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戴先任
平反“陳年小案”更顯司法進步
文_戴先任
對于年近六旬的老太太白春榮來說,從1988年她33歲開始,她的人生便被徹底改變。那一年,她在佛山市南海西樵因為涉嫌盜竊價值4127.57元的布匹,被刑拘、逮捕,最終被判處了8年有期徒刑。1996年出獄后,她開始為自己翻案,直至去年,法院終于發(fā)現(xiàn)了案件的多個疑點,接受了她的再審請求。近日,佛山中院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再審判決其無罪。
在1988年,此案中被盜的布匹價值4127.57元,也算是一筆巨款了,但就算按照當時刑法的相關規(guī)定,判決有期徒刑8年,也算是判決較重的。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白春榮“拒不認罪”,因此而給自己招來了“從嚴處罰”。自己是清白的,如果法院判決有罪,卻還必須“認罪服法”,這正是過去有罪推定的一種慣常做法。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是每個國人都耳熟能詳?shù)囊痪淇谔?,它作為審案政策已實行了幾十年,它就是有罪推定的一個產(chǎn)物。這句口號背后的信息量巨大,原本是為了起到震懾罪犯心理,加快破案進程的作用,但嫌疑人“抗拒”后,卻往往招致刑訊逼供的“從嚴”結(jié)果。從白春榮這起案件來看,“抗拒從嚴”還沿用到了法院審判上,公檢法步調(diào)一致,實行有罪推定,嫌疑人不僅沒有申訴權(quán),反倒將被告人喊冤當成一種“頑抗到底”的不認罪表現(xiàn),有罪推定的危害程度可見一斑。
近些年來,各地先后放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意味著“無罪推定”已逐漸取代“有罪推定”。去年年底,最高法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防范冤假錯案工作機制的意見》,指出:堅決守住防范冤假錯案的司法底線。近些年來,更是不斷傳出一些疑似命案嫌犯按照疑罪從無的原則無罪釋放的新聞,如今年2月份,河南“商丘男子楊波濤涉奸殺被羈押10年”的案件,檢察院以“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撤訴,楊被取保候?qū)?。此前還有浙江叔侄奸殺冤案、趙作海案、佘祥林案等等,一系列冤假錯案的平反,也顯示了國家司法機構(gòu)對于疑案從無,錯案必糾的堅持,這是國家司法進程的一個明顯進步。
但這些平反的冤假錯案,更多的是一些命案、大案,相對來說,像白春榮這樣過去了二十多年的“盜竊案”,就可謂是“陳年小案”了,這樣的案子能平反的卻很少。然而,對于當事人來說,即使是再小的冤案,也足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一系列負面?zhèn)?。白春榮25年前在并無直接證據(jù)且間接證據(jù)不足的情況下,被判處了8年有期徒刑,人生最美好的8年時光就這么無端葬送在了監(jiān)牢之中。而出獄后,作為有“前科”的刑滿釋放人員,還要飽受社會的歧視,她這25年來的辛酸又有誰能體會?所以,對于這種看似不起眼,卻依然對蒙冤者造成終身傷害的“陳年小案”,有關部門一定不能等閑視之,同樣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再一想,那些大案、命案、要案尚且不斷出現(xiàn)冤假錯案,那這種所謂的“小案”又還有多少冤假錯案沒有被人知曉呢?白春榮的平反,與其本人堅持為自己翻案、替自己洗冤有關,也與佛山法院糾正錯誤的勇氣分不開。希望各地的司法機關也能像佛山此次處理白春榮案一樣,不僅要認真受理提出再審的刑滿釋放人員的請求,還要翻出老卷宗,主動為每一起被錯判的案件平反,以此彰顯司法的公平、公正。清算歷史冤假錯案,是為了更好地構(gòu)建法治社會。
本刊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單位
理事長單位
湖南建工集團
副理事長單位
湖南國梅集團
長沙市人民政府
湖南省農(nóng)村信用社聯(lián)合社
湖南中煙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李唐文化藝術(shù)有限責任公司
湖南省體育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省司法廳
湘潭江聲實驗學校
湖南省郴州市財政局
湖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
湖南省耒陽市正源學校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煙草專賣局
湖南省湘潭昭山示范區(qū)管委會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湘潭國家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管委會
中國聯(lián)合網(wǎng)絡通信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湖南省常寧市水口山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