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隨學
摘 要:“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這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確實,心理學也指出:人的情緒和興趣,對人的認識活動有很大的影響,情緒高漲、精神愉快,認知效果就好,學習興趣強烈就積極主動地學,喜歡學和堅持學。愛因斯坦不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所以,音樂欣賞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和鞏固,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健全審美心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44-01
音樂欣賞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對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特別是對音樂的鑒賞力,發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國傳統的音樂欣賞課是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無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且課堂氣氛沉悶,教學目標單一。不能有效地激起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師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和音樂欣賞課的內容,我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豐富教學內容,擴充視野,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培養和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因此,精心選材、合理安排音樂欣賞教學內容、不斷給予學生學習空間、提出新問題、新信息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老師可經常從課外的報刊雜志上選擇學生喜愛的樂曲、音樂故事等內容,把他們充實到課堂中間來,豐富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
心理學講,參與學習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個人的興趣只有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音樂的實踐有很多,我們可以把樂器引進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如:二胡、笛子、古箏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藝術教育,以至于很多老師都說“十個孩子中間有九個至少會一樣樂器”。有了“手藝”,當然希望能有一個舞臺讓自己在同學面前露露臉,所以,在一些同學們比較熟悉的樂曲欣賞完后,可以請幾個能力較強、專業過硬的學生把欣賞過的曲子再表演一遍,既培養了能力,激發了興趣,又使聆聽的同學加深了印象。讓學生把學到的技能在大庭廣眾中進行表演,不僅能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學習興趣,陶治學生的情操,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通過這些方法,大大豐富了內容,開闊了音樂視野,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開辟了廣闊天地。
二、好的欣賞音樂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音樂的關鍵是傾聽。怎樣培養學生傾聽的興趣并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是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的前提條件。讓學生在參與的情況下進行傾聽,是訓練具有音樂耳朵的一條有效的途徑。
1、故事導入法:孩子都愛聽故事,初中生也不例外,針對這個特點,可在傾聽樂曲前講一下關于樂曲的奇聞佚事,象海頓的《驚愕交響曲》的故事、圣一桑的《天鵝》的故事等,聽完故事,一下子就有了想聽的欲望,這時再讓學生們聽這首曲子,一定是全神貫注,注意力充分集中。
2、聽音樂取名法: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欲。于是我們可以用“給你聽到的樂曲起名字”的方法來吸引他聽音樂。如欣賞《鴨子拌嘴》時,邊聽邊提示他們,聽到了些什么聲音?是什么東西模仿出來的?你聽了音樂后,給它取個名字怎樣?由此一步步引導他們達到教師吸引他們聽音樂的目的。于是很多名字就誕生了:《喧鬧的下午》《小鴨子戲水》《鬧》等。孩子們表現得非常積極,想象力也很豐富,學習興趣非常高漲。
3、談天說地聊天法:初中生的知識面比小學生寬了很多,對生活對社會也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時的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他們的經歷體驗無法感受到的東西,教師正可以利用這一點來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可以講一些教師親身經歷的對音樂的一些感受,看一些演出的感想,這種體驗的分享,同樣會感染學生,并更加關注于你介紹給他的音樂。比如,在欣賞《遼闊的草原》這一單元時,我就帶上了我在內蒙古大草原拍的照片,并給學生們講了我去內蒙旅游的所見所聞和感受,同學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都覺得聽得很不過癮,這時,我就順水推舟地出示了我的教學課題。還有在欣賞《光明行》時,我就向學生們講敘了作者劉天華的生平,劉天華是我們江陰人,離學生很近,就在家門口的音樂家,學生們非常感興趣,覺得課本上的內容原來并不遙遠,在后來的欣賞的時候,顯示了濃厚的興趣,頗有些迫不急待,整堂課的效果非常理想。
4、暢所欲言討論式:在音樂欣賞課中,音樂是第一位的,學生是音樂的主體,是有自己主觀色彩的,而教師則是為這兩者服務和聯系而存在的。因此要時刻關注學生對音樂的反應,尊重他們的想法,不忽視他們一點一滴的音樂感受,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初中時期,正處于自我意識急劇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漫談音樂感受時,七嘴八舌地希望得到老師的注意。
三、利用美的直觀事物培養和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
學生認識音樂主要由視覺和聽覺來完成。美麗的掛圖與設計優美的板書能令學生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中忘情的學習。例如,在欣賞馬頭琴曲《萬馬奔騰》時,我把教室的黑板上、墻壁上都掛滿了馬頭琴和萬馬馳騁的圖片,把大草原的景色通過電視放映出來,利用大幅彩色掛圖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在美的享受中再現美。學生一進教室,就被這強烈的視覺沖擊所吸引。上課時自然格外用心。另外,現代科技的發展也為我們的教學帶來了福音。電教媒體的加入,使課堂更加生動、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賞《春江花月夜》時,音像同步展現出夕陽西下,皓月東升,江上微波漣漣,白帆點點。樂隊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樂廳中現場欣賞一樣。學生們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樂所展現的清麗優雅的意境中。又如,在欣賞戲劇時,可以播放同類戲劇的精彩片斷或經典唱腔,通過直觀感受,使學生對戲劇有了感性認識,加深戲劇特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