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祥迪
摘要:基于風險基礎觀,從企業的內部管理、外部監管兩個層面,研究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價格的關系。對于內部管理中存在的風險采用了綜合績效風險、內部治理風險來衡量,外部監管選取了公司違規處理指標,研究發現重大錯報風險在審計價格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償。
關鍵詞:審計價格;綜合績效;內部治理;外部監管
中圖分類號:F2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1-0109-02
一、引言
現代審計為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審計師必須從更高層次,綜合考慮企業的環境和面臨的經營風險。影響審計價格的主要因素在于審計的業務量及審計風險,審計風險分為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是審計風險的核心關注點。如何確定審計價格,關鍵點就在于如何衡量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
鑒于我國審計市場發展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尤其是低訴訟法律風險中。在實務中,重大錯報風險是否受到審計師的關注,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在審計價格中得到補償則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如何以合理的定價機制和定價水平提升審計師的風險意識,維護應有的審計質量,確保合理的競爭格局,對我國審計產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研究現狀
關于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價格的近期研究,更多的集中于重大錯報風險的單獨研究以及審計價格與重大錯報風險的某個、某幾個風險指標進行研究。
(一)有關重大錯報風險的研究現狀
郭斌指出討論了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標志和風險因素預先分析法等四種識別方法。[1]任富強多角度剖析了重大錯報分析評估的影響因素。[2]宋志永從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審計方法和審計證據等方面論述了控制重大錯報風險的策略。[3]路云峰、劉國常使用上市公司違規數據和ROE所代表的風險因素作為重大錯報風險的替代變量。[4]王翠琳研究如何運用量化模型進一步確定其發生概率的問題,即對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5]
(二)有關審計風險與審計價格的研究現狀
伍利娜研究發現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6]李爽研究了監管誘致性變更所傳遞出的監管信號提高了后任審計師對審計客戶的風險評價水平,并進一步傳導為審計定價的提高。[7]陳小林研究發現,對于存在擔保的公司,審計收費顯著更高,而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的公司,則審計收費顯著更低。趙立三等研究發現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審計收費時考慮了總資產、資產負債率、是否被特殊處理、審計師法律責任立法和司法是否顯著完善。[8]蔡吉甫研究出公司治理結構與審計費用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9]潘可勤從公司治理角度探討審計風險、審計師規模與審計定價之間的關系。[10]戴捷敏、方紅星研究發現控制風險和審計收費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審計收費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風險溢價。[11]
(三)相關述評
在相關的文獻中,對于風險采用了不同的替代變量,都是從某一個或幾個方面來研究重大錯報風險與審計價格的相關性,是局部的,分散的。本研究想盡可能考慮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各個方面的風險,將被審計單位的風險劃分為內部管理風險、外部監管風險,考察重大錯報風險風險與審計價格的關系。
三、理論分析和研究假設
(一)內部風險與審計價格
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來源于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產生于公司內部,內部風險決定了企業的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尤其是控制環境。具體的內部風險如下。
1.公司績效風險與審計價格
在委托代理理論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企業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權,而將經營權利讓渡。企業的績效評價能夠很全面的衡量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即存在的各項風險。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較低,審計成本減少,審計價格降低。綜合績效指數高,說明企業的運行狀況好,存在的各項風險水平低。鑒于此,本文提出假設:
H1:企業存在的綜合業績指數與審計價格負相關。
2.內部治理風險與審計價格
審計師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評估時,要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治理狀況好,要求的審計質量高,審計師會因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提高而加大審計成本,提高審計價格。
具體的公司治理要素與審計價格的關系如下。
(1)股權集中度與審計價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相對集中,很多控股股東通過組建復雜的組織結構來控制上市公司。當股權分散時,導致“搭便車”問題,而股權過度集中,企業易發生舞弊,存在的風險較多。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2: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審計價格呈U型關系。
(2)董事會特征與審計價格。前十大股東關聯度越強,意味著發生某些合謀行為的可能性提高,發生舞弊的可能性升高。獨立董事占董事會人數的比例影響著獨立董事能否發揮作用獨立董事比例高,抑制過高的治理風險,降低了審計風險。董事長是公司的所有者之一,總經理是對公司經營活動的執行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而如果兩職合一,那么這種監督也就形同虛設了。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3: 前十大股東的關聯度與審計價格正相關。
H4:獨立董事的比例與審計價格負相關。
H5: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審計價格較高。
(二)外部監管風險與審計價格
