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海明

經常有同事、朋友問起,我從教10余載,先后指導學生在雜志上發表作文數百篇,獲獎近百余人次,所帶文學社被評為市優秀小作家社團,到底有什么訣竅?我說哪有什么訣竅,只不過當下許多教師的作文教學往往以應試作文為指引,只傳授給學生一些應試技巧,學生的作文無論是取材還是立意,章法布局還是言語文采,都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當然談不上精彩,我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他們打破常規,抒寫創意作文。我的做法具體如下:
一、在思維上“異”出新意
求異思維又稱發散思維、輻射思維。它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關系去思考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作文具有基礎性、綜合性、實踐性、創造性,而思維性則貫穿于上述諸性之中。思維訓練到位,創造能力也會隨之萌發。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求異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范文求異——借優秀范文比照提升
著名特級教師王棟生老師曾指出:“教師要開拓學生的創新思路,引導學生注意一些不同尋常的寫法,讓‘另類作文干擾‘模式的形成,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發現,激發學生詩意的表達。”在作文訓練中借鑒范文高超的寫作技巧,可以起到打破固有模式,開拓創新思維的作用。例如,寫游記或參觀記,多數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往往千篇一律,語言枯燥乏味。其中的原因主要就在于缺乏自覺的求異意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名家的游記或參觀記作為范文。我班一個學生游覽過紹興東湖后,借鑒朱自清《梅雨潭》的寫法完成了一篇游記:
來到紹興,大家一定會想到游東湖、坐烏蓬、品黃酒、看社戲。
一到東湖,向西而望,只見來路像一條游龍蜿蜒曲折,在青山綠樹的掩映下時隱時現。向東而望,只見四面高山環繞,中間略低。有幾棟紅磚綠瓦的屋子散落其中。山上碧綠蒼翠,山下紅花綠葉交相輝映,像一幅濃妝淡抹的油畫。雖然時近中午,但旁邊小草上的露珠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發光。微風吹來,山上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使人心曠神怡……
該文第一、二段仿照朱自清的《梅雨潭》第一部分移步換景的寫法,文采優美,行云流水,不愧為一篇好文。
(二)思維求異——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借鑒優秀范文的寫作技巧,學生的文章確實顯得別有“新意”,但一味地模仿,寫作同樣會落入窠臼,“千文一面”只是或遲或早的事。模仿、借鑒名家優秀的寫作技巧是基本功,但學生要寫出真正優秀的作文,更重要的是在思維創新上下功夫。
我校每年都會開展許多精彩紛呈、富有創意的課余活動,如合唱比賽、燒烤節等,大受學生歡迎。然而,盡管這些活動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活動感想在選材、立意、構思上都很難寫出新意。后來我發現,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多角度思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很大幫助。例如,五一放假前我們學校在東山湖野外拓展基地進行拓展訓練。其中,有一項“高空抓杠”項目,我班梁同學雖然從小就有恐高癥,但仍自告奮勇想上去挑戰自己。到了頂端平臺的時候,他的恐高癥發作了,盡管我們再三鼓勵他,最終還是沒成功。當時現場一片噓聲,不少學生喝起倒彩來。等梁同學回到地面之后,我嚴肅地向全班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梁同學真的失敗了嗎?一部分學生說是,一部分說不是。我鼓勵學生進行現場辯論。最后一位學生提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看法:對于常人來說,抓到杠再下來才是真正的成功,但梁同學患有恐高癥,對于他來說,有勇氣挑戰自己,敢跨出第一步,這即是成功。后來梁同學根據這次經歷寫成一篇優秀的作文:
