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送良,謝長根,黃和平
(1.江西省靖安縣林業局,江西靖安330600;2.江西財經大學鄱陽湖生態經濟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2)
第三產業的發展是社會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文明與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是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1]。現代林業是由林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共同構成的有機產業體系[2]。因此,林業第三產業不僅是林業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林業產業體系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還是反映林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3]。林業第三產業不僅直接為林業第一、二產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提供各種服務,實現林業生產的價值,是整個林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而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林業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調動全社會力量對林業的支持、參與與發展。
靖安縣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北部,地處28°46'~29°06'N,114°55'~115°31'E 之間,東鄰安義縣,南界奉新縣,西毗修水縣,北接武寧縣,東北連永修縣,靖安縣域面積1 377.49 km2,人口14.2×104人。靖安縣城雙溪鎮,位于縣域東南部,距南昌80 km,至昌北機場50 km,離九江155 km,昌銅高速、昌九高速橫穿縣域東西、南北,交通條件極為便利,是我國南方林區重點林業縣、全國生態建設示范縣、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椪柑之鄉”、“中國娃娃魚之鄉”、江西省首屆“十佳綠色生態縣”。據2009年二類資源清查結果,在靖安縣全部國土面積中,林地的比例為82.7%,占1 143.01 km2,活立木總蓄積達936.54 ×104m3,森林覆蓋率80.7%,林木綠化率85.0%,野生高等植物有300科966屬2 106種,占江西省高等植物總種數的41.16%,并且孕育了13.327×108m3的水資源,上述獲得的各種榮譽也都是得益于其良好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可以說,靖安縣的絕大部分旅游收入都與豐富的森林資源有關,林業第三產業已成為靖安縣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也將在昌九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中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作用。
1.1 林業第三產業的內涵 林業第三產業是林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而衍生出的產業價值鏈形式[2]。作為一種綠色價值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可持續利用森林資源[4],可以永續產生社會、生態與經濟效益。
按照對森林資源利用方式和提供產品形態的不同進行劃分,林業第三產業包括森林旅游業、林業貿易業及林業產業服務業三方面的內容[5];根據國家林業局在統計林業第三產業時的統計口徑劃分,林業第三產業包括涉林產業和林業系統非林產業,其中涉林產業包括林業旅游與休閑、林業生態服務、林業專業技術服務、林業公共管理及其他組織服務等方面的內容[4]。該文以第一種觀點為主,主要是因為這2種產業均是以非消耗形式利用資源,產出的是非物質形態的產品。
1.2 發展林業第三產業的意義 發展林業第三產業的意義在于,首先,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林業第三產業屬于低能耗、低排放、高產出的產業,推動林業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減少對資源環境的破壞,降低森林資源消耗。其次,可以推進林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轉變林業發展方式,提高第三產業在林業經濟中的比重,有利于調整林業產業結構,提高一、二產業的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第三,發展林業第三產業有利于增加社會就業。林業第三產業涉及的行業種類多,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提高當地政府和農民的收入。
2.1 靖安縣林業第三產業發展現狀 通過多年的努力,靖安縣林業產業已形成了以木制園藝品、木制玩具等產品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系列;以竹膠板、竹地板、竹雕等產品為主的竹材加工系列;以椪柑、板栗、香菇、竹筍、茶葉等產品為主的干鮮果綜合加工系列;以森林旅游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系列。這四大系列構筑起了靖安林業產業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公司+農戶、農戶+基地”,產供銷一條龍、貿工林一體化的基本模式。林業第三產業產值從2004年的0.616 7×108元增加到2009年的2.935 5×108元,其占林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04年的14.5%增加到2009年的23.9%(表1)。比重雖然有所增加,但仍然滿足不了林業產業大發展的需要,無法支撐林業及全縣的社會經濟強勁發展。

表1 靖安縣近年來林業產業發展主要數據
在林業第三產業產值構成中,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貢獻最大,達到2.100 0×108元,占林業第三產業總產值的71.5%,其次是林業生態服務產值 0.720 9 ×108元,占24.6%,這2項就占總值的96.1%,其他2項(林業專業技術服務、林業公共管理及其他組織服務)的產值很小,占比非常微小(表2)。

表2 2009年靖安縣林業第三產業產值構成
2.2 影響靖安縣林業第三產業發展的因素
