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只要1000個字,文科生也能理解“大數據”》,文章只用了998字,通過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釋義,描述了如今紅遍半邊天的大數據。作者認為“海量、開放、連接”是大數據的根本,大數據是一種公共資源,誰都不可能“占有”公共資源,你只能去“使用”它。在大數據時代里,以前所謂的“數據分析”、“精準營銷”對數據的使用程度,無異于在大西洋里洗個澡而已——大西洋肯定不只是讓你干這個的。沒有連接的數據是死的,連接賦予數據以生命。
通過這篇文章對于大數據深入淺出的分析,我突然明白了,平日里所關注的商會圈為什么有的風生水起、生氣勃勃,有的毫無活力,沉悶封閉,更有甚者,風光一時之后就銷聲匿跡了……
這一切,皆因對于手中資源的掌握和使用有差異罷了。商會本身是一個資源整合的機構平臺,商會及秘書處的開放、對接、包容、創新、整合等綜合能力決定著一個商會的發展速度與影響力。
有這么幾家商會,他們已經嘗試著在大數據時代用好手中的海量資源,將平臺作用發揮到極致,在此基礎上對接、創新、整合,讓“大西洋”發揮真正的效力。
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
大平臺上共享資源
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成立十多年做了大量工作,可以用“五個第一”來概括:
2009年6月,成為北京第一家總商會,目前會員已超過一萬六千多家,下設10個地市區分會、10個行業分會和27個團體會員單位,創造性地提出了“大商會”發展戰略。
2010年5月起,該商會成為北京地區第一家與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實行3家或3家以上會員企業“聯保聯貸”業務的商會,努力創新破解中小會員企業融資難題。
2010年11月,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牽頭成立了北京京華公益事業基金會,是北京地區第一家由商會牽頭成立的公募基金會,近年共籌募集資金近億元。
2008年10月商會成立了黨總支,2012年6月升格為黨委,是北京地區第一家成立成立黨委(黨總支)的異地商會。
2012年1月,經北京民政局委托專業評估機構綜合評定,北京市社會組織評估委員會審核,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成績位列北京市一千七百多家商協會之首,被北京市民政局確認為“5A級社會組織”,同時被授予北京市社會組織示范基地。
從2003年底到今天,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十余年的快速發展,充分驗證了陳春玖會長大商會戰略的前瞻性和專業性。商會提出了“大商會、大融合、大平臺”的指導思路,圍繞這一中心,商會團結在北京的福建地市級商會,同時著力行業商會。由于對行業的細分,讓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能夠更好地整合會員力量,提升商會的凝聚力,也因此吸引了政府、金融、傳媒、藝術、文化等領域的關注與合作,為會員打造更大的交流平臺,為對外合作架起了更堅固的橋梁。
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的經驗可以總結為兩點:
大平臺上不斷發展企業聯合體,資源共享、各司其職。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在處理總會與分會的關系中,明確了“總會活動,分會參與;總會資源,分會共享;分會工作,總會支持”的工作方針和工作原則。在整個關系框架內,總會體現為各分會共同參與、共同享有的商會資源大平臺,而各分會則是一個個在財務上獨立核算、管理和運營上各司其職的活躍成員。
立足多方利益需求,通過實體機構,凝聚專業資源。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立足于黨建、政府核心工作、企業會員等各方核心需求,將商會資源區分為人脈資源、資金資源、公益資源等專業類別,并落實到對應的實體機構。
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的成功運作,剛好符合大數據三個基本屬性:海量、開放、連接。作為一個擁有一萬六千多家會員企業的超級商會,他們將手中的海量資源整合并與各分會共享,以開放的心態做商會,而“連接”的做法又將手中的資源賦予了新的生命,這是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在大數據時代致勝的關鍵。
北京廣西企業商會:
不只盯著商會內部那點事
作為一個曾經“先天不足,后天缺鈣”的小商會,能夠在眾多兄弟商會中脫穎而出,使桂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得益于商會率先提出的“打造桂商品牌,建設桂商文明”的群體使命感與時代意識。自2006年商會成立以來,北京廣西企業商會碩果累累,期間好評如潮,最具影響力的,當屬2011年北京市民政局授予5A級社團、全國工商聯2012年度“十佳服務商會”等眾多褒獎,并被中國社科院中國企業公民報告藍皮書在2013年作為年度惟一商會典型案例進行專門介紹。
