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
摘要:通過分析遼寧省濱海旅游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狀,歸納了目前濱海旅游資源在市場化配置中仍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濱海資源和環境的破壞;資源價值評價體系不完善;資源開發功能單一、產品內容不夠豐富,游憩活動創意不足;缺乏區域有效合作與聯動營銷等,并提出了遼寧濱海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完善濱海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豐富濱海旅游產品類型和檔次,培養特色濱海旅游文化品牌;建立有效的濱海旅游資源整合機制,強化聯合營銷。
關鍵詞:濱海旅游;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遼寧省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1-0183-02
遼寧海島、海濱、海岸等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為遼寧發展海濱海島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商機。沿海6城市及18個縣(市、區)為代表的遼寧旅游業,分布于遼寧重要的沿海經濟帶節點上,為打造遼寧濱海旅游帶提供了先天優勢。隨著藍海戰略的加速發展,各濱海旅游城市在促進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設、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遼寧省濱海旅游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
《遼寧海岸帶保護和利用規劃》已正式出臺,提出了以海岸線為軸,建設四大濱海旅游服務中心,并確立了建設國家北方休閑海岸的旅游夢。然而在完成“國家北方海岸”、“國家海島公園”和“國家海洋公園”三大目標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濱海旅游資源退化現象及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
遼寧省的某些已開發海灘,由于人為作用的影響, 出現了旅游海灘組成物粗化,灘面坡度變陡,總體面積縮小和污染趨于嚴重的資源退化現象。一些濱海城市的海灘浴場上濫建旅游設施,在旅游旺季對游客容量不加限制并疏于對游客的管理,加速了濱海資源的退化。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2013年遼寧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3年,遼寧近岸海域環境狀況較上年有所好轉,但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大連市超六成監測排污口排放污染物超標 ,尤其是凌水河重點排污口的鄰近海域已受到嚴重污染,亟須加強監督管理。錦州灣生態系統處于不健康狀態,海水富營養化嚴重,潮間帶生態系統嚴重退化,底棲生物棲息地逐漸喪失。這些都對濱海休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二)資源規劃和利用的價值體系不完整,資源配置觀念和手段有待轉變
黨的十八大報告鮮明提出,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遼寧省目前仍存在自然資源粗放利用和過度開發的問題,對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并未實現真正市場化,不能有效地利用價值規律和市場信息來解決旅游資源是否開發、何時開發、怎么開發的問題。對旅游項目的評價缺乏標準化和可衡量化,對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結果更多的關注經濟效益,忽略了公共工程項目的隱形環境成本及社會總收益(包括項目產生的凈效益及增加的消費者剩余之和)。
究其原因,首先是管理者的已有資源價值觀已不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對項目的評價不完整、不科學,忽略了資源的非使用價值、存在價值、選擇價值以及社會總福利水平。其次,管理手段和方法較國外發達國家落后。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等很多發達國家政府部門就已經通過立法手段、建立國家綠色賬戶等方式,實現旅游資源價值的量化,降低了決策失誤對資源環境帶來的破壞程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效率,而我國對于國外資源價值核算理論和方法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學術交流上,遠未應用到資源管理的實際工作中去。
(三)濱海旅游產品差異化不強,特色不夠突出,游憩活動創意不足
目前在遼寧省4大濱海旅游服務中心的節點城市開發的旅游產品,大多以海島、海灘、海鮮美食、都市風光、濕地、溫泉等產品形式出現,城市之間的特色不明顯,尚未形成各自的濱海旅游核心品牌。目前旅游產品仍集中在一般性的濱海觀光和濱海休閑等傳統領域,雖不同程度開發了海島觀光、自駕車特色游和休閑度假等項目,但仍存在層次不高、產品單一等問題。另外,濱海公園及海島景區的游憩活動不夠豐富,一些海濱浴場和濱海公園提供的可參與、互動性的活動非常少,甚至只能供游客觀海、賞景、散步而已。對參與性強、時尚動感等高端、專項海洋旅游項目開發不足,或剛剛起步(如郵輪、游艇),限制了遼寧省對海洋旅游客源的拓展,也難以吸引游客延長停留時間。
(四)資源整合較難,要素整合不夠,缺乏區域綜合競爭力
遼寧省濱海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然而,由于眾多資源分屬不同主體,產權關系復雜,沒有牽頭部門統籌協調,沒有進行統一規劃,導致各自為政、分布不均、資源浪費、產品雷同以及惡性競爭等一系列問題。濱海旅游業“吃、住、行、游、購、娛”等產業要素的關聯銜接不夠,組合不好,布局分散,沒有形成明顯的濱海旅游產業聚集區,也不能給游客提供專業化和一體化的集中服務。最能體現遼寧濱海特色的海島、濕地溫泉、城市濱海大道體驗、海洋漁業、海鮮美食、國際會議及濱海度假區、佛教文化、“海角”文化等資源有待整合完善。
