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媌


11月24日,針對一些字幕組網站被關停的新聞,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發了一條微博:“歷史上,有四次翻譯活動,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是古代以玄奘、鳩摩羅什等為代表的佛經翻譯。二是近代以嚴復、林紓為代表的對西方文化的翻譯。三是‘文革后以三聯、上海譯文等出版社為代表的對西方現代人文社科著作的系統翻譯。四是新世紀草根字幕組自發組織的對海量影視和網絡學習材料的翻譯。”
盡管對于嚴鋒的說法網絡上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字幕組對于當今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
在坊間被稱為“幕”后英雄的字幕組,卻有著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不管網友如何感激、同情,也不管嚴鋒如何歸納、羅列它存在的意義,都無法解決它的合法性問題。
于是,在民間和官方的兩種視野里,字幕組呈現出了兩張臉。
民間:造福劇迷的“地下黨”
作為一種草根組織,字幕組紅火的背后有其特殊的原因,小編總結了三點——一是精神的饑渴,二是自主選擇權,三是接地氣。
先說饑渴。
臺灣學者胡綺珍在《中國字幕組與新自由主義工作原理》中說:“相較于美國、日本成熟的影視產業,中國起步晚、能力弱,無法制造出大量與之匹敵的作品,如此一來,官方無法提供充足、新鮮、有版權的外國翻譯影視作品,令消費市場長期處于饑餓狀態,因此,影視劇由美國、日本等‘高地流向中國‘低地。”字幕組在互聯網時代興盛的背后,是中國觀眾對海外影視文化作品的向往與追逐。這與上世紀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時國人對西方出版物的饑渴如出一轍。
“文革”后的上世紀80年代被認為是西方譯著在中國的一個黃金時代。一是走出“文革”禁錮的中國人突然釋放了巨大的閱讀需求;二是當時中國尚未加入《國際版權公約》,所以基本不用考慮版權問題,只要翻譯完了就可以直接出版——這與現在字幕組的做法幾近相同。
廣東工業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翻譯家林青華是當時西方譯著風行的見證者。“聽說哪部名著重印了,要徹夜在書店外排隊的。一開始是我們熟悉的一些名著重新再版了,后來一些我們不太熟悉的名著也不斷得到介紹,形成了一個出版高潮。”這種感覺跟小編等字幕組的鮮肉字幕是一模一樣的。
在林青華印象中,80年代的西方譯著多以叢書的形式推出,動輒就是數十本。當時影響比較大的叢書有商務印書館策劃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走向未來叢書”、三聯書店出版的“現代西方學術文庫”和“新知文庫”等。
幾乎是一夜之間,人們認識了弗洛伊德、薩特、尼采、韋伯、博爾赫斯、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知道了存在主義、格式塔、荒誕、熵、新三論……一個被禁欲太久的國度重新回到琳瑯滿目的世界時,恨不得一口把世界吞掉。
而相較于出版物,國人對于國外影視作品的饑渴度要更高。30多年前,中國人通過打開的國門望去,一切都是新鮮的,無論是前南斯拉夫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英美日這樣的舊日對手,電視劇里展示出的生活方式都令人萬分好奇,那時候中國人靠“譯制片”認識世界。彼時從引進、翻譯、配音完成一部外國影視資料,要經過一系列嚴格漫長的流程,能看到成片的時候,經常都晚于原作問世多年。
互聯網的出現給影視作品的觀看提供了更為便利的通道,這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聽不懂!于是字幕組誕生了。你想要了解大千世界,了解異國政治文化風土人情,去到腳無法丈量的地方,字幕組幫你勾勒;語言樹起的藩籬,字幕組幫你一一打破。有了字幕組,即使你沒有學過一門外語,也能及時欣賞到世界各地的影視作品,感受到它們散發的氣息和脈搏。世界在這一刻,也許真的變成了平的。
再說有選擇權。
字幕組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是它讓廣大受眾第一次真正擁有了對觀看和閱讀的選擇權。
“之前的圖書翻譯,質量很高,數量很大,但話語權掌握在翻譯精英和出版機構等的手里,整個導向由他們決定。”嚴鋒說:“字幕組是真正為大眾服務的,他們以自組織的形式,把翻譯工作提到全新的數量級,基本涵蓋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科教片、網絡視頻,更擴展到在線教育和網絡學習這些更具有精英色彩的新媒體教育領域。每個人都可以按需取舍,這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是接地氣。
相較于官方翻譯“居廟堂之高”一板一眼的語氣,野生字幕組深處江湖之中,翻譯出來的東西自然更加接地氣。加上字幕組成員普遍年輕,喜歡使用流行語言,作品頗具時代感。以美劇為例,很多網友認為,字幕組的翻譯不像專業的翻譯那么生硬,諸如 “給力”、“神馬”、“浮云”等網絡熱詞層出不窮。簡單的一句“你懂的”,就能博得網友們的會心一笑。舉一個經典案例,在《泰坦尼克號》里,在杰克和肉絲即將XXOO的時候,肉絲說“Jack,slow fuck”,這里原意應該是要杰克慢慢來,啪啪啪的時候悠著點,結果字幕組翻譯成了“捷克斯洛伐克”,避免了直譯的不雅,又增加了很多喜感。
再加上字幕組不為名利、造福人民的屬性,字幕組這三個字在劇迷心里的形象簡直可以和地下黨無縫對接。
官方:法律是懸在字幕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字幕組的相繼“關張”,很多熱衷網上追劇的網民“抱怨”之聲此起彼伏,而字幕組網站負責人的一些聲明似乎也在為自己“喊冤”。
問題的關鍵是,有的字幕組網站運營已有十多年時間,今朝突然“關站”或被“關閉”,是字幕組網站在專項行動“不幸”被牽連了?還是字幕組網站運營模式突然變“非法”了?抑或是說明國內互聯網管理的風向大變了?
