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中國迅速崛起靠的是私企
中國的迅速崛起是市場作用擴大和私企蓬勃發展的結果。此類企業在中國經濟總產出中的占比,已從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時的零增至如今的2/3以上,在此期間中國經濟規模擴大了25倍。與此同時,這些私企幾乎已獨自承擔起(中國社會)增加就業的重任,并成為出口增長的首要貢獻者。在上世紀80年代起向私企開放的制造業,國企角色的萎縮尤為迅速。自2008年以來,中國私人企業產出的年均增速為18%,是國企的兩倍。(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速驟降
在2011年激增30%后,中國的奢侈品市場增速已驟降至2%。分析師警告,盡管多年來一直在追逐中國消費者,但這些大品牌可能對中國市場并不了解。不到10年,中國奢侈品消費者的平均年齡將比歐美消費者年輕10歲到15歲。如今的中國消費者未必會僅因奢侈標簽而動心,其鑒賞力發展之快,令西方品牌始料未及。與品牌或設計相比,原料質量被視為更重要的屬性。(英國《衛報》)
大海、陽光和便捷簽證吸引中國買家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家正利用歐元區資金拮據的國家提供的“黃金簽證”項目獲得相關居留權。美加澳等國向來是中國人移民的首選目的地,不過,葡萄牙、塞浦路斯、希臘、匈牙利、拉脫維亞和西班牙等歐洲政府,如今正向購買當地房產的外國人提供居留許可,并因此越來越吸引中國購房客。通過購買一套幾十萬歐元的房子或公寓,投資者就能在歐盟國家獲得居留權,并在20多個申根區國家自由旅行。在迄今開展此類項目最成功的葡萄牙,中國人是遙遙領先的最大購買群體——這也是中國資金流入歐洲的最新表現。葡方稱,該簽證項目已令因經濟衰退而癱瘓的當地房產市場復蘇。(英國《金融時報》)
互聯網公司熱衷投資原創劇
中國互聯網公司播出的劇集有中國傳統影視公司制作的劇情劇和歷史劇,還有一些西方熱播劇集。但在國內外電視劇的網絡播出權價格不斷上升之際,中國開始制作原創劇集。網絡自制劇迎合了中國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新劇都是先在網上開播。這些企業力圖從傳統的國營電視臺那里搶奪觀眾和廣告費用。據市場研究機構iResearch的數據,中國在線視頻的廣告收入在2013年達到人民幣96.2億元,比2012年上漲了47%。預計在4年內,收入會突破280億元。(美國《華爾街日報》)
社 ? 會
醫生短缺拖累中國私立醫院發展
中國醫生更喜歡公立醫院的保障和名譽;私立醫院想聘用年紀更大、更有經驗的醫生。但是有動機想要離開的主要是年輕醫生,公立醫院沒有想到如何向在私立和公立醫院之間分配時間的醫生支付薪酬。(英國路透社)
8200萬中國人仍生活貧困
盡管過去30多年的改革為中國帶來繁榮,它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擁有13.6億人口的中國人均GDP在2013年只有6767美元,不到美國的13%。一名中國高級官員稱,截至去年底,仍有超過82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每天生活費不到1美元。更令人擔憂的是該國日益加大的收入差距,這點在北大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中顯得尤為突出。該報告指出,2012年處于頂端的1%家庭占有超過1/3的全國財富,而處于底端的25%家庭僅擁有全中國財富的1%。(新加坡《海峽時報》)
港人該去哪里養老?
