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晶晶,黃少軍
我國是乙型肝炎流行高發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人口占總人口的10%~15%。我國每年分娩的2 000萬名產婦中約200萬名乙型肝炎病毒(HBV)攜帶者。母嬰傳播是HBV感染流行的重要途徑之一,約占HBV感染的1/3,新生兒感染HBV,則將有90%可轉變為慢性 HBsAg攜帶者,因此,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已成為影響人口素質的重要問題[1]。由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普遍使用,而且大部分產婦采用剖宮產,使宮內傳播和產時傳播的幾率已減低[2]。隨著愛嬰醫院的建立和母乳喂養的普及,對妥善解決HBsAg陽性產婦母乳喂養安全的問題引起廣泛關注。HBV攜帶產婦能否哺乳,母乳中能否檢測到HBV是判斷乳汁是否有傳染性最為客觀的指標。為此,本研究對280例HBV攜帶產婦進行血清和乳汁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HBV免疫血清學標志物(HBVM)檢測,探討檢測結果對指導乙型病毒性肝炎產婦哺乳的價值進行分析。
1.1 對象 2010年1月—2010年11月湖北省襄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分娩的280例HBV攜帶產婦,年齡20歲~39歲,中位年齡27歲。按檢測血清類型分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陽性組和 HBeAg陰性組,其中HBeAg陽性組產婦122例,HBeAg陰性組產婦158例,肝功能均正常,無其他合并癥與并發癥。將30例經血清學檢測和HBV-DNA檢測均為陰性的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2歲~36歲,中位年齡28歲。兩組孕婦年齡、孕產次、分娩時孕周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標本采集 采集產婦產后3d~7d內靜脈血2mL~3 mL,室溫放置1h,4 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待檢。留取產后3d~7d內初乳2mL~3mL,將乳汁以3 000r/min離心10min,棄去上層脂肪,取中層乳清進行檢測。
1.3 指標檢測 ①HBV-DNA檢測采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進行測定,HBV-DNA>103U/mL判斷為 HBV-DNA陽性。試劑購自廣州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使用ABI 7300進行HBV-DNA檢測。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全程實行質量控制。②HBVM檢測采用ELISA法。ELISA試劑由上海科華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處理,陽性率采用百分率(%)表示,應用χ2檢驗進行分析,血清HBVDNA與乳汁HBV-DNA含量相關性分析采用相關性檢驗。
2.1 血清和乳汁HBV-DNA檢測結果 280例產婦血清中檢測出 HBV-DNA陽性172例,占61.4%,乳汁 HBV-DNA陽性128例,占45.7%;對照組無血清及乳汁 HBV-DNA陽性者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41.40,23.36,P<0.01)。
2.2 HBeAg陽性組和陰性組HBV-DNA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HBeAg陽性組和陰性組HBV-DNA檢測結果比較 例(%)
2.3 血清HBV-DNA陽性與乳汁HBV-DNA陽性的關系 血清HBV-DNA陰性者乳汁 HBV-DNA有2例陽性。血清HBV-DNA含量與乳汁HBV-DNA含量呈正相關(r=0.889,P<0.01),血清 HBV-DNA含量與乳汁 HBV-DNA檢出率見表2。

表2 血清HBV-DNA含量與乳汁HBV-DNA檢出率
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嬰垂直傳播一般有3種途徑:一是妊娠時經胎盤宮內感染;二是分娩時胎兒經過產道,可吞進羊水、血、陰道分泌物引起感染;三是密切接觸或母乳喂養時經過乳汁進行傳播[3]。據調查,新生兒采用“0-1-6程序”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抗HBs陽性率于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分別為22.5%、85.0%、90.0%、96.7%,抗體出現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不能認為接種疫苗后就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了免疫力[4]。因此,乙型病毒性肝炎產婦的母乳喂養問題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如何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已成為控制HBV母嬰傳播的重要環節。