我爬到第10檔后,緊張極了,雖然離地才十幾米,但我卻感覺在“三萬英尺”的高空一般。一瞬間空氣似乎凝固了,整個世界仿佛靜止住了。我更加恐懼了,心跳加速,雙腿不由自主顫抖。此時的我,直想打退堂鼓。教官見狀,便讓我慢慢地下來。我心里五味雜陳,便從“云端”回到了“地面”。
事后,老師又找我談了心。我并沒有失敗,我成功了。對于常人來說,抓到棒跳下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但對于一個從小患有恐高癥的人來說,能跨出第一步,其實他已經成功了,至少,他有勇氣戰勝自己的不足,這即是成功。
應該說,梁同學文章的心理活動描寫、中心思想的提煉,都值得表揚!可見,在進行有效的思維引領之后,學生懂得了從多個角度討論問題,他們的思維有了新意,其文章的質量自然也有了實質性的提升。
二、在取材上“創”出精彩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但傳統作文教學模式偏向于以應試作文為指引,往往重形式而輕內容,很多教師只教給學生一些“新奇”的技巧,卻很少在取材方面引導學生。其結果是,很多學生的寫作嚴重模式化,而且與生活相脫節。要改變這種局面,除了思維上的創新外,還必須在取材方面多下功夫,引導學生在取材上“創”出精彩,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一)新奇體驗——讓習作題材凸顯創新意識
校園生活與學生的關聯最為緊密,也是學生的寫作獲得源源不斷素材的“活水”。校園生活看似每天都在不斷重復,毫無新鮮之感,其實不然,只要做個有心人,多加留心,多加發掘,新意時時處處都有。富有創意、出人意表的校園活動,可以帶給學生新奇感,是學生抒寫創意作文的重要材料。以下是一次課堂活動《有趣的“武功”》的簡介和班里一位學生以此為材料的習作:
1. 教師打趣:向高人學得真功夫——“內家氣功”。學生質疑打賭。
2. 實驗演示,把自己的內功傳給一個女生(下簡稱“內功女生”)。
3. 一男生示意挑戰“內功女生”,拿出預先準備好的一瓶礦泉水,讓“內功女生”抓住瓶底部分,男生抓住瓶口,然后各自往相反的方向轉動,結果男生敗北。學生納悶不解。
4. 揭示原因:利用輪軸能省力的知識,讓“內功女生”戰勝力大男生。“內功女生”抓住的是“輪”,男生抓住的是“軸”,“輪”當然能戰勝“軸”啦。
例文:老師問:“為什么李旖夢能戰勝那么多高手?”有的說:“李旖夢真的有內功。”有的說:“世上究竟有沒有內功?我只在武打片中見過,太不可思議啦!”王熠澤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因為口子是圓的,容易打滑;瓶身是方的,不太會打滑。”……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老師卻把頭搖得像一個撥浪鼓。“你們想知道答案嗎?還是先想想科學課學過的知識吧!”老師又賣了個關子。有人猛然頓悟:“是輪軸的力!李旖夢抓住的是‘輪,我們抓住的是‘軸,‘輪當然能戰勝‘軸啦。”“噢,原來是這樣!”大家如夢初醒。唉,我們被老師“忽悠”得好“慘”哪!但這樣的忽悠多多益善!endprint
引導學生以富有創意的校園活動為題材進行寫作訓練,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扭轉學生怕寫作文、厭惡作文的被動局面,而且,學生在獲得“新奇體驗”的同時,往往能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寫出新意。
(二)呵護人性——讓習作題材彰顯人文關懷本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不僅僅是一種工具,其人文性和思想性的一面同樣非常重要,寫作當然也不例外。寫作的人文性,說到底就是要關注人的生活,這尤其體現在取材上。孩子淳樸率真,他們可以說出“皇帝其實什么衣服也沒穿”這一類真話,如果我們能夠引導他們在取材之時,多關心現實生活,既體味生活的絢麗多姿,也不回避生活的矛盾,他們的寫作同樣可以體現出豐富的人文內涵。
當然,由于孩子年齡還小,現實生活中陰暗苦澀的一面顯然不宜直接“暴露”在他們面前,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注意選擇合適的方法。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效。我曾在班里開展“關愛殘疾人”活動,并鼓勵學生以此為題材,寫出優秀的作品。
活動:《單腳走路》《蒙耳聽話》《啞巴說話》
活動設計:
1. 體驗痛苦:有苦難言,有耳難聽,有腳難行。
2. 感悟體會:殘疾人真艱辛,我們應該體諒他們、關愛他們,學習他們堅韌的精神。
例文:我突然意識到:殘疾人一生中最璀璨的剎那是追尋夢想的那一刻,他們的軀體并不完整,行動受到限制,但是他們卻用堅強的意志戰勝了身體上的缺陷,去追尋屬于自己的夢想。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并不殘疾。敢于直面生命成長中的疾苦和挫折,是張海迪成功的根本。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成為了殘疾人永遠的驕傲。關愛殘疾人,并不是可憐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堅韌遠勝于我們,更值得我們敬佩。
