意到,走在前面的一名約50歲左右,身材較小的男子在經(jīng)過她身邊的時候,從口袋里掉落了一疊錢,而走在其后不遠處的一名高個男子迅速地把錢從地上撿了起來。發(fā)現(xiàn)了周佳的注目,高個男子飛快地將錢裝進了口袋,快步走向周佳,對她說:“不要出聲,我們偷偷把錢分了吧。”
周佳心中竊喜,隨高個男子走向一邊,二人還沒開始商量分錢的事,掉錢的男子折了回來,問周佳和高個男子是否撿到了他掉落的一疊錢。眼見到了嘴邊的鴨子又要飛了,周佳立即予以否認。掉錢的男子不肯罷休,說有人看到他們二人撿到了自己遺失的那包錢,要求檢查他們隨身物品。
周佳無助地看向高個男子,只見他坦然地打開了自己的皮包讓對方檢查,并從包里拿出了黑色袋子里裝的另外一疊錢,說:“這是我自己的錢,看清楚了,沒有你的。”
周佳暗嘆高個男子的鎮(zhèn)定,想到錢也確實不在自己身上,就也大方地打開了皮包讓其檢查,在看到周佳包里的一張銀行卡時,對方疑惑地看向周佳,說:“我掉的那疊錢里就夾了一張銀行卡,跟這張一模一樣!”周佳馬上說這張卡是自己的,里面的金額有2萬多元。掉錢的男子卻一口咬定這張卡就是自己所遺失的,堅持要求周佳打電話進行確認,周佳卻不同意。相持不下間,周佳發(fā)現(xiàn)說好要一起分錢的高個男子已經(jīng)開始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了,為求盡快脫身,周佳自行撥通了該銀行的服務(wù)電話并輸入了銀行卡號及查詢密碼,并將電話查詢余額的語音給掉錢男子聽。
確認了卡內(nèi)的金額,掉錢的男子不再堅持銀行卡是自己的,并將卡歸還了周佳,不過他說:“那邊有人看到你們了,你們要去當面對質(zhì)。”高個男子向周佳使了個眼色,將周佳的銀行卡和自己的錢一起放進了自己的黑色袋子里,一并塞進了周佳的隨身小包,并意味深長地對周佳說:“我跟他過去一下,很快回來,東西都放你這兒了,你在這里等我,千萬不要離開。”周佳了然地表示:“你放心,我不會離開的。”
左等右等,高個男子始終不見回來,周佳突然意識到情況不妙,打開黑色袋子,發(fā)現(xiàn)里面放的竟是一疊廢紙,而包里的手機和銀行卡也不翼而飛,感覺情況不妙的周佳趕忙跑去附近的銀行查詢,卡里已經(jīng)空無分文。
向承辦檢察官談及被竊取財物的經(jīng)過時,周佳表示都是一時的貪念害了自己,若不是以為自己幸運地遇上了天降橫財,也不會落入不法之徒布下的侵財陷阱。
2013年8月14日晚上九時許,下班回家的王婷一人走出地鐵延長路站,沿廣中路往粵秀路方向走,路過路口時,一名男子騎車從她身邊經(jīng)過,在她面前掉下了一捆用橡皮筋扎住的錢。之后,另一個推著自行車的男子上來將地上的錢撿起來,故作神秘地對王婷說:“你不要吭聲,我們到人少的地方分錢。”王婷不為所動,繼續(xù)走向自己居住的小區(qū),可撿錢人卻一直跟在她的身邊,跟她搭訕,還提出為了感謝王婷的大方,要騎車帶王婷一段,王婷覺得對方并無惡意也就同意了,一路上也算相談甚歡。剛到小區(qū)門口,掉錢的男子尋了回來:“你們是否看到我掉的錢了?”王婷未予理睬,撿錢人矢口否認。
在與承辦檢察官的交流中,王婷表示,當時她并沒有為如此“天上掉餡餅”的事動心,更沒有與對方分錢的打算。
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事,卻使王婷無法繼續(xù)置身事外,承辦檢察官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憑借彼此間嫻熟的配合,使王婷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警惕心,參與到他們事先設(shè)計好的場景之中:
“我掉的那包錢是老板的,錢不要緊,關(guān)鍵是里面還有一張老板銀行卡,卡里有十來萬呢,我回去真的沒法交代,麻煩你們把銀行卡拿出來讓我電話查一下,如果不是,我馬上走,行嗎?”掉錢人向王婷和撿錢人焦急地懇求著。王婷猶豫了,在對掉錢人心生憐憫的同時,又不忍揭發(fā)有著“搭車之誼”的撿錢人。
這時,撿錢人很大方地拿出自己的銀行卡交給掉錢人查驗,還報出了銀行卡密碼,掉錢人用手機查詢后就把卡還給了撿錢人。在撿錢人的影響下,王婷也將隨身背著的包打開,并從里面的皮夾中取出一張本人的農(nóng)商銀行卡交給掉錢人檢查,掉錢人撥通了銀行的服務(wù)電話,輸入卡號后要求王婷報出查詢密碼,王婷警覺地拒絕了。
這一舉動引起了掉錢人的懷疑:“還說不是你撿了我掉的錢?如果是你自己的卡,為什么不敢讓我查卡內(nèi)金額!不許走!”
