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整理/本刊記者 聶迎利 王礞礞 陳慧萍 祝文琪 許怡然

王德勝(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
當前,中國乳業的競爭完全是國際化的競爭,即國內競爭國際化。雖然這種競爭表現在乳制品和產品的競爭上,但是從產業鏈角度講,這個競爭實際上也是外國牧場和中國牧場之間的競爭,外國奶農和中國奶農之間的競爭,外國的奶業產業鏈和中國奶業產業鏈的競爭。全球與中國形成奶業競爭的國家(地區)主要有4 個,即新西蘭、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上中國,我們將其稱之為“1+4”國際化競爭。
1.1 進口情況
目前,世界乳制品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上述四國,四國貿易份額占世界乳制品貿易總額的75%。歐盟為奶酪的主要出口地,2010年,全球出口奶酪210 萬噸,歐盟占33%;全脂奶粉出口207 萬噸,新西蘭占45%;脫脂奶粉出口146 萬噸,歐盟、美國和新西蘭分別占了26%,26%和23%,合計占75%;黃油出口80 萬噸,50%來自新西蘭。
2008年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后,我國乳制品進口規模迅速擴大,已成為全球乳制品最重要的進口國之一。數據顯示,2008~2012年,我國乳制品進口額年均增長達38.9%,進口量年均增長達34.6%。2012年,中國共進口液態奶10.2 萬噸,占總進口量114.6 萬噸的8.90%;進口干乳制品104.4 萬噸,占總進口量的91.10%,其中奶粉和乳清粉進口合計95.13 萬噸,占干乳制品進口量的91.1%,占乳制品總進口量的83.0%。
從進口國看,我國從上述四國進口的干乳制品合計100.67 萬噸,占干乳制品總進口量的96.43%;其中奶粉56.78 萬噸,占奶粉總進口量的99.11%,乳清粉34.75 萬噸,占乳清粉總進口量的91.83%。而在這四國中,新西蘭又具有一定的優勢。2008年,我國和新西蘭簽署了《中新自由貿易協定》,對《協定》項目下原產于新西蘭的農產品按最惠國稅率征收進口關稅。隨后,我國從新西蘭進口量迅速增長,干乳制品進口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5.44%,遠超過了從美國(16.86%)、澳大利亞(-3.1%)和歐盟(19.6%)進口的增長率。
同時,我國還要從國外進口良種奶牛,2008年后進口奶牛數量迅速增加,2012年共進口128 249 頭,與2008年相比,年均增長率為46.7%;其中從新西蘭進口35 643 頭,占27.79%,從澳大利亞進口61 106 頭,占47.65%。苜蓿的進口數量和金額也逐年增長。2008~2012年間,我國進口苜蓿的數量年均增長118%,進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35%。
1.2 出口情況
2008年之后,我國乳制品出口數量和金額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2010年之后有所恢復,但總體仍呈現下降趨勢。2012年我國乳制品出口量4.49 萬噸,出口額5.02億元,僅分別為2008年的37.2%和27.12%。同時,我國乳制品出口市場單一,出口目的地局限在我國香港地區(占出口總量的50%以上)、周邊國家和非洲。
1.3 2012年中國乳制品貿易逆差及外貿依存度情況
2012年,我國乳制品進口額為32.13 億美元,出口額為0.82 億美元,進口額為出口額的39 倍,乳制品貿易逆差達到31.3 億美元。
如果將2012年我國進口的乳制品還原成生鮮乳,為740.9 萬噸(液態奶10.17 萬噸+干乳制品104.39 萬噸×7),為我國2012年我國生鮮乳產量(3 868 萬噸)的19.15%,說明我國乳制品的進口依存度達到了19.15%。
2012年,“1+4”國(地區)奶牛總存欄量為5 333.7 萬頭,生鮮乳(牛奶)總產量為31 272.9 萬噸;其中,中國為1 493.9 萬頭和3 744 萬噸,占比分別為28.0%和12.0%。
2.1 奶業基本情況
2.2 生鮮乳收購價格
2012年,我國生鮮乳平均收購價格為3.3 元/千克,每千克分別比歐盟、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高0.68 元(25.6%),0.75 元(29%),0.98 元(41.7%),0.96 元(40.5%)。
2.3 生鮮乳生產成本
2012年,我國生鮮乳的平均生產成本為3.03元/千克,每千克分別比歐盟、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高0.60 元(24.6%),0.58 元(23.6%),0.87 元(40.2%),0.86 元(39.6%)。
中國生鮮乳生產成本高于其它四國的原因主要體現在3 個方面:一是飼料成本高。從奶牛飼料主要成分比較看,我國玉米價格高出美國48%,豆粕高24.7%,單頭奶牛飼料成本高出美國30%以上。二是人工成本高。我國人均工資低于四國,但人均管理奶牛僅9 頭,而美國、歐盟均在40 頭以上,澳大利亞、新西蘭則高達70頭。按人均管理單頭奶牛成本計算,我國高出歐盟和美國50%以上,高出新西蘭和澳大利亞80%以上。三是單產水平低。投入同樣飼料和人工,我國單頭泌乳牛生鮮乳產量遠低于美國和歐盟;雖然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我國奶牛單產相當,但其奶牛養殖以草原放牧為主,飼料投入遠遠低于我國。
2.4 生鮮乳質量標準
我國生鮮乳質量標準與四國(地區)存在一定差距(表1)。

表1 中國與四國(地區)的生鮮乳質量標準
我國奶業的優勢在于: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競爭愈加激烈;競爭變為產業鏈的競爭;行業競爭度提高;奶牛場走向集約化;產品多樣化和品牌化;奶業輔助行業的支撐能力大幅提高(乳業會成為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乳制品質量安全對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一是環境保護。黑龍江污染的65%以上來源于畜牧業的糞污。國家相關部門下一步將會對糞污污染進行嚴厲整治。所以,在奶牛場建場時就要考慮糞污處理如何才能達到排放標準;如果可以達到,那么運行成本是否能支撐。這是每一個牧場設計者和經營主體都要考慮的問題。
二是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有嚴格規定的,建設奶牛場時候要考慮到此問題,而且要做到位。
這2 個限制因素都涉及到規模問題,即奶牛場建多大最好?我認為適度規模是最佳的。適度規模,就是指適合自己的投資能力,適合你能征得的土地規模,以及周邊能支撐你的飼料飼草、青貯、糞污處理等的土地規模。

