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娟
(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61)
【產業經濟】
黑龍江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余 娟
(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綏化152061)
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不僅是農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適應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對于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黑龍江省農業產業還存在著資金投入不足、農產品加工總體水平較低、農產品加工企業實力不強,知名品牌少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應加大農業投入,加強農產品營銷和品牌建設,大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黑龍江省的農業產業綜合效益。
黑龍江省;產業結構;農業
黑龍江省作為中國的糧食大省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中國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黑龍江省優質土地條件居全國之首,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4.9%,人均耕地和農民人均經營耕地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林地面積居全國第一位,牧地面積居第七位。2013年,農業經濟平穩發展,農業增加值實現2516.8億元,總量比2012年增加40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1%。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823.3億元,同比增長5.9%;林業增加值83.6億元,同比增長6.9%;牧業增加值536.3億元,同比增長2.2%;漁業增加值30.9億元,同比增長8.1%;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42.7億元,同比增長8.4%。農業增加值結構由2012年的69.9:2.9:24.0:1.4:1.8變化為72.4:3.3:21.3:1.2:1.8。
糧食、蔬菜產量增加。糧食產量增加,2013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200.8億斤,同比增長4.2%,“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的地位繼續鞏固。2013年蔬菜產量946.1萬噸,同比增長9.2%。瓜果類225.3萬噸,同比增長6.3%;甜菜123.2萬噸,同比下降54.9%;油料19.0萬噸,同比下降15.5%;烤煙8.1萬噸,同比下降7.8%;亞麻0.6萬噸,同比下降32.6%。
畜牧業保持穩定發展勢頭。2013年豬牛羊肉產量184.9萬噸,同比增長2.6%;禽肉產量34.1萬噸,同比增長1.1%;鮮牛奶產量518.2萬噸,同比下降7.5%;鮮蛋產量102.7萬噸,同比下降5.0%。全年豬、奶牛、羊和家禽存欄數分別為1356.7萬頭、191.7萬頭、817.8萬只和1.4億只。
綠色食品產業蓬勃發展。2013年末全省綠色食品認證數量達到1400個,比2012年增加90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7004.7萬畝,同比增長4.2%;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15.2萬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產品產量1090萬噸,同比增長4.8%;實現產值810億元,同比增長24.6%;實現利稅62.1億元,同比增長37.1%。
(一)資金投入不足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持。農業開辟新的生產途徑或創辦新的鄉鎮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農業產業資金投入不足。一些農業企業往往因資金不足而舉步維艱。投資增長緩慢,銀行貸款困難,而企業自籌資金又十分有限,這必將制約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業技術改造。
(二)農產品加工總體水平較低
與發達國家相比,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總體水平還較低。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程度達80%以上,而黑龍江省只有50%左右,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占20%左右。黑龍江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農產品附加值低。在農業產業鏈中,農產品生產為上游產業,農產品加工轉換為下游產業。發達國家農業產值與農產品加工產值之比約為1:3,而黑龍江省僅為1:0.5。農產品加工轉化的滯后,造成黑龍江省農業生產的相對過剩,建庫多、超儲多、積壓多、補貼多、虧損多等諸多問題。
(三)農產品加工企業實力不強,知名品牌少
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體實力不強,大多數規模較小,結構不合理,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為數不多。在全省已確認的名牌農產品中,多數屬初級產品,黑龍江省的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知名品牌少,特色產品生產經營成本高,產品質量不穩定,優勢特色不突出,進入國際市場的難度加大,市場競爭力還有待提升。
(四)農業科技水平偏低
農業科技及推廣應用水平低、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黑龍江省農產品加工業的科技開發和研究力量分散,科研經費短缺,基礎性的技術儲備缺乏,科研成果轉化周期長。企業技術創新也缺乏政策扶持,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要求有一定差距。由于不注重農業技術及農產品的開發,農業科研投入低,以致農業生產水平低,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技術優勢的產品。
(一)加大資金投入
政府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對于新創辦的農業鄉鎮企業和新上馬的綠色食品種植業、養殖業等,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和稅收優惠;對于現有的具有發展前途的鄉鎮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也應通過財政補貼、減免稅收等優惠政策,給予支持。金融機構應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鎮企業發展的形勢需要,放寬信貸政策,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鎮企業發展提供助力。開辟多元融資渠道,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是解決投資困難的主要措施。要在招商引資上下苦功夫、硬功夫。要鼓勵農村、農民和鄉鎮企業與發達地區的農村、農民、企業聯營、聯合,積極利用民資,大膽利用外資。總之,在投資問題上要從多方面入手,加大農業產業投資。
(二)加強農產品營銷和品牌建設
在當今農業科技日新月異,市場需求復雜多變的背景和趨勢下,農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產品的壽命周期越來越短,能否將產品打出去并長期發展下去,關鍵在流通,根本在市場。要牢牢抓好市場體系建設,借助現代化科學技術手段,建立現代化營銷方式,形成貫通城鄉、輻射內外的市場網絡。在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需要創名牌,加強品牌建設。黑龍江省農產品要走集約型發展道路,需要在政府的扶持和鼓勵下,大力發展農產品品牌。要對現有的品牌進行整合,推出拳頭產品,運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來打造農產品品牌,不斷開拓市場。
(三)大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在農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農業產業中的核心。要實現農產品流通的一體化,通過產業化的經營方式組織廣大農戶進入農產品市場,增加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條,就要不斷地壯大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地方政府也應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大力發展和支持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發展。在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更要積極推動黑龍江省龍頭企業與國內外龍頭企業重組、兼并,提高黑龍江省農業產業的集中度,使龍頭企業的發展及農業產業的整合納入到全球農業產業鏈中。同時可以采取產加銷一體化模式,企業與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將企業和農戶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四)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是提高農產品、綠色食品和其他新、特、優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前提條件。黑龍江省要優化農業科技布局,應重點搞好農產品加工及轉化的科研開發,加強退耕還林、生態農業建設的技術研究。大力支持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新型農藥、肥料等農業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擴大優良品種的引進、繁育和推廣,加快品種更新換代。黑龍江省有一批農業科研開發能力很強的院校,要大力推進農業科研院所改革,扶持農業科技創新主體,促進產學研結合,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1]畢晨飛.黑龍江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其對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
[2]2013年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
[3]周文,王祎.關于推進黑龍江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3(6).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is not only the intrinsic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tself,butalso adjust to the objective needs of new stage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thas a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benefit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increase the income of peasants,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we should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efforts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Agricultural indust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lso exist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the overall level of capital investment is not enough,proces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not enough.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should increas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str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 construction,acceler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ding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strengthen the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e;industrial structure;agriculture
F321
A
2095-3283(2014)11-0081-02
(責任編輯:陳鴻鵬)
余娟(1983-),女,漢族,湖北荊門人,講師,研究方向:網絡營銷、農產品貿易。
2012年黑龍江省社科研究規劃年度項目(項目編號12C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