二、遼寧濱海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
(一)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充分發揮政府對資源的調控作用
遼寧應在現有政策基礎上,為濱海旅游區在規劃設計、土地出讓、項目招商與開發建設以及財稅支持等方面搭建統一的平臺,統籌策劃發展,實現重點突破。用國際化和現代產業的先進理念盡快完善全省濱海旅游總體規劃。政府部門鼓勵和支持濱海旅游資源價值評價的實證研究工作,對現有的或潛在的具有旅游開發價值的沙灘、海水、海島、濱海游憩活動的價值進行科學評價,以獲取更多、更準確的資源價值信息,并建立濱海資源貨幣化價值數據庫,有利于從宏觀上掌握各區濱海旅游資源價值的差異性,并結合濱海資源的特色和開發條件,來合理確定資源開發的時間和順序。優先開發資源價值大、經濟效益高、隱形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低的旅游項目,對那些暫時還未能開發或開發效益不明顯的,以及旅游活動對資源價值破壞較為嚴重的,寧可不開發,在最大限度上保證無損于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
(二)完善濱海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杜絕旅游項目開發的不確定性和盲目性
首先,促進旅游景區經營權轉讓制度的改革。在海灘及海域使用權轉讓和租賃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海灘非市場價值,合理科學的計算出讓金,避免資源的低價轉讓或無償轉讓。根據濱海旅游資源的實際經濟價值,而不是用政府或管理部門設定的所謂的資源管理價格來引導旅游項目投資者和經營者,避免在資源配置中過多地受到各種行政因素的影響。其次,制定相關法規,將各種能進行有效價值評估的濱海資源的間接使用價值和非使用價值都納入開發項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和環境影響評價過程, 以保證濱海資源開發的持續健康發展。再次,建立以生態文明及提高社會福利為主要參考的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將資源破壞及環境損失結果作為政績考核中的主要評價指標。要將體現節約環保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充分發揮考核的引導、激勵和約束作用。
(三)豐富濱海旅游產品類型和檔次,培育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政府在繼續提供面向大眾的公益性濱海休閑空間的同時,深入研究并迎合差異化海灘休閑需求,逐步提高濱海旅游項目的開發規模和檔次,突出濱海活動休閑度假的特性。娛海活動不僅要豐富全面,還應積極引進國內外時尚、動感、獵奇、浪漫的濱海游樂項目。重點培育潛力巨大的新興水上運動項目,如帆板、風箏板沖浪、游艇、摩托艇、水肺潛水、海上皮艇、水橇和沖浪板等運動。創新旅游項目融資機制,加大濱海旅游招商力度,高起點、高標準策劃包裝招商項目,吸引大集團、大公司投資,破解景區建設資金難題,以特色項目為牽動,促進傳統的洗海澡、吃海鮮等簡單粗放型濱海旅游,向高端、精細、深度旅游項目的華麗轉身。
準確定位濱海城市的海文化和漁文化特色,重點深入挖掘、整理、展示融合遼寧滿清文化和東北民俗文化的海島與大陸不同的民俗風情、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海洋民居、漁家宴、海洋服飾等特色文化資源。實現濱海海島旅游開發與獨特的自然地理風貌景觀和生態物種特色、重大旅游節事活動、獨特旅游游樂體驗、地區特色美食、城市特色建筑和街區景觀、地方傳統手工藝、特色旅游服務等多方位、多層次的緊密結合,形成立體的、充滿活力的、鮮明而穩固的不可替代的海洋文化形象。
(四)深化濱海旅游城市合作內涵,強化聯合營銷
首先要增強濱海區域的資源整合,明確各城市不同特色的主打旅游產品,組成豐富多樣的旅游業態和完善的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經濟產業結構。濱海旅游的開展,不僅要依靠海岸海洋資源,還要整合其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多項多點發展濱海旅游,如將濱海休閑度假——體育游、國家公園游、會議與休閑海島游、休閑活動與濱海節事活動結合、濱海農業與休閑旅游產品緊密結合,打造豐富的休閑度假體驗。其次,建立有效的資源深化整合機制。實現6大濱海城市的交通互連、客源互流、信息互通、文化互溶、市場互共、節慶互動、優勢互補。由省政府建立國際型的博覽會、旅游交流會、座談會和合作高峰論壇等各項活動平臺,定期探究濱海旅游區6個城市旅游合作和發展的具體形式、具體內容及措施。定期組織召開濱海城市旅游資源及旅游產品開發研討會,共同探討與解決濱海地區旅游策劃、規劃及項目合作、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最后,加強城市聯動營銷。合作搭建濱海城市旅游聯合宣傳促銷的平臺,統一策劃、統一設計包裝精品旅游線路,走開放型、聯合型、多贏型的營銷道路。共同舉辦濱海區域內媒體宣傳活動、重大旅游節慶活動、旅游展覽促銷活動、招商引資活動等。創新城市聯動營銷方式,形成區域整體服務形象和感知。
參考文獻:
[1] 趙玉杰,焦桂英.山東省海灘休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1(3):95-98.
[2] 遼寧省旅游局.遼寧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8-2020[A],2008.
[3] 褚夫秋.濱海旅游資源價值評估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6.
[4] 王明繁.遼寧省旅游局赴海南、廣西、山西旅游專題調研[OL/EL].http://www.youkecn.com.2011.7.15.
[5] 周鳳文,姜莉莉.中國北方海岸的新雅致遼寧濱海旅游的慢體驗[N].中國旅游報,2013-08-28.
[6] 姜莉莉,周鳳文.遼寧打造濱海旅游走廊[N].第一旅游網,2013-06-07.
[7] 王 芳.濱海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1.
[8] 李京梅,李宏韜.環境影響費用效益分析在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和存在問題的思考[J].生產力研究,2006(9).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