李勝利(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
從總體上看,2013年我國奶業形勢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奶牛養殖結構調整加快,奶牛規模化養殖程度繼續升高。首先,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統計,2013年全國牛奶產量3 531 萬噸,較2012年下降212 萬噸,下降5.7%,創近年來最大降幅。其次,奶牛存欄預計下降10%左右。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有養殖成本增加,肉牛價格高漲,疾病和疫病的影響,奶養戶大量退出。其有利的方面是:可以淘汰單產低、體弱多病的奶牛,牛群結構得到優化,養殖方式更加合理集中,奶牛的單產水平和養效益升高。第三,規模化養殖比例提高。2012年我國存欄100 頭以上的奶牛場和養殖小區的比例為37.25%,2013年提高至近40%。
二是,生鮮乳價格一路上漲,全年維持在高水平。2013年8月后,我國生鮮乳價格突破4 元/千克,有些地區接近5 元/千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奶源緊張;原料、勞動力等成本的上漲。
三是奶牛養殖效益明顯好于往年,奶業發展迎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2013年我國散戶和規模牧場每頭成母牛的養殖效益分別為3 000 元和6 000 元,單產水平高、管理好的規模牧場每頭成母牛的養殖效益在10 000 元以上。同時,占總成本70%以上的飼料成本并沒有大幅升高,與2012年相比,玉米和進口苜蓿的價格變化不大,僅豆粕平均價格增長了11.05%。
四是,乳制品進口增加勢頭依舊強勁,液態奶進口開始沖擊國內市場。2013年我國進口奶粉85.55 萬噸,同比增加49.15%,單價為4 195.53 美元/噸;2013年我國進口液態奶19.48 萬噸,同比增加91.55%,液態奶進口的增加,對我國的伊利、蒙牛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五是,奶業安全監管力度和扶持政策力度繼續加大。在奶業監管方面,2013年6月,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奶站監管更加嚴格,截至2013年上半年,生鮮乳質量監測計劃累計進行7.7 萬次監測。在扶持政策方面,政府繼續對奶業發展進行資金扶持,包括標準化規模養殖10 億元;良種補貼2.6 億元;奶牛生產性能測定2 000 萬元;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5.25 億元。
六是,一些長期困擾我國奶業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包括:體制性問題、政策性問題、技術性問題等;加工產能過剩、奶牛場兩病凈化、牛場糞污處理、奶牛品種利用過于單一、養殖模式不合理、產業化組織程度低、飼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等。
一是,生鮮乳供給偏緊得到緩解,但仍然受國際奶粉進口數量和價格的影響。
二是,生鮮乳的價格將會下降,但仍會在高位運行。目前,我國生鮮乳的的超高價格是牛奶價格與價值的背離。2014年2月,我國生鮮乳價格開始出現下降,下降幅度在0.2~0.5 元/千克。但是,2014年生鮮乳價格維持在高位運行將成為必然,其原因在于:養殖成本上升;奶源供應偏緊;需求增長。
三是,奶業貿易將繼續擴大。2014年1月,我國奶粉進口達到創紀錄的20 萬噸,2008年前全年僅進口奶粉10 萬噸,預計2014年全年我國奶粉進口量將突破100 萬噸。另外,乳清粉進口將突破50 萬噸,液態奶進口將達30 萬噸以上;奶牛進口總體規模將達到20 萬頭以上;苜蓿干草進口將突破100 萬噸大關;燕麥草進口量將達到10 萬噸。
四是,國家對奶業扶持政策保持平穩。2014年我國奶業扶持政策與2013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的扶持資金將從2 000 萬元增加到3 800 萬元。
根據上述分析,對2014年我國奶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要將穩定奶業生產,保供給、保安全作為2014年我國奶業的工作主線。具體措施包括:(1)繼續加大對奶牛養殖的扶持力度,包括:防止散戶繼續退出帶來的生產下滑,借鑒“托牛所”模式;促進養殖小區轉型升級;促進草原牧區奶牛養殖的轉型升級,可借鑒奶聯社“夏秋放牧、冬春舍飼”的養殖模式;采取政策措施鼓勵乳品企業自建牧場,增加奶源供給。(2)繼續加大乳品安全監管力度。在2014年奶源相對緊缺的形勢下,摻雜使假現象有可能死灰復燃;應借鑒新西蘭實施的“第三方”檢測經驗,提高乳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性。(3)大力推廣“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應加快土地流轉,加大財政補貼,特別是對種植優質青貯玉米進行補貼;應制定我國奶牛養殖適宜的土地載畜量和糞污排放標準。
發展現代化奶牛養殖業必須考慮農牧結合;必須與土地配套;必須考慮糞污處理的投入;必須考慮疫情爆發后的善后工作;必須考慮人才的培養問題。
3.1 發達國家農牧結合養殖方式
3.1.1 奶業發達國家養殖奶牛要有相應的土地進行配套。如在美國,1 頭牛要配套5 畝地;在新西蘭,每公頃土地可以養殖2.83 頭牛;在荷蘭,每公頃土地養牛1.54頭;歐盟的標準為每公頃養殖2.9 頭牛。這主要是為解決青貯飼料供給的問題和糞污消納的問題。
3.1.2 歐盟和美國的糞污利用規定。美國所采用的清糞方式主要為:刮糞板、水沖、拖拉機清糞,多采用水泥地面;歐盟主要為:刮糞板、拖拉機清糞,多采用漏縫地板;荷蘭規定,每年隨著作物施肥季施肥,每年9月到第二年3月不允許施肥。
3.2 中國規模化牧場單產提升的利器——大力推廣苜蓿青貯
大力發展苜蓿青貯,形成全株玉米青貯與苜蓿青貯的黃金搭檔,是我國規模化奶牛場提高單產的有效措施。在這方面,國外的相關技術值得借鑒。以下為世界發達奶業國家產奶量30~40 千克/天的奶牛的日糧結構:
①美國:采集量40~45 千克,其中全株玉米青貯15~20 千克,苜蓿青貯5~10 千克,全棉籽1 千克,苜蓿干草2~4 千克(西部),小麥秸1~3 千克(東部),精飼料8~10 千克;
②以色列:采集量43~45 千克,其中全株玉米青貯20 千克,小麥青貯5~10 千克,全棉籽1~2 千克,糟渣類5~8 千克,小麥秸3 千克,精飼料8~10 千克;
③英國:采集量43 千克,其中全株玉米青貯15 千克,牧草青貯5~10 千克,苜蓿青貯5 千克,甜菜顆粒粕2 千克,燕麥或大麥秸3 千克,精飼料8~10 千克。
但制作飼料配方時要注意,中國的奶牛不能完全按照NRC的標準飼養,如干物質、凈能等,因為中國的奶牛體高和體重均小于美國。另外,品種、茬次、物候期等對苜蓿營養成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產地和雜草率對羊草的營養成分也會造成影響,收割時期對全株玉米青貯的營養成分也會有影響。
3.3 國內外奶牛產業技術研發進展
3.3.1 遺傳與育種技術進展
國外方面,主要有2 項技術:(1)基因組選擇技術。基因組選擇技術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一些奶業發達國家已經實施近5 年。這項技術可顯著地提高遺傳改良速度和選擇的準確性,特別是對遺傳力低的一些功能性狀,如在群壽命、女兒產犢能力和女兒繁殖力等。(2)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該技術已成為重要性狀基因定位的主要策略。GWAS憑借先進的高通量分型技術和高效的統計方法,已經逐步取代常規的QTL定位方法成為鑒定畜禽數量性狀基因最有效的策略。牛高密度SNP芯片于2008年商業化,截至2013年,已有很多有關奶牛GWAS的報道,已發現體型性狀顯著SNP 216個、繁殖性狀顯著SNP 152個、健康性狀顯著SNP 107個、長壽性狀顯著SNP 17個。
國內方面,主要在以下4 個方面開展工作:(1)完善收集牛奶育種數據的管理和遺傳評估系統,進行新一輪遺傳評估。2013年共選擇出荷斯坦基因組選擇青年公牛以GCP入選215 頭,以CPI指數入選荷斯坦種公牛554 頭,比2012年入選公牛少35 頭,完成公牛后測數據管理軟件。(2)奶牛繁殖技術。研究了將FSH稀釋在不同緩釋劑及其不同深度2 次注射超排奶牛的方法,取得了一定初步的結果。(3)開展三河牛、新疆褐牛、奶水牛等地方優良奶牛遺傳資源調查。(4)形成乳肉兼用雜交初步方案。
3.3.2 飼料與營養技術進展
國外方面,主要關注:粗飼料開發利用,如研究發現稻秸采用7%氫氧化鈉處理后再進行青貯發酵可以有效改善其飼喂品質及瘤胃降解率;蛋白質飼料資源開發利用,如用10%,20%,30%的DDGS代替玉米和大豆時,能分別減少5%,8%,14%的甲烷產生,但不影響奶牛采食量和產奶量;氮減排和甲烷減排的調控策略;瘤胃微生物與瘤胃發酵調控技術等。
國內方面,主要關注:評定多種飼料營養價值,繼續完善飼養標準;奶牛粗飼料二代GI數據庫的補充完善;圍產期奶牛能量需要量研究;補飼能量類型對泌乳早期奶牛生產性能的影響等。
3.3.3 疾病控制與預防
國外方面,主要包括:奶牛結核病流行病學及診斷、防控技術;布魯氏菌病疫苗與免疫技術;奶牛口蹄疫疫苗與免疫技術等。
國內方面,主要包括:開展氣溶膠及奶樣檢測技術研究,為口蹄疫預報預警提供支持;牛病毒性腹瀉病毒間接ELISA檢測方法的建立、BVDV的凈化等。
3.3.4 生鮮乳質量控制、乳酸菌組技術和乳制品開發
國外方面,主要包括:(1)生鮮乳質量檢測方法,如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等開發了一種穩定同位素稀釋法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檢測了乳產品中12 種霉菌毒素;(2)乳酸菌基因組研究取得進展,2013年,世界范圍內就有超過30 個乳酸菌基因組像公共數據庫提交,大多數菌株屬于乳桿菌屬。
國內方面,主要包括:開發新的發酵乳制品;濃縮全乳蛋白(MPC)特性以及工藝研究;符合中國人消費特點的干酪加工技術及產品開發等。

