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建文昌神祠記》殘碑考

2014-12-20 21:07:09程雅玲房樹輝
文物春秋 2014年4期

程雅玲+房樹輝

【關鍵詞】河北正定;明代;文昌祠;碑記;梁夢龍

【摘 要】2013 年在正定城內出土了一通明代《建文昌神祠記》殘碑,碑文主要記述了在城東南興建文昌祠的過程。本文在對照清代縣志所載碑文并進行補正的基礎上,對古城四隅改造之背景及過程、文昌祠的興建及功用進行了考證,同時認為此碑的撰文人應是明代正定名宦梁夢龍。

2013 年3月,河北正定縣城四合街東南福門里生活區北側一戶居民在建房挖地基時,發現一通石碑。縣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聞訊趕到,將碑石及時征集并運至隆興寺保存。碑為青石質,殘為四塊,一塊碑首,三塊碑身。碑首近方形,高109厘米,寬104厘米,厚40厘米;正反兩面均為二龍相交雕飾,兩龍相對昂首于額題上端,前肢三爪托舉火焰寶珠;碑額周邊及碑首兩側均飾如意云紋,兩側頂部分別雕飾日月;笏形額內陰刻大字篆書“建文昌神祠記”兩行六字。碑身上半部缺失,下部殘存三塊,約占碑身的三分之二。通殘高161厘米,寬100厘米,厚39厘米。殘存碑文29 行,凡585字,均為楷書,無邊飾。碑陰素面無字。現將殘存碑文錄文于下:

1.……(延)前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奉

2.……撫山東河南僉副都御史吏科都給事中翰林院庶吉士

3.……

4.……許守謙篆

5.……

6.……

7.……野應星文在昴畢間其風俗重農務本其人習文武□□□表著□□顧城池□□遼闊厥內中隆為□□□□□□□□□四

8.……易潛聚堪輿家謂民罔阜安而文風亦未暢蓋坐此□□□斯議□□久然□□□也嘉靖己酉綿州□□□□□□部□

9.……內見四隅荒蕪湫洼狀憮然太息深以昔議為確亟用荒度議□□□□□□□□□□□依附成□以□□□□□□央遂□

10.……報可乃分委賢能卜吉經營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積草若□□□以備軍需□為□院□三□□□□□髦

11.……驅諸賤戶往居之不得與良民錯處以正風俗三大工甫畢公□□□□以遷代□□□□□□(建)文昌□(祠)□以俟□□□□(乃舊)□抱

12.……中間撫臺汶上吳公諱岳南昌李公諱遷欲竟成之緣虜警重□□□□仍未遑也□□□□蘄州李公□□□□□□□□□

13.……業馬政和李躍龍唐秉忠輩具呈臺下公虛受斯議慨然欲舉□□□□清方公諱元彥力贊之井□□□□□□□公諱道□(行)□

14.……和楊公諱現清風美政既奏最績于是議毅然引為己任捐金□□□□守備葛九章畦地十余□□□守□□□□□□□□

15.……郡理富順王君諱納言邑侯江都徐君諱天寵指畫規模計□□□□□□□羨力藉之配徒……

16.……安邑李君諱圭郡理陽城賈君諱之鳳繼下車□□厥成守□□□□□指揮體統行事李君諱一……

17.……(文)昌神像肖自梓潼臺址高聳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飾□□□□□□□□□□有堂有□東西有□□□□□□□□□□□□……

18.……公主之其號舍聽諸生肄業每月三校文字(郡)□暨邑侯□□□□□□□□□□視之公□調……

19.……厥左東城屹然如藩其左輔也厥右新街沙水聯接□□□□□□□□□□□廒及諸廟宇……

20.……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無矣如康節所稱乍圓明月夜者□之□□□□□□□□□□在云霄而……

21.……有瑞雪祠內外遍地瑤華而神祠民居兩城樓□有如玉妝更……

22.……公有

23.……余曰是舉也因執事者獲悉往議今告工……

24.……定□無而今有(之)……

25.……士庶之幸前賢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

26.……口碑不可殫述茲蓋其大者乎余初歸擬以俸余易此地……

27.……拜記之系之詞曰維神之尊兮星之精于赫昭回兮……

28.……

29.……后學羅文瑞摹勒上石

從錄文可以看出,因殘缺不全,碑文內容不甚明了。幸運的是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壇廟卷》恰有同名碑錄文,經對比,兩者系同一內容,且記述較為完整,可據此補正。此碑文的大意是記述了真定作為河朔重鎮,城池四隅荒蕪,與其地位不相符,于風水不利,于是產生改造四隅繼而決定于城東南興建文昌祠的過程,以及文昌祠建成后之盛況。

一、相關人的考證

(一)撰文人。縣志的錄文僅錄正文,無撰文、書丹人姓名。殘碑第1、2行殘存官職“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撫山東河南僉副都御史、吏科都給事中、翰林院庶吉士”。據“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官職推斷,當與明代真定名宦梁夢龍有關。

