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業部農墾局農業處
農墾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的“國家隊”和我國主要農產品的生產基地,農墾系統在現代農業建設道路上進行了不懈的艱苦探索和努力實踐,農墾系統主要農產品總產、單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及商品率不斷提高,農墾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穩定農產品市場中,充分顯示了農墾“國家隊”的重要作用,為保障國家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近年來,農墾系統重點發展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乳制品產銷兩旺,奶業全面快速增長。截止到2012年末,全國奶牛存欄為1 493.9 萬頭,牛奶產量3 743.6 萬噸,其中,農墾系統的奶牛存欄量達151.5 萬頭,占全國總存欄量的10.14%;農墾系統的牛奶產量為435.04 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1.62%;農墾系統奶牛的平均單產達到了5 649 千克,居國內領先水平。
為持續有效推進農墾奶業發展方式轉變,提高奶牛生產水平,保障乳品質量安全,從2008年起,農墾系統率先開展了奶牛高產攻關活動。按照“擴大范圍、示范引領、整體推進”的思路,通過集成、展示、推廣先進適用養殖技術,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切實提高奶牛飼養人員技能水平,實行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從源頭上控制和提高乳品質量。經過6 年的發展推廣,農墾系統奶牛飼養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牛奶單產不斷增加,農墾奶牛高產攻關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奶牛攻關活動的重點,主要圍繞以下4 項內容開展:一是集成先進適用高產技術。做好高產、優質良種的引進和繁育,加強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高牛奶質量和產量;重點推廣應用標準化規模養殖、全混合日糧調制飼喂等先進適用技術,大力促進技術服務的物化、簡化和社會化,進一步提高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水平。二是加強重大疫病和常規病防控。加強重大疫情監測,定期進行疫情調查,及時匯總、分析疫情發展態勢,發現問題,排除疫情隱患;重點做好口蹄疫等疫病的強制免疫工作,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加強投入品管理。增強牛奶質量安全風險意識,加強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使用與管理,嚴格按規范要求使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杜絕不按規定使用藥品和違禁使用藥品的行為,確保牛奶質量安全。四是推進全程機械化生產。推廣有利于減輕污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先進技術和機械設備,積極使用大中型、多功能、高性能、節能環保型配料、飼喂、除污、防疫等工廠化養殖機械。
各墾區按照高產攻關活動的原則,強化組織領導,大力整合資源,集中資金投入,重點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以切實推進高產攻關活動的進行。一是加強培訓指導。結合工作實際,積極開展攻關培訓,通過現場課堂、專家講座、技術培訓、印發資料等形式,幫助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二是強化檢驗查收。根據牛場月報表和牛群周轉記錄,統計年內飼養奶牛頭數和生長發育各階段奶牛的頭數,計算奶牛存欄數量和成母牛比例。三是做好總結交流。注重材料收集,建立活動檔案,做好工作記錄,抓好總結交流,重點總結高產攻關的成效和經驗。四是建立考核制度。各墾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統一的驗收方法和獎勵方案,重獎達標的高產攻關單位,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五是開展宣傳表彰。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高產攻關活動的政策措施、成功經驗、先進典型和實施效果,通過樹立典型,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氛圍。