韓己武(中博農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從中博農這么多年發展的歷程來看,北方的牧場建設項目占了全部項目的3/4,所以牧場的主要建設地區就在寒冷地區。中國的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的東北部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牧場的設計、施工以及運營都存在諸多困難,但黑龍江地大物博,人均占地畝數多,符合一頭牛2~3 畝地的條件。

中國大部分地區人口稠密,東北地區人口相對較少,因此可以建設規模化牧場的地多,但東北地區冬季漫長,氣溫低,1月的平均氣溫可以達到-24~-28 ℃,在很多區域還存在濕度很大的問題,而濕度對奶牛養殖也是一大危害。另外,東北地區的夏季也比較熱。因此,在牧場規劃設計上,不但要保證冬季牛舍保溫,也要在夏季保證奶牛能夠緩解熱應激。
牛舍中的熱源有2 個,即奶牛本身和外來的熱源(飲水池、燈光、地熱)。影響牛舍溫度的因素有以下幾點:牛均占舍面積,即每頭牛占的空間體積;通風和冷風滲透;熱傳導。熱傳導是牧場建設中的主要危害之一。因為現在的牧場建設基本上以輕鋼結構為主,大部分構件是金屬的,這些在設計上被稱為“冷橋”,即和外界接觸后能夠像橋梁一樣,把低溫引導到舍內,使牛舍溫度存不住,導致舍內溫度下降很快。在北方,牧場工作人員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牛舍封閉得嚴,第二天進牛舍都是白的,即整個濕氣在牛舍里進行了冷凝。
綜上所述,空間密度、建筑保溫、密閉措施、通風控制都是影響牛舍溫度的因素。
保溫通風是寒冷地區牧場成功的關鍵因素,其中保溫是為了維持奶牛一定的溫度,通風是為了維持奶牛的舒適度。北方寒冷地區牛場的設計模式有2 種:常規的自然通風模式和2005年在美國出現,2008年由中博農引進中國,并在原生態牧業第二牧場實施的恒溫模式(LPCV)。自然通風牛舍的建造是把舍外的新鮮空氣引入到舍內,同時保證不能讓舍內溫度急劇下降以至結冰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在建造的時候要注意:要控制通風口的面積,牛舍的保溫體系要做完善的處理。
在常規牛舍的保溫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增大奶牛的空間密度,盡可能在保證奶牛舒適度的前提下,減少奶牛的頭均占舍面積,如適當將檐口降低為3.9 m,舍內吊頂,內部坡度為1∶5。(二)隔斷冷橋,選擇高熱阻值材料,如雙層的羊毛板、充氣墻、滑拉窗、屋面吊頂等。這些做法會導致造價上升,但對牛舍的保溫是非常必要的。也可采取外墻保溫做法。(三)嚴格密閉,所有薄弱環節均需要彌補,保證牛舍密閉性。如減少門開啟數量及漏縫情況,門要有密封的膠條,冬季風機在不開啟時,要完全封閉。(四)做好通風工作。風帽可以保證風雪不進入,也可以對通風量和通風時間進行控制。擠奶廳作為牧場的心臟,保溫通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待擠區入口可全部封閉,上方布置風機,下方入口處布置門簾。
LPCV牛舍成功的關鍵點:(一)封閉工作,防止冷風滲透;(二)盡量減少牛舍坡度,縮小牛舍跨度和長度;(三)完善牛舍設施,尤其是提升門和飲水槽的功能;(四)科學管理,尤其是對通風的控制。
主要包括:(一)北方要設置合理的防滑槽,防止奶牛滑倒;(二)地面要相對平整,水泥的棱角要經過處理;(三)牛舍所有的地面都要有坡度,建議0.5或1,可以防止積水引起肢蹄病。運動場坡度應大于2%,有利于排水和保持運動場干燥。但為了保證TMR等功能車的正常運行,坡度也要小于6%;(四)地面凹槽要合理;(五)地面要防滑,要配置橡膠墊。奶牛在擠奶過程中等待時間很長,橡膠墊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奶牛疲勞。
臥床,保證95%以上的奶牛是躺下的,要有好的墊料;頸枷;飲水環境,飲水池推薦圍欄做法;犢牛舍也非常重要,要有舒服的臥床,要進行正壓通風。