寫作應充滿真情和創意,流淌著詩意的靈動,煥發著生命的本真,當然這一切又必須構筑在真實之上。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以人文性為指導,通過一些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題材觸動學生的心靈之弦,引導學生以寫作的方式思考道德倫理等領域的常見問題,寫出來的文章不僅感人至深,而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可以這么說,讓寫作彰顯人文關懷的本色,是抒寫創意作文,打破應試作文桎梏的關鍵因素。
三、在形式和表達上“閃”出亮點
作文的形式應與內容相適應,語言表達則以簡潔洗練、平淡自然為佳,切忌一味堆砌華麗辭藻。不過,正如著名詩人元好問所說:“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能于平淡中見警策,樸素中見綺麗,已是寫作的極高境界,決非中小學生所能企及。因此,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簡潔洗練、平淡自然只能視為寫作的理想境界,而我們更需著力的,是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引導他們在形式和表達上推陳出新,“閃”出亮點。
大多數學生之所以討厭作文,一個重要原因是平時訓練或考試的寫作有文體、字數限制,要求格式統一,表達規范。其后果是學生作文的結構、文字表達及風格均被人為限制在條條框框之內,以致機械僵化、呆板無味,沒有新意,沒有生氣。常言道:“文如看山不喜平,曲徑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寫作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表達,提倡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一直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風格、體裁來撰寫文章,不拘泥于一種寫作形式,敢于打破常規,嘗試“有創意表達”,無拘無束地抒寫自己的情感和見解。例如,我的一個學生(網名“可愛小豬”,現已讀高中)曾在創新作文網上發表作文《我愛小豬的10大歪理》:
我愛小豬,我愛小豬!呵呵,我有說不完的理由哦!
1. 我的網名叫“可愛小豬”,小豬就是我的“同類”嘛。
2. 既然我就是小豬,我當然要愛自己啦。
3. 小豬看上去肥嘟嘟的,好想抱抱它呀。
4. 小豬發出的那種叫聲太好笑啦,讓我也想跟著它們一起叫。
5. 小豬肉挺好吃的。就是因為吃了小豬的肉,我才長胖了(可不是吃我自己喲)。
6. 你們不覺得小豬天生就長著一張卡通臉嗎?太可樂了!
7. 小豬的屁股加尾巴看上去好像西瓜呀,真想咬一口(如果不嫌臭的話)
8. 小豬的神采跟我的QQ寵物有幾分相似,所謂愛屋及烏嘛。
9. 小豬的眼睛黑漆漆的,要是再加點兒水滋潤一下,就像沾滿了露水的黑葡萄,太好看啦!
10. 我愛小豬!我愛小豬!我愛小豬。聽了我的介紹,希望你們也和我一樣愛小豬哦!
從傳統的視角來看,這篇作文真是有點“不倫不類”。但如果以新課標衡量,這篇作文不僅形式上有創意,而且把小豬寫得活靈活現,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其中“小豬的眼睛黑漆漆的,要是再加點兒水滋潤一下,就像沾滿了露水的黑葡萄”一句更是體現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稱得上一篇好作文。如果我們按照傳統的觀點,以“無法歸類”將它“打入冷宮”,或者干脆禁止學生寫這樣的作文,不但會錯失欣賞一篇佳作的機會,還會影響學生創作的積極性,甚至可能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現實已經證明,創意作文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了寫作素材,最重要的是使整個寫作過程始終處于一種動態、開放、前衛的狀態,使生活成為寫作的源頭活水,做到細水長流,文樹常青。在創意作文教學引領下,學生帶著童心快樂地習作,帶著童真毫無偽飾地習作,帶著童趣自由地習作,他們的生命成長更健碩,心靈綠洲更繁茂,精神家園更豐厚。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上虞區華維文瀾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