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變速車輛感知換擋質量的測量方法及建模
為評估駕駛員對換擋質量的感知程度,用到了基于語義差別法(SD)理論的測量方法。收集出描述換擋質量的28個語義對,如平滑/粗糙、快/慢、舒適/不舒適等。然后,進行了一項調查,即讓駕駛員評價自家車的換擋質量,調查表中包括28個語義對,采用10分制。用主成因子分析法查找28個語義對之間的關系進行要素分析。這一分析的目的是:①檢測駕駛員感知換擋質量的隱藏因素;②確定換擋質量感知中能解釋方差模式有多少必要的因素。通過對碎石圖和累積特征值的分析,確定4個因素是隱藏變量,占感知換擋質量總方差的76%。這4個語義對是:響應(敏感/遲疑)、力度(強/弱)、平滑度(平滑/粗糙)、察覺性(察覺不出/明顯)。這就意味著駕駛員對換擋質量的主觀感知可以由多維因素組成,它們就是主觀感知的主要因子。
根據上面4個隱藏因素以及所有的語義對,可以開發出一種感知換擋質量的多維估量方法,即根據4對子維的級別和排名預測整體換擋分數的方法。在收集雙極主觀評定量表時,將這套換擋質量描述語看作是一種錨,覆蓋底層維度。將該表整合成整體質量指數,要求駕駛員對各維的重要性進行排名。這種估量方法有2種形式:排名和評級。排名形式就是對每個人都收集出每個維度的重要性,這種形式在一次試驗中就能完成。要求評估員(駕駛員)說出2個子維中哪一個比較重要,這樣就能在8個配對比較中計算出每個子維的權重。在使用雙極語義時,用評價表來捕獲每個子維的主觀等級,該評價表是在試驗過程中每項活動做完后才能完成。對換擋質量進行整體評分時,需要將排名和評級整合在一起。
根據子維的等級,對綜合換擋質量測量方法建模,并通過找出和一維估量方法的內部相關性來驗證該多維測量方法。
ByeongWookJeonetal. SAE 2014-01-9125.
編譯:倪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