Jake Martin(世界頂級農業咨詢工程師)
牧場盈利的關鍵是好的牧場設計加上正確的管理。奶牛是牧場最重要的部分。成功的養牛人最關心的是他們的奶牛。中國嚴寒地區牧場設計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場址選擇。要考慮當地的氣候,主要指季節性降雨、蒸發、平均高/低溫度、濕度等。極端的氣候條件是可控的。如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沙特阿拉伯,幾乎沒有奶牛,但現在奶牛每天的產奶量可以達到40 多千克。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建設牛場,需要有最好的設計和科學的管理實踐,而且建設成本、管理投入要和預期收益相稱。
二是布局。布局時要盡量使建造密集,避免中間的距離過大。
三是犢牛舍。在極寒地區,供熱對犢牛飼喂是很重要的。犢牛舍要足夠高,也不能太小,否則不能產生足夠的熱量。另外,還要考慮干燥和避風、臥床的深度和類型、飼喂次數也很關鍵。
四是成母牛舍。成母牛舍要保持干燥和避風;要加溫,避免走道結冰;天花板和地板需要用絕緣的材料。另外,正確的臥床管理和合適的密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是舍內溫度控制。在設計時,應該盡量減少門的數量,前廳的設計應該盡量減少熱量的損失。牛舍要保持通風,避免水分積累。密封不使用的風扇開口。絕緣材料可以減緩熱量的損失,牛舍必須是完全封閉的,另外要盡量減少天花板上的冷凝。噴涂閉孔泡沫絕緣材料可以使房頂更加密閉。窗戶上覆蓋的絕緣材料要可以調節,它可以減緩熱量的損失。如果牛舍的通風不當會導致嚴重問題。天氣寒冷的時候,雖然需要保溫,但是仍然要通風,在通風的時候,要增加輔助熱源。
六是擠奶廳。充足的通風和輔助熱源設備很重要,但是必須設計和安裝正確。擠奶廳盡量使用自然光。
七是飼草中心。封閉的飼料倉庫和裝料區可以減少飼料浪費,也可以使裝卸飼料更容易。每個干草庫之間最好間隔25~30 m,如果干草庫太近,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所有干草庫會全部燒毀。
八是糞便管理。在設計和建設之前,要考慮糞污處理系統。盡量減少使用大型設備,以減少對牛舍設施的損壞;混凝土的墻要夠高,以便堆糞。把糞污處理設備放置在一個封閉的獨立的空間,以減少泵、分離器等結凍的問題。
九是糞污利用。牛糞可以為植物提供足夠的營養,而且牛奶的生產也需要飼料,還糞于田是一種雙贏的選擇。

Suzelle Barrington(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
大陸性氣候(Continental climate)通常指處于中緯度大陸腹地的氣候,一般也就是指溫帶大陸性氣候。在大陸內部,海洋的影響很弱,大陸性顯著。
氣候對奶牛場有很大的影響。寒冷地區奶牛場在建筑設計和質量上,主要考慮霜的形成;而炎熱地區,奶牛熱應激是奶牛場面臨的主要挑戰。霜的形成會帶來如下問題:地面潮濕和結冰;牛容易生病;操作不便;機械故障;牧場工人惡劣的工作環境。
奶牛場阻止霜形成的主要方法是保存熱量并盡可能地通風去濕氣。具體方法有:減少建筑面積;提高奶牛的養殖密度,每頭牛占地9 m2,這一密度可以減少供暖要求,保證牛舍的溫暖,如果面積大就需要額外的設備去供暖;絕緣和避免冷橋的形成;降低空氣滲透速度,空氣滲透是保溫的最大敵人。

Randy Bowen(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圖萊縣Valley Nutrition所有者)
牧草的生長會受經緯度和海拔等的影響,主要有4 個因素影響牧草的種植:日照、水、溫度和土壤質量(營養物質和有機質)。在一個地區,要根據氣候和環境選擇適宜的牧草品種,因為每一個地區都是獨特的。比如在美國寒冷地區,會種植一些冬小麥,在春季早期時收割,因為春季是產犢的時候,這些冬小麥可以用來飼喂母牛。而在美國的俄勒岡州,由于風比較大,不能種植玉米和小麥,所以主要種草;再如美國亞利桑那的鳳凰城,有一些沙漠,生長的干草質量較好。選擇牧草要根據氣候條件,比如水分對作物的生長是有益的,但是也不能過高,否則會產生更多的NDF(中性洗滌纖維)。此外,溫度太高會造成高木質化。
羊草中含有65%的NDF,15%的FNDF(可發酵的中性洗滌纖維),20%的DDM(可消化的干物質),但如果加工不好,牛就不愿意吃,因此要對其進行更好的研磨。
對于奶牛來說,80%的甜菜是可以消化的。甜菜的飼喂量由甜菜的NDF含量來決定。甜菜可加到小麥和玉米青貯中,而不能加到秸稈中。對于一些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草料,按比例添加甜菜的話,口味會更好。最后,要注意,添加甜菜不是為了生產更好的草料,而是改善較差的草料的質量。
除了甜菜外,柑桔、甜菜漿、豆粕、杏仁殼和木薯含的FNDF均較高,都會起到改善較差飼料質量的作用。此外,小麥、燕麥、黑小麥和黑麥都是優質的青貯,FNDF含量較高。但對于每一個小麥青貯、燕麥青貯或甜菜的FNDF高于玉米青貯的區域來說,又都有各自的小氣候。所以要了解你所在區域的小氣候,包括光照、溫度、土壤等。在美國就有很多這樣的小氣候區,可以生產世界上最好的飼料,而往往霜降后的第一茬草料是最好的,所以小氣候會決定牧草質量的高低。
綜上所述,高質量草料應能夠在泌乳期間提供50%的粗蛋白(CP)和用于哺乳的凈能(NEL);牧草應提供80%~90%的NDF;要將最優質的牧草用于飼喂,飼喂低質量的牧草,必將得到較低的產奶量。


Alain Houle(美國加利福尼亞US Farm Systems總經理)
嚴寒地區的奶牛場在進行糞污固液分離時,要注意不要讓機器凍結,一般來講,溫度要保持在0~5 ℃,才不會出現冰凍的狀況;同時也要有良好的門以確保設備的進出,以及良好的排水系統。另外,在擠奶廳每天都要進行糞便的處理,以確保區域干凈。
晾干牛糞是糞污處理環節中重要的一環。通過對糞污進行徹底地翻拋,可確保將其中的細菌殺死。其主要方法是:①堆肥持續12 周;②進行徹底翻拋,5 周一次。③拋曬,使牛糞的厚度為15 cm,每天用耙子翻拋1次,持續1 周。
在糞污處理過程中,奶牛的舒適度也非常重要,只有奶牛所處的環境舒適了,才能得到高的產奶量。保證奶牛的躺臥時間是保證奶牛舒適度的方法之一。因為奶牛躺臥的時間越長,產奶量越高。可以在奶牛擠奶的時候整理臥床。如果用沙子作墊料,每周要耙一次,以確保墊料變得蓬松;也可以建立散養棚,并確保奶牛一天可以在散養棚中待12~14 h,以保證牛的舒適度。
在奶牛糞污處理過程中,對于液體的儲存有2 種方法:①保存于儲存池中;②用作種植玉米和小麥的肥料。
做好固液分離具有以下優點:①減少存儲池中甲烷、氨氣的產生;②減少氣味的產生;③減少工業化肥的使用,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就是直接用糞液作為肥料。

