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104)
【經貿教育】
高職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探索
郭 靜
(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104)
實訓基地是由多個實驗實訓室組成的用于在校學生通過工學結合學習實踐技能的場所。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的校內實訓基地正在投入建設,從當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普遍現狀出發,提出明確實訓基地建設目標,將實訓內容緊密聯系實踐,同區域資源共享,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推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加強校企交流,保持與市場同步等促進實訓基地建設和發展的措施建議。
實訓基地;報關與國際貨運;高職
高職類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培養的是既掌握報關、國際貨運、國際貿易等基本理論知識,又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外語水平,熟悉相應的實務技能,能在各類企業單獨從事單證制作、海關通關、口岸商檢、外貿運輸倉儲管理、報關代理等實務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就業對應的均是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崗位,因此設有該專業的高職院校除常規的實踐教學之外,設立實訓基地也勢在必行。
實訓基地有校內和校外兩種,目前高職院校的校內實訓基地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投資效益和運行效果差強人意;二是資源共享度不高、專業群的聚集與擴散效應得不到充分發揮:三是偏重硬件投入,不重視軟件建設,許多學校采購了大量先進設備,建立了實訓室,但存在實訓項目開發滯后,實訓教材和實訓管理制度建設不完備,實訓設備利用率低等問題。以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筆者對創設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提出以下設想。
1.全真模擬職業環境。為使學生就業時更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實訓基地初期硬件設計時應遵循高仿真的原則,在空間允許的條件下,格局、設備參照報關報檢大廳、碼頭、倉庫等實際情景設置。相關教學軟件高度模擬租船訂艙、報關報檢等流程和崗位,做到身臨其境,與企業零距離對接。因此在軟件供應商招標過程中,應尤其注意軟件內容的真實性與先進性。
2.專業適用面廣。充分利用有限資源,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盡可能使所建設的實訓基地適用多門課程,達到相關專業課教育盡可能通用。但這個過程應盡量避免過于追求設施設備的規格大、品種多、功能全,使得投入沒有重點,結果導致需要重視的方面沒有得到較充足的投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3.具有社會開放性。成熟的實訓基地不僅可以為校內學生提供基本技能操練的場所,而且可考慮能承接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的培訓任務,如報檢員資格考試、報關水平測試等,為社會提供多方位服務,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對外服務的基地。
實訓內容要緊緊圍繞學生將要從事的具體職業的行業特點和崗位要求來進行設計和展開。就基礎實訓而言,除正在使用的廣州東洋報關實訓軟件、北京洛杰斯特物流單證軟件及南京世格軟件公司的對外貿易交易系統平臺外,還應考慮增加國際商務英語會話培訓和計算機網絡運用培訓。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外貿業務聯系、談判和有關生活接待所應用的英語口語知識,要求學生語音語調標準,能正確掌握和使用一般外貿英語,無重大錯誤。并能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基礎操作,自如應用Microsoft office等日常工作軟件,能獨立排除計算機使用過程中的普通故障。
對于目前大量的畢業生經過在校的系統學習,卻仍需要用人單位進行較長時間、多方面的崗位培訓才能上崗的現象,應針對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典型崗位的特點,確定相應所應具備的職業技能和素質,如國際貨代操作員不僅要懂得國際貨運代理、現代物流等相關知識,具備良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還須熟悉相關法規和監督制度。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有“國際貨代員資格證書”。報關員需要熟悉掌握海關的基本法規、海關監管制度、海關操作程序、進出口貿易估算、外貿運輸和保險等知識,代表所屬企業向海關辦理進出口貨物報關納稅等事務。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編制特定崗位實訓指導書,設置各類崗位專項培訓,可以使學生對特定崗位有更深刻的理解,真正實現校企零距離接軌。
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地處蘇州國際教育園區,區內同類型的高職院校較多,相關專業實訓基地應與周邊院校實現資源共享,或共同投資采購相關設備軟件,亦可為其他院校提供實訓服務以及實訓基地建設的經驗和參考方案,發揮實訓基地的輻射作用。還應與企業實現資源共享,為社會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實訓基地的效用。
規范的管理是實訓基地有效運轉的前提,在制定一套分別針對教師和學生的規章制度的同時,可嘗試實行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即在實訓基地運行管理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首先,將實訓基地定義為全天候開放式基地,方便學生在課外結合專業知識和興趣自主設計實訓任務,開拓學生由基礎學習轉向探索研究的空間,不僅可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還可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其次,在選擇一名教師擔任總管理員的基礎上,可選擇多名學生自愿者分區域負責實訓基地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并協助教師進行日常教學管理。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得到自我管理、團隊協作、動手能力等職業素質的培養。
校企合作是一種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是高職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實訓基地的建設也少不了企業的參與和指導,更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合作方式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實現高起點建設、低成本管理和高效率運營,使校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雙贏。
建設一個具有專業特色的實訓基地在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人才培養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也是當前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實踐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充分利用學校正在建設發展的實訓基地,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報關行業的應用型人才,才能實現該實訓基地的最大效用。
[1]陳明舒,金鑫,王智慧.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實踐教學的幾點創新[J].時代經貿,2010(26).
[2]徐吉祥,陳景勇.高職實踐基地建設與實踐教學實施的探索[J].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6).
[3]孫霞.高職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畢業實踐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9).
[4]李宇宏,朱小麗.關于高職報關與國際貨運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0,29(19).
Practice Base ismade up by several experimental rooms or practice rooms,which is a place where students study practice skills through and combination learningwith working.The practice base for customs decla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reight major of Suzhou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Communication is being builtnow.And 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ba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practice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including presenting the aim of construction,combining the training with practice,sharing resource in the same area,making relative regulations,advocating self-management in students,enhanc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keeping pace with themarket,and so on.
practice base;customs declaration and lnternational freight;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G718.5
A
2095-3283(2014)11-0139-02
(責任編輯:喬 虹)
郭靜(1983-),女,漢族,吉林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報關與國際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