2.2.1 資源稟賦。近年來,靖安縣在強有力的林業政策與技術保障下,森林資源增長迅速。2004年,全縣有林地面積107 851.8 hm2,活立木蓄積 626.78 × 104m3,活立竹總量3 618.90×104株,森林覆蓋率82.8%,林木綠化率 82.9%。到了2009年,在有林地面積增加不到2%的情況下,活立木蓄積增加了49.4%,達到創紀錄的936.54×104m3,活立竹也增加了23.7%,達到4 477.34×104株,森林覆蓋率稍有下降,林木綠化率則增加了2.1%(表3)。豐富的森林資源和野生動植物有利于發展林業第三產業;境內林區還有豐富的地熱資源和水資源,為發展森林療養等特種森林旅游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2.2.2 市場需求。靖安縣及其附近地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靖安縣人均GDP達1.985 4×104元,比上年增長12.17%;周邊的南昌市人均GDP為5.847 2×104元,九江市為2.975 2×104元,均遠高于靖安縣的水平。根據相關研究,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愿意消費森林旅游和林業服務產品[4],對林業第三產業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從而拉動林業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表3 靖安縣近年來森林資源主要數據
2.2.3 比較收益。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不斷攀升,同樣的林地用于發展諸如森林旅游等林業第三產業的收入遠高于采伐木材的收入,且其持續性也遠高于采伐。因此,效益最大化的林地利用方式是發展森林旅游、林家鋪子及采摘觀光業等。
2.2.4 政策環境。江西省及靖安縣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林業第三產業發展的政策,如森林旅游年票等。這一政策是在南昌市園林綠化局指導下,由江西省旅游局推出的,其中就包括了靖安縣三爪侖、九嶺山等景區,為森林旅游吸引了更多游客。此外,江西省從2008年開始的集體林改政策也有利于發展林業生產力,促進了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調動了地方政府和林農發展林業第三產業的積極性。
3.1 實行差異化發展的森林旅游業 目前靖安的林業第三產業主要以森林生態旅游為主,占到全部林業第三產業產值的70%以上,且偏重于北部板塊的三爪侖自然觀光和生態休閑旅游,林業貿易業及林業產業服務業涉及較少;而且森林生態旅游也缺乏辨識度,景區之間特色雷同,沒有達到細分市場的效果,導致需求有限。因此,可以對森林生態旅游市場進行細分化[6],例如結合林下種養業大力發展以農家樂或森林人家為主要內容的森林生態休閑產業,發展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康復療養等產業[4]。
3.2 加快發展現代林業會展業 靖安縣應充分利用昌九一體化和省會城市后花園的優勢與機會,舉辦或設立林產品、森林旅游、花卉園藝等專業展會、專業展覽,擴大靖安林業第三產業在省內外及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支持各類企業舉辦林產品和森林旅游會展,支持各林業企業、單位參加各種國內外林業會展以擴大靖安知名度和影響力。
3.3 提高林業第三產業的市場化、專業化水平 目前,靖安縣林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但市場化、專業化程度不高。僅就靖安林業第三產業中最大的森林旅游與休閑服務來講,其市場化程度也僅限于縣域及周邊大眾化游客層次的消費理念;專業化水平更是局限于文化程度不高、專業化訓練水平不高等方面。因此,應該支持發展各類林業服務機構,通過市場機制鼓勵林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社會組織為林業第三產業服務。推進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標準,大力培育和發展林業技術咨詢、勘測設計、林產品檢驗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等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林業服務的市場化、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
3.4 依托省會城市人才優勢,夯實發展林業第三產業的基礎 隨著昌銅高速公路的建成,從靖安到達省會城市南昌更加方便快捷,40 min的車程可以讓許多南昌市民享受靖安縣后花園的豐富資源。同時,距離的拉近也方便了省會城市巨大的林業科技力量向靖安的指導和輸送,如省林業廳、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省林業規劃院等都儲備了大量具有科技實力的人才。因此,靖安縣可以依托省會城市林業科技的巨大人才優勢,加快構建發展靖安縣林業第三產業的基礎。
3.5 提高公眾對林業第三產業的關注與參與程度 林業第三產業是當前發展速度較快、技術要求不高、公眾主體和受體最容易接受的產業之一,提倡和開展包括森林旅游、技術貿易與服務在內的林業第三產業已為現今全球綠色發展的大勢所趨。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和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公眾參與已成為一種公民理念,公眾參與行為與規模在保障林業產業結構優化與配置中起著越來越強大的作用。靖安縣政府有關部門對生態旅游等項目都毫不例外地予以信息公開,以生態旅游為主的林業第三產業較快地帶動了當地林農收入的提高,公眾對第三產業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
總之,靖安縣林業第三產業發展正處于方興未艾的新階段。在全球普遍關注城市林業建設和森林旅游的背景下[5],靖安縣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林業第三產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升區域生態建設水平,促進靖安林業更好更快發展,早日實現建成生態縣、宜居城的發展目標。
[1]張光輝,張順喜.切實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發展林業第三產業[J].林業資源管理,2004(6):9-12.
[2]張建國.現代林業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3]周生賢.突出布局調整,加速生態建設,努力實現新世紀林業的跨越式發展[N].中國綠色時報,2001-02-23(01).
[4]宋淳.北京市林業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4,12(2):17 -20.
[5]程征.我國林業的產業價值鏈分析[J].北京林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41-45.
[6]耿玉德,萬志芳.黑龍江省國有林區林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研究[J].林業科學,2006,42(2):89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