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鑫
摘要:作為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中原經濟區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如何圍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建設,加快鄭州機場二期工程項目建設,推動航空物流產業發展,打造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將是下一階段全省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工作。
關鍵詞:產業結構;航空物流;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1-0091-02
2013年3月7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成為全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航空港經濟發展的先行區。[1]圍繞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建設,加快鄭州機場二期工程項目建設,推動航空物流產業發展,打造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將是下一階段全省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工作。
一、河南省航空物流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產業發展現狀
1.鄭州機場樞紐地位大幅提升。中國民用航空局于2008年將鄭州機場定位為全國八大航空樞紐港之一,根據規劃未來鄭州機場將建成5條跑道,其中有1條為貨運專用跑道,到2040年,鄭州機場規劃設計客運能力7000萬人次,貨郵量500萬噸,綜合交通樞紐的作用將日益凸顯。按照《鄭州機場總體規劃》《鄭州航空城總體規劃》等一系列規劃,航空港地區空間布局逐步打開,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進入實施階段,機場二期工程建設正加快推進,今年上半年,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754.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7.9萬噸,分別增長26.1%和127.1%,貨運量增速均居全國主要機場首位。特別是貨運總量排名超過廈門、昆明、重慶、南京,由去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8位,躋身全國主要機場前十。
2.綜合交通體系正在形成。鄭州市處于內陸腹地,東西兼顧、南北適中,具有完善的高速公路、鐵路交通網,鄭州機場處于航線網絡中心位置,空域條件又比較好,便于接入航路,適宜銜接東西南北的航線。2010年鄭州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區位交通優勢突出,一個半小時航程內覆蓋中國2/3的主要城市和3/5的人口,連接機場的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建設全面展開,航空港地區陸空高效銜接、多式聯運、內捷外暢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正在形成。
3.航空物流市場潛力巨大。2013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4元,同比增長11.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極大推動了電子商務、網絡零售、快遞等行業的迅猛發展,全省網絡零售規模超過400億元, 2015年將突破1000億元。伴隨電子商務、網絡零售的井噴式發展,我省快遞業實現了快速增長,2013年河南省快遞企業發件量為2億件,實現業務收入26.5億元,全年全省共進口、出口、中轉快件4億多件,最高日處理量突破100萬件。
4.市場空間巨大。近年來,河南省和軍方達成了很好的默契和聯動,為保證鄭州機場樞紐的發展,軍方給河南省讓出了很多空域資源。與此同時,鄭州還有另一個突出優勢就是輻射半徑大。從鄭州機場出發,兩小時大體上能夠覆蓋中國90%的國土和90%以上的生產能力、人口。再加上,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勞動力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巨大,空間廣闊。
5.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以鄭州機場為核心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建設八大產業園區,主要包括手機智能終端、航空物流、航空制造和維修、生物醫藥、商貿會展等,隨著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建設的加快推進,樞紐優勢日益凸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時效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向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聚集。
(二)存在的問題
1.本地航空貨源不足。當期,河南省仍處于新興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的轉變階段,產業結構仍偏重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因此難以完全滿足航空運輸的高端制造業的需求,對于河南來說,其經濟影響力和輻射力還有待加強。2013年中部六省共完成進出口總額額2196.69億美元,平均增長12.6%,增速比全國(7.6%)高出5個百分點,但占比僅為5.28%,對全國的進出口貢獻度還比較低。
2.區域競爭加劇,基礎設施滯后。國內外航空物流發展規律顯示,貨運樞紐機場的先發優勢效應明顯。美國孟菲斯、韓國仁川、香港、上海浦東成為航空物流樞紐后,周邊城市基本失去了成為同類型航空物流樞紐的機會。中西部地區武漢、西安、成都、長沙、重慶等中西部城市都將發展航空物流提升至戰略層面,全力推進航空樞紐建設,搶占區域航空物流發展制高點。鄭州受到來自西安等地的多重壓力,客貨積聚度較弱。武漢、長沙和西安等機場的二期擴建工程正在加速建設,航空物流園區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
3、航空運力不足,網絡通達性差。新鄭國際機場的航線及航空公司運力投放雖有長足進步,但規模吸引力不夠,通航點數量和航班密度還不能很好適應河南省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我省現有的航線中,國內航線占95%,國際直達航線只有香港、澳門、首爾等少部分亞洲城市,大部分國際航線需經北上廣等機場中轉出境。目前,鄭州機場已開辟國際地區貨運航線19條,周航班量達到78班,但與浦東機場國際貨運航線和純國際貨運航線112個和38個有較大差距。
4.缺少基地公司,支撐作用有限。基地航空公司憑借自身的網絡和資源優勢,能為入駐的機場提供航線網絡、客戶貨源等核心業務,是建設航空樞紐的重要支撐。目前鄭州機場共有37家航空公司運營,其中客運航空公司23家,貨運航空公司14家,駐有南航河南公司、深航鄭州公司、鯤鵬航空公司三家基地航空公司。2012年鄭州機場運輸市場份額中,南航河南分公司開辟的航線和運力占到鄭州機場市場份額的四成以上,從市場份額和支撐能力來看,鄭州機場真正意義上的基地公司僅有南航河南分公司一家。