自2008年開始實施高產攻關活動以來,農墾系統參加高產攻關活動的奶牛場數量不斷增加,各攻關單位的奶牛單產水平也在穩步提升。2010年參加高產攻關活動的牛場僅有39 家,而后不斷增加,2011年和2012年分別為53 家和82 家,到了2013年,則達到了91 家。2010年,攻關單位中成母牛的最高單產為11 770 千克/年;2011年,突破12 000 千克,達到12 004 千克;2012年,最高值達到了12 500 千克/年;2013年,雖然攻關單位成母牛的最高單產水平略有下降,為12 150 千克/年,但仍在12 000 千克/年以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3年,黑龍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2 個墾區共確定了91 個奶牛養殖場為奶牛高產攻關點。每個攻關點奶牛存欄都在500 頭以上,其中成母牛占50%以上。根據各個墾區的生產水平,分別確定不同的攻關目標。如北京、天津農墾的奶牛養殖水平較高,則以成母牛年均單產9 000 千克為攻關目標;上海農墾確定的攻關目標是成母牛年均單產8 000千克以上;對于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重慶等一些南方墾區,攻關目標相對低些,成母牛的年均單產定為6 000 千克以上。
根據2013年末各個墾區上報的情況,91 個攻關單位中,有87 個單位實現攻關目標,占95.60%。所有攻關單位成母牛的年平均單產為8 638 千克,其中最高單產是天津市嘉立荷牧業有限公司第八奶牛場,其成母牛的年平均單產為12 150 千克。
在這些高產牧場的示范帶動下,整個墾區的奶牛養殖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據統計,2012年,全國農墾系統奶牛存欄量達151.5 萬頭,牛奶產量為435.04 萬噸,平均單產達到了5 649 千克/年,居國內領先水平,分別比2008年時提高了26.57%,35.61%和32.95%。
天津市嘉立荷牧業有限公司是農墾系統中奶牛養殖水平較高的單位,其下屬的奶牛場,如第八奶牛場更是在2013年取得了攻關單位單產的冠軍。
為實現攻關目標,天津市嘉立荷牧業有限公司及其下屬牛場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改擴建牛場。隨著奶牛存欄數的不斷增加,公司也新建了育種場、良種擴繁場、標準化奶牛場,擴建了飼料廠。同時,改造了部分奶牛場的飼喂棚、牛舍、擠奶廳、道路、糞污處理設施等硬件基礎設施,為奶牛場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2)開發近紅外分析儀,做好TMR日糧的品控工作。由于近紅外分析儀具有快速、準確、及時的特點,公司開發了用近紅外分析儀品控奶牛日糧(TMR)的項目,并調整了TMR品控工作流程。這樣既縮短了檢測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品控費用。(3)調整和開發飼料配方。為了繼續推行科學投入、合理產出的科學飼養管理理念,由公司技術部和專家一起,充分考慮飼料原料的性價比,利用CPM配方軟件,全面優化各階段精料及TMR配方。(4)積極嘗試新技術,提高對奶牛的認知水平。各牛場利用企業推銷產品的機會,積極進行科學實驗,不斷進行新的嘗試,如過瘤胃膽堿試驗。為了探索高產奶牛圍產期代謝的生理變化規律,降低脂肪肝、酮病等代謝性疾病的發病率,公司組織4 名技術人員在第七奶牛場開展了為期60 天的過瘤胃膽堿試驗。此試驗一方面培養了技術人員科學養牛的意識,另一方面也為奶牛脂肪肝和酮病的預防和治療找到了理論依據。再如發情監測設備的使用試驗。為了解決高產帶來的發情時間短、征兆不明顯、情期受胎率低的問題,同時考慮到奶牛夜晚發情不易觀察的問題,以色列某公司推出了奶牛發情監測設備。通過對設備的試用,公司發現,發情監測設備檢出的發情牛頭數較人工觀察頭數多22%,這項試驗一方面為繁殖技術人員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手段,另一方面也緩解了高產帶來的繁殖指標落后的現象。(5)提高防疫水平。針對新型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公司聘請相關專家進行討論,制定了符合牛場現狀的防疫方案,使各牛場的防疫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6)推廣傳播先進經驗。對公司參加高產攻關項目的7 個單位所取得的經驗加以總結和提煉,向其它牛場推廣,并以結成互幫對子的形式,提升各落后場的生產技術水平。同時派各個生產環節技術人員赴以上7 個高產攻關單位參觀、學習,由高產攻關單位技術標兵為他們講解培訓。通過多種有效方法,嘉立荷牧業有限公司12個奶牛場實現了齊頭并進,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