貪官受賄所得,即使沒被查處,也不能否認其違法性。字幕組網站也類似,即使此前他們“安然無恙”,也無法否認他們的運營模式或做法存在違法性。
首先,字幕組網站都干了些啥?
按照大多數字幕組網站的運營模式來看,要想完成字幕編譯,首先要解決視頻來源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前文中也提到過,字幕組的片源就是非法的。
由于片源本身的非法性,帶來了翻譯者們對于自身著作權保護的無力。
根據著作權第十二條的規定,改編、翻譯、注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受法律保護,改編、翻譯、注釋、整理的人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因此每次翻譯都會在片頭標注嚴禁用于商業用途的字幕組成員盲投指出,“大家翻譯字幕本來就不賺錢,如果連唯一的勞動成果都被盜用,這實在是太卑鄙了,圈里非常忌諱這種事。”然而,令他感到無奈的是,目前針對盜轉字幕的維權工作仍難以開展,根據相關規定:翻譯字幕作品首先要經過著作權人的授權,否則本身就是侵權行為。“有時候發現別家的字幕跟自家一樣的,也沒辦法抗議,最多就是在道德上譴責一下對方。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不具備合法性,更沒法告別人侵權。”
其次,字幕組網站如何使用字幕?
此前,字幕組網站對其字幕翻譯或注釋作品的使用方式,大多數是以原影視作品為基礎,然后加入字幕文件合并輸入一種以字幕組字幕為基礎的影視作品,并供字幕愛好者或網民下載。
從上述使用方式來看,字幕組網站做法是典型的侵權行為。其提供給字幕愛好者或網民下載侵犯了影視作品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另外,還有一些字幕組網站并不提供影視文件下載,僅提供特定影視作品的字幕文件,允許網民下載,并使用特定軟件將字幕文件與網民可能自行持有的影視作品進行編輯,合并輸入添加了字幕組字幕作品的影視文件。
對于提供字幕文件下載來說,字幕組網站的做法無可厚非。因為其對其字幕作品享有獨立的著作權,當然也就包括信息網絡傳播權。
但是,提供字幕且同時提供字幕添加工具的做法,可能就存在較大的爭議。按照這種模式,字幕組網站相當于是鼓勵網民自行下載作品(當然包括盜版作品),并為網民觀看使用盜版作品提供特定幫助。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九條的規定,教唆、幫助他人實施侵權行為的,應當與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顯然,部分字幕組網站雖未直接提供影視作品的下載服務,但是,其提供字幕文件和字幕添加工具的做法有“教唆、幫助”他人侵權的嫌疑。
最后,互聯網內容管理風向變了嗎?
看到字幕組網站陸續“關張”或“整改”,很多人質疑有關管理部門的做法。事實上,對于影視內容的管理,有關部門從未放松。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第五條的規定,國家對電影攝制、進口、出口、發行、放映和電影片公映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電影片的攝制、進口、發行、放映活動,不得進口、出口、發行、放映未取得許可證的電影片。
根據電影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國家實行電影審查制度。未經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的電影審查機構(以下簡稱電影審查機構)審查通過的電影片,不得發行、放映、進口、出口。簡單說,我國對影視作品的播放實行許可證管理,對影視作品的內容實行審查制度。未通過審查的不能播、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也不能播。
回到字幕組網站來看,大多數字幕組網站所涉影視內容,均為境外作品。在境內播放顯然會觸及上述管理要求。
根據2009年4月出臺的《廣電總局關于加強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管理的通知》,未取得《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境內外電影片、未取得《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境內外電視劇、未取得《電視動畫片發行許可證》的境內外動畫片以及未取得《理論文獻影視片播映許可證》的理論文獻影視片,一律不得在互聯網上傳播。
顯然,對于境外影視作品的管理,有關部門從未“松口”。那么,很多人會說,字幕組網站的存在并非一朝一夕,為什么突然在今天“關張”了呢?
事實上,互聯網內容管理的風向從未變過,但是,當前國內互聯網內容管理的運行機制確實發生了較大變化。根據最新發布的《國務院授權網信辦負責互聯網信息管理及監督執法工作》規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并負責監督管理執法。”此前是分工管理的方式,效率上必定有影響;如今,牽頭管理的方式,效率和速度自然跟以往不一樣了。
目前,有關部門的管理都“有法可依”,如果覺得這些管理存在不合理性,要考慮從推動審批改革或法律修訂角度予以推動,簡單的“呻吟”、“哭訴”可能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