根據風險基礎觀,如果被審計單位以前年度受到證監會的處罰,說明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情況存在問題,由于“刻板效應”,審計師接收到了更為強烈的監管信號,更傾向于發表嚴格的審計意見,審計師對審計更加謹慎,對于被審計單位的重大錯報風險會高估,審計成本增加,審計價格增加。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6:在公司違規的情況下,審計價格較高。
四、實證研究及結果
(一)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9~2011年滬深兩市所有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二)模型選擇
根據本文理論分析,構建如下回歸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
lnFEE=α+β1CP+β2FSR+β3FSR2+β4ASS+β5INDE+ β6DUAL+β7SUP+Β8lnASSET+β9INDU+β10LOCA+
β11OPIN+β12BIG10+ β13 NATU+ ε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1.內部風險
(1)公司績效風險。綜合績效指數與審計價格在5%的水平上正相關,H1得到支持。
(2)內部治理風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及其平方項分別在1%水平上負相關和正相關與審計價格,表明股權集中度與審計價格呈U型關系,H2得到支持。前十大股東的關聯度與審計價格沒有顯著關系,H3不成立。獨立董事比例與審計價格未通過顯著性檢驗,H4未得到支持。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與審計價格的相關性通過顯著性檢驗,H5得到支持。
2.外部監管風險
公司違規風險與審計價格的相關性不顯著,H6得到支持。另外,資產規模、被審計單位所處的地域、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為“十大”及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是否為合伙制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審計價格。
五、結論及局限性
在研究結果中,發現審計價格與被審計單位的綜合績效指數存在密切關系,意味著企業的綜合績效風險能夠代表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種風險。
本文存在著局限性。在對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時,雖然力求盡可能的考慮企業的各種風險,但是不可避免設計的相關因素并不能涵蓋公司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有待于日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 斌.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及應對[D].北京:中國海洋大學,2005.
[2] 任富強.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3] 宋志永.基于重大錯報風險的審計風險模型應用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4] 路云峰,劉國常.公司治理特征與審計重大錯報風險——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2):102-108.
[5] 王翠琳,李西媛.基于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審計風險模型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48-51.
[6] 伍利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3(1):113-130.
[7] 李 爽,吳 溪.監管信號、風險評價與審計定價:來自審計師變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4(1):13-18.
[8] 趙立三.風險因素對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2007(6):81-84.
[9] 蔡吉甫.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費用關系研究[J]. 審計研究,2007(3):65-71.
[10]潘克勤.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定價——基于CCGINK 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8(1):106-112.
[11] 戴捷敏,方紅星.控制風險、風險溢價與審計價格——來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的經驗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3): 46-53.
[責任編輯:方 曉]
四、實證研究及結果
(一)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9~2011年滬深兩市所有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二)模型選擇
根據本文理論分析,構建如下回歸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
lnFEE=α+β1CP+β2FSR+β3FSR2+β4ASS+β5INDE+ β6DUAL+β7SUP+Β8lnASSET+β9INDU+β10LOCA+
β11OPIN+β12BIG10+ β13 NATU+ ε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1.內部風險
(1)公司績效風險。綜合績效指數與審計價格在5%的水平上正相關,H1得到支持。
(2)內部治理風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及其平方項分別在1%水平上負相關和正相關與審計價格,表明股權集中度與審計價格呈U型關系,H2得到支持。前十大股東的關聯度與審計價格沒有顯著關系,H3不成立。獨立董事比例與審計價格未通過顯著性檢驗,H4未得到支持。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與審計價格的相關性通過顯著性檢驗,H5得到支持。
2.外部監管風險
公司違規風險與審計價格的相關性不顯著,H6得到支持。另外,資產規模、被審計單位所處的地域、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為“十大”及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是否為合伙制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審計價格。
五、結論及局限性
在研究結果中,發現審計價格與被審計單位的綜合績效指數存在密切關系,意味著企業的綜合績效風險能夠代表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種風險。
本文存在著局限性。在對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時,雖然力求盡可能的考慮企業的各種風險,但是不可避免設計的相關因素并不能涵蓋公司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有待于日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 斌.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及應對[D].北京:中國海洋大學,2005.
