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維艷
摘要:通過公路里程數和汽車保有量兩個反映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發展的指標來與經濟的增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了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的規律,并且得出:客運發展比貨運發展受經濟增長的影響更大。這為我國以后汽運行業發展與經濟穩定增長的協調關系做了很好的鋪墊工作。
關鍵詞:汽車運輸行業;經濟增長;正相關;統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U-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1-0093-01
一、引言
汽車運輸在我國綜合運輸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與先導。汽車運輸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既相互促進又互相制約。一方面,汽車運輸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而產生并發展,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依賴于汽車運輸的發展和社會流通的加快,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又起著支撐保障作用。[1]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汽車運輸行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和搞活方針的深入貫徹實施,人們對汽車運輸戰略地位認識的提高,中央確立汽車工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允許個體戶購買汽車進入運輸市場,鐵路短途運輸正在逐步由汽車運輸分流,汽車用油不斷有所增加等一系列決策,有力地促使全國汽車運輸事業有了突破性的大發展?!笆晃濉逼陂g,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道路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運輸供給與需求、運輸市場發展等各方面都有顯著提高。[2]主要體現在如下三方面:從運量發展水平來看,完成道路客運量220一250億人,旅客周轉量14500一15000億人公里,貨運量達到145一160億噸,貨物周轉量10000一11500億噸公里,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1%和8.3%、3.6%和4.3%。從運力發展水平來看,全國營運客車達到220萬輛,其中大中型客車總量90萬輛,高級客車所占比重達到25%以上,中級客車所占比重達到50%以上;營運貨車達到700萬輛,重型貨車、專用車輛、廂式貨車的比例分別達到30%、30%和20%。從運輸效率來看,以國家高速公路網為依托,快速客貨運輸網絡基本形成,基本實現400-500公里以內當日往返,800-1000公里以內當日到達。集裝箱運輸、甩掛運輸得到快速發展,裝卸機械化、自動化普及,集疏運效率提高,促進和保障物流產業發展。
“發展交通運輸來帶動經濟繁榮和發展”,[3]這是《國富論》中一句話,它道出了交通運輸對于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統觀國內,雖然說“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的質量水平和整體結構明顯改善,已經逐步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汽車運輸系統,但汽車運輸仍然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最主要的就是汽車運輸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同汽車運輸基礎設施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矛盾;二是公路建設能力的有限性,同社會需求不斷增長的矛盾。“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這就對汽車運輸行業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便立足于統計分析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以期從科學、整體的角度把握汽車運輸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促進汽車運輸行業快速發展。統計分析結果可為國家相關決策部門把握汽車運輸系統的運行或發展狀況、平衡運輸需求和運輸供給做一些基礎性的研究,也能為我國以后汽運行業發展與經濟穩定增長的協調關系做很好的鋪墊工作。
二、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數據統計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汽車運輸系統與宏觀經濟增長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動態關系。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不同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目標不同,其兩者之間的動態規律也不同。因此,研究汽車運輸行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有很強的階段性。本文選用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的數據統計,因為在2000-2007這八年中是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一段黃金發展期,它最能體現在經濟環境穩定期,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內在特征和規律。目前我國正逐漸走出金融危機,進入下一個黃金發展期,因此,此項統計分析將對于大力發展汽車運輸行業,促進經濟增長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由于公里建設的里程數和汽車數量的保有量是直接反應汽車運輸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兩個重要指標。故本文便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統計(樣本區間為2000-2007,數據源于《新中國五十年統計資料匯編》[4]和《中國交通統計資料匯編》):[5]
在2000-2007年8年中,我國公路里程數分別為140.2萬公里、169.8萬公里、176.5萬公里、180.9萬公里、187.0萬公里、205.5萬公里、244.6萬公里、 267.8萬公里。對應的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99214.5億元、109655.1億元、120332.6億元、135822.7億元、159878.3億元、183217.4億元、211923.5億元、249529.9億元。
汽車保有量中的兩大典型代表是民運客車和民運貨車數量。因此,我們將其統計在其中。在2000-2007年的8年中,我國汽車保有量中的民運客車數量分別為853.7萬輛、993.9萬輛、1202.3萬輛、1478.8萬輛、1735.9萬輛、2132.4萬輛、2619.5萬輛、3195.9萬輛。民運貨車數量分別為716.3萬輛、765.2萬輛、812.2萬輛、853.5萬輛、893.0萬輛、955.5萬輛、986.3萬輛、1054.0萬輛。對應的國內生產總值分別為99214.5億元、109655.1億元、120332.6億元、135822.7億元、159878.3億元、183217.4億元、211923.5億元、249529.9億元。
三、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數據分析及結果
在2000年到2007年這八年期間,我國的公路里程數從2000年的140.2公里,逐年緩慢增加,一直到2007年增加到267.8公里,而對應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00年的99214.5億元,也是逐年穩步增加,到2007年增加到249529.9億元。因此,從這些數據的走勢來看,我國公路里程和經濟的發展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公路里程和經濟增長都是以一種相對穩定的趨勢在增長;其次,公路里程的發展與我國經濟的增長保持著一定的協調關系,這種協調關系是一種正相關的線性關系。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增長,我國公路里程也在迅速增加,這就促使了汽車運輸行業的發展,所以單純從公路運輸里程數就可以看出: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
由第二部分民用客運、貨運汽車數量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數據看,在2000年到2007年這八年期間,我國的民運客車數量從2000年的853.7萬輛逐年增加,一直到2007年增加到3195.9萬輛。民運貨車汽車數量方面,從2000年的716.3萬輛增加到2007年的1054.0萬輛。對應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2000年99214.5億元,逐年穩步增加,到2007年增加到249529.9億元。因此,從數據的走勢來看,無論是民用載貨汽車保有量還是民用載客汽車保有量,都和GDP的發展有著大致相同的增長趨勢,而且在2000-2007年期間,兩種汽車類型的保有量都是與GDP協調發展的。從圖還可以發現:隨著經濟的發展,民用載客客車的增長速度要比載貨火車的增長速度快,經濟的發展對載客客車運輸的影響程度要比載貨貨車運輸的大。因此,協調好客運和貨運的比例,分別平衡它們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這是我國在今后汽車運輸行業的經濟政策制定中應該所參考的依據。
四、總結
第一,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既相互促進又互相制約。汽車運輸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而產生并發展,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依賴于汽車運輸的發展和社會流通的加快,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又起著支撐保障作用。因此,研究他們之間的關系具有特殊意義。
第二,通過公路里程數和汽車保有量兩個反映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發展的指標來與經濟的增長進行統計分析,發現:a.在經濟穩定增長期,我國汽車運輸行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b.在經濟發展中,客運發展比貨運發展受經濟增長的影響更大。因此,相關經濟政策制定部門應平衡客運與貨運的貨幣支出比例,以與我國后期高速發展的經濟相協調。
第三,本文只是在我國一段經濟穩定增長期(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對汽運行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進行的一個統計分析。所以,后續工作還需要在本文的基礎上對其影響兩者之間的因素進行一個線性數據擬合,定量的分析出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另外,也應該考慮到影響汽車運輸企業的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諸多因素,比如,技術進步就是目前加快汽車運輸企業的經濟增長的根本途徑。如果能夠全方位多層次的統計相關數據,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這都將為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穩定的增長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王利芳.道路運輸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適應性評價方法與模型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5.
[2] 亞當·斯密.國富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
[責任編輯:王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