5.信息共享不足,缺乏多方合作。鄭州由于“一站式”報關起步晚,綜保區尚未與口岸無縫對接,尚未實現機場直轉關,通關效率還不高,遠未達到24小時通關。鄭州機場航空物流鏈上,航空公司、貨代、機場和海關等各個運營主體經過多年的發展,各自都有相對成熟的信息系統,但彼此之間未真正形成統一的、標準化的信息鏈接,“信息孤島”現象仍存在。
6.高鐵網絡擴張,航空物流受到挑戰。高鐵技術的迅猛發展,助推了全國高鐵網絡的快速擴張。2012年“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形成后,高鐵運輸的市場競爭力將大幅提升。武廣高鐵開通后,航空公司運力削減了40%,不僅影響客運運力,也影響了貨運運力。加之高鐵快遞于2013年6月15日啟動,城際可“當日達”,“高鐵快遞”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二、國內外航空物流業發展特點和趨勢
(一)世界經濟發展新趨勢為航空物流帶下新變化
全球一體化經濟的快速發展,正在改變競爭規則和企業選址,全球采購和分銷、準時制生產和配送、定制化生產使得航空市場需求和供給環境復雜多變,全球航空市場發展重心向東方轉移,穩定的全球聯盟受到明顯威脅,第四次產業轉移讓中國中西部市場,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以及巴西成為此輪產業轉移的目標市場。全球采購和分銷讓不同規模的企業都依賴于JIT(即時)機制,以幫助它們更快更有效率地競爭。自然而然,航空貨運/航空快遞行業就成為了跨洲際貿易的促進領導者。
(二)電子商務推動航空物流業態變化
電子商務將成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因為它賦予那些中小規模的企業和大型企業一樣相同的市場存在地位。在今后的五年中,網上零售額將以每年大約14%的速度增長;在所有零售額中,電子商務將占據13%的份額,如今的消費者不能或不愿等待。電子商務快遞與航空物流跨界融合,順豐引“國家隊”上門,開始搶占物流大戰高地;“菜鳥網絡”提出物流戰略,給航空運輸帶來了發展的活力。
(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
航空物流由于信息技術、物聯網技術讓供應鏈管理趨于透明化,在未來的貨物運輸中,每件貨物都將利用微型嵌入式傳感器進行標記,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實時監測和追蹤水平。
三、國內外推進行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一)荷蘭史基浦機場城
20世紀80年代,荷蘭政府將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及其周邊地區發展列入國家規劃,并制定特別扶持政策,使其成為了全球航空運輸的樞紐,并帶動了航空制造與維修、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時裝等產業的發展,成為阿姆斯特丹的經濟增長極。
(二)美國孟菲斯空港經濟區
美國孟菲斯空港經濟區通過集聚聯邦快遞公司(FedEx)等知名的航空物流企業,推動臨空經濟快速發展,成為美國孟菲斯和田納西州最大、也是唯一的經濟引擎。[4]以孟菲斯機場為核心,已經形成了一個典型的空港經濟區,包括輕工業區、辦公商務區、高檔零售區、商務酒店、餐飲服務、娛樂休閑健身、高爾夫運動和居民住宅等區域。[5]
(三)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
北京市很早就認識到了機場的外部溢出效應,在全國率先提出了“臨空經濟”概念。十多年來,圍繞首都機場和天竺綜合保稅區構成的核心圈層,空港經濟開發區、天竺綜合保稅區、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車生產基地等航空相關產業布局層層鋪開。據統計,2011年首都機場對北京市的總體經濟貢獻已超過1100億元,約占北京市GDP的7%。
(四)成都雙流機場臨空經濟區
成都雙流機場臨空經濟區正在成為天府新區的產業重心,根據臨空經濟的產業特性和對航空業的依賴程度強弱,多個功能細分、定位明確的產業功能區呈現同心圓狀的輻射分布。該經濟區把產城融合作為突出亮點,堅持產業是先導,新城是載體,提出住房在整個建筑體量中所占的比重約1/3,其他2/3是產業用地。
四、發展思路和政策建議
鄭州航空物流產業的發展思路為:近期實行是國內轉國內和國內轉國際模式并行,航空物流服務鏈和高端智造產業鏈協同發展;遠期在具備航權和國內經濟高度開放的條件下適當加入國際轉國際業務。
(一)協調推動專項政策爭取和制定
推動航空港實驗區建設是一項全新工作,政策涉及面廣、協調難度大、制訂權多在國家,政策爭取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據航空港實驗區發展規劃明確的先行先試和政策支持方向,結合有關單位和鄭州市的前期研究以及UPS公司在與河南省深化合作過程中提出的政策建議、平潭和珠海橫琴等實驗區和經濟區國家支持政策,下一步對擬向國家爭取的政策進一步研究梳理,明確政策爭取重點,協調有關單位做好與國家對口部委的匯報銜接,全力支持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的政策合力。
(二)全面啟動E貿易試點工作
下一步,要積極協調有關單位加快制定實施相關監管服務報障辦法措施、E貿易進出口結付匯及外匯核銷管理辦法、E貿易出口退稅執行辦法,積極推進E貿易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動電子口岸一期工程建設,滿足E貿易電子政務平臺功能基本需求。
(三)協調推動相關規劃編制
為提高規劃編制水平,積極邀請國內外航空港經濟理論、航空城規劃設計、機場規劃、臨空產業發展、供應鏈管理和城市規劃等方面的知名專家組建規劃顧問團隊,參與概念性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的全過程,確保規劃編制的高水平,確保省委、省政府戰略意圖充分貫徹落實。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把招商引資作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項目建設的有力抓手,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好UPS航線省外推介會、共同開展目標企業招商、合作組建貨運航空公司等合作事項;加強與中航集團的戰略合作,并向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進行匯報溝通,爭取波音飛機交付中心落戶實驗區;盡快研究提出加快物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對物流企業、基地航空公司的政策措施和優惠政策,吸引周邊物流向實驗區集中。
參考文獻:
[1] 戴 智.區域經濟背景下廣州空港經濟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為依托[D].廣州: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博碩論文,2009.
[2] 朱前鴻.國際空港經濟的演進歷程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術研究,2008(3).
[責任編輯: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