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
摘要:鑒于軟流塑狀地層必須采用適當的輔助工法對地層進行加固,才能保證暗挖施工過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線的安全,以西寧市南繞城公路南酉山隧道成功施工為例,詳細介紹了施工方案和要點以及軟流塑地層加固的技術措施,可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和指導,確保隧道安全進洞。
關鍵詞:軟流塑狀地層;隧道工程;設計與施工;進洞技術
中圖分類號:U455.4文獻標志碼:B
南酉山分離式隧道位于西寧市城東區南酉山村北,左線長860 m,起訖樁號ZK28+180~ZK29+040,右線長840 m,起訖樁號YK28+190~YK29+030。南酉山隧道右洞進口段穿越軟流塑狀地層,屬于典型的軟塑性地層,為國內隧道工程中極少見的不良地質狀況之一。
1工程概況
經勘探,隧道里程樁號YK28+190~YK28+243范圍內分布著軟流塑粉質黏土層。隧道進口端地層巖性主要從上到下依次為:第四系全新統(Q4ml)填土,上部以灰黑、灰褐等雜填土為主,層厚0.30~6.00 m,均厚2.18 m,下部以淺黃色、灰黃色素填土為主,層厚0.50~9.50 m,均厚6.86 m;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Q3eol)粉質粘土層,以黃、灰黃色粉粒為主,天然含水量大于 40%,塑性指數高達236,塑限低至2010%,內摩角低至60°~90°,內聚力0.16 kg·cm-1,厚10.2~40 m,平均厚度為21 m;基巖為第三系(E)棕紅色泥巖,淺灰~紅褐色泥質結構層狀構造,層厚5.3~20 m,巖芯多呈碎石狀,并夾有石膏薄層及粉砂質泥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
[fa0]=220~350 kPa、摩阻力標準值qik=60~80 kPa,其明暗交界處地質分布如圖1所示。
軟流塑狀粉質粘土具有高壓縮性、高靈敏度、強度低、易產生蠕動等特性,開挖后自穩能力極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其施工難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明洞范圍內(YK28+190~YK28+223)開挖到距拱頂5 m時出現軟流塑狀粉質黏土,坡腳處有滲水、流泥現象,自穩能力極差,邊坡失穩,將引起坡頂民房開裂,危及安全。
(2) 隧道上層覆土薄,不能形成有效的承載拱,自穩能力極差,嚴重時可能發生涌泥、塌方事故。
(3) 地面沉降難以控制,過大沉降易引起洞頂路面開裂,甚至坍陷,影響交通安全。
(4) 進口段為下坡施工,地下水豐富,給施工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
2.1施工方案
鑒于隧道進口段穿越軟流塑地層,仰坡上方為南酉山村主干道,右側為民房,為保證施工期間內隧道上方道路、民房的安全,施工前先對明洞及仰坡土體預加固、支護;暗洞施工遵循“預加固、短進尺、小循環、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采用大管棚+小導預注漿的超前支護措施,鋼花管注漿加固仰拱底;施工時加強隧道排水治水,地表、邊仰坡設置截水溝疏導地表水,洞內外設置集水井引排地下水,保證邊坡、工作面土體的穩定性;將監控量測納入施工工序,監控量測項目主要有:建筑物沉降、地質及支護觀察、拱頂下沉、洞內收斂、地表沉降[14]。
2.2主要施工措施
2.2.1洞口土體預加固措施
采用高壓旋噴樁、粉噴樁對明洞兩側及邊、仰坡進行預加固處理。明洞兩側采用粉噴樁進行土體改良,仰坡及明洞拱底采用高壓旋噴樁進行加固處理[57]。洞口預支護布置圖如圖2、3所示。endprint
摘要:鑒于軟流塑狀地層必須采用適當的輔助工法對地層進行加固,才能保證暗挖施工過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線的安全,以西寧市南繞城公路南酉山隧道成功施工為例,詳細介紹了施工方案和要點以及軟流塑地層加固的技術措施,可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和指導,確保隧道安全進洞。
關鍵詞:軟流塑狀地層;隧道工程;設計與施工;進洞技術
中圖分類號:U455.4文獻標志碼:B
南酉山分離式隧道位于西寧市城東區南酉山村北,左線長860 m,起訖樁號ZK28+180~ZK29+040,右線長840 m,起訖樁號YK28+190~YK29+030。南酉山隧道右洞進口段穿越軟流塑狀地層,屬于典型的軟塑性地層,為國內隧道工程中極少見的不良地質狀況之一。
1工程概況
經勘探,隧道里程樁號YK28+190~YK28+243范圍內分布著軟流塑粉質黏土層。隧道進口端地層巖性主要從上到下依次為:第四系全新統(Q4ml)填土,上部以灰黑、灰褐等雜填土為主,層厚0.30~6.00 m,均厚2.18 m,下部以淺黃色、灰黃色素填土為主,層厚0.50~9.50 m,均厚6.86 m;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Q3eol)粉質粘土層,以黃、灰黃色粉粒為主,天然含水量大于 40%,塑性指數高達236,塑限低至2010%,內摩角低至60°~90°,內聚力0.16 kg·cm-1,厚10.2~40 m,平均厚度為21 m;基巖為第三系(E)棕紅色泥巖,淺灰~紅褐色泥質結構層狀構造,層厚5.3~20 m,巖芯多呈碎石狀,并夾有石膏薄層及粉砂質泥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