在“打造桂商品牌,建設桂商文明”方面,北京廣西企業商會的做法是,不只盯著商會內部那點事,以開放的心態與眾多商會“連接”。北京廣西企業商會與近30省市自治區以及東盟、歐美國家近一百多家在京商協會結成友好聯盟并建立了交流互動機制,實現信息與資源共享。全球化的視野和更為廣泛的話語權,讓北京廣西企業商會不僅有了引領新興行業和產業組織的跨界合作意識,也讓他們建立了跨越地區甚至是國際間的協作平臺。
2012年3月,北京廣西企業商會率先發起并組織了全世界廣西商會舉辦首屆全球桂商發展論壇,眾多領導以及以李寧等企業為代表的近八百位全球桂商代表出席;2014年3月,商會再次成功組織了第二屆全球桂商發展論壇,海內外四十個國家和地區廣西商會代表出席,并在論壇上成立了“世界桂商會長聯席會”,北京廣西企業商會會長鄭志任會長。
作為一個必將載入“振興桂商文明”和中國異地商會發展史冊的里程碑,“世界桂商會長聯席會”的成立,標志著兩屆全球桂商發展論壇凝聚起來的群體共識,轉化為確保桂商在全球范圍內協同行動的高效組織機制;標志著通過一系列重點項目,促進全球桂商群體橫向聯系與資源共享走向深入;更標志著以企業家平等協商理念、高效執行意識,對“仁義和諧、兼容并蓄”這個核心桂商精神的體系化、規范化與可持續踐行。而這些,都是與大數據的根本屬性是一脈相承的,也是北京廣西企業商會從一個小商會發展為擁有全球化視野和廣泛話語權商會的核心。endprint
北京福建茶業商會:
不“占有”資源,而是“使用”好它
與一些商會將秘書處設在會長企業不同,北京福建茶業商會的辦公地點在馬連道一個住宅小區里,這里匯聚了全國茶行業的精英,企業分布于茶生產、加工、銷售、電商、衍生品等細分產業領域。
為了讓商會真正做到普及所有會員,北京福建茶業商會在會長高晨生帶領下,提出了“建設一流行業商會”的目標。此外,會長還要求執行團隊職業化,即商會工作人員要有能力、勇氣去做事,同時還要為結果負責。因此,在秘書處汪朝江的執行下,商會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對商會的執行層面負責,同時又有一定的自我發揮空間,成為整個商會運作層面的樞紐。
北京福建茶業商會在先試先行中不斷探索,先后在商會金融、商務拓展、商會藝術、商會宣傳、會員服務等方面摸索除了適合商會的模式、思路和經驗,不僅提升了商會的品牌價值,同時吸引了政府、企業、金融、媒體等越來越多的關注及后續合作。
其中,茶界最具影響力的斗茶賽事——“馬連道全國斗茶大賽”是商會承辦的全國性茶事活動。在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共同支持下,商會已經連續承辦了三屆。剛剛舉辦完畢的這一屆斗茶大賽升級為“文化節”,期間舉辦了以斗茶為主的多場茶事活動,比如“茶業電商論壇”、“茶業金融資本論壇”、“茶文化專題講座”、“最美茶園攝影大賽”等,后續還將配套安排“獲獎茶葉品鑒會”、“原產地尋茶之旅”活動等。
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作為茶行業的優秀社團組織,北京福建茶業商會借助承辦斗茶文化節的契機,主動“走出去”,“連接”更多茶商和消費者,將茶文化帶到行業外,播種于不同領域,為茶行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也促進了茶行業的發展。
北京福建茶業商會通過舉辦與茶業相關的活動,一方面服務團結會員,樹立商會的威信與美譽度,同時又凝聚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目光,打造商會的品牌價值,向商會設定的目標邁進。這一路徑恰好也符合大數據時代,“不去‘占有公共資源,只有去‘使用好它,”才能讓大數據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的特質。在這一點上,北京福建茶業商會用歷屆成功舉辦的活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浙江省浙商文化促進會:
“草根浙商”轉型“文化新浙商”
大數據資源越來越豐富,不論是你是否使用,它依然存在,只有積極開放合作,主動連接,才能有效整合各種需要的資源,提升自己的能量與商會影響。
成立于2009年4月的浙江省浙商文化促進會是在浙江省文化廳的直接領導下,由浙江省文化企業與社會各界自愿結成的公益性、聯合性法人社會團體。幫助浙商提升文化品質,積極引導浙商進入文化產業,多角度研究浙商文化,推動浙江省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商會秘書長何蔚萍將浙江省浙商文化促進會近年來的發經驗總結如下:
健全制度,完善組織機構。促進會成立了動漫專業委員會、教育專業委員會、策劃咨詢專業委員會、人力資源專業委員會、健康專業委員會等7個專業委員會。
組織活動,豐富會員生活。“浙商文化之旅”、“天下浙商三峽行”等活動豐富了企業家的生活,提高了企業家的精神生活品質。此外,商會還組織企業家走出去對接項目,成效突出。
舉辦論壇,發揮橋梁作用。促進會先后舉辦“文化產業——浙商新的歷史機遇”的文化產業論壇、動漫沙龍等活動,并促成動漫企業與傳統企業聯手,共同開發建設寶劍主題公園,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塑造形象,提升浙商企業文化層次。2010年,促進會在義烏文博會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浙商文化宣言》,展示了浙商為發展文化產業而努力的決心與抱負,也是在這一年,促進會參與編寫了《浙江文化產業2010年度報告》。從2011年,促進會承辦了一年一度的“文化新浙商”評選活動,這一活動,鼓勵浙商群體從“草根浙商”到“文化新浙商”的轉型。
