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摘 要: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各類提問,使課堂中的提問達到最優化。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明。
關鍵詞:數學;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62-01
新課程要求:提問不僅是為了教學,更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但教學現狀令人堪憂:不少數學教師在課堂中為提問而提問,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看起來氣氛活躍,但表面的熱鬧卻掩蓋了教學的實質,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偽提問”。由于這些問題充斥著課堂,自然會影響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解決,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數學教師應當沉下心來,去偽存真,減少教學中的“偽提問”,提高數學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本文從四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課前依據教材與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提問
1、依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設計提問
提問要有一定的針對性,不要為提問而提問,要注意提問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結合學生的實際來設置問題。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針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性質,我向學生提出了:什么是軸對稱?什么是對稱軸?對于這兩個問題在學生回顧作答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了一個生活化的問題:人的右手和左手是否關于某一條直線對稱?對此學生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很快就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及條件。這樣的教學提問,有效地針對教學重難點而展開,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針對學生思維水平逐層設計提問
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由于其能力水平的限制,不能有大跨度的斷層,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提問的時候不能跳躍性太大,要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置提問,讓學生經過思考能夠獲得答案,這樣不僅使學生收獲了知識,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我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況”的教學時,首先給學生列出三個一元二次方程:①x2+3x-4=0;②x2+6x+9=0;③x2+3x+4=0,讓學生進行合作,分別求出三個方程的解:①x1=-4,x2=1;②x1=x2=-3;③此方程無解。接下來又讓學生分別求出三種情況下b2-4ac的結果,分別是大于0、等于0和小于0,在得到結果后,引導學生對以上過程進行總結,從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解規律:當b2-4ac>0時,方程有解且兩個解不相等;當b2-4ac=0時,方程兩個解相等;當b2-4ac<0時,方程無實數解。在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深淺適宜,逐層推進,適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在一步步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二、教學提問要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
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如果設置統一的提問,可能會造成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因不會而聽不下去,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產生不了學習的沖動,因此教師設置提問時要考慮不同水平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比如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時,我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了不同的問題。程度居中學生:5(x+2)-(2x-5)=21,這個問題需要學生進一步的思考,細心的解答才能得出答案;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2x+3=x+6,這些問題針對性較強比較容易解決,能夠有效的引起這些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夠收到成功的愉悅感;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6{3x-7-[4(3x-7)-9]=18,這個題目難度有所加強,需要學生活學活課本知識,能夠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
三、給學生留下思考討論的足夠時間
對于教師提出的提問,學生需要一定的思考與討論的時間,才能得出一定的判斷,在此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學生意見不一的情況,對此教師不要輕易的給出結論,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思考,展開積極的討論與辯駁。比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我選取了蘇科版七(上)數學補充習題p30第2(8)題:52-3×[-32+(-2)×(-3)]+(-5)2,對于這個題目先讓學生觀察計算順序,由于學生水平的差異,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針對這個情況,我沒急于做出評價,而是讓學生再次思考并展開討論,學生經過一番的討論交流,最終得出了一致的意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處在一個旁觀者的位置,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時間,通過這樣的問題訓練,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計算方法,更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要正確關注學生的“別出心裁”
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強的生成性,對于個別學生的“別出心裁”,教師要具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對學生的想法要加以保護,哪怕學生在產生新想法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失誤,教師也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加以對待,教師的積極肯定將會大大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題目:某蔬菜種植農戶,一共有30畝菜地,一年共收入65萬元,其中普通菜地每畝年收入為0.5萬元,塑料大棚每畝年收入為3萬元,問普通菜地和塑料大棚菜地各有多少畝?在學生經過一番討論與交流后,大部分學生都很快的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在展示時一位學生偏偏說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這一問題,對此,很多學生不以為然,認為方法不可行,這位學生在經過一番爭論之后,給出了解題過程:設普通菜地有x畝,那么塑料大棚菜地就有(30-x)畝,根據題意得:0.5x+3(30-x)=65,這位學生的講解讓許多學生眼前一亮。對此,我適時對這個學生進行一番表揚,并告訴其他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大膽去思考并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綜上所述, 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提問不是為了作秀,要去偽存真,精心設計各類提問,使課堂中的提問達到最優化,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