[2] 任富強.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3] 宋志永.基于重大錯報風險的審計風險模型應用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4] 路云峰,劉國常.公司治理特征與審計重大錯報風險——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2):102-108.
[5] 王翠琳,李西媛.基于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審計風險模型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48-51.
[6] 伍利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3(1):113-130.
[7] 李 爽,吳 溪.監管信號、風險評價與審計定價:來自審計師變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4(1):13-18.
[8] 趙立三.風險因素對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2007(6):81-84.
[9] 蔡吉甫.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費用關系研究[J]. 審計研究,2007(3):65-71.
[10]潘克勤.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定價——基于CCGINK 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8(1):106-112.
[11] 戴捷敏,方紅星.控制風險、風險溢價與審計價格——來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的經驗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3): 46-53.
[責任編輯:方 曉]
四、實證研究及結果
(一)樣本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9~2011年滬深兩市所有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
(二)模型選擇
根據本文理論分析,構建如下回歸模型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
lnFEE=α+β1CP+β2FSR+β3FSR2+β4ASS+β5INDE+ β6DUAL+β7SUP+Β8lnASSET+β9INDU+β10LOCA+
β11OPIN+β12BIG10+ β13 NATU+ ε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1.內部風險
(1)公司績效風險。綜合績效指數與審計價格在5%的水平上正相關,H1得到支持。
(2)內部治理風險。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及其平方項分別在1%水平上負相關和正相關與審計價格,表明股權集中度與審計價格呈U型關系,H2得到支持。前十大股東的關聯度與審計價格沒有顯著關系,H3不成立。獨立董事比例與審計價格未通過顯著性檢驗,H4未得到支持。董事長與總經理兩職合一與審計價格的相關性通過顯著性檢驗,H5得到支持。
2.外部監管風險
公司違規風險與審計價格的相關性不顯著,H6得到支持。另外,資產規模、被審計單位所處的地域、會計師事務所是否為“十大”及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是否為合伙制均在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與審計價格。
五、結論及局限性
在研究結果中,發現審計價格與被審計單位的綜合績效指數存在密切關系,意味著企業的綜合績效風險能夠代表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種風險。
本文存在著局限性。在對企業綜合績效評價時,雖然力求盡可能的考慮企業的各種風險,但是不可避免設計的相關因素并不能涵蓋公司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有待于日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郭 斌.重大錯報風險的識別、評估及應對[D].北京:中國海洋大學,2005.
[2] 任富強.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7.
[3] 宋志永.基于重大錯報風險的審計風險模型應用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7.
[4] 路云峰,劉國常.公司治理特征與審計重大錯報風險——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2):102-108.
[5] 王翠琳,李西媛.基于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審計風險模型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2):48-51.
[6] 伍利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3(1):113-130.
[7] 李 爽,吳 溪.監管信號、風險評價與審計定價:來自審計師變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4(1):13-18.
[8] 趙立三.風險因素對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價格影響的實證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2007(6):81-84.
[9] 蔡吉甫.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費用關系研究[J]. 審計研究,2007(3):65-71.
[10]潘克勤.公司治理、審計風險與審計定價——基于CCGINK 經驗證據[J].南開管理評論,2008(1):106-112.
[11] 戴捷敏,方紅星.控制風險、風險溢價與審計價格——來自深市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的經驗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0(3): 46-53.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