劉 斌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松北牧場總經理助理)
冬季防寒保暖措施主要包括:(1)每年入冬前,利用半個月時間(10月15~31日),對所有牛舍的門窗進行密封,窗戶可根據各牛舍實際情況,使用塑料膜只封南側或南北兩側都封;牛舍大門使用棉被或塑料膜密封。密封方法由上一年的保溫措施的效果決定。(2)入冬前對所有室外的地下糞污輸送渠進行保溫處理,使用干牛糞或沙土等覆蓋在糞渠上層,保證冬季糞渠暢通。(3)在糞污篩分崗位增加夜班人員,夜間對糞渠進行回沖,保證糞渠內的污水流動,避免糞渠結冰。(4)牛舍配置清理值班人員,負責刮糞機夜間啟動,保證鏈條等不被凍死。
盡管松北牧場可以確保冬季牛舍內糞污系統的正常運轉和牛舍內的溫度,但每年將有2 個月(12月和1月),部分牛舍的濕度在夜間和上午會達到75%~85%。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1)一般情況下,室外溫度低于-16 ℃時牛舍的濕度會降低至50%~60%,室內通透性轉好。(2)目前通風除濕的唯一措施是每天下午14:00~15:00期間,開啟牛舍東西兩側大門進行通風換氣,時間大約0.5 h,以改善牛舍空氣質量。
東北地區奶牛的夏季防暑降溫問題往往不會得到過多的關注和重視,其實,熱應激對奶牛的影響遠大于冷應激。根據松北牧場的情況,如果不采取防暑措施,奶牛在夏季的產奶量將至少下降3%~5%。東北地區設計牧場時,必須考慮防暑降溫問題。特別是奶廳待擠區和成母牛舍,需要安裝大功率的降溫風機,帶有噴淋功能的效果更佳。
在飼養管理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羊草采購存在的疫病傳播風險。關注國內大部分羊草來自東北。羊草在采購時盡可能選擇有圍欄、有防疫溝等禁牧的草場,防止周邊牛羊、易感動物等進入污染草場,從而通過已污染的羊草這種媒介將疫病帶到牧場。
二是將干玉米秸作為犢牛墊料加以應用。2013年松北牧場開始用干的玉米秸作為墊料,以前都是用劣質羊草。玉米秸粉碎后做犢牛墊料,吸水性好,容易清理,從而可以降低犢牛飼養員工作強度。玉米秸易于保存,冬季收購后可直接堆放于室外,不用擔心霉爛。另外,還具有成本低的優勢,玉米秸是其它稻草、劣質羊草成本的50%左右。
三是使用橡膠海綿臥床作為墊料。不使用墊料的橡膠海綿臥床會造成奶牛飛節損傷,乳房炎和子宮炎等疾病的發病率升高。在橡膠海綿臥床上鋪設一層鋸末或稻殼會很好地改善上述問題,提高奶牛的舒適度,增加產奶量。
四是室外運動場對奶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泌乳牛設置室外運動場可降低產后胎衣不下、乳房炎、肢蹄病等的發生率,并可提高奶牛的繁殖率。運動場對育成牛的生長發育、繁殖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夏季天晴的時候應讓牛運動,特別是在圍產期。
五是做好犢牛培育工作。按照美國的方式,冬季設置犢牛舍。犢牛培育的關鍵點包括:初乳密度檢測;初乳強制灌服(初乳0.5 h內灌服);浴霸燈烘干;飲用巴氏殺菌乳;按科學飲奶曲線飼喂,人為訓練提早采集顆粒料(讓犢牛的顆粒料采食量增加20%~30%);斷奶后及時檢測增重。做好這些工作,使犢牛在哺乳期內增重達到850 g/天。
六是做好青貯收獲工作。主要包括:(1)要轉變觀念,選擇高產籽實玉米品種,成熟期要拉開檔次;(2)收割時干物質含量控制在28%~35%;(3)合理留茬,留茬高度控制在20~25 cm;(4)全部使用克拉斯或其它帶籽粒破碎功能的收割機收割;(5)切割長度控制在0.9~1.2 cm;(6)要保證足夠數量的車輛,以便不間斷地碾壓(確保碾壓車輛的重量與收獲回來的重量匹配);(7)封窖前按4 kg/m2的標準向青貯頂部撒一層鹽,防止霉變。
在牛舍除濕方面,可在牛舍配置強制隧道通風除濕系統;在糞污終端環保處理方面,要在設計之初整體考慮,按照環保要求設計完整的糞污處理方案,同時,擠奶廳廢水與牛舍產生的廢水分開處理,固體糞污一部分壓塊做燃料,另一部分烘干做牛床墊料,液體可經發酵方式生產天然氣;在牧場消防系統配置方面,應在干草棚、牛舍等工作區配置消防栓,鋪設地下消防管道,有條件的還應購置一臺消防車;在冬季奶牛飲用溫水方面,可將奶廳板式交換器給牛奶降溫的水收集起來供給奶牛飲用,或者在奶牛飲水系統配置單獨的水箱,應用太陽能加熱方式提高水溫;在牛舍保溫彩鋼板材料選擇方面,建議訂做苯板厚度在15~20 cm或更厚一些的加厚型彩鋼板,牛舍兩側可以不用,但屋頂最好用;在牧場選址方面,應選擇地勢高燥且有一定坡度的場地,且牧場周邊不應有草原,水源要充足且水質要好;其它方面,如牛舍大門最好選擇兩側電動推拉式的大門,電動或手推均可,牛舍內所有的電控部分全部安裝于室外,做好防雨設計等。

