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從2007年國家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以來,6所部屬師范大學8年來在全國共招收免費師范生近8萬名,但是媒體在首屆免費師范生畢業前夕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僅有31.9%的免費師范生愿意從事教師職業,他們總體上從教意愿不強,而且愿意回到貧困落后地區從事教育工作的比例更低。
免費師范生從教現狀
@黃經飛(鄉鎮中學教師、首屆免費師范生):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我們畢業后的工資實在太低了。比如我第一年的工資1 400元左右,第二年2 000元,也就剛夠花。我的家庭原本就貧困,有時還得給家里寄一點錢,真是捉襟見肘啊!
@何幸星(農村小學教師、首屆免費師范生):我已被牢牢栓在免費師范生這根繩子上,不知未來在哪里。基層學校易進難出,我們和所在學校的合同一簽就是10年,基本上失去了在區域內學校之間流動的自由。
@馮方方(鄉鎮小學教師、2009級免費師范生):比起別的同學為找工作而四處奔波勞累,我們倒是省卻了這番苦惱。我所在的鄉鎮小學倒還不錯,清凈。不過,一想到往后10年都要在這里度過,心里多少還是有些不甘。
@張 曉(農村小學教師、首屆免費師范生):我所在的地方,直到一個學期后才給我們安排編制。我的一個女同學,也是免費師范生,聽說被安排到一個農村教學點,她一直感覺自己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說起來其實都挺心酸的。
10年服務期是否合理
@賀 忠(時評人):一般來說,一個人正常完成從小學到大學全部教育的年齡在22歲左右。免費師范生到基層服務10年,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段。他們戀愛、結婚、生育等個人問題也將集中在這一時段解決。如果這期間的生活、工作不盡人意,就極有可能導致他們迷茫、消沉,乃至“違約”。
@靳青山(社會經濟學教授):單純按照教育經濟學成本收益的法則來計算,就讀免費師范生其實并不劃算,國家在4年間為每人提供了約5萬元的成本,但免費師范生卻要用10年的青春來償還。這對于個人而言,幾乎可用“得不償失”來形容。
@從立穎(社會學家):往深處說,我們的社會經濟結構都處于有待調整、亟需完善的階段,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人才流動階層固化,都是導致免費師范生頻繁違約的深層因素。如果各方面的保障都跟不上,單方面要求免費師范生“奉獻““服務”,顯然是不合理的。
如何完善該項政策?
@馬 敏(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全國政協委員):免費師范生“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的就業原則,不符合人才流動和配置的市場導向趨勢。可適當放寬這方面的限制,允許免費師范畢業生在中西部跨省就業,鼓勵他們在中西部地區按雙向選擇的原則自由競聘教師崗位。
@袁新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人員):應該進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和流動機制。對于確實愿意長期從教的免費師范生,可從職稱評定、評優評先、薪資待遇等方面優先照顧;想放棄從教的免費師范生,也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允許違約金在一定年限內還清。
@郭 林(師范學院教授):我國的臺灣地區享受類似政策的師范生到偏遠鄉村地區中小學工作,其服務年限一般規定為5年,5年后則可自主擇業或繼續深造。新加坡對享受該國政府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畢業后在當地服務的年限規定是3-5年。這些都值得借鑒。
政策正在調整完善中
@可 風(本刊小編):任何一項政策都需要實踐的檢驗和時間的打磨,免費師范生政策也不例外。目前,國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已經著手對該項政策作出調整,相信日后定會不斷完善,從而更有效地發揮其應有的效用。
小鏈接:
什么是免費師范生
2007年5月,國務院決定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從2007年秋季學期起,包括北京師范大學在內的六所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2013年,江西師范大學加入招收免費師范生高校的行列(只招江西考生)。免費師范生在校期間的學費、住宿費全免,還可享受生活補助。免費師范生入學前要與學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承諾畢業后從事中小學教育10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范畢業生,應先到農村地區學校任教2年。免費師范生如果違約,將要交納“違約金”。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