近年,數以萬計退休港人遷往內地,希望遠離人群擁擠、物價高昂的香港。香港特區政府現有的數據顯示,2011年約有11萬香港退休人士移居內地。但現在越來越多人返港,因為他們在內地得不到價錢相宜的西醫服務,也得不到政府津貼。此外,內地物價上漲也是促使長者返港的一大因素。報道稱,這些香港老人在內地過退休生活并不那么容易,因為一旦離開香港,就無法享受香港長者的許多福利。在內地居住的香港市民能得到的政府津貼有限,而無論內地政府還是香港政府都沒有向此類人士提供醫療福利。(香港《南華早報》)
文 ? 化
“信仰缺失”成社會十大病態之首
官場的“信仰缺失”在中國人最擔憂的10個社會問題中排在首位。信仰缺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層面,一些不道德的現象沒有受到制度的懲處,反而成為一些人效仿的對象”。(美國《華爾街日報》)
北京鼓勵出版物走出國門
作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圖書市場,中國一直是世界其他國家圖書作品的消費者。而現在,中國開始借助電子圖書革命,努力出口本國文學作品。作為全球最大的外國圖書出版權買家,中國的銷售額接近180億美元。現在,多為國有控股的中國出版商開始登上“走出去”政策的快車。北京鼓勵出版商開發數字內容,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企業并為上市做準備。北京還鼓勵銀行為出版商提供貸款,推動它們與中國移動等運營商簽署協議,促進出版數字化。(英國路透社)
教 ? 育
孔子學院“魅力攻勢”
“孔子學院”的任務是以書法課、烹飪課、茶藝和中國畫為國家崛起保駕護航。目前,全球約有440家孔子學院在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孔子學院已經成為中國“魅力攻勢”的固定組成部分。在“軟實力攻勢”的框架內,中國不愿只被視為正在崛起的經濟強國,也想讓全世界了解其豐富的文化。(德國《世界報》網站)
高考改革試破“唯分數論”
北京有關學者認為,《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將對中小學基礎教育和大學招生產生重大影響。試點主要探索的內容是“兩依據、一參考”,即探索依據統一高考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探索的目的是破解“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等問題,發揮高考“指揮棒”的正確導向作用,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分散學生的應試壓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高校科學選才。(新加坡《聯合早報》)endprint
旅 ? 游
“背包客”成中國境外游市場主力
在西方嬉皮士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背包從歐洲走到亞洲的半個世紀后,中國年輕的背包族們也發現了人在旅途的樂趣。雖然中國絕大部分人仍然忠實地使用政府規定的每年兩周的假期。然而,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正在避開四川九寨溝等景點的傳統家庭游和越來越流行的國外跟團游,轉而選擇到一些更有冒險色彩的地方展開時間更長且更獨立的旅行。中國國家旅游局說,2013年,“獨自出游的游客數量超過了參加團隊游的游客數量,成為中國境外游市場上的主力軍”。(英國《衛報》網站)
軍 ? 事
解放軍反思訓練存在弊端
中國領導人一直在推動加強該國230萬武裝部隊的戰斗力,并加緊推進軍隊現代化。中國官方的軍隊報紙稱,中國軍事訓練的不足威脅該國打仗、打勝仗的能力。中國軍事當局向部隊下發了一份文件,詳細列出當前訓練方法存在的40個問題。中國有必要找到辦法治愈影響訓練的“和平病”,確保軍隊具備在實戰中打勝仗的能力。軍事當局指出了該國陸軍、海軍和空軍存在的問題,包括指揮官和部隊的訓練標準和作風方面的問題。(巴基斯坦“國防新聞”網)
生 ? 態
中國新運河
水資源問題可威脅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中國領導人將這個耗費巨資的南水北調工程看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那些沒干涸的河流,由于污染嚴重,連用來進行工業生產都不合格。世界銀行稱中國的水危機使中國的GDP損失了2%多,主要是衛生健康上的危害。然而,中國水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南水北調只能暫時緩解北方水資源的缺乏,因為需求在不斷增加,污染也依然廣泛。中國的水危機靠這些大工程是無法解決的。需要采用新的方法對水資源進行管理,而不僅僅是工程建設那么簡單。(英國《經濟學人》)
科 ? 技
遠程醫療縮小中國“醫療鴻溝”
中國醫生現在可以利用現場直播的視頻和共享病人醫學掃描檢查結果及相關文件的軟件來協助進行會診。這反映出該國的數字醫療服務產業已經興起,彌合了大城市發達的醫療服務和農村地區基層醫療服務之間存在的鴻溝。中國的市場規模為科技公司帶來了巨大機遇,同時也對醫生們構成重大挑戰。技術在改善健康管理產業的負面因素方面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些負面因素包括雜亂無章的病人數據、資金不足的農村醫療中心、負擔過重的城市醫院以及全國范圍的醫生短缺等。(英國路透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