[fa0]=220~350 kPa、摩阻力標準值qik=60~80 kPa,其明暗交界處地質分布如圖1所示。
軟流塑狀粉質粘土具有高壓縮性、高靈敏度、強度低、易產生蠕動等特性,開挖后自穩能力極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其施工難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明洞范圍內(YK28+190~YK28+223)開挖到距拱頂5 m時出現軟流塑狀粉質黏土,坡腳處有滲水、流泥現象,自穩能力極差,邊坡失穩,將引起坡頂民房開裂,危及安全。
(2) 隧道上層覆土薄,不能形成有效的承載拱,自穩能力極差,嚴重時可能發生涌泥、塌方事故。
(3) 地面沉降難以控制,過大沉降易引起洞頂路面開裂,甚至坍陷,影響交通安全。
(4) 進口段為下坡施工,地下水豐富,給施工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
2.1施工方案
鑒于隧道進口段穿越軟流塑地層,仰坡上方為南酉山村主干道,右側為民房,為保證施工期間內隧道上方道路、民房的安全,施工前先對明洞及仰坡土體預加固、支護;暗洞施工遵循“預加固、短進尺、小循環、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采用大管棚+小導預注漿的超前支護措施,鋼花管注漿加固仰拱底;施工時加強隧道排水治水,地表、邊仰坡設置截水溝疏導地表水,洞內外設置集水井引排地下水,保證邊坡、工作面土體的穩定性;將監控量測納入施工工序,監控量測項目主要有:建筑物沉降、地質及支護觀察、拱頂下沉、洞內收斂、地表沉降[14]。
2.2主要施工措施
2.2.1洞口土體預加固措施
采用高壓旋噴樁、粉噴樁對明洞兩側及邊、仰坡進行預加固處理。明洞兩側采用粉噴樁進行土體改良,仰坡及明洞拱底采用高壓旋噴樁進行加固處理[57]。洞口預支護布置圖如圖2、3所示。endprint
摘要:鑒于軟流塑狀地層必須采用適當的輔助工法對地層進行加固,才能保證暗挖施工過程中隧道本身和地面建筑物和管線的安全,以西寧市南繞城公路南酉山隧道成功施工為例,詳細介紹了施工方案和要點以及軟流塑地層加固的技術措施,可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借鑒和指導,確保隧道安全進洞。
關鍵詞:軟流塑狀地層;隧道工程;設計與施工;進洞技術
中圖分類號:U455.4文獻標志碼:B
南酉山分離式隧道位于西寧市城東區南酉山村北,左線長860 m,起訖樁號ZK28+180~ZK29+040,右線長840 m,起訖樁號YK28+190~YK29+030。南酉山隧道右洞進口段穿越軟流塑狀地層,屬于典型的軟塑性地層,為國內隧道工程中極少見的不良地質狀況之一。
1工程概況
經勘探,隧道里程樁號YK28+190~YK28+243范圍內分布著軟流塑粉質黏土層。隧道進口端地層巖性主要從上到下依次為:第四系全新統(Q4ml)填土,上部以灰黑、灰褐等雜填土為主,層厚0.30~6.00 m,均厚2.18 m,下部以淺黃色、灰黃色素填土為主,層厚0.50~9.50 m,均厚6.86 m;第四系上更新統風積(Q3eol)粉質粘土層,以黃、灰黃色粉粒為主,天然含水量大于 40%,塑性指數高達236,塑限低至2010%,內摩角低至60°~90°,內聚力0.16 kg·cm-1,厚10.2~40 m,平均厚度為21 m;基巖為第三系(E)棕紅色泥巖,淺灰~紅褐色泥質結構層狀構造,層厚5.3~20 m,巖芯多呈碎石狀,并夾有石膏薄層及粉砂質泥巖,承載力基本容許值
[fa0]=220~350 kPa、摩阻力標準值qik=60~80 kPa,其明暗交界處地質分布如圖1所示。
軟流塑狀粉質粘土具有高壓縮性、高靈敏度、強度低、易產生蠕動等特性,開挖后自穩能力極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其施工難點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明洞范圍內(YK28+190~YK28+223)開挖到距拱頂5 m時出現軟流塑狀粉質黏土,坡腳處有滲水、流泥現象,自穩能力極差,邊坡失穩,將引起坡頂民房開裂,危及安全。
(2) 隧道上層覆土薄,不能形成有效的承載拱,自穩能力極差,嚴重時可能發生涌泥、塌方事故。
(3) 地面沉降難以控制,過大沉降易引起洞頂路面開裂,甚至坍陷,影響交通安全。
(4) 進口段為下坡施工,地下水豐富,給施工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措施
2.1施工方案
鑒于隧道進口段穿越軟流塑地層,仰坡上方為南酉山村主干道,右側為民房,為保證施工期間內隧道上方道路、民房的安全,施工前先對明洞及仰坡土體預加固、支護;暗洞施工遵循“預加固、短進尺、小循環、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的原則,采用大管棚+小導預注漿的超前支護措施,鋼花管注漿加固仰拱底;施工時加強隧道排水治水,地表、邊仰坡設置截水溝疏導地表水,洞內外設置集水井引排地下水,保證邊坡、工作面土體的穩定性;將監控量測納入施工工序,監控量測項目主要有:建筑物沉降、地質及支護觀察、拱頂下沉、洞內收斂、地表沉降[14]。
2.2主要施工措施
2.2.1洞口土體預加固措施
采用高壓旋噴樁、粉噴樁對明洞兩側及邊、仰坡進行預加固處理。明洞兩側采用粉噴樁進行土體改良,仰坡及明洞拱底采用高壓旋噴樁進行加固處理[57]。洞口預支護布置圖如圖2、3所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