梁夢龍(1527—1602),《明史》有傳,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和光緒元年《正定縣志》均有記載。“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慷慨言事無所避。歷任吏科都給事中,曾三遷河南右布政司,隆慶四年(1570)升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隆慶五年(1571)遷右副都御史,移巡河南。萬歷元年(1573)張居正當國,夢龍為其門下,特愛之,召為戶部右侍郎。五年(1577),以兵部左侍郎進右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因戰功顯著,夢龍屢被賜敕獎勵,升兵部尚書。后命修筑黃花鎮、古北口邊墻,又加太子少保,后加太子太保。張居正歿,任吏部尚書,同年被彈劾免官,遂歸故里,家居十九年卒。”梁夢龍為官秉直,戰功卓著,受到了萬歷皇帝加官進爵等一系列嘉獎,碑文殘存的官職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撫山東僉都御史、撫河南副都御史、吏科都給事中、翰林院庶吉士等,皆與史料記載梁夢龍的官職相吻合。另外,在光緒元年《正定縣志》卷11“學校(府文廟)”中有關于舊文昌祠的記載,內容為:“舊文昌祠,在城東南隅,萬歷二十五年(1597)巡撫李盛春建,邑人梁夢龍為記,今廢改為營房。”明確指出舊文昌祠系梁夢龍為之作記。而縣志碑文:“……巽隅議建文昌祠者,以……工肇于萬歷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正定昔無而今有之,非偶矣。”這里巽即東南,萬歷丁酉即萬歷二十五年,時間、地點均與舊文昌祠記載內容相符,而“昔無而今有之”則說明此文昌祠為初次興建,由此推斷,“舊文昌祠”即為此碑所記之文昌祠。因而,由碑文殘存官職及《縣志》有關舊文昌祠的記載可斷定,此碑系梁夢龍撰文。梁夢龍除在宦海沉浮外,還常常筆耕著述,著有《海運新考》三卷及《效忠錄要》《歷官表奏鈔》《史論編》《賜麟堂集》。梁氏是正定的名門望族,據《梁氏族譜》載,梁氏一族自明洪武年間從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遷居真定北圣板,至七代梁夢龍而家族大顯,他的曾孫梁清寬、梁清遠、梁清標皆科甲折桂,后來同列“九卿”,人稱“一門三進士,一堂容五代”。

關于此碑的書丹人,因殘碑第三行的內容缺失,不可考。

(二)篆額人。據碑文第4行僅存的“許守謙篆”四字推斷,許守謙應為篆額人。許守謙,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和光緒元年《正定縣志》有載:“字受益,藁城人,徙居郡城(正定),嘉靖乙丑(1565)進士。初授開封推官,訟牒填委,聽斷明敏……隆慶二年(1568),擢戶部主事,升郎中,權關滸墅,督餉永平,俱有能名。晉浙江副使,調陜西岢嵐道,……尋拜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再定邊疆。賴之晉副都御史,移撫宣府,內遷刑部右侍郎,尋改兵部轉左。致仕歸,閉門卻掃,居鄉好義樂施,拯災恤患,捐數百金,為邑人建社倉。萬歷末,邊關多事,薊遼總督邢公以守謙負安攘大略,力薦與朝會。卒不果,贈尚書,予祭葬,祀鄉賢。”由此可知,許守謙為嘉靖年間進士,因功屢受朝廷晉封,先后任開封推官、戶部主事、浙江副使、右僉都御史、副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職,卒后贈尚書。許守謙與梁夢龍均為嘉靖年間進士,同朝為官,又同為正定人,雖不及梁夢龍官職高、社會影響大,亦可稱官職顯赫。在正定隆興寺龍騰苑內,至今還保留有為許家歌功頌德的“三世中丞”坊。

二、碑文考釋

(一)古城四隅改造之背景及過程

碑文第5至7行為建文昌祠的背景,介紹當時正定城的地位,但碑文的5、6行缺失,經與縣志錄文對照,可知大意為正定自明定都北平以來便成為府郡,是河朔重鎮,地位尤為重要。

第7至8行介紹正定民風及城市格局,指出風水學認為“厥內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鹵萑葦叢生”,即中央興隆四周凋敝的格局,不利于文風發展,于是產生了改造城市格局的想法。

第9行記述當時的守官實地考察,準備于城四隅進行改造。“嘉靖己酉,綿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輿……歲辛亥周視城內……議于四隅……”,應理解為嘉靖己酉(嘉靖二十八年,1549)駐守真定的某公精于風水,于嘉靖三十年(辛亥)考察城內環境,并決定在城之四隅進行建設。這里因“公”前字缺失,其人不可知。

第10至11行記述城內四隅工程順序及具體功用,縣志錄文較為完整,可據此補正為“……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場,歲積草若干萬束,以備軍需。乾為書院,……聘名師造就之,今改為游擊將軍公署。坤為長春巷,驅諸賤戶往居之,不得與良民錯處,以正風俗。三大工甫畢,公暨兩臺皆以遷代行,其巽隅議建文昌祠者以俟。□□乃舊僚,抱夙嫌陰格不舉,自壬子迄今萬歷丙申四十五年矣。”陳述工程由東北開始,繼而延伸到西北,再到西南,最后到東南,依次建設,其中東北建草場,以備軍需;西北由書院改為游擊將軍公署;西南建為長春巷,驅逐賤戶居住,以正社會風俗。三大工程剛剛結束,某公和撫臺、按臺都因為調動而到他處代行職權,加之舊官僚挾舊怨暗中阻撓,在東南角建文昌祠的計劃便被擱置下來,自壬子年至今已有45年時間。由以上內容可看出,城內其他三隅工程相繼建成,而文昌祠卻由于種種原因被拖延下來。

