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強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且在語文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要教會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現本文結合實際情況談一談學生應從哪幾方面著手修改作文,以期為實踐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修改;作文;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261-01
俗話說:“十分文章,三分考寫,七分靠修改。”而新課標也提出要求,“讓學生學會自我修改作文,使學生在修改作文中提高寫作能力。”由此可見,提高學生自我修改能力的重要性。此外,作文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作文修改是學生作文素養的體現,因此,應當交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權利,讓學生成為作文修改的主人。那么,學生應當怎樣修改自己的作文呢?其實,任何事物都有自身存在的內容和形式,作文也是如此。學生要想修改一篇作文,也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考慮。不僅看作文的內容,看作文的形式,還要注意作文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具體地說,學生要想修改好自己的作文,就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檢查主題是否明確,材料是否充實
換句話說,就是文章在觀點和材料上還有沒有需要改動的地方。有些同學在動筆之前盡管審清了題,考慮了文章的中心,但動筆后,往往就“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了。所以,學生應先在立意上查找毛病,再修改。如一位同學在課堂上寫了篇《我理解了母愛》,講的是我的身體非常瘦弱,性格內向,母親十分關心我,給我訂了份牛奶,這樣每天早晨,母親要跑很遠的路去領牛奶。并且詳寫了一個大風雨的早晨領回牛奶后,全身都濕了,且淋出了病,看到這情景,我感動得哭了,覺得母親非常關心我,我理解了天下父母心。這樣一個材料能自然而真實地反映“理解”母親嗎?恐怕很難。后來,他對初稿作了這樣的修改:每天早晨母親逼著我跑去領牛奶,而且風雨無阻,我委屈地哭了,心里挺難受,以為母親不愛我。后來才明白母親是用“牛奶+跑步”的方式來鍛煉我的身體素質和內向性格,茅塞頓開,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改后,材料與主題的結合明顯緊密了。其次,對文章材料的增刪也要反復琢磨,反復修改。大家都知道,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原稿有二十多個例子,一刪再刪,只剩下三個,結果文章精煉了,把志愿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和崇高品質表現得更突出、更鮮明了。
二、要進一步推敲結構安排是否妥當
結構就像蓋房子,不精心設計,隨便動工,是蓋不好房子的。文章寫好后,應看文章是否符合生活本身固有的規律,是否符合人物、事件發展變化的過程,是否符合環境、景物的構成層次,是否符合闡發道理的步驟等。在此基礎上,再看文章前后部分能否聯系起來,意思是否有中斷和跳躍性太大的毛病。如有位同學寫了篇《理發》的文章,頭兩段寫今年到外婆家度暑假時被外婆逼著去理發的情形,第三段則寫兩年前在這里理發遭理發員惡罵之事。于是第三段開頭寫道:“提起理發,我就不由得發怵了……”很自然地進入了回憶。回憶完后,就直接寫現在去理發的事,“我小心地推開了門,一位年輕的理發員迎上來,客氣地把我讓到了座位上。”這樣,中間意思就斷檔了,修改過程中,他補進了一句“現在怎么辦?外婆的話可又不能不聽”,又從回憶中轉到現實,很自然銜接兩個部分。推敲結構還不應該丟三落四。有篇習作《我的班主任》前面寫道:“他生活簡樸,工作認真,還熱情地關心寄宿生的生活。”可后面只寫了“生活簡樸”和“工作認真”兩方面的事,漏掉了“關心寄宿生的生活”。這就是典型的有呼沒應。
三、要進一步潤色文章的語言
潤色語言,先要把文章瀏覽一遍,力求消滅錯別字。然后修改不通順的句子。要刪繁就簡,力避啰嗦,反復推敲字、詞、句。比如《我的班主任》開頭寫道:“夜深了,大街上華燈齊放。我和媽媽走在路上,路過學校,校園一片安靜,只有一間辦公室還燈火通明,有位銀發飄飄的老師,時而擰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這樣的開頭很好,渲染氣氛,引出對象。可語言就啰嗦了,應把無關緊要的刪去。另外,一些模糊不清、辭不達意的詞也要改掉。如“勞動結束了,我們像凱旋而歸的戰士……”,這里的“凱旋而歸”用得不好,“凱旋”就是“戰勝歸來”的意思,“而歸”就多余了。最后,還要看用詞是否生動形象。
此外,對生活常識的認知,關聯詞的運用,甚至標點符號都是修改文章需要注意的地方,對此,學生在修改作文時要加以注意。文章寫好后,可先放一放,等自己感情冷靜下來,再刪再改,這很必要。否則,不易發現毛病。也可以拿給別人看,更要自己反復誦讀。這些學生都可以嘗試嘗試。
總之,學生修改作文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作文自身規律的要求,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語文教學目的的必然要求。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要教會學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不斷修改作文當中知道自己寫作的不足,才會知道如何使自己的作文變得更加優秀。此外,讓學生學會自我修改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師耐心地對學生的寫作加以指導,讓學生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不斷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董 杰.關于中學生作文修改的幾點體會.新課程·中學,2011,(7).
[2] 王 健.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新課程·教師,2011(10).
[3] 肖 寒.談談正確修改作文的幾個方法.校園文化,2012:1-2.
[4]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第一版.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8).
[5] 趙世金.怎樣讓學生評改作文.語文教學通訊,1995:8.
[6] 蘇之康主編.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第一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