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英語多媒體教學
周利菲
(貴州省習水縣職業技術學校 貴州 遵義 564600)
摘 要:教學技術的發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準之一。
關鍵詞:職高;多媒體教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32-02
教學技術的發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準之一。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將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于職高英語教學,為傳統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職高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豐富課堂信息
英語素質教育要求現代英語教學是為了培養創造性人才,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的共同發展。在中學階段,英語教學和其它學科的教學相比,無論是教材的設置、課堂教學還是課余的活動等都是動態型的。國內外日新月異的以CD-ROM為存儲媒介的多媒體英語教材、課外閱讀材料以及百科全書類讀物等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借鑒。另外,世界范圍內最重要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信息交流幾乎都有以英文作為首選的信息載體。我們的學生通過英語語言學習以獲得大量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的知識和最新信息,而反過來這些知識和信息量的獲得又大大強化了學生的語言水平。這就形成了英語學科有別于其它學科引進多媒體教學的先天優勢。因為英語教師利用Internet為教學服務具有天然優勢——無語言障礙。Internet可以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可以通過萬維網(World Wide Web)瀏覽和搜尋信息,可以閱讀和參加新聞組的專題討論,可以訂閱各種論壇的討論內容,也可與同行交談。這些都為提高教師的英語語言水平和教學理論水平提供了條件。
2、創設教學情境。
人類知覺是通過不同的感覺道(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加工各類信息的,但在外語多媒體中,信息表征主要作用于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涉及到的有聲語言(包括字幕文字和聲音文字)、圖像與音樂等,這是一種形象的知覺場,是英語教學重要的輔助背景。這種輔助背景在課堂上就表現為特定的教學情境,情景可以通過激發學生興趣而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特別是在導入這個環節,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導入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導入得法可以使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準備,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集中精神學習新的內容。如在職高英語Book 1 Unit 8 Sports中的Reading部分The Olympic Games,就可以這樣安排:本課的主題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因此可利用網絡資源搜尋與奧運會有關的材料,最后以漢城奧運會主題曲Hand in Hand為背景,以學生觀看奧運會比賽項目圖片并齊讀各個項目單詞來引出主題,這樣這些生硬的單詞通過多媒體演示、通過生動的圖片,所產生的良好的視覺效果變得生動直觀,并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并與他們近在咫尺,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提高教學效率
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率意味著“高密度”和“快節奏”。“高密度”是指“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大、面寬”,而“快節奏”指“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貯存大量信息,我們能更多創設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一種輕松、愉快、適度緊張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應重視利用多媒體做好課堂教學的復習(revision)、呈現(presentation)、操練(drill)、自由交際(free communication)等工作,使多媒體所提供的圖象、影片、提示語和背景音樂等能發揮充分作用。教學實踐證明我們應該根據我們所在學校的教學條件、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自己的習慣、特長來作出選擇,并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靈活地把新教材中的內容作彈性處理和整合,或增加,或刪改,或濃縮,或簡化,突出重點,巧破難點,做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特別是在上語法復習課時,我們將各項語法講解及例句輸入電腦(盡量制作精美,恰當使用美術體、黑體、斜體、下劃線、顏色、背景及演示方式等),上課時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學生在聽教師講解的同時,也看得清楚明白。這樣一堂多媒體語法課,能最直接地體現了多媒體技術所帶來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的效果。
二、職高英語多媒體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多媒體課件只起輔助作用
計算機多媒體盡管是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也只能起到為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英語課堂上開始時的“Free Talk”、值日生的“Daily Report”、Debate或 Discussion等,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好方式,它是計算機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課堂上的展示,那么就會把本應由教師講述的內容變為多媒體演示;忽略了師生之間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因而,我們必須清楚一點: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大量的交流,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也就是說,我們不可以誤認為計算機多媒體可以代替教師。是否使用多媒體,應取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在教學中,教師應使學生明確聽或看的目的,使他們有心理準備,調節他們的注意力,并注意及時的反饋矯正,以恰到好處地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多媒體的輔助作用。但是不論在哪個環節使用多媒體,教師都應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語言點,是為了“活化教材”,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學會用英語思考、用英語表達。
2、要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可操作性
一般情況下,教師不必求助于authorware,教師只需掌握powerpoint等便可制作出實用且具有美感的課件。也就是說,在制作課件時教師要考慮到自身的水平,如果對于做authorware課件不熟練的話,那么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會因操作不熟練而影響到整堂課的順利進行。比如在做聽力訓練時,如果用錄音機可以播放的話就沒必要把錄音再轉換成Mp3或其它格式,這不僅僅是因為錄音機操作起來方便可靠,還因為錄音在課件中播放時可能會出現問題,造成失誤。
3、注意計算機多媒體運用的頻度
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堂課中盡可能多地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比如:有些教師用英語課堂上常用的五步教學法,于是他在revision環節上用,在presentation環節上也用,practice,drill和consolidation等環節都在用;一會兒用PowerPoint展現這個片段,一會兒用flash來呈現那個片段,跑上跑下,不斷切換,忙得不亦樂乎。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很濃,但實際上變成了老師搞 “雜耍”,學生看熱鬧。事實上,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過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相當有限,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上缺少語言訓練的時機。我們應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與積極因素,由引起學生無意注意到維持他們的有意注意,進而轉化為從事學習和創造活動所必需的“有意后注意”。所以,在引入或呈現(presentation)這幾個環節我們可以多用些,在其它環節少用一些。但是不論在哪個環節使用多媒體,教師都應抱定一個目標,那就是我們之所以要使用多媒體,是為了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語言點,是為了 “活化教材”,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英語環境里的語言實踐中學習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