(二)文昌祠的興建過程及功用

碑文第12至16行記述了文昌祠的興建過程。第12行“中間撫臺汶上吳公諱岳、南昌李公諱遷欲竟成之,緣虜警重□□□□仍未遑也,□□□□蘄州李公……”與縣志錄文對照,可補正為“……緣虜警重大,兵務頻仍,未遑也。今茲丁酉蘄州李公諱盛春□□□□鼎望,拜開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擇蕘”。介紹了期間撫臺吳岳(汶上人)和李遷(南昌人)都想促成此事,因為敵寇進攻,軍中事務繁忙而沒有來得及做。到丁酉年(1597),有著銘鼎垂勛一般崇高聲望的蘄州人李盛春,在真定擔任巡撫已經三年了,他乞求上天保佑工程順利完工。關于李盛春,《正定府志》有載:“湖廣蘄州人,進士,萬歷間任巡撫。”同時《梁氏族譜》中也提及建文昌祠一事:“后學林居時,適少司馬李公諱盛春來為巡撫,稱莫逆,相與辟隙地建文昌祠,群郡邑生儒數十人居之,月有考,日有程,豐其廩給,郡邑文風由是漸盛。”后學指梁夢龍。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卒,梁夢龍被彈劾,遂回家鄉,從此悠游林泉19年。由此可知,梁夢龍于家閑居時,在巡撫李盛春的主持下,文昌祠得以興建,其功能是供眾生儒日常學習,“月有考,日有程”,治學嚴謹,從此文風逐漸興盛。

第13至16行記述了各界人士為建文昌祠所做的貢獻。據縣志錄文,此段補正為:“適兩庠諸生徐文業、馬政和、李躍龍、唐秉忠輩具呈臺下,公虛受斯議,慨然欲舉之。真□臨清方公諱元彥力贊之,井陘□憲□濱州吳公諱道行往來襄之,山陰鄭公諱一麟繼弭節嘉與之。郡大夫泰和楊公諱現清風美政,既奏最績,于是議毅然引為己任,捐金易舊浮圖守備葛九章畦地十余畝,偕□守□□□□□□□□□□城。王君諱梁、節判安陽劉君諱檢、周至焦君諱蕃、郡理富順王君諱納言、邑侯江都徐君諱天寵指畫規模,計……諸君蚤莫懂視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諱鄰晉暨貳守安邑李君諱圭、郡理陽城賈君諱之鳳繼下車□□厥成,守備真定衛指揮體統行事李君諱一鵬、蕭君諱□□□□□□□□成始終預之。”涉及人員眾多,其中包括徐文業、馬政和、李躍龍、唐秉忠等生員呈請建祠;臨清方元彥、濱州吳道行、山陰鄭一麟施與幫助;郡大夫楊現兩袖清風,毅然決然地把這件事當作了自己的責任,捐獻金錢買了原來的佛塔和守備葛九章的十余畝田地……;王梁、劉檢、焦蕃、王納言、徐天寵指畫規模,秦鄰晉、李圭、賈之鳳、李一鵬、蕭某等新上任官員皆鼎力支持。包括生員、社會人士、官員在內的各界人士上下同心,共同促成建祠一事。與前文“乃舊僚,抱夙嫌陰格不舉,自壬子迄今萬歷丙申四十五年矣”前后呼應,形成極大的反差。

第17行記述建文昌祠的時間及建成后的規模和盛況。“工肇于萬歷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明確指出文昌祠建于萬歷二十五年夏,竣于萬歷二十六年春。第18行介紹文昌祠的功能,“神祠每歲春秋致祭,禮肅牲潔,公主之。其號舍聽諸生肄業,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輪□□□□庠主博分視□,公提調品題之……”說明文昌祠有兩個功能:其一,用于每年春秋兩次祭祀;其二,供諸生學習。印證了《梁氏族譜》關于文昌祠功用的記述。第22行講述文昌祠周邊環境及城池的變化,文昌祠的建成使真定城的面貌煥然一新。第23至28行感嘆文昌祠興建之不易,贊揚為建祠做出貢獻的人士。

第29行“后學羅文瑞摹勒上石”。羅文瑞,《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及《涼川文會》有載,字伯符,號阿癡,安徽歙縣程坎人。家學淵源,工詩,能書善畫。萬歷二年(1574)由同鄉、大學者汪道毗推薦為李成梁書《醫無間山銘》,王世貞跋謂其書得法于清臣(顏真卿)、誠懸(柳公權),遒莊而秀勁,時聲譽全國。后奉母居伍城(今山東濟寧),燕趙齊魯間碑碣多出其手,傳世的有《蘇李泣別圖》卷、《歷代名醫像》卷、故宮博物院藏《蘭石圖冊》卷,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幽蘭竹石圖》卷為梁夢龍作,圖后有羅文瑞書贈梁夢龍的七言律詩一首和五言律詩四首,以及梁夢龍三子梁慈的跋語。

