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峰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吉林長春130033)
【國際經貿】
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發展研究
楊學峰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吉林長春130033)
遠東地區是俄羅斯面向亞太地區的戰略要地,無論是軍事方面、政治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對俄羅斯產生重要的影響,尤其在普京執政后,加強了對遠東地區的政策傾斜。遠東地區本身蘊藏著大量的自然資源,大力開發遠東地區,不僅可以增加就業機會,遏制失業率,也可以加強俄羅斯與亞太地區的合作,鞏固其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發展
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燃料動力、礦物原料、水產資源以及森林資源等,長期以來都是俄羅斯的原料基地,但是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遠東地區還沒有被充分開發,經濟發展相對落后。
(一)可供發展的有利條件
1.擁有極其豐富的資源
第一,遠東地區擁有將近96億噸的石油儲量,12.44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還有極其豐富的煤炭資源。這些燃料資源還遠遠沒有得到全面開發,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第二,遠東地區擁有多達70多種的礦產資源,占全國存儲總量的70%。
第三,遠東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約為60%,占全國森林儲備的42%,木材儲量達到200多億立方米,其中可以做家具、建筑材料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樹木種類占很大比重。
第四,遠東地區北臨北冰洋,東接太平洋,海岸線長達1.75萬公里,擁有豐富的水生物資源,主要品種包括明太魚、魷魚、蝦蟹等,為遠東地區發展漁業提供良好的基礎,而海洋捕撈業和海產品加工業一直是遠東地區的傳統產業之一。
第五,遠東地區面積廣大,河流縱橫,有豐富水電資源,不僅可以為遠東地區提供電力,還可以出口電能。
2.擁有良好的地緣優勢
俄羅斯遠東地區,瀕臨太平洋,處于歐亞大陸的東部,便于融入亞太地區經濟,開展國際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分工。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相互依存度提高。亞太地區已經是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而遠東地區作為俄羅斯的經濟戰略重心,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資源、地緣、交通運輸優勢等,積極開展與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多領域合作,加強俄羅斯與亞太地區的經濟聯系與文化交流。
(二)不利因素
1.遠離政治中心
遠東地區地處俄羅斯東部,距離主要的經濟政治地區將近10000公里,是距離首都莫斯科最遠的地方。遠離政治中心,疏遠了政治聯系,削弱了與主要經濟地區的經濟往來,制約了遠東地區的發展。
2.氣候條件惡劣
俄羅斯遠東地區處于高緯度地區,冬季異常寒冷,并且年持續時間長達9個月。由于長期處于惡劣氣候條件下,進行經濟活動時需要消耗大量投資,產值相對較少,而且施工時間很短,增加了建筑成本。還由于大部分地區為永久凍土層,適合作物生長的地方很少,農業產值較小。處于濱海地區,氣候相對好些,但是也只能種植土豆和大豆兩種農產品,其他的產品依然需要外部支持。
3.經濟結構畸形
由于遠東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蘇聯時期長期把遠東地區作為工業原料基地,以及軍工產品的生產基地,大力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而蘇聯解體后,軍工企業的產品需求量減少,缺少了中央政府的經濟支持,工業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截至2013年底已有超過42萬人失業。同時,輕工業的落后,導致有60%~70%日用品需要依靠進口,民眾的生活狀況受到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較大。
4.人口稀少
由于遠東地區基礎設施差,生活成本較高,導致了大量的人口遷出,導致人口密度降低。人口稀少,老齡化嚴重,導致勞動力異常短缺,影響了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威脅了地區安全。2012年遠東地區人口從大約700萬降至大約650萬。
(一)俄羅斯自身的經濟訴求
首先,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的戰略重心逐漸向遠東地區轉移。由于俄羅斯在西部失去了波羅的海以及黑海沿岸如塔林、伊利喬夫斯克等通商口岸,因此遠東地區的港口漸漸成為了俄羅斯對外聯系的重要窗口。據統計,2011年俄羅斯對外貿易貨運量5.42億噸,其中遠東地區口岸的貨運量占總量的64%,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4個可以全年通航的現代化港口,還有一些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港口,因此,為了彌補失去西部港口帶來的經濟損失,需要對遠東地區港口進行開發利用。
其次,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實行經濟轉軌政策,由此造成了經濟混亂以及運輸成本大大增加,導致遠東地區的食品供應和日常消費品的渠道被阻塞。在冷戰時期,遠東地區一直都是軍工產品的工業生產基地,隨著冷戰結束,軍工產品的需求量不斷減少,就業率也隨之不斷降低,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下降,而俄羅斯政府對遠東地區的經濟補貼不足,導致當地生產以及交通費用的不斷上漲,已經無法維持遠東地區的人口穩定,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大力發展遠東經濟。
第三,為了解決低迷的經濟形勢,加快GDP的增長,需要大力發展遠東地區的經濟。2011—2013年俄羅斯GDP增長率略低于1%,其中2012年遠東聯邦區GDP為2.3萬億盧布,同比增長5%,2013年遠東聯邦區GDP為2.8萬億盧布,同比增長0.9%。
(二)時局需要