Joe Harner(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教授、農業工程部部長)
寒冷天氣使牧場面臨3 個挑戰:(1)空氣保持水分的能力與肥料和呼吸所產生的水汽;(2)室內環境:牛糞結冰和室內空氣質量;(3)產熱量:單一來源(牛)和多個來源(牛+補充供熱)。
牧場的熱源有2 個:(1)奶牛釋放的熱源,奶牛在-10 ℃時,體溫可以保持平衡(因此將牛舍的溫度維持在-10 ℃即可),隨著溫度下降,奶牛將產生熱量維持穩定。另外,調整日糧比例可以提供更多的熱量;(2)補充熱源:包括熱水系統和加熱空氣系統,如暖氣片、地暖、進氣加溫管、輻射熱量、熱風鍋爐系統等。
通風不足會使建筑物水汽凝結并結霜。如果空氣的溫度下降,空氣的含水能力就會下降。如果氣溫降到-20 ℃以下,就會形成很多水汽。另外,空氣在接觸到-6 ℃以下的物體時會冷凝,如金屬屋頂、金屬檀條、屋頂的金屬螺絲等。奶牛也會排出很多水。這些水需要及時排出,否則會導致建筑物生銹或者損壞。正如前面所述,奶牛在-10 ℃時體溫可以維持平衡,所以不需要將舍內溫度加熱到20 ℃以上。
熱源不同,相應的通風除濕方法也不同。如果熱源來自奶牛,需要2 min換氣一次;如果熱源是外來的,17 min換氣一次即可。
不同類型的牛舍,損失熱源的地方也不同,但主要有屋面、墻體、地面四周、通風等。80%的熱損失可能是通風造成的,即使是45 min換氣一次,也會造成很大的熱量損失。即使牛舍的封閉性好,當門敞開、設備進入、擠奶工作時,室內熱量也會有所損失。
對高寒地區牧場建設的幾點建議:(1)所有金屬表面必須采取隔熱措施,包括檁條、屋面、緊固件;絕緣酯是隔熱保溫的唯一辦法;在室內外都必須有保溫層;屋面的阻熱系數為R-9~R-12。(2)墻體阻熱系數為R-6~R-9。(3)采用有加溫措施的通道作為設備出入口,且只給設備開啟1~2 扇門;采用實體保溫板覆蓋風機80%的洞口。

Dennis Armstrong(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
1.1 清潔方式對細菌數的影響
最初,做擠奶前的準備工作,是因為母牛的乳房及乳頭經常被泥土和糞便所污染。但是,早期清潔乳房和乳頭的方法是用溫水,或用毛巾,或毛巾與溫水共用,但經常是同一桶水和同一塊毛巾用于很多牛。不同的乳房和乳頭清潔方式對細菌數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研究發現,用水管清潔但不進行干燥,會增加13%的細菌;如果使用消毒劑則降低10%的細菌;人工干燥(干紙和毛巾)會降低細菌總數的68%,但要保證每一頭牛專門有一個干燥的紙巾。

1.2 標準的乳頭藥浴操作程序
標準的乳頭藥浴消毒操作程序,要允許有30 s的藥浴過程(或噴霧),讓藥品發揮藥效和重復的刺激時間;刺激時間從乳房擠壓開始,在保證持續性的前提下,最好持續1.0~1.5 min。也有研究認為,一個理想的擠奶前乳房準備時間應持續1.3 min(78 s),且要保持一致性。但是,如果刺激時間超過5 min會造成擠奶不充分。
1.3 擠奶前刺激的效果
1.3.1 德國進行的一項對德國荷斯坦牛與瑞士棕色雜交牛進行的試驗表明,如果進行擠奶前刺激,那么擠奶時間為6.50 s;如果不進行擠奶前刺激,每次擠奶產量會減少0.7 kg,時間為7.40 s。
1.3.2 持續的擠奶前乳房刺激對于牧場主和整個奶業都是有益的,主要表現在:可改善奶牛乳房的皮膚狀況;降低奶罐中細菌數量,從而提高牛奶的質量;降低乳房炎發病機率(在美國,平均每發生1 例乳房炎會給農場主造成250 美元的損失);縮短擠奶機放開和吸附奶杯的時間,允許有更多的擠奶時間。
2.1 分組擠奶的操作程序
分組擠奶時的完整操作程序包括:乳房藥浴和乳頭刺激,然后乳頭擦拭和奶杯吸附(可以逐個進行或者分開進行);最簡單的程序包括:乳房刺激、擦拭和奶杯吸附(在美國不建議),這些操作可以逐個進行或分開進行。
2.2 分組擠奶效率分析
目前,美國絕大多數的擠奶機是20 年之前安裝的,完全可以提供牧場主擠奶機的參數,以評價擠奶機的效率。這些參數包括:奶杯吸附后分別在0~15 s,15~30 s和60~120 s的時間間隔內的奶牛移動速度;第一個12 s之后收奶量;人工清理檢測;奶杯自然滑落和奶牛踢掉奶杯;重新吸附;牛奶產量;7 天的牛奶產量等。
美國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辛州的一組獸醫開展了一項減少擠奶機運行時間的試驗,采用牧場已有的數據,以評價每天的擠奶機效率和每個擠奶班組的效率。他們還進行了一項通過調整奶牛移動速度和擠奶結束后滯后時間,減少擠奶時間的試驗。其中一項試驗對2×50 并列式擠奶廳和擠奶設備進行了調整,包括在擠奶結束移除奶杯后增加奶牛移動速度;在一群奶牛擠完奶之后,縮短清除奶杯滯后時間等。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50 并列擠奶廳和擠奶設備調整后的擠奶情況

Alexandre Dubuc(加拿大牧場建設專家)
牛舍通風的目的是:在冬季,保證舍內的濕度水平可接受,同時防止冷凝和結冰,濕度過大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在夏季,保證奶牛的舒適度,避免出現熱應激導致的產奶量下降。
牛舍中水的來源主要有動物本身、飲水槽、臥床、沖洗等。
在自然通風的牛舍中,在冬季,干燥的冷空氣可從入風口進來,潮濕的熱氣從出風口排出;同樣,在保溫隔熱的牛舍里,熱空氣會通過屋頂的煙囪將牛舍內的濕氣排出;而在沒有隔熱的牛舍里,當空氣上升到頂部時會冷凝,這樣濕氣就不能排出。
那么,冬季牛舍應該如何通風呢?在冬季,屋頂通風應該是唯一開啟的通風設施。通常屋頂會安裝風機。冬季開啟屋頂風機的數量由奶牛的數量決定,奶牛越少,開啟的風機數就越少;奶牛越多,開啟的風機數就越多。但是,大量開啟風機會導致牛舍中溫度的變化較大,因此,我們必須控制屋頂開啟風機的數量。冷空氣的進入是通風系統開啟所帶來的一項損失,因為它會導致更多的冷空氣進入牛舍從而導致熱量散失。當出現這一情況時,我們必須通過關閉一部分風機而阻止冷空氣的進入。
2.1 充氣水簾墻
加拿大VENTEC公司開發了一種牛舍夏季通風設施——Ploymat G3。Ploymat G3是一種充氣水簾墻,該產品最重要的部分是氣膜方型結構。氣膜方型結構的優勢主要有:表面不結冰;連續焊接,不容易折彎,產品更加牢固;容易收放;容易清潔,平直的結構,不容易積塵;隔溫效果穩定;容易操作;透明度強;抗風能力好;具有精準的控制系統。
2.2 橢圓形隔溫煙囪
VENTEC公司開發的另外一款產品是通風用的橢圓形隔溫煙囪。該產品的排風量為5 437 m3/h,尺寸為560 mm×815 mm。該產品的優點是:雨水很難滲透進來;有2 種安裝方式;防腐性強,防紫外線;平坦的頂部設計,使得風不能把雨水推到里面;產品可以手動控制或自動控制。
2.3 隧道通風
2.3.1 原則
隧道通風特別適用于夏季,能提高牛舍空氣的流動性,在炎熱的天氣為奶牛降溫。一般情況下,15 ℃以上可以啟用。另外,風機設置的原則是要保證風向和主風向一致。
2.3.2 組成
隧道通風系統包括風扇和各種類型的進風口。風扇包括MAX-AIR系列。產品的主要特點是:性能高;采用自動皮帶張緊輪和標準的高效全密式馬達;噪聲小;有重載鑄鐵皮帶輪和錐套;百葉窗容易清洗;采用耐腐蝕性能好的玻璃鋼外殼;每套鋁合金扇葉均已測試其平衡度;可選用變頻器。進風口有自動類型的,通過控制系統實現隧道通風的自動化。另外,將冬季通風和隧道通風相結合,牧場可以設定一個溫度使得2 種通風方式可以切換。
2.3.3 優點與缺點
隧道通風的優點是:奶牛和工人在高溫時感覺舒適;系統簡單;價格便宜;適合所有建筑物。其缺點是:僅限于高溫季節應用;隧道的使用受到建筑物的尺寸、形狀的制約,比如不建議高屋脊的建筑采用隧道通風。
大型牧場可以安裝吊扇。吊扇的安裝位置非常重要,吊扇要安裝在奶牛上方,而不是在飼喂通道上方,這樣可以在奶牛上方形成空氣流動。
吊扇也適于冬季的通風。在冬季,吊扇對于牛舍內的保溫和空氣質量均有益處。一項來自牛場的結果顯示,冬季使用吊扇比不使用吊扇時溫度提高了。