三、縣志載舊城圖年代推斷

光緒版《正定縣志》同時載有兩張正定城圖,一張為清光緒年間的城圖(圖四),另一張與之相對應的稱為舊城圖(圖五),無年代記載,僅附言“城內衙署廟宇已非舊制,存之以備參考”。舊城圖所繪城之四隅為東南文昌廟、西南長春巷、東北草場、西北書院和左營游擊,與此碑所述城東南、西南、東北三大工程完全一致,惟西北略有不同。依碑文所述,西北應為游擊將軍署,書院不應同時存在。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正定縣志》卷11“學校(書院)”載有恒陽書院,另錄有清趙文濂撰《重修恒陽書院碑記》及明趙南星撰《重修恒陽書院記》兩篇碑文,將其內容相互補充印證,從而可梳理出恒陽書院在明代的興廢過程。縣志載:恒陽書院在城西北隅,嘉靖二年(1523)知府王騰改天王寺為崇正書院,三十年(1551)御史楊選、知府孫續改書院曰恒陽,萬歷七年(1579)張居正以其鄉士譏之,遂盡毀天下書院,十一年(1583)改游擊將軍署,四十一年(1613)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燮、推官魏運開協議捐鍰別建游擊署,贖回書院修葺之,趙南星為記。崇禎十一年(1638)知府范志完重修書院,改建六諭樓,十三年(1640)知府王追駿改為督學行署。趙南星撰《重修恒陽書院記》碑文云:“自江陵相國持權,其鄉之士譏之,遂遷怒而盡毀天下之書院,正定故有恒陽至是廢。壬午(萬歷十年)遂改為游擊將軍之署,壬子(萬歷四十年)當大比士,督學缺人,上命直指汝南傅公攝其事,得人為盛,遂決意興復。明年正月檄府別建游擊署,而以書院還……”趙文濂撰《重修恒陽書院碑記》有“崇禎末改為貢院”。由上可知:恒陽書院位于城西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初名崇正書院,知府王騰由天王寺改建而成。嘉靖三十年更名為恒陽書院。萬歷初年張居正為相,由于他的改革招致非議,尤其是一些書院的鄉士更是言辭激烈,張居正因此下令盡毀天下書院。在這樣的背景下,萬歷十年改恒陽書院為游擊將軍署。萬歷四十一年因人才稀缺,皇帝命御史傅振商于原址重修書院,并另建游擊將軍署。崇禎十三年改為督學行署,崇禎末改為貢院。由此可知,只有萬歷四十一年至崇禎十三年期間書院與游擊將軍署同時存在,因而推斷縣志中的這張舊城圖應繪于這一時期。

四、縣志載碑文中的幾處錯誤

經與新發現的殘碑碑文互校,發現清光緒《正定縣志》所錄碑文有漏字、錯字現象共13處。其中漏字五處:第7行“重務本”應為“重農務本”;第11行“三工甫畢”應為“三大工甫畢”;第12行“欲成之”應為“欲竟成之”;第13行“吳公道行”應為“吳公諱道行”;第17行“肖梓潼”應為“肖自梓潼”。錯字八處:第8行“嘉靖巳酉”應為“嘉靖己酉”;第10行“乃公委賢能”應為“乃分委賢能”;第20行“古圓明月夜著之”應為“乍圓明月夜者□之”;第25行“庶士之幸”應為“士庶之幸”;第26行“余初歸議以俸余其與地”應為“余初歸,擬以俸余易此地”。

《建文昌神祠記》碑文記述詳盡,文章精練通暢,體現了撰文人深厚的文學素養。此碑原石的出土,為古代風水學、正定城的建筑發展及變革、正定歷史名人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可補正地方史志記載的不足和舛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附錄: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所錄碑文

真定為河北重地一大都會,迨我朝成祖文皇帝定鼎北平,遂為府郡,視夕益加重矣。其□分野應星文在昴畢間,其風俗重務本,其人習文武尚禮儀,表著河朔。顧城池環繞遼闊,厥內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鹵萑葦叢生,探丸之徒最易潛聚。堪輿家謂民罔阜安而文風亦未暢,蓋坐此。曷培之?斯議□已久,然莫能舉也。嘉靖巳酉,綿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輿,弘毅有識略,歲辛亥周視城內,見四隅荒蕪湫洼狀,撫然太息,深以昔議為確,亟用荒度,議于四隅□□置公□□小民依附成□以為□□□□□□□□于撫臺米脂艾公諱希純、按臺吉水項公諱廷吉皆報可。乃公委賢能卜吉經營,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場,歲積草若干萬束,以備軍需。乾為書院,□三□□□□□聘名師造就之,今改為游擊將軍公署。坤為長春巷,驅諸賤戶往居之,不得與良民錯處,以正風俗。三工甫畢,公暨兩臺皆以遷代行,其巽隅議建文昌神祠者以俟。□□乃舊僚,抱夙嫌陰格不舉,自壬子迄今萬歷丙申四十五年矣。中間撫臺汶上吳公諱岳、南昌李公諱遷欲成之,緣虜警重大,兵務頻仍,未遑也。今茲丁酉蘄州李公諱盛春□□□□鼎望,拜開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擇蕘。適兩庠諸生徐文業、馬政和、李躍龍、唐秉忠輩具呈臺下,公虛受斯議,慨然欲舉之。真□臨清方公諱元彥力贊之,井陘□憲□濱州吳公道行往來襄之,山陰鄭公諱一麟繼弭節嘉與之。郡大夫泰和楊公諱現清風美政,既奏最績,于是議毅然引為己任,捐金易舊浮圖守備葛九章畦地十余畝,偕□守□□□□□□□□□□城。王君諱梁、節判安陽劉君諱檢、周至焦君諱蕃、郡理富順王君諱納言、邑侯江都徐君諱天寵指畫規模,計□□□□□□□□□□□□□□□□□□□□□□□□□□□諸君蚤莫懂視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諱鄰晉暨貳守安邑李君諱圭、郡理陽城賈君諱之鳳繼下車□□厥成,守備真定衛指揮體統行事李君諱一鵬、蕭君諱□□□□□□□□成始終預之。工肇于萬歷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文昌神像肖梓潼,臺址高聳,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飾而莊嚴深邃。前有重門,后有堂有□,東西有號舍□□□□□□□□□□五步,南北長五十步。神祠每歲春秋致祭,禮肅牲潔,公主之。其號舍聽諸生肄業,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輪□□□□庠主博分視□,公提調品題之□□□□□□□□□□□□□□□□人俾守門戶供灑掃。厥前南城壁立端延,其案山也,厥左東城屹然如藩,其左輔也,厥右新街沙水聯接□□□□□□□□□□□□□□□□□□□□□□□□□□□□□□倉廒及諸廟宇□宮城樓櫓儼然文峰也。清晝仰視城內,四浮圖顛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無矣。如康節所稱,古圓明月夜著之,清輝□□□□慨然如身在云霄,而□□□□□□風吹面,令人神思舒爽,斯三隅中央所無矣。時有瑞雪,祠內外遍地瑤華,而神祠民居、兩城樓櫓有如玉妝,更生□□□□□□□□□□□□□□□□□□□□□□□□□□

