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霞
摘 要: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特點是:政府、學校、企業協作共建、資源共享,“對內實行企業化管理,對外實行準市場化運作”。目前大多數由政府扶持企業共建的共享型實訓基地已初步建成,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多種功能于一體。但這些示范性實訓基地,還存在著適用性不強、軟硬件不配套、開放力度不夠、實訓師資短缺、管理水平不高等有待改進。
關鍵詞: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18-02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第一批示范性高職院校,學校酒店管理專業在教育部及政府的扶持下,依托行業優勢堅持校企合作,創辦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開放性、共享型”實訓基地——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實訓酒店。這為推進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服務社會、輻射周邊,做出了積極貢獻。隨著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推進與成熟,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下面就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實訓酒店談談個人對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看法:
一、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意義
共享型實訓基地面向職業教育、勞動力培訓、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資源共享,使之成為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培訓基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橋梁、社區教育和服務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載體、產學結合的平臺。
1、實訓基地內部實行集中管理,實現了資源共享
從目前實訓基地管理看,優勢比較明顯的是一種集中管理模式,也就是將學校所有的實踐教學資源全部集中管理,成立實訓中心或工業中心。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旅游酒店實訓基地,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由院長統籌,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分管,成立了“旅游實訓酒店”,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由校實訓中心會同二級學院制定,集中資金進行重點建設。
實訓中心在深入了解旅游服務業特點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單一實訓室模式,將原來各專業的獨立的實驗、實訓室進行了功能上的優化和整合,創建了集創新性、開放性、實踐性、經營性、產學研相結合的多功能實訓基地——“旅游實訓酒店”,下設餐飲服務、西餐服務、酒吧服務、茶藝服務、前廳服務、客房服務、插花服務等七個實訓室及經營性的餐廳及客房,并通過學院的網絡平臺,以數據中心為基礎,將各個不同功能的實訓室集成為一個整體。統籌安排院內實訓教學計劃,使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與共享,避免了重復投資,提高了設備利用率。
2、有利于服務區域的地方經濟發展
共享型實訓基能進一步突出高職院校的人才優勢、設備優勢和開放辦學的優勢,輔射周邊中小企業、高職院校,實現區域共享,成為區域中小企業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社區服務中心和區域職教資源共享中心,發揮更強的引領、輻射作用,提高高職院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
二、共享型實訓基地的特點
共享型實訓基地按照社會需求,專業建設的需要,由政府、學校、企業協作共建、資源共享,集“教學、科研、生產、培訓”多種功能于一體,充分發揮其對區域職業教育的作用,具有以下特點。
1、仿真性和真實性
配備專業教學所必需的實訓設備設施,滿足實踐教學需要。使學生按照酒店管理專業崗位群對基本技術技能的要求,得到實際操作訓練。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熟悉、掌握本專業領域先進的技術要求、服務技能技巧及積累服務經驗。內容安排要具有綜合性,使學生通過實訓不僅掌握本專業的核心技術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與專業相關的技術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的全面培訓。
2、先進性和前瞻性
努力使專業教學設備與生產現場設備基本同步。以行業科技和社會發展先進水平為標準,在技術、設備、管理、教學手段方面體現先進性。建設伊始就把握技術發展前沿,運用現代技術,集成先進設備,做到適當超前并留有可發展空間。
3、開放性和社會性
將專業設備添置使用與生產經營、對外培訓和技術開發較好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設備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在服務面向上要具有開放性。實訓基地給學校企業、行業的緊密結合提供了接口,它不僅要能承擔職業教育的基本技術技能實訓任務,而且能承擔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任務,使實訓基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成為職業資格鑒定基地及職工崗位培訓或再就業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基地。