搭建平臺,促使浙商資源整合。一個商會的服務功能強不強,主要看這個商會的社會資源整合能力有多強。浙商文化促進會在新華網浙江頻道開通了文化浙商網站,與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與兩家文化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浙江文化藝術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29日,由浙江、江蘇、山東、安徽、福建、江西六省和上海市文化廳(局)共同發起成立了華東六省一市文化產業聯盟。促進會通過內外整合,為會員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商會的吸引力。
引導投資,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成立五年多來浙商文化促進會已形成了自己的構架,確立了自己的形象標示和工作風格,聯合一大批浙商會員,通過為會員實實在在的服務,推動了資源整合,促進轉型升級,引導浙商進入文化產業,樹立了浙商文化促進會的良好形象。
誠如何秘書長以上所傳遞的經驗和信息,在大數據時代,有海量的資源,有開放的心態,也有積極與其他商會、社會團體和機構組織“連接”的心愿和舉動,浙商文化促進會的成功正得益于在大數據時代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和執行力。
北京市木業商會:
創新發展? 與國際標準接軌
商會的發展不僅需要國際化的視野,還需要發揮行業商會的凝聚力,團結會員力量,在國際貿易中才有話語權。北京市木業商會用案例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只有團結、只有凝聚、只有做到更加專業才能有話語權,商會也才能發揮它的價值。
北京市木業商會全稱“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木業商會”,是經北京市工商聯批準后,于2010年11月28日在北京福建木業家具商會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的。目前,兩個商會名稱不同,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合署辦公,對外統稱“北京市木業商會”。
商會成立三年來,會員從當初一百多家發展到目前一千多家,會員企業年營業額一千多億元,創造稅收二十多億元,從業人員達二十多萬人。會員構成幾乎涵蓋了所有在京從事木材貿易、古典名貴紅木家具、木制品龍頭企業。北京市木業商會已被北京市工商聯作為行業商會創新發展的典型向同業推介。
一個團結聚力的商會,才能及時應對潛在的挑戰和問題。面對國際貿易爭端,木業商會組織會員企業與美國家具生產商聯盟過招,共同應對不合理的國際貿易政策。
2011年,美國商務部再次對中國輸美木制家具發起反傾銷行政復審調查,對中國木制家具出口商及生產商進行行政復審調查,共涉及包括中國出口商及生產商在內的198家企業,其中來自廣東、深圳、福建的木制家具企業最多,北京市木業商會部分會員企業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面對美國家具生產商聯盟持續發起的反傾銷調查給中國木制家具造成的出口困境,北京市木業商會第一時間組織會員企業積極參與應訴,配合國家政府部門參與舉證、取證工作,盡可能提供我國木制家具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詳實資料,按照國際貿易中的游戲規則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經過長達三個多月的應訴工作,北京市木業商會組織的中方企業最終在反傾銷訴訟案中勝訴。
試想,如果在此次貿易爭端中北京市木業商會未能及時參與應訴,或者傾銷指控一旦成立,那么商會會員將面臨高額的反傾銷稅,就相當于把木制家具非常重要的美國市場拱手相讓。如果其他國外出口市場都來效仿,后果會更加嚴重。北京市木業商會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只有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互聯網時代,全球經濟成為一體,單打獨斗越來越不能對抗風險與不合理條款。商會作為整合資源的平臺,只有開放合作,聚集會員的力量,連接全球資源,才能在國際大舞臺中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大數據時代,資訊暴增,信息量異常豐富,在擁有海量開放數據的同時,只要愿意探索,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就如上述五個商會案例一樣,他們之所以有品牌、有影響、有號召,與大數據的屬性需求如出一轍:只有海量、開放、連接,才能為會員帶來更多的服務與價值,商會也才能發展得越來越好,最終打造成精品商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