第一,隨著蘇聯的解體,其國土面積隨之縮小,軍事安全環境惡化,俄羅斯失去了西部以及南部兩個戰略緩沖地帶。而隨著中亞伊斯蘭國家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突厥主義泛濫,車臣危機也一直存在,構成了俄羅斯邊境的安全隱患。而美國通過自身的經濟、軍事以及政治等優勢,不斷地向北約擴張,不斷蠶食俄羅斯的外交空間,對俄羅斯進行削弱和限制。俄羅斯為了與美國進行抗衡,需要在亞洲尋找力量,大力開發遠東地區,加強與亞太地區的經濟聯系。
第二,蘇聯解體后,俄羅斯進入轉軌時期,當時,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基調自然傾向于西方,以獲得西方的經濟支持,進而使自己完全融入西方世界,不過西方國家口惠而不實的政策,讓俄羅斯改變了外交政策,加強了與亞太地區的經濟聯系,實行經濟外交,尋求各國的經濟支持,借助合作促進遠東地區的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區域集團化的不斷加強,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可以促進經濟的復蘇,在普京執政之后將對外發展戰略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主動與亞太國家積極開展多領域合作,以加強遠東地區與亞太經濟的經濟一體化。
(三)經濟互補
與俄羅斯相鄰的東北亞國家與俄羅斯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俄羅斯本身擁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勞動力人口數量急劇減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掣肘;日本與韓國擁有雄厚的資金以及先進的技術,但是由于受到自身地域限制,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非常稀缺;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以及大量的勞動力,但是受到人口影響,人均資源較低;而朝鮮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蒙古擁有豐富的畜產品等。
其中,日本本國幾乎沒有油氣資源,作為世界油氣消費的大國,主要從海灣國家進口,但是由于海上運輸存在較大風險,可能導致日本的經濟癱瘓,因此為了避免這種風險,并且獲得穩定的石油,需要采用就近原則,將進口的目標轉向了遠東地區。而中國也需要大量的石油進口,原來進口的來源主要是中東地區,但是由于中東地區的局勢不穩也導致石油安全隱患,中國需要一個穩定而安全的石油來源,選擇遠東地區進行油氣合作,也符合中國經濟的多元化的市場戰略。
綜上所述,俄羅斯遠東地區向各國提供穩定的資源保障,通過與各國實現亞太經濟的一體化,從而帶動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國際政治形勢和安全格局的影響。遠東地區經濟的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還是政治問題。俄羅斯政府根據地緣政治的變化,以及對安全形勢的評估,對遠東地區進行戰略部署,調整財政預算的比重。
(一)美國
近年來,俄羅斯采用多邊主義外交政策,用來制衡美國的單邊主義外交政策。而美國對俄羅斯的防范及遏制也進一步加強。同時,面對不斷出現的恐怖主義活動,美國也不得不改善同俄羅斯的關系。而美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也有一定的需求,但是投資開發的規模控制在一定范圍,在一定程度制約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遏制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二)歐盟
首先,從政治上講,歐盟與俄羅斯之間存在利益和立場的差異,俄羅斯很難融入歐盟的政治范疇,還由于北約的不斷擴大,也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構成新的危險。其次,從經濟上講,歐盟對俄羅斯的能源需求逐漸增多,根據2011—2013年的數據顯示,歐盟國家的能源需求每年以4.3%速度增加。而俄羅斯根據歐盟的能源需求積極開展合作,與歐盟共同維持一個多級的世界格局。
(三)亞太地區
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豐富的能源,可以很好地滿足東北亞地區國家的能源需求。積極開發能源資源,不僅可以增加市場份額,還可以從亞太地區的日本和韓國引進大量資金,從中國以及朝鮮引進大量的優質勞動力,促進自身的經濟發展。
第一,大力發展能源行業,加快建設水電站和熱電站,加速高壓電網的改造;對石油天然氣進行科學開發,促進綠色石化工業發展。
第二,由于遠東地區地域遼闊,距離中心經濟地區較遠,大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建立俄羅斯與東北亞國家的鐵路、水路運輸系統,將會有利于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
第三,遠東經濟包括林業、漁業和礦業等傳統行業。林業:引進先進的采伐技術,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市場調節,將林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融入國際生產鏈條中。礦業:積極引進外資,加大對礦石的深加工,提升礦石的冶煉技術。漁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更新設備,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輕工業:大力發展輕工業,為民眾提供必需的消費產品。
第四,建立若干經濟開發區,實施引資的優惠政策,積極發展國際合作。
轉軌之后,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一直處于落后的地位,盡管氣候條件惡劣、勞動力匱乏以及資金短缺,但是遠東地區擁有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本身擁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加強同亞太國家進行經濟合作,大規模吸引外資,加速本地區的經濟開發,進而帶動俄羅斯的經濟發展。
[1]Khantaeva Irina.21世紀以來俄中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投資合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侯蕓.俄聯邦遠東社會經濟發展綱要及戰略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3.
(責任編輯:張彤彤)
F74
A
2095-3283(2014)11-0035-03
楊學峰(1973-),男,吉林德惠人,副所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俄羅斯經濟,中俄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