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粉劑治療嗎?
使用粉末一類的東西涂抹或者填充傷口,大致都是所謂的“傳統療法”或者“民間智慧”的體現。各種五花八門的傷口填充物:爽身粉、先鋒霉素膠囊里的藥粉、阿莫西林片碾碎的藥粉、磺胺結晶粉、樹皮碾碎的粉末、煙灰、冷飯、草屑……大概身邊能塞住傷口的東西都派上用場了。而由于這些做法導致感染、潰瘍、膿腫、皮炎的患者更是不在少數。
外用粉劑對于皮膚創口來說,到底會有什么樣的作用呢?對于人體來說,散劑、粉劑等固體顆粒物是無法吸收的異物,會加劇炎性反應,誘發肉芽腫樣病變(一種由異物引起的局部過敏反應)。粉劑外用于傷口,會給傷口帶來難以預知的污染,給醫生增加清創難度;產生的異物反應和異物肉芽腫還會使得傷口發展成不規則、質硬的結節或斑塊,也可能導致潰爛創面或形成膿腫,使得病程加長。
有些人覺得傷口撒上粉劑后流出的血慢慢就止住了,所以粉劑至少會有止血的作用,但是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粉劑止血優于簡單的壓迫止血。
怎么才能避免留下疤痕呢?
創面深度至少要達到表皮下的真皮層才會造成疤痕。我們的表皮很薄,成人表皮的平均厚度僅約0.1mm,面頰部的表皮厚度更是只有0.05~0.08mm,幼童的表皮通常比成人更薄。而后腦勺、手掌、腳掌這些地方的表皮厚度是面頰的一倍以上。所以,面部很淺的創面都可以導致留疤,而手腳那些皮膚較厚的區域則相對不容易留疤。
處于那些非關節部位或皮膚較松馳部位的傷口,不容易留疤,比如,我們的肚皮。此外,不當的創面處理,如使用碘酊、紅藥水、紫藥水、粉劑(異物)直接涂敷在創面上,是常見的人為因素導致的各種損傷后發生并發癥的原因。
非醫護人員該怎樣應對皮膚創傷?
參考美國梅奧診所及美國最大的醫療健康服務網站WebMD的建議,家庭一般性的皮膚傷口的處理方法如下。
1.止血。用干凈的布或繃帶按壓傷口20~30分鐘至停止出血;如果仍然無法止血,可延長按壓時間并把傷處抬高。在止血的過程中不要打開看,這樣反而會使凝血更慢。
2.清洗。表淺傷口首選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沒有必要使用雙氧水、碘伏、酒精清潔傷口,其效果未必更優,還可能導致傷口延遲愈合。
3.應用抗菌藥膏。清潔傷口后,涂抹抗菌藥膏并用無菌紗布覆蓋,用膠布或繃帶等輔助固定。
4.更換敷料。至少每天更換一次敷料,敷料打濕或污染時也要更換。若對繃帶膠粘劑過敏,應改用彈力(黏性)繃帶。
然而,對于那些深而開口小的釘刺傷、嚴重感染、動物咬傷、化學性燒傷,應該及時就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