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翔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湖南衡陽 421005)
從本院13級三年制中專行政班級中,隨機抽取體質健康水平相當的60名女生進行隨機分組,每組各30人,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對照組的同學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驗組采用標志物教學法進行教學,共進行為期6周,每周2次,每次課時間為45min。并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兩組進行體質健康水平50m、立定跳遠測試,利用SPSS系統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了解研究現狀,為標志物教學法的設計尋找依據。同時確保本研究的創新性。
1.2.2 標志物教學法設計
實驗組在身體素質練習中,采用標志桶30個(若干),10個1列,共3列,單腳跳的間隔從60~120cm;跑的間距從80~140cm;雙腳跳130~180cm。在規定的時間里,利用間隔的距離和完成速度來控制運動強度,利用組數來控制運動量。在整個學期6周共12學時教學過程分為二個階段,基礎階段(2周)和提高階段(4周)。基礎階段所有的練習標志桶之間的間距:單腳跳間距60、80、100、120cm各3組;快速跑的間距80、100、120、140cm各3組、雙腳跳的間距為150、160、170、180cm各3組,心率控制在120~140/min,小組間歇為半分鐘,大組間歇時間為3min。提高階段,運動量和強度增加,心率控制在150左右,間歇時間為1/3min,大組間歇時間為2min。
對照組的教學之中除沒有運用上述的目標物設置外,其它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同實驗組,整個教學由同一教師擔任。
1.2.3 實驗法

?

?

?
在教學實驗過程中,除實驗組采用標志桶教學法進行教學,對照組沒有采用標志物進行身體素質練習,但準備活動及所完成的各練習的時間、次數、組數與實驗組完全一致。采用站立式起動開始計時,對兩組同學進行50m成績測試和立定跳遠成績測試。
1.2.4 統計分析法
采用T檢驗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數據進行分析。
在上述教學實驗中,開始教學前對兩組學生的主要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等指標進行了測試分析,結果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不存在任何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認為本教學實驗的對比性是基于同一條件下進行的。
(1)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在50m測試后,達到優秀成績的占7.4%、良好占66%、及格占26.6%;立定跳遠優秀占4%、良好占76%、及格占20%。
對照組50m優秀占7.8%、良好占74.2%、及格占18%;立定跳遠優秀占4.5%、良好占82.5%、及格占13%。兩組總體水平相當,沒有明顯差異。
從表2、3可以看出實驗前后對照組在接受傳統教學方法下,50m與立定跳遠成績良好率得到提高;實驗組在接受標志物教學法下,實驗前后50m與立定跳遠成績提高較為明顯,優良率均有提高,在T檢驗中,P<0.05,說明實驗組實驗前后50m、立定跳遠的成績間有顯著的差異。
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在50m、跳遠成績通過t檢驗,有顯著差異,表明實驗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從表5可以看出,在對照組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實驗組增加了標志桶練習方法,加深了學生在快速跑、跳中對動作要領的掌握。我們有意識的增加了負荷強度,加深了學生身體的疲勞程度,但是通過標志桶的設置,分散學生在練習中對自身疲勞的注意力,反而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不斷地挑戰自我,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在身體素質教學中標志桶的設置的應用效果分析。
標志桶的運用可以有效控制和調整學生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大小,在練習當中,要求學生盡量不要觸碰標志桶,如果觸碰“獎勵”10~20個俯臥撐,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練習中;由于它本身有高度,成為了同學們練習當中的障礙,要克服自身重力來完成,學生在練習當中越過標志桶障礙,腿向前、向上的幅度增大,步頻、步幅逐漸加快,自然加大了身體運動速度和幅度。
在標志物教學法教學中,創新主要是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在發展學生下肢力量和速度素質,提高練習中動作幅度、動作速率,將標志桶布置多種不同的組合作為練習形式,讓學生體驗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單腳跳、雙腳跳、快速跑在組織形式上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次除了常規的練習之外,都會有新的形式出現,比如單腳跳,練習中組織教法中,加入一個氣球,邊跳的同時將氣球拍到規定的地點(氣球不能落地),或者進行小組對抗,看哪組最快。雙腳跳或快速跑練習當中,可以將所有的標志桶按照一定的距離布置在行進的路上,雜亂無章,學生用雙腳跳(蛙跳)通過所布置的標志桶“地雷陣”。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覺不枯燥,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常常因為同學被“獎勵”而哄堂大笑。

?

表5 實驗中實驗組和對照組教學手段一覽表
在標志物教學法教學中,根據學生不同職業需求特點,如學護理專業的女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根據這一階段身體素質發展和職業需要,發展下肢力量、速度素質。在實驗組的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生理特征和運動水平的不同,掌握運動技能的差異,結合實際情況,如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面向全體,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內容的安排由易到難、練習的次數由少到多,練習強度由小到大,逐步地有節奏地加大運動負荷,注意避免教學中一下子練習時間過長,強度過大的錯誤做法護。同時,在內容的選擇、活動的組織形式上,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在未違反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體現學生各自的負荷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了整體的教學效果。
(1)體質是反應學生健康水平的一個標志,從而身體素質練習則是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標志物教學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可以觸類旁通,適合在一般身體素質練習當中進行推廣[3]。
(2)應根據學生大腦神經細胞興奮過程占優勢、靈活性高、注意力不能長時間專注于一種活動的特點,習練方法和手段要廣泛、多樣、有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標志物教學法讓枯燥的課堂“躁動”起來。
(3)標志物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動作幅度與速率增加,自然形成了以髖關節為軸高速轉動,促使學生步幅增大,步頻加快,從而提升速度素質。
(4)標志物教學法通過它不斷變化的內容和負荷,有利于學生注意力集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1]史作陽.“跑格”在高校短跑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2008(34):109-111.
[2]徐佶.目標物設置在田徑教學中應用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8(18):108-112.
[3]劉國強,辛求華.發展身體素質時提高短跑技術的實驗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93(13):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