羅清華 (黑龍江原生態牧業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經理)
1.1 充分享用資源優勢
東北地區是玉米主產區,這是其最大的資源優勢,玉米類原料有玉米粉,壓片玉米,玉米青貯,玉米副產物(DDGS、玉米胚芽粕、玉米麩皮)。玉米類原料占奶牛日糧干物質量近60%,占配方總成本約40%(泌乳牛配方)。
制作全株玉米青貯必須有正確的青貯理念。玉米的成熟度決定了玉米青貯的營養組分,也決定著青貯的品質。選擇適宜的玉米品種也很重要。不建議一味追求單位面積玉米植株的生物產量而忽視玉米籽粒成熟度的做法。切割長度,籽粒破碎度,及時裝填、壓窖、封窖也是青貯發酵效果的決定因素。而青貯的取用方式是決定青貯品質的最后一關。
1.2 料槽管理
要想讓奶牛有最大的干物質采食量,就要讓奶牛隨時能吃到飼料,即料槽需要24 h有料;而且飼料要有攪拌質量,攪拌質量決定著奶牛采食量,也決定著奶牛是否挑食。飼料營養要均衡,配方要優化,以滿足奶牛營養需要;要降低飼料浪費(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從而降低單位牛奶的飼料成本。
要盡快讓奶牛懷孕,縮短胎間距。在東北地區,如何解決冬季不發情、泛情的問題,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要采取措施提高發情揭發,包括:尾根涂蠟(噴漆);早孕診斷;同期發情及定時輸精;應用發情監測設備,我們的統計顯示,使用發情監測設備時的發情揭發可比人工揭發提高20%。
21 天懷孕率是衡量繁殖工作的關鍵指標,如果能達到30%不掙錢都難。一種衡量牧場全年繁殖水平的簡單方法是:全年分娩母牛數/年初成母牛數。如果比值>110%說明牧場繁育工作做得相當不錯;如果只有90%,在接下來的半年不會有太好的生產水平。
關于育種的問題:獲得優良的后代是持續提高牧場生產水平的先決條件。在產量不斷提高之后,育種工作就越來越重要。
影響奶牛舒適度的因素有10 個方面,即臥床、空間、地面、空氣質量、光照強度、溫濕度、牛群等級、人為干預、餐飲、擠奶等。
在臥床方面。只有舒適的臥床才能吸引奶牛躺下來,以保證它們的休息時間及休息質量。臥床除了要溫暖、干燥外,臥欄也必須有足夠的空間,讓奶牛在進入、休息、起身和退出的時候都感覺方便和舒適。
評價臥床好壞的標準:如果>10%的奶牛在進食后站立2 h以上而沒有躺入臥床,那么臥床的設置可能存在問題。
在空氣質量方面。在寒冷地區,如果通風和保溫不能兼得,那么我認為通風比保溫更重要。如果濕度過大,牛舍里會全是白的,會影響奶牛的光照。奶牛能夠適應的環境溫度范圍很大,因此與極端的氣溫相比,潮濕的環境對奶牛健康威脅更大。即使在寒冷的冬季,牛舍也要保證有恰當的空氣流動,為奶牛創造干燥的環境。
恒溫牛舍可以降低單位牛只與外界接觸的面積,充分利用牛體自身產熱,在保證足量通風前提下,盡可能將牛舍溫度維持在0 ℃以上。恒溫牛舍的缺點:增大能耗(通風和照明的需要);優點:降低單位牛只占地面積,一畝地可以容納12~15 頭牛(普通為10 頭);穩定的牛舍環境,更高的牛奶產量;更高的飼料轉化效率。
冬季犢牛成功飼養的關鍵:(1)充足的牛奶。犢牛健康的第一步是初乳灌服。優質的初乳,其IgG>50 g/L;要在產后1 h內及時灌服;數量要充足,為4 L。每天飼喂8~10 千克牛奶是保證犢牛增重的先決條件。(2)充足的通風。有些牧場犢牛的肺炎發病率比較高,原因是犢牛舍通風不良。通風量應大于50 m3/h?頭。(3)墊草+棉馬甲——保暖黃金搭檔。棉馬甲可以讓犢牛裸露的皮膚面積降到最少。