之瞻拜不絕跡,于是四隅并稱填實矣。未幾,李公有新命拜留京,兵仕方公及瓜代楊公擢荊南兵憲。余曰:是舉也,因執事者獲悉往議,今告工竣,幸為志之□□□□文昌本正神福德遐被,載在搜神記甚詳,海內都邑名勝之區皆有祠,正定昔無而今有之,非偶矣。昔□□□□□□□□□□□□□□□□□□□□□□□□□□□□□□□茲土和衷舉廢嘉惠一方,其朱子之家法乎?誠庶士之幸、前賢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迄今四十□□□□□□□□□□□□□□□□□□□□□□□□□□□□□不易也,善事固有數哉。諸公宦跡赫載在口碑,不可殫述,茲蓋其大者乎。余初歸議以俸余其與地,筑讀書軒□□□□□□□□□□□□□□□□□□□□□□□□□□

之如決江河,遂成佳事,余且有厚幸矣。遂再拜記之,系之詞曰:維神之尊兮,繄星之精!于赫昭回兮□□□□□□□□□□□□□□□□□□□□□□□□□□□□□□□□□億萬斯年兮,式拱神京。后學羅文瑞摹勒上石

攝影、摹圖:房樹輝

拓片:楊會、王巧蓮

————————

主要參考文獻:

1.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

2.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

3.《明史》卷225《列傳第一百十三·梁夢龍》。

4.《梁氏族譜》。

5.《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責任編輯:許潞梅〕

第29行“后學羅文瑞摹勒上石”。羅文瑞,《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及《涼川文會》有載,字伯符,號阿癡,安徽歙縣程坎人。家學淵源,工詩,能書善畫。萬歷二年(1574)由同鄉、大學者汪道毗推薦為李成梁書《醫無間山銘》,王世貞跋謂其書得法于清臣(顏真卿)、誠懸(柳公權),遒莊而秀勁,時聲譽全國。后奉母居伍城(今山東濟寧),燕趙齊魯間碑碣多出其手,傳世的有《蘇李泣別圖》卷、《歷代名醫像》卷、故宮博物院藏《蘭石圖冊》卷,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幽蘭竹石圖》卷為梁夢龍作,圖后有羅文瑞書贈梁夢龍的七言律詩一首和五言律詩四首,以及梁夢龍三子梁慈的跋語。

三、縣志載舊城圖年代推斷

光緒版《正定縣志》同時載有兩張正定城圖,一張為清光緒年間的城圖(圖四),另一張與之相對應的稱為舊城圖(圖五),無年代記載,僅附言“城內衙署廟宇已非舊制,存之以備參考”。舊城圖所繪城之四隅為東南文昌廟、西南長春巷、東北草場、西北書院和左營游擊,與此碑所述城東南、西南、東北三大工程完全一致,惟西北略有不同。依碑文所述,西北應為游擊將軍署,書院不應同時存在。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正定縣志》卷11“學校(書院)”載有恒陽書院,另錄有清趙文濂撰《重修恒陽書院碑記》及明趙南星撰《重修恒陽書院記》兩篇碑文,將其內容相互補充印證,從而可梳理出恒陽書院在明代的興廢過程。縣志載:恒陽書院在城西北隅,嘉靖二年(1523)知府王騰改天王寺為崇正書院,三十年(1551)御史楊選、知府孫續改書院曰恒陽,萬歷七年(1579)張居正以其鄉士譏之,遂盡毀天下書院,十一年(1583)改游擊將軍署,四十一年(1613)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燮、推官魏運開協議捐鍰別建游擊署,贖回書院修葺之,趙南星為記。崇禎十一年(1638)知府范志完重修書院,改建六諭樓,十三年(1640)知府王追駿改為督學行署。趙南星撰《重修恒陽書院記》碑文云:“自江陵相國持權,其鄉之士譏之,遂遷怒而盡毀天下之書院,正定故有恒陽至是廢。壬午(萬歷十年)遂改為游擊將軍之署,壬子(萬歷四十年)當大比士,督學缺人,上命直指汝南傅公攝其事,得人為盛,遂決意興復。明年正月檄府別建游擊署,而以書院還……”趙文濂撰《重修恒陽書院碑記》有“崇禎末改為貢院”。由上可知:恒陽書院位于城西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初名崇正書院,知府王騰由天王寺改建而成。嘉靖三十年更名為恒陽書院。萬歷初年張居正為相,由于他的改革招致非議,尤其是一些書院的鄉士更是言辭激烈,張居正因此下令盡毀天下書院。在這樣的背景下,萬歷十年改恒陽書院為游擊將軍署。萬歷四十一年因人才稀缺,皇帝命御史傅振商于原址重修書院,并另建游擊將軍署。崇禎十三年改為督學行署,崇禎末改為貢院。由此可知,只有萬歷四十一年至崇禎十三年期間書院與游擊將軍署同時存在,因而推斷縣志中的這張舊城圖應繪于這一時期。

