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莉
摘 要:“實踐出真知,斗爭長才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參與研究我園十二五規劃省級課題“354游戲教學模式”以來使我對幼兒園教學活動模式在認識上提升了一個層次。從而激發了我的靈感,觸及到我的思緒,也對小班游戲教學略有感慨,隨即而言。
關鍵詞:游戲教學;興趣引導;適度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16-01
小班幼兒天真可愛,充滿童稚,無論是從認識客觀世界,還是表達自己主觀意愿都像影視明星趙薇扮演的“小燕子”一樣自圓其說,讓人忍俊不禁,他們對語言、事物的理解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感觸。
每次帶小班戶外活動時,我都要組織幼兒進行一段時間的集體游戲活動。但在活動中面對諸多活動器械和周圍的環境,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不能很好地組織,硬拉住幼兒不放的話,就會抑制幼兒對集體游戲活動的興趣.因此,我覺得作為教師在與幼兒玩游戲,不要急著教幼兒怎樣玩,而應首先把自己當成一個大孩子帶領幼兒玩,其次應根據幼兒的需要靈活組織.適時轉換角色,才能釋放幼兒天性和童心。在指導小班教師組織游戲策略上我得到啟示,要讓幼兒“玩的開心,學的自如”。
一、直接游戲,避免說教
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因此,告訴幼兒怎樣玩(即交待規則)或要求幼兒看示范的方法并不適合小班幼兒。于是我便采取了玩中學的方式組織游戲。如在玩“好玩的彩帶”游戲,幼兒手拿彩帶,教師帶頭唱“我的彩帶當馬鞭,甩起馬鞭駕、駕、駕”,并帶領一群“小馬”邊跑邊玩彩帶。并提問:“你的彩帶還想怎樣玩?”引導幼兒邊想像邊玩。幼兒的情緒高漲,他們在直接的游戲中創造出多種玩法,并能說出完整的句子。“我的彩帶像風箏,在空中飛。”“我的彩帶像條蛇,爬呀爬.”幼兒每說出一種玩法,大家就來學,幼兒玩的興趣很高.
二、變換規則,增強興趣
小班幼兒喜歡模仿,也喜歡有變化.因而教師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可有目的地變換規則,以增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如“小孩小孩真愛玩”游戲,如果教師只是簡單地變換觸摸物而無其他變化的話,幼兒的興趣就會遞減,但教師如能引導幼兒在游戲中動腦思考,適當變化的話,其游戲的興趣將越來越濃。“摸摸這、摸摸那,摸摸樹兒跑回來。”當幼兒觸摸遠近不同的樹先后跑回來時,教師可啟發幼兒:“為什么某某小朋友先回來了?這兒有哪么多的樹,想一想摸了哪一棵回來得快?為什么?在幼兒明白了遠、近的道理后,教師可變換類似的觸摸物進行練習。
三、適可而止,保持興趣
游戲的時間本無規定,但教師應在觀察幼兒興趣滿足的同時,注意幼兒活動的強度和密度,在適當的時機結束游戲,幼兒玩興未盡,他們在下次再游戲的愿望就會更加強烈。
總之,以游戲為載體的教學是幼兒最喜愛和樂見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在游戲中巧妙地將學習內容自然而然地灌輸和滲透,讓幼兒不知不覺地接受和消化是研究的核心,需進一步深入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