面對突如其來的質(zhì)疑,涉世未深的王婷頓時懵了,為了洗刷自己的嫌疑,王婷一把搶過掉錢人的手機,用手遮掩著,自行把密碼輸在了對方的手機上后,遞了回去。查詢之后,掉錢人一邊將銀行卡歸還,一邊道歉道:“實在對不起,我剛才太著急了,態(tài)度不好,剛才那邊有人看到你們撿了我的錢,要報警,麻煩你們跟我過去解釋一下吧。”
無端卷入這場風波,被人懷疑是賊不說,說不定還要被人報警拉到公安局,王婷徹底慌了手腳,只想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撿錢人似乎看出了王婷的不安,仗義地挺身而出,對掉錢人說:“不關(guān)我表妹的事,我跟你走!表妹,你等我一會兒,我馬上回來……”不等王婷答應(yīng),撿錢人已經(jīng)將一團鼓鼓囊囊的報紙不由分說地塞進了王婷的包中,隨掉錢人一起騎車離開了現(xiàn)場。
王婷對承辦檢察官說,當時她根本來不及反應(yīng),只以為撿錢人是將撿到的錢用報紙包好放進了自己的包里,當她回過神來,再度打開包時,才發(fā)現(xiàn)那團報紙里什么都沒有,自己的錢包和手機卻不翼而飛,被掉錢人查詢過的農(nóng)商銀行卡也被取走人民幣2500元。
日前,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科對三起此類案件中的六名犯罪嫌疑人依法批準逮捕,承辦檢察官在與其中兩名被害人深入溝通之后,對這一類案件加以深入剖析,并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們提高警惕。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
檢察官說法
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結(jié)伙采用“拋物詐騙”的手段,伺機竊取被害人包中的銀行卡等財物,并利用獲取的被害人銀行卡密碼,將被害人銀行卡內(nèi)的存款取出的行為,構(gòu)成盜竊罪,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該案引發(fā)的思考卻并不止于此:
前面的人突然掉下一疊錢,旁邊過來一人撿起就要與你平分,這是典型的“拋物詐騙”手法,市民們對此也早有防范,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采用如此“傳統(tǒng)”的手法,依然可以屢屢得手的原因在于他們所采用的方式確與以往有所不同,所利用的也不再僅僅是路人貪財?shù)男睦怼?/p>
根據(jù)對象反應(yīng),即時調(diào)整策略
與傳統(tǒng)手法不同,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并不執(zhí)著于讓被害人拿出一定的財物作為對價,與其平分拾得財物,而是根據(jù)被害人的反應(yīng),隨時調(diào)整犯罪手法。
無論遇到如周佳般心生貪念的被害人,或是如王婷般路不拾遺的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均設(shè)計了相應(yīng)的應(yīng)對方式——或加以利誘,與之結(jié)成“同盟”,令被害人放松警惕;或加以威嚇,使被害人百口莫辯,情急之下喪失判斷能力,最終落入圈套之中。
利用從眾心理,騙取銀行密碼
在接受承辦檢察官的訊問時,犯罪嫌疑人說:“我們通常會提出查詢銀行卡內(nèi)金額的要求,并由撿錢人率先配合查詢,就是為了誘惑被害人也將銀行卡給‘掉錢’人查詢,同時獲取銀行卡密碼。”犯罪嫌疑人這樣的做法,所利用的是當人們身處信息模糊的情境下,易于產(chǎn)生從眾心理的規(guī)律。“拋物”這一情景,對被害人而言,無疑是陌生的,在這種情境下,人們往往無法保持自身思考與判斷的獨立性,而是傾向于與身邊的人保持一致。
施展障眼大法,竊取隨身財物
在掉錢人與被害人交談之時,就是撿錢人實施盜竊行為的最佳時機,這時,掉錢人的攀談分散了被害人的注意力,撿錢人就可以借由將撿到的錢塞進被害人包中為掩護,伺機竊取被害人包中的銀行卡、手機、錢包等觸手可及的財物。隨后,掉錢人與撿錢人以須與他人對質(zhì)為由離開現(xiàn)場,利用之前騙取的銀行卡密碼,將被害人銀行卡內(nèi)存款取出。同時,檢察官提請市民朋友們注意,不要因為“拋物詐騙”的犯罪手法陳舊,自信絕不會上當受騙而掉以輕心,唯有時刻保持警覺,同時做到“不貪戀地上財物,不理睬花言巧語,不泄露銀行密碼,不允許觸碰背包”才能真正保護好自身財產(chǎn)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