四、縣志載碑文中的幾處錯誤

經與新發現的殘碑碑文互校,發現清光緒《正定縣志》所錄碑文有漏字、錯字現象共13處。其中漏字五處:第7行“重務本”應為“重農務本”;第11行“三工甫畢”應為“三大工甫畢”;第12行“欲成之”應為“欲竟成之”;第13行“吳公道行”應為“吳公諱道行”;第17行“肖梓潼”應為“肖自梓潼”。錯字八處:第8行“嘉靖巳酉”應為“嘉靖己酉”;第10行“乃公委賢能”應為“乃分委賢能”;第20行“古圓明月夜著之”應為“乍圓明月夜者□之”;第25行“庶士之幸”應為“士庶之幸”;第26行“余初歸議以俸余其與地”應為“余初歸,擬以俸余易此地”。

《建文昌神祠記》碑文記述詳盡,文章精練通暢,體現了撰文人深厚的文學素養。此碑原石的出土,為古代風水學、正定城的建筑發展及變革、正定歷史名人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可補正地方史志記載的不足和舛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附錄: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所錄碑文

真定為河北重地一大都會,迨我朝成祖文皇帝定鼎北平,遂為府郡,視夕益加重矣。其□分野應星文在昴畢間,其風俗重務本,其人習文武尚禮儀,表著河朔。顧城池環繞遼闊,厥內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鹵萑葦叢生,探丸之徒最易潛聚。堪輿家謂民罔阜安而文風亦未暢,蓋坐此。曷培之?斯議□已久,然莫能舉也。嘉靖巳酉,綿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輿,弘毅有識略,歲辛亥周視城內,見四隅荒蕪湫洼狀,撫然太息,深以昔議為確,亟用荒度,議于四隅□□置公□□小民依附成□以為□□□□□□□□于撫臺米脂艾公諱希純、按臺吉水項公諱廷吉皆報可。乃公委賢能卜吉經營,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場,歲積草若干萬束,以備軍需。乾為書院,□三□□□□□聘名師造就之,今改為游擊將軍公署。坤為長春巷,驅諸賤戶往居之,不得與良民錯處,以正風俗。三工甫畢,公暨兩臺皆以遷代行,其巽隅議建文昌神祠者以俟。□□乃舊僚,抱夙嫌陰格不舉,自壬子迄今萬歷丙申四十五年矣。中間撫臺汶上吳公諱岳、南昌李公諱遷欲成之,緣虜警重大,兵務頻仍,未遑也。今茲丁酉蘄州李公諱盛春□□□□鼎望,拜開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擇蕘。適兩庠諸生徐文業、馬政和、李躍龍、唐秉忠輩具呈臺下,公虛受斯議,慨然欲舉之。真□臨清方公諱元彥力贊之,井陘□憲□濱州吳公道行往來襄之,山陰鄭公諱一麟繼弭節嘉與之。郡大夫泰和楊公諱現清風美政,既奏最績,于是議毅然引為己任,捐金易舊浮圖守備葛九章畦地十余畝,偕□守□□□□□□□□□□城。王君諱梁、節判安陽劉君諱檢、周至焦君諱蕃、郡理富順王君諱納言、邑侯江都徐君諱天寵指畫規模,計□□□□□□□□□□□□□□□□□□□□□□□□□□□諸君蚤莫懂視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諱鄰晉暨貳守安邑李君諱圭、郡理陽城賈君諱之鳳繼下車□□厥成,守備真定衛指揮體統行事李君諱一鵬、蕭君諱□□□□□□□□成始終預之。工肇于萬歷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文昌神像肖梓潼,臺址高聳,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飾而莊嚴深邃。前有重門,后有堂有□,東西有號舍□□□□□□□□□□五步,南北長五十步。神祠每歲春秋致祭,禮肅牲潔,公主之。其號舍聽諸生肄業,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輪□□□□庠主博分視□,公提調品題之□□□□□□□□□□□□□□□□人俾守門戶供灑掃。厥前南城壁立端延,其案山也,厥左東城屹然如藩,其左輔也,厥右新街沙水聯接□□□□□□□□□□□□□□□□□□□□□□□□□□□□□□倉廒及諸廟宇□宮城樓櫓儼然文峰也。清晝仰視城內,四浮圖顛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無矣。如康節所稱,古圓明月夜著之,清輝□□□□慨然如身在云霄,而□□□□□□風吹面,令人神思舒爽,斯三隅中央所無矣。時有瑞雪,祠內外遍地瑤華,而神祠民居、兩城樓櫓有如玉妝,更生□□□□□□□□□□□□□□□□□□□□□□□□□□

之瞻拜不絕跡,于是四隅并稱填實矣。未幾,李公有新命拜留京,兵仕方公及瓜代楊公擢荊南兵憲。余曰:是舉也,因執事者獲悉往議,今告工竣,幸為志之□□□□文昌本正神福德遐被,載在搜神記甚詳,海內都邑名勝之區皆有祠,正定昔無而今有之,非偶矣。昔□□□□□□□□□□□□□□□□□□□□□□□□□□□□□□□茲土和衷舉廢嘉惠一方,其朱子之家法乎?誠庶士之幸、前賢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迄今四十□□□□□□□□□□□□□□□□□□□□□□□□□□□□□不易也,善事固有數哉。諸公宦跡赫載在口碑,不可殫述,茲蓋其大者乎。余初歸議以俸余其與地,筑讀書軒□□□□□□□□□□□□□□□□□□□□□□□□□□

