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朱國康
摘 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最關鍵的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作為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
關鍵詞:數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392-01
課堂教學都是我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途徑。向課堂要效率是每一科教師、每一個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效率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人要指標,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如何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學習效益的課堂教學,是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筆者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作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吃透新課程理念
當代教學論的思想是: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建構認識;引發學生產生問題,促進學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識學習、能力培養與情感體驗、態度價值觀的養成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的學習生活占生活經驗來源的主要部分,要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要起用他們的生活經驗,起用的過程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一般地認為,知識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總結,是對大自然認識的結晶。如果根據這個觀點,課堂上只把結果告訴學生,讓他們按部就班地練習。這樣的教學扼殺了學生諸多方面的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新課程理念倡導“以生為本"的思想,就是讓學生在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下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做到這這些,一定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觀念不改變,相當于換湯不換藥。
二、教師充分備課,明確教學目標
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合理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詳略得到地安排知識點。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每個人的領受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細節,從而達到最優的課堂效果。
三、發揮語言的魅力,優化數學課堂
教師,要用語言來“傳道、授業、解惑”,掌握運用語言的藝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有時像戰鼓催征,雄兵開拔;有時如綿綿春雨,滋潤心田;有時像江河奔流,一瀉千里。數學課堂上同樣可以施展語言的魅力,可以讓數學語言在嚴謹之余多一分優美和享受。鼓勵學生也可以用多種多樣的語言,而不是一句簡單的“你真棒”就可以的,如果一直用單一的鼓勵語言,不但我們自己說的煩,覺得沒有新意,學生也會產生聽覺疲勞的,這樣的話教師的鼓勵就不會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會注意搜集一些鼓勵學生的話語,爭取對學生的鼓勵語言多樣化,并且適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接受的同時也起到真正的作用。馬卡連柯曾說:“只有在學會用15種至20種聲調說到這里來,的時候,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作出20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了一個真正技巧的人了。”這里提出了語言的生動問題。如果老師總是用一種很高的聲凋講課妄想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多聽意會非常疲倦,覺得枯燥乏味,以致影響對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如果老師總是用一種語速,一種語氣講課,就會像一曲催刖曲那樣催得學生昏昏欲睡。而適時適度的語調、語速,在課堂上傾注自己的感情,運用生動的語言卻能使課堂變得跌宕有致,虎虎生氣。
四、“寫答式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重要策略
課堂上的提問和回答,關注更多的還是個體與個體之的交流,體驗快樂變成了反應靈敏、成績優異者的專利,思想不成熟和反應遲緩者得到的永遠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連這個問題也不會”很多學生就在這種循環往復地提問與答問中磨滅了舉手回答問題的沖動,選擇了消極坐等。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年級升得越高,舉手回答問題的人越少!其實并不是他們不愿“再好好想想”,而是在問與答的過程中,他們得不到仔細思考、判斷的時間和空間。本片段中教師——改以往常用的“提問——答問”,采用“提問——答寫”策略,它就是讓所有的學生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快速寫下自己的答案。答寫為所有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同時促使所有學生都去認真地思考。當大多數學生寫完答案,老師問“有誰愿意朗讀自己所寫的答案?”時,由于前面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各自的“產品”,舉手自然也就踴躍了。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將答寫的重點由激活學生思維偏向檢查答案的正確與否,避免給反應遲鈍的學生過大的壓力,造成關注老師臉色比思考問題多的局面,這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是遠遠不夠的。
五、用溫暖語言點評學生的優缺點
教師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閱的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可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統一的進步。
不要用單一的“對”或者“錯”來評判學生的作業,對其思路也要作出評價,哪怕有一點的優勢都應對其鼓勵,激勵其發揮優勢,積極地對待學習,發回出應有的潛力作業的滿分僅表示“答題正確”,學生的解題思路、方法、習慣、能力、品質等各方面并不能從分數中體現出來,而這些東西卻正是小學生學習潛力之所在。單純的對錯符號,知識一個冰冷的評判標準,缺乏溝通與鼓勵,學生只知道自己做錯了,而不知道錯在哪里,該怎么處理這些問題。同時也影響師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因此,將評語引入數學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激發其積極性,發揮潛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最關鍵的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作為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