血清HBVM陽性產婦能否進行母乳喂養一直是研究的焦點,在以往許多情況下都以產婦血清中HBVM檢測結果作為建議是否母乳喂養的依據。多數文獻報道HBeAg陽性母親乳汁排毒率較高,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從本研究結果可知,血清HBeAg陽性者中血清HBV-DNA陽性率達86.1%,乳汁HBV-DNA陽性率達78.7%,而血清HBeAg陰性者中血清和乳汁HBV-DNA陽性率均低于HBeAg陽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 HBeAg是病毒復制的標志,HBeAg與HBV-DNA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從本研究結果還可以看出,如果僅以HBVM檢測結果作為建議是否母乳喂養的依據,就會造成部分乳汁HBV-DNA陽性的母乳喂養存在,從而導致這部分病人出現HBV的母嬰傳播。況且,HBVM是病毒存在和復制的間接指標,受病毒基因型多變和病人免疫狀態等多種因素影響,并不能從根本上反映HBV在體內復制情況[5],這也是以HBVM檢測結果作為建議是否母乳喂養依據的另一個弊端。
HBV-DNA作為HBV基因組成和復制模板是病毒復制最直接和可靠的標志,被認為是具有傳染性的。本研究結果表明,HBV攜帶產婦無論HBVM為何種血清模式,其乳汁中均可檢出 HBV-DNA,亦存在傳染的可能性。另外,血清 HBVDNA含量與乳汁HBV-DNA含量呈正相關(r=0.889,P<0.01),但乳汁中檢出率及病毒載量均低于血清。原因可能為:一是HBV-DNA在乳汁中濃度較低,二是乳汁中特有成分對檢測方法的影響。因此,在不能完全確定乳汁安全的情況下,認為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產婦,臨床上應充分結合血清 HBV-DNA和乳汁HBV-DNA來正確指導母乳喂養,從而降低新生兒乙型肝炎的感染率。
本實驗比較血清、乳汁HBV-DNA同時陽性的標本,發現高水平血清HBV-DNA載量產婦的乳汁HBV-DNA載量及檢出率均明顯高于低水平血清HBV-DNA載量產婦。因此,降低HBV-DNA含量,對降低和阻斷母嬰垂直傳播有重要意義。對孕婦在孕產期進行早治療,可降低HBV-DNA含量,對降低和阻斷母嬰垂直傳播有重要意義。
如果產婦血清和乳汁中HBV-DNA均為陽性,無論產婦血清與乳汁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學指標檢測結果如何,均不能進行母乳喂養,而改為人工喂養,最好適當進行母嬰隔離。如果檢測結果僅顯示為血清HBV-DNA陽性,由于方法學影響,此時不能完全確定產婦乳汁中HBV-DNA為陰性,一般情況下仍不宜進行母乳喂養;如果產婦堅持母乳喂養,則要考慮血清中HBV-DNA的載量,孕婦在孕期可以早治療,采用適當方法使其濃度在有效范圍內方可進行母乳喂養。且應定期檢測乳汁HBV-DNA,以檢測乳汁排毒率,因為病毒復制是動態變化的,整個妊娠期孕婦均處于機體免疫耐受狀態,一次檢測陰性不能保證整個哺乳期均為陰性。另外,也要考慮乳頭破損時病毒通過乳頭破損處進入胎兒體內的情況[6]。如果產婦血清和乳汁中HBV-DNA均為陰性,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母乳喂養。
綜上所述,HBV攜帶產婦乳汁具有一定傳染性,對于HBV攜帶產婦除對新生兒加強免疫外,還應對產婦乳汁及血清HBV-DNA進行測定,對正確指導HBV攜帶產婦進行母乳喂養有一定實用價值,從而降低新生兒HBV感染率。另外,當建議HBV攜帶者進行母乳喂養或產婦自己要求母乳喂養時,醫護人員應講明母乳喂養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并囑其在出院后監測嬰兒血HBVM,并給予正確的指導,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后,進行簡易的巴氏消毒即可。當然,乙型病毒性肝炎產婦所生的嬰兒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喂養,都應接種乙肝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加乙肝疫苗聯合免疫,對促進HBsAg轉陰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HBsAb)產生有積極作用[7]。
[1] 林瑞珠.新生兒注射滅活乙肝疫苗的效果評價[J].廣東醫學,2004,25(1):106.
[2] 楊萍.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作母嬰阻斷效果評定[J].職業與健康,2007,23(6):435.
[3] 倪語星.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M].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45.
[4] 臨床產科編委會.肝臟疾病與妊娠[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329.
[5] 陳冬蓮.165例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產婦乳汁HBV-DNA檢測及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10,39(4):469-471.
[6] 許細葉,陳紅,劉海意.乙型肝炎產婦乳汁乙肝病毒標志物檢測與哺乳指導[J].護理學雜志,2002,17(5):336-337.
[7] 夏媛,蔡群.乙肝孕產婦血清 HBV-DNA與乳汁 HBV-DNA的檢測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