之如決江河,遂成佳事,余且有厚幸矣。遂再拜記之,系之詞曰:維神之尊兮,繄星之精!于赫昭回兮□□□□□□□□□□□□□□□□□□□□□□□□□□□□□□□□□億萬斯年兮,式拱神京。后學羅文瑞摹勒上石

攝影、摹圖:房樹輝

拓片:楊會、王巧蓮

————————

主要參考文獻:

1.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

2.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

3.《明史》卷225《列傳第一百十三·梁夢龍》。

4.《梁氏族譜》。

5.《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責任編輯:許潞梅〕

第29行“后學羅文瑞摹勒上石”。羅文瑞,《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及《涼川文會》有載,字伯符,號阿癡,安徽歙縣程坎人。家學淵源,工詩,能書善畫。萬歷二年(1574)由同鄉、大學者汪道毗推薦為李成梁書《醫無間山銘》,王世貞跋謂其書得法于清臣(顏真卿)、誠懸(柳公權),遒莊而秀勁,時聲譽全國。后奉母居伍城(今山東濟寧),燕趙齊魯間碑碣多出其手,傳世的有《蘇李泣別圖》卷、《歷代名醫像》卷、故宮博物院藏《蘭石圖冊》卷,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幽蘭竹石圖》卷為梁夢龍作,圖后有羅文瑞書贈梁夢龍的七言律詩一首和五言律詩四首,以及梁夢龍三子梁慈的跋語。

三、縣志載舊城圖年代推斷

光緒版《正定縣志》同時載有兩張正定城圖,一張為清光緒年間的城圖(圖四),另一張與之相對應的稱為舊城圖(圖五),無年代記載,僅附言“城內衙署廟宇已非舊制,存之以備參考”。舊城圖所繪城之四隅為東南文昌廟、西南長春巷、東北草場、西北書院和左營游擊,與此碑所述城東南、西南、東北三大工程完全一致,惟西北略有不同。依碑文所述,西北應為游擊將軍署,書院不應同時存在。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正定縣志》卷11“學校(書院)”載有恒陽書院,另錄有清趙文濂撰《重修恒陽書院碑記》及明趙南星撰《重修恒陽書院記》兩篇碑文,將其內容相互補充印證,從而可梳理出恒陽書院在明代的興廢過程。縣志載:恒陽書院在城西北隅,嘉靖二年(1523)知府王騰改天王寺為崇正書院,三十年(1551)御史楊選、知府孫續改書院曰恒陽,萬歷七年(1579)張居正以其鄉士譏之,遂盡毀天下書院,十一年(1583)改游擊將軍署,四十一年(1613)御史傅振商、知府周光燮、推官魏運開協議捐鍰別建游擊署,贖回書院修葺之,趙南星為記。崇禎十一年(1638)知府范志完重修書院,改建六諭樓,十三年(1640)知府王追駿改為督學行署。趙南星撰《重修恒陽書院記》碑文云:“自江陵相國持權,其鄉之士譏之,遂遷怒而盡毀天下之書院,正定故有恒陽至是廢。壬午(萬歷十年)遂改為游擊將軍之署,壬子(萬歷四十年)當大比士,督學缺人,上命直指汝南傅公攝其事,得人為盛,遂決意興復。明年正月檄府別建游擊署,而以書院還……”趙文濂撰《重修恒陽書院碑記》有“崇禎末改為貢院”。由上可知:恒陽書院位于城西北,始建于明嘉靖二年,初名崇正書院,知府王騰由天王寺改建而成。嘉靖三十年更名為恒陽書院。萬歷初年張居正為相,由于他的改革招致非議,尤其是一些書院的鄉士更是言辭激烈,張居正因此下令盡毀天下書院。在這樣的背景下,萬歷十年改恒陽書院為游擊將軍署。萬歷四十一年因人才稀缺,皇帝命御史傅振商于原址重修書院,并另建游擊將軍署。崇禎十三年改為督學行署,崇禎末改為貢院。由此可知,只有萬歷四十一年至崇禎十三年期間書院與游擊將軍署同時存在,因而推斷縣志中的這張舊城圖應繪于這一時期。

四、縣志載碑文中的幾處錯誤

經與新發現的殘碑碑文互校,發現清光緒《正定縣志》所錄碑文有漏字、錯字現象共13處。其中漏字五處:第7行“重務本”應為“重農務本”;第11行“三工甫畢”應為“三大工甫畢”;第12行“欲成之”應為“欲竟成之”;第13行“吳公道行”應為“吳公諱道行”;第17行“肖梓潼”應為“肖自梓潼”。錯字八處:第8行“嘉靖巳酉”應為“嘉靖己酉”;第10行“乃公委賢能”應為“乃分委賢能”;第20行“古圓明月夜著之”應為“乍圓明月夜者□之”;第25行“庶士之幸”應為“士庶之幸”;第26行“余初歸議以俸余其與地”應為“余初歸,擬以俸余易此地”。

《建文昌神祠記》碑文記述詳盡,文章精練通暢,體現了撰文人深厚的文學素養。此碑原石的出土,為古代風水學、正定城的建筑發展及變革、正定歷史名人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可補正地方史志記載的不足和舛誤,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附錄: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所錄碑文

