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高祿峰如是說。
2012年納恩博創立,短短三年即實現自平衡車領袖地位。2013 年 7 月,公司獲得中路資本1200萬元融資,而他們推出的第二代產品僅僅在兩天之內,就在京東拿到了1.3萬份個人預購訂單。這一次,他們把新產品命名為 “Ninebot”。高祿峰說:“我更愿意把它稱作機器人。”
為什么不是 Segway
自平衡車的概念并非納恩博獨創。實際上,早在 2001 年,由美國發明家狄恩·卡門與他的 DEKA研發公司( DEK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 團隊設計研發的 Segway 自平衡代步車便開始投入批量生產。它曾被喬布斯譽為“劃時代的發明”,前途一片大好。然而,經過12年的發展,Segway并沒能像蘋果一樣,憑借對個人消費者的巨大吸引力而迅速流行開來。模糊的定位、錯誤的營銷策略以及高昂復雜的維修程序,被普遍認為是Segway發展緩慢的三大原因。
從2000年進入互聯網行業開始,自稱“連續創業者”的高祿峰已經在這個圈子打拼10年有余。資本對于互聯網的過度追捧以及高度狂熱讓他感到恐懼——“感覺這個行業建立在太多的泡沫之上,并沒有像表面看起來那么光鮮亮麗。”在資本蜂擁而至的時候,他察覺到了繁華背后的衰敗氣息,于是果斷選擇退出,投身于實業。高祿峰與王野同是納恩博的聯合創始人,王野對市場的敏感度加上高祿峰資本市場運作的經驗,兩人一拍即和,短短三年,已打造出屬于納恩博自己的藍海。
不同于 Segway 高達 8 萬元的售價,納恩博目前通過大批量生產及技術提升. 將其二代產品的價格降到1.5萬元左右。“這對大多數國內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再需要召開家庭會議就可以決定是否使用的費用了。”
不僅僅能代步
在高祿峰看來,納恩博最主要的優勢是它擁有“思維”。Ninebot不僅僅是簡單的代步工作,它更是一種時尚生活的元素。因其綠色環保、機動靈活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納恩博已經開始探索將手機應用、手勢操作融入到自平衡車的操控中。“現在的Ninebot是半自主的,當它收集到自身的前行速度過快、駕駛者駕駛不當的數據時,便會做出判斷,控制車輛的前行速度和方向,以避免事故的發生。它還可以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用另一臺手機對其實現遠程操控,你可以用它實現家庭巡邏、載物甚至是遛寵物的功能。”
目前的Ninebot己經實現了通過外力作用上下樓梯的功能,以增強設備的攜帶性。而高祿峰透露,在納恩博的實驗室里,已經在嘗試為自平衡車加入手勢控制功能,未來你只需擺擺手,就能讓自平衡車來去自如。
牽手互聯網
對于在互聯網行業經營數年的高祿峰來說,用互聯網的模式來經營傳統行業,無疑是取得比較優勢的好辦法。高祿峰并不完全認同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對我來說,互聯網沒什么特別,重要的是如何讓互聯網思維與實業相結合。” 高祿峰表示。相對于成本低廉甚至為零的互聯網來說,傳統實業面對重重的中間經銷商環節,以及由此產生的巨大損耗和成本,如何運用互聯網營銷模式來扭轉這一局面才是當務之急。
2013 年 11月19 日,納恩博在京東首頁放上了Ninebot的預售信息,兩天之內預定量超出 1.3萬臺,而預訂者全部是真實的獨立用戶。這個數據刷新了納恩博團隊此前所有的預估,并且大部分訂單來自一線城市以外的二三線城市。這次預售的成功,驗證了高祿峰之前的設想:“當傳播途徑大體相似,技術水平大體相同的情況下,價格及如何巧妙地使用互聯網平臺就成了產品最終的博弈之處。”
有創新的模式,有運作資本的經驗,高祿峰具備了成功的條件。就如同他眼中的風景:創造全新模式,與時尚結合的自平衡車,兼具實用以及環保的各種功能,接下來就等待市場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