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潁上縣,地處淮河與潁河交匯處的黃淮平原最南端。全縣國土面積1859平方公里,人口167萬,是全國生態示范區、平原旅游縣和煤電能源城,也是首批安徽省旅游強縣。
潁上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春秋時期設“慎邑”,秦漢時叫“慎縣”,南北朝稱“樓煩”,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定名潁上縣,迄今已1400多年。這里曾孕育出“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時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記載其思想的學術典籍《管子》博大精深。“一代名相澤后世”,當代又培育了學界大師常任俠、文壇大家戴厚英、兩院院士鄭守仁、陳國良等知名人士。
潁上的人文自然景觀在整個淮河流域獨樹一幟。有“東方芭蕾”之稱的潁上花鼓燈,是被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管鮑祠,青磚灰瓦,典雅幽靜,傳揚著感人至深的管鮑佳話(管仲和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喻交情深厚)。頗具蘇式園林風格的尤家花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潁上人民還創造了小張莊和八里河兩個聯合國生態環境“全球500佳”。小張莊首開我國生態環保與旅游農業先河,八里河風景區和迪溝風景區雙雙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八里河南湖公園如詩如畫。迪溝風景區集自然生態、城鎮園林、佛教圣地于一體,讓人流連忘返。
潁上有“幾多”:地上人多、地下煤多、田里糧多、河里水多、岸上樹多。潁上在新區規劃設計之初,就確定了“園林城市”、“綠水城市”的設計理念,利用水資源優勢,建設“城中水、水繞城,城中綠、綠繞城”的園林城市。同時緣水而建,引綠入城。潁上發揮生態良好、河網眾多的天然優勢,融田園風光、水鄉風情、城市風采于一體,利用潁河水位與新老城區的自然落差,引水入城,改造3.9公里老城河、6.9公里外城河、疏浚5.9公里城北水系,溝通五里湖、八里河、老潁河,在縣城規劃區內形成了30公里的水系。結合城北新區排灌水系改造,,建設了全長5.9公里,平均寬度80至120米的“M”水系,形成了綠地系統和生態園林規劃體系,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適的環境。潁城的綠化不僅是沿路植綠、見縫插綠、小區點綠,更是利用荒廢灘地、廢棄河道大面積植樹造林,打造綠色長廊。

豐收的笑顏

國家五A級景區潁上八里河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