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薇佳
摘 要:情境資源的利用對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理解教材內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教育,就應該是喚起學生學習的需求。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關鍵詞:情境資源;優化;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73-01
《初中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資源,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情境資源的利用對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理解教材內容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教育,就應該是喚起學生學習的需求。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讓教學從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傳授知識,而是充滿“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
一、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教學情境資源
1、運用情境資源導入新課
未成曲調先有情。清人李漁認為:“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此一法也。”文學作品的開頭是如此,情境資源的介入也是如此。在開始教學新授之際,引進有價值的情境資源,不僅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還能為他們的后續學習提供支持和幫助,使他們在知識的框架中自主地攀援上升,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主要包括2方面:營造氛圍,漸入境界;立足全局,未雨綢繆。
2、運用問題情境,設計問題探究活動
創設問題情境,是實現師生互動,營造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問題情境教學,就是把學生置于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去研究新的未知問題的氣氛之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圖片、模型展示等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也可運用文獻材料創設問題情境,亦可通過對比分析發現矛盾從而產生問題情境,引導組織學生展開課堂探究活動,活躍課堂氣氛,落實生本課堂。
3、運用情境資源舉例說明,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拓展學生視野
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在教學之時介入情境資源,還要根據學生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靈活地引進情境資源,讓教材和鮮活的情境資源相互交融,相互“撞擊”,碰出智慧的火花,使教材變得更加豐滿,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視野更開拓。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具體策略有:遇到疑問,排憂解難;化解難點,鋪路搭橋;突出重點,錦上添花;升華情感,烘云托月;揭示主題,強調深化。
4、運用實驗資源,輔助相關教學活動
以生物教學為例。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通過實驗學習科學是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學習目的,還是學習手段。通過實驗,學生不僅能獲得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感性材料,逐步了解和學會科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還有利于形成相關科學基本概念、理解和鞏固基礎知識。所以,教師應隨時抓住時機,把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求知欲引到持續學習的軌道上。
二、選擇利用教學情境資源的原則
1、選擇時效性情境資源
即利用時政材料輔助教學活動。時政材料即通過網絡、報紙、電視、廣播、期刊等媒體報道的當前國內外發生的具有重大影響力、引人注目的時事新聞材料。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發現把時政材料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是課堂教學緊密聯系當前國內外形勢的有效渠道,又能彌補教材相對于形勢發展滯后的不足,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很好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政治教學為例。第一,用時政材料導入新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充分準備一些時事材料作為課前引入材料,這樣在一上課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中學生平時學習之外很少關注時事,不能及時了解身邊發生的事,但又會對這些事充滿好奇。當教師在課堂中像講故事一般引入身邊發生的事就會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做到時政材料與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對時政材料分析加工要圍繞著學生主體參與,扣題緊湊,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原則,把時政材料精心設計成問題,采取多種方式進行。
要么組織課堂討論;要么采取分組討論,代表發言;要么采取競賽方式。不管哪種方式,教師都必須做出恰當的點評。時政材料與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是有機結合的,貫穿時政材料不等于放棄有關知識點講解,而是要擺正時政材料對知識點掌握的催化劑的地位。把時政材料有機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使之與教材知識原理的教學相互補充、交互作用,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
2、選擇典型性情境資源
即利用典型案例或材料輔助教學活動,以便于學生理解知識,案例或材料大多取自學生身邊真實的故事,具有直觀、形象等特點,有助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與思考,也有助于實現抽象知識(概念、原理、規律)的形象化、具體化。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問題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每一個案例或材料所呈現的問題情景都是復雜的,需要考慮的因素和解決的問題也往往不止一個,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也可能多種多樣。這就迫使學生必須認真閱讀教材,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多角度探究,創造性地找出潛藏在表象下的問題本質。正因案例或材料是開放的、發展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不拘泥書本、不墨守成規。
以歷史教學為例。學生對于歷史理論的理解需要史實的補充,教師選擇典型的歷史材料,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例如經濟危機具有破壞性大的特別,只需要向學生呈現“工業產值的大幅度下降,農業的停滯不前,失業人口猛增。”的數據材料,學生就可輕易得出結論。
3、選擇多樣性情景資源
課堂教學所選取的資源可以是書本上的、也可以是網絡、報刊、雜志等相關的信息,也就是說資源的選取可以是多樣性的;二是指情景資源的呈現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有的可以是文字,但也可以是圖片、視頻等等。只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時刻在參與學習,那都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