Gordy Jones(美國牧場獸醫咨詢、牧場管理專家)
嚴寒地區的奶牛場要實現最高價值,就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無論作為一名獸醫還是一名牧場管理者,以下幾點規則都適用:①首先要滿足讓牛舒服;②飼料是保證,青貯做得好,可以將牛喂得更好;③飼料越好,效果越佳;④受胎率能體現出牛養得好與壞。
二是,奶牛場的管理要簡單化,便于重復,要確保決策是自己的決策,員工是基于你制定的手冊中的條例來執行。要建立員工問責制,無論奶牛得了乳房炎還是其它疾病,我們要弄明白原因是什么,大部分奶牛疾病都是人為的。要清楚奶牛在飼養時的所有細節,如領頭牛和其它牛的沖突;日糧在一年內的變化;何時配種等。
三是,奶牛場的設施要能夠使牧場更好地實施飼養計劃,因此,在建立奶牛場時就要清楚擠奶的日程安排、擠奶次數、固定的擠奶時間以及飼喂時間等。
四是,奶牛場在運作時,應制定同樣的標準程序讓員工操作。其意義在于,可以有效考量牧場各個崗位的工作情況,使每位員工更清楚自己的工作需要如何做。每位員工都應進行資質認證和崗位考核,對于做得好的員工實行獎勵激勵政策,滿足員工的需求,進而達到滿意的產奶量。
五是,要提高奶牛舒適度,熟知奶牛舒適度的“ABC原則”。A——Air quality &ventilation(空氣質量和通風設置)。通風方式的選擇主要有自然通風、機械通風、隧道、恒溫;B——Bunk management(牛床管理)。包含日糧配給的比例、牛床設計和空間大小;C——Cow comfort(奶牛舒適度)。奶牛舒適度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技巧。在飼喂同樣日糧的條件下,奶牛的產奶量56%是由非日糧因素決定的;奶牛多休息1 h約能多產奶1.7 L,因此,要對牛床進行良好的管理,使奶牛愿意到上面去休息;奶牛不喜歡面向墻壁,應給予它前方開放的視野環境;在高寒地區的散養牛舍中,通道需要加熱,預防牛舍出現結冰的情況。

Lucas Reissenweber(加拿大奶牛營養專家)
在加拿大,家庭所有或運營的奶牛場很普遍。每個牛場的奶牛存欄一般在50~800 頭之間,擁有土地面積在50~1 000 ha之間;通過種植大豆、小麥實現了農牧結合。加拿大的牛奶生產實行配額制,農民需要購買牛奶供應配額。牧場305 天產奶量要達到9 噸/頭才能夠盈利,而且每頭牛每天產奶量要達到1.2 千克乳脂,1.0 千克蛋白質。
如果要想奶牛高產,就要使其避免干渴和饑餓;避免不適;避免疼痛、傷害和疾病;自由表達正常的行為;避免使奶牛處于困境,減少壓力。因為加拿大牛奶生產實行配額制,因此奶牛的壽命就很重要,要盡量減少奶牛的替換率,每次替換約需要2 500 加元。在這樣的狀態下,奶牛終生產奶量至少要達到30 000 千克;產犢間隔小于400 天;淘汰率<30%;體細胞數小于15 000 個/mL。只有這樣才能有很好的牛奶質量,并獲得好的牛奶價格。
3.1 粗飼料
目前,加拿大牛場應用的牧草主要有:玉米青貯、苜蓿青貯、飼草青貯、干草、干苜蓿、秸稈。
3.1.1 玉米青貯
玉米青貯在飼料中的比例為30%~80%。玉米青貯成功使用的因素包括:33%~38%的干物質含量;切割的長度為1.0~1.5 cm;最小熱量為6.7 MJ/千克;淀粉為300 克/千克或更高;ADF含量為19%~22%;NDF含量為37%~42%;產量為每公頃15~18 噸。
3.1.2 苜蓿和飼草青貯
苜蓿和飼草青貯在飼料的比例為20%~80%;每年收割2~4 次;產量為每公頃干物質8~12 噸。成功使用苜蓿和飼草青貯的因素包括:干物質含量為35%~48%;切割長度為4~5 cm;最小熱量為5.9 MJ/千克;ADF為22%~30%;NDF為40%~50%;粗蛋白為16%~22%。
3.1.3 干草和秸稈
干草和秸稈在奶牛飼料中使用量很少,主要是利用其中的有效纖維;秸稈在成母牛和干奶牛中使用得更加廣泛些。
3.1.4 制作青貯成功的因素
成功制作青貯需要關注以下要素:(1)大小:青貯窖的大小與存貯需求、收割和存貯的方法有關。(2)壓實:①通過適當的壓實,密度可以達到每立方米240 千克干物質,平均值為210 千克干物質。②碾壓的每層青貯在10~15 cm;③收割完后立即封窖;④使青貯酸堿度達到pH 值<4。(3)覆蓋:這是青貯制作成功的關鍵因素。覆蓋時要注意:頂部密封阻隔氧氣;紫外線保護第二層;用塑料覆蓋(輪胎/沙袋/網子)。(4)取用:盡量不要接觸空氣;飼喂速度為冬季15 cm,夏季為20 cm;使用取料頭。
3.2 精料補充料
加拿大奶牛場應用的精料補充料主要有:粗蛋白含量48%的豆粕;粗蛋白含量35%的油菜粕;粗蛋白含量21%的蛋白質飼料;粗蛋白含量為35%的玉米酒糟;小麥、大麥、燕麥等。
4.1 使干物質的攝入最大化
要做到為奶牛提供完美的飼草;能量和蛋白質保持平衡;避免谷物過多攝入;正確使用TMR;防止奶牛挑食;牛群飼養密度不能過高;保證牛舍里飼料充裕。
4.2 提供優質的飼草
應注意以下幾點:飼料的質量越高,奶牛的DMI(干物質采食量)越高;在實現高的飼料干物質采食量的同時,要避免對牛奶產量、奶牛的繁殖和健康產生影響;在加拿大,根據飼草的質量和管理方法,我們的目標是每天的干物質采食量為12.5~16.0 千克。
4.3 要保持能量、蛋白質和纖維平衡
對于泌乳牛來說,粗蛋白含量為15.5%~18%,能量為6.61~7.12 MJ/kg?DM,日糧中20%的4 cm的有效纖維很重要。另外,要避免過量飼喂谷類。
4.4 分群
舍內分群要合理,可分為初產后備牛、經產多胎牛、高產牛和低產牛。
4.5 避免飼料攪拌車過分攪拌,導致飼料分層
應注意以下幾點:奶牛是天生的挑食專家;泌乳牛的干物質攝取量應在42%~48%之間;顆粒長度>4 cm將導致奶牛過度挑食。
4.6 避免喂給奶牛結冰的食物
食物結冰將導致奶牛腹瀉,干物質采食量無法保障。要保證飲用水的溫度不低于8 ℃。
4.7 合理使用TMR車
要做到不要攪拌過度或攪拌不充分;熟悉自己的攪拌車,然后持續不間斷地使用,每天制作同樣比例的日糧;按照正確的順序裝載飼料(不同品牌的攪拌車有不同的飼料裝載順序)。
4.8 干奶牛群的管理
4.8.1 前期干奶牛(6~8 周)。此期間的干奶牛,主要是消化道休息以及乳房的修復。此時的飼料要保持能量平衡,日糧能量約為5.23 MJ/kg 干物質;體況評分為3.00~3.25分;粗蛋白含量為13%;奶牛不要過度擁擠。
4.8.2 圍產干奶牛(2~3 周)。此階段的干奶牛屬于待產牛,此時要注意:提高能量水平到5.86 MJ/kg 干物質,提供瘤胃反芻易消化的飼料;保持能量正平衡;粗蛋白在日糧中的比例為15%;忌過度擁擠。
4.8.3 干奶牛測評體系。包括:奶牛在早期泌乳的情況、成分和奶產量等;胎衣不下、產乳熱、真胃位移、酮病、乳房炎等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