三、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
1、由于建設資金不足,實訓基地存在先天不足
建成后的“旅游實訓酒店”雖然能夠進行各類多功能的實訓項目,但隨著酒店管理專業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原有的實訓場地過小,不能滿足現有的學生人數及班數的要求。以茶藝實訓室為例:一般設計的標準為30~35平方米/間,每間房屋只能配備15個工位設備,只能滿足30人的實訓,而現在大多數班級人數在45人左右,一般情況下一名教師進行的實訓項目指導達5個班。另外承接對考證外培訓項目,人數往往超過100人次。現有的實訓室中看不中用,校內班級的專業實訓真正能在實訓室操作是非常有限的,而大量的校外協作單位的項目培訓需要校內實訓基地提供資源,客觀上出現嚴重的需求與供給的矛盾。
2、具備實踐經驗的實訓師資短缺
于傳統上對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認識的偏差,許多教師認識不到實訓教師的重要地位,寧愿從事專業理論教學,而不愿做實訓指導老師,造成大多數實訓基地實訓師資隊伍數量嚴重不足,業務水平偏低,實踐能力弱,綜合素質不高。實訓師資的“短腿”,嚴重阻礙了基地共享型模式的運作,形成了實訓基地找企業要資源,而企業要求的服務卻滿足不了的尷尬境地。
3、開放性程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主要表現在對外開放的程度不夠。共享型實訓基地雖然與許多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但卻沒有設立專門服務部門和高效的服務團隊,以進一步跟進服務和交流,結果造成很多項目虎頭蛇尾。如在實訓師資培訓、實訓項目的開發、重要課題的協作和互派互兼工作等方面,做得不夠緊密,沒有真正體現“對內實行企業化管理,對外實行準市場化運作”的共享型機制的特色。
四、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的建議
1、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投入與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對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給予了政策支持,但資金投入相對較少,與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因此,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引導國內知名企業到校園投資,提升院校的知名度和綜合辦學實力。同時給予政策傾斜,如加大對企業的優惠政策,讓企業尤其是知名企業主動走進校園,與學校共同承擔起培訓學生職業技能的重任。
2、與企業合作,解決資金不足問題
在政府相關政策之持下,與企業合作,共建實訓基地,解決實訓基地資金不足的問題。如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正在興建的大益愛心茶社,就是企業出資、校企共建的一個實訓項目。大益愛心茶社是酒店管理專業在原有茶藝實訓室的基礎上,由云南大益愛心基金會出資,而建立的一個集經營、實訓、培訓、科研四位一體的綜合性愛心實訓平臺。有效地解決了原有茶藝實訓室面積小、工位不足、設備老化、仿真性差、拓展資金短缺等問題。
3、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為進一步加強實訓基地實訓基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應從如下幾方面做好實訓師資配套工作:一是解決實訓教師的待遇問題,打破理論課教師和實驗課教師的界限,鼓勵高職稱的教師從事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和實訓教學工作,對實訓課教學人員應進行系統地培訓;二是加大兼職教師選聘力度,從企業生產一線或科研院所中選聘技術精湛、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工程技術人員,經過教學業務培訓,擔任實訓指導教師或整個教學過程的任課教師;三是加大校內專業教師的實踐鍛煉力度,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統一安排,分期分批輪流下實訓基地頂崗鍛煉。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為適應專業需要,每年都要安排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以提高其實訓教學能力,更好地為教學與企業服務。
4、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擴大實訓基地的對外開放
為提升高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共享型實訓基地應完善社會服務功能,擴大對外開放。我院正計劃建立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與企業聯系緊密的開放型酒店綜合服務中心,積極尋求對外合作項目,大力推進培訓項目的產業化進程。實訓基地力求依靠各種資源優勢,開展對外技術服務,與企業在對客服務培訓、科技服務、職業技能鑒定等方面開展交流。以此增強學校和實訓基地的外部影響力,提高專業技術、校企合作、人才交流、科技轉化等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 澤.戴桂榮.“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3):47—48
[2] 宣玲玲.高職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模式比較[J].遼寧高職學報.2010.12(2):52—54.
[3] 陳思榮.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1(4):96—98.
[4] 首珩.共享型國家高職高專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4.(34).
[5] 黃 旭.論高職共享型實訓基地的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