真定為河北重地一大都會,迨我朝成祖文皇帝定鼎北平,遂為府郡,視夕益加重矣。其□分野應星文在昴畢間,其風俗重務本,其人習文武尚禮儀,表著河朔。顧城池環繞遼闊,厥內中隆□□□□□□□□□□四隅乃得其六,皆卑下,赤鹵萑葦叢生,探丸之徒最易潛聚。堪輿家謂民罔阜安而文風亦未暢,蓋坐此。曷培之?斯議□已久,然莫能舉也。嘉靖巳酉,綿州□□□□□□□□□□□□□出守真定。公精于堪輿,弘毅有識略,歲辛亥周視城內,見四隅荒蕪湫洼狀,撫然太息,深以昔議為確,亟用荒度,議于四隅□□置公□□小民依附成□以為□□□□□□□□于撫臺米脂艾公諱希純、按臺吉水項公諱廷吉皆報可。乃公委賢能卜吉經營,工始于艮隅,次及乾及坤及巽。艮建草場,歲積草若干萬束,以備軍需。乾為書院,□三□□□□□聘名師造就之,今改為游擊將軍公署。坤為長春巷,驅諸賤戶往居之,不得與良民錯處,以正風俗。三工甫畢,公暨兩臺皆以遷代行,其巽隅議建文昌神祠者以俟。□□乃舊僚,抱夙嫌陰格不舉,自壬子迄今萬歷丙申四十五年矣。中間撫臺汶上吳公諱岳、南昌李公諱遷欲成之,緣虜警重大,兵務頻仍,未遑也。今茲丁酉蘄州李公諱盛春□□□□鼎望,拜開府三稔矣,保厘工成,式擇蕘。適兩庠諸生徐文業、馬政和、李躍龍、唐秉忠輩具呈臺下,公虛受斯議,慨然欲舉之。真□臨清方公諱元彥力贊之,井陘□憲□濱州吳公道行往來襄之,山陰鄭公諱一麟繼弭節嘉與之。郡大夫泰和楊公諱現清風美政,既奏最績,于是議毅然引為己任,捐金易舊浮圖守備葛九章畦地十余畝,偕□守□□□□□□□□□□城。王君諱梁、節判安陽劉君諱檢、周至焦君諱蕃、郡理富順王君諱納言、邑侯江都徐君諱天寵指畫規模,計□□□□□□□□□□□□□□□□□□□□□□□□□□□諸君蚤莫懂視之,郡大夫渭南秦公諱鄰晉暨貳守安邑李君諱圭、郡理陽城賈君諱之鳳繼下車□□厥成,守備真定衛指揮體統行事李君諱一鵬、蕭君諱□□□□□□□□成始終預之。工肇于萬歷丁酉之夏,竣于戊戌之春。文昌神像肖梓潼,臺址高聳,殿宇巍峨,不雕刻粉飾而莊嚴深邃。前有重門,后有堂有□,東西有號舍□□□□□□□□□□五步,南北長五十步。神祠每歲春秋致祭,禮肅牲潔,公主之。其號舍聽諸生肄業,每月三校文字,郡大夫暨邑侯輪□□□□庠主博分視□,公提調品題之□□□□□□□□□□□□□□□□人俾守門戶供灑掃。厥前南城壁立端延,其案山也,厥左東城屹然如藩,其左輔也,厥右新街沙水聯接□□□□□□□□□□□□□□□□□□□□□□□□□□□□□□倉廒及諸廟宇□宮城樓櫓儼然文峰也。清晝仰視城內,四浮圖顛如列星,斯三隅中央所無矣。如康節所稱,古圓明月夜著之,清輝□□□□慨然如身在云霄,而□□□□□□風吹面,令人神思舒爽,斯三隅中央所無矣。時有瑞雪,祠內外遍地瑤華,而神祠民居、兩城樓櫓有如玉妝,更生□□□□□□□□□□□□□□□□□□□□□□□□□□

之瞻拜不絕跡,于是四隅并稱填實矣。未幾,李公有新命拜留京,兵仕方公及瓜代楊公擢荊南兵憲。余曰:是舉也,因執事者獲悉往議,今告工竣,幸為志之□□□□文昌本正神福德遐被,載在搜神記甚詳,海內都邑名勝之區皆有祠,正定昔無而今有之,非偶矣。昔□□□□□□□□□□□□□□□□□□□□□□□□□□□□□□□茲土和衷舉廢嘉惠一方,其朱子之家法乎?誠庶士之幸、前賢之光也。然自嘉靖壬子迄今四十□□□□□□□□□□□□□□□□□□□□□□□□□□□□□不易也,善事固有數哉。諸公宦跡赫載在口碑,不可殫述,茲蓋其大者乎。余初歸議以俸余其與地,筑讀書軒□□□□□□□□□□□□□□□□□□□□□□□□□□

之如決江河,遂成佳事,余且有厚幸矣。遂再拜記之,系之詞曰:維神之尊兮,繄星之精!于赫昭回兮□□□□□□□□□□□□□□□□□□□□□□□□□□□□□□□□□億萬斯年兮,式拱神京。后學羅文瑞摹勒上石

攝影、摹圖:房樹輝

拓片:楊會、王巧蓮

————————

主要參考文獻:

1.清光緒元年《正定縣志》。

2.清乾隆二十七年《正定府志》。

3.《明史》卷225《列傳第一百十三·梁夢龍》。

4.《梁氏族譜》。

5.《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責任編輯:許潞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国产欧美性爱网|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激情综合激情|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天天摸夜夜操| 亚洲色图欧美| 亚洲视频三级|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色婷婷|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色偷偷一区|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成人福利在线看|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911亚洲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少妇精品在线|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你懂得|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亚洲网|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另类专区亚洲|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一级全黄毛片| 五月婷婷综合色| 欧美人人干| 9999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欧美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亚洲最新地址|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