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丹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軟件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
汪曉丹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軟件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本文分析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
高校;就業指導;問題;對策
1.1 缺乏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其一,缺乏完整制度化的就業指導體系。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僅僅體現在畢業當年由所在年級輔導員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和提供用人單位信息等方面,并沒有完整的就業指導規劃,也沒有制定結合高校自身情況的就業指導手冊,導致就業指導缺乏連貫性和規范性。其二,對于就業指導的認識不足。一方面表現在領導重視不足,部分高校領導過于重視和強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忽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另一方面就業指導的開始時間存在滯后等不合理現象,就業指導應該從新生入學開始貫穿于大學生涯始終,但很多學校只把就業指導當做畢業前“臨門一腳”的事。其三,就業指導的實際操作需要進一步優化。就業指導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實踐演練。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忽略了校外實踐、參觀學習途徑。另外,就業指導的內容也存在針對性不強、內容過于單調,常局限于傳授求職及面試技巧、聯系用人單位和推薦學生方面,導致指導內容過于泛化,指導效果差。
1.2 就業指導機構缺乏,教學力量薄弱。針對就業指導工作,各學院卻沒有設置專門負責就業指導的機構,更沒有固定的就業指導專職人員,也沒有專門的教研室機構促進就業相關專業教學科研。雖然高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是,沒有提供相應的就業指導教研室,相關科研經費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就業指導課是以整個年級為單位進行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課,授課質量難以有效保證,平均每名學生所獲得的就業指導資源明顯不足。除了缺少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團隊以外,對兼職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也缺乏長期系統的業務培訓,導致就業指導人員的教學水平無論在擁有有效信息量方面還是專業知識儲備方面都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1.3 大部分學生缺乏就業指導意識。相對于專業課來說,就業指導課多為選修課,一些高校也不將其計入學分,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該門課重視不夠,認為所謂的就業指導課不過是在就業方面的信息轟炸,在實際找工作過程中派不上用場,再加上也不算學分,導致學生對于這門課缺乏認識。另外,大多數學校的就業指導是從大四才開始,雖通過就業指導課、就業動員會及各類就業講座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這樣的就業指導顯得為時過晚,對早有明確職業規劃的學生來講用處不大,而對仍然沒有明確職業方向,缺乏就業思想準備的學生來講又顯得過于突兀。
2.1 建立完善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目前,高校只設置就業指導部門并不能完全滿足就業指導工作的需要,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需要從學校到院系再具體到所在年級輔導員,設置三個層次的完整就業指導工作系統,通過自上而下,互相配合,分級開展工作。其中,學校就業部門在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進行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負責總體協調與用人單位、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代表學校參加就業工作會議、參與就業政策的部署并向各院系部署就業工作計劃。而所在院系的就業指導機構負責設置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相關專業,完成校級就業部門下達的任務,建立固定的實習基地,給學生開設就業指導課,負責與校級就業部門及學生之間的溝通等。輔導員除了執行上級就業部門下達的任務外,還應擔任就業指導課的講授,并能從專業角度對學生的就業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助學生順利走向就業市場。高校還應從新生入學開始對各年級學生分階段進行不同內容的就業指導。
2.2 強化就業指導團隊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向更加專業化、科學化、服務化的方向發展。為適應發展需要,就業指導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并致力于服務學生的就業指導團隊。這就需要就業指導人員不僅要掌握扎實系統的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等基礎知識,還須學會咨詢方法和技巧,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就業指導工作。強化就業指導團隊建設,首先,必須優化就業指導團隊結構,在對就業指導人員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性格特征和年齡性別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的基礎上,選聘一些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人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其次,支持就業指導人員外出進修和內部學習交流,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再次,建立完善的科研、考核、晉升以及激勵機制,使就業指導團隊建設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2.3 對內搭建就業實踐平臺,對外加強聯系,為學生就業提供有力保障。高校應組織往屆畢業生中創業就業成功者到學校進行現身說法,幫助在校大學生了解社會,為他們走向工作崗位提供更多的實踐經驗。還可在校內開辟專業場地實施大學生創業園計劃,學生可申請相關創業項目,與學校簽訂合同,自主經營。在對外聯系方面,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充分利用信息平臺,構成一條社會與學校聯系的紐帶,優化整合就業信息資源,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時效性。
[1]姚樂.當代大學生職業意識之擇業觀現狀及其教育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2]劉科榮,邱瑞玲.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發展趨勢[J].高校探索,2006(3).
[3]王燕玲.大學生就業與創新指導[J].信息網絡安全,2010(7).
G647.38
A
1671-0037(2014)08-128-1
汪曉丹,女,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