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莉莉
摘要: 為推動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有關內地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廣東省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廣東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明確提出了要在2014年底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從現狀看,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進展順利,成績斐然。但由于國家政策、社會制度、服務貿易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影響,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還存在較多的難點。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加強制度設計,加快重點合作區建設,是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關鍵。
Abstra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basic implementation of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goal in the national 12th five-year plan, it is explicitly proposed in the government decisions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Guangdong province committee that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will be implemented firstly at the end of 2014. Now it is observed that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is going on well 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gres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social system and the level of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etc. So gaining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strengthening the design of ?social system and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cooperation zone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uangdong and Hong Kong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關鍵詞: 服務貿易;貿易自由化;粵港合作;先行先試
Key words: service trade;liberalization of trade;Guangdong and Hong Kong cooperation;to firstly try and conduct
中圖分類號:F740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36-0003-03
1 ?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現狀及推進重點
服務貿易自由化,是指通過制定貿易政策,放松國家貿易管制,消除貿易壁壘,促進服務和服務要素的自由流動,從而提高資源優化配置,達到提高社會福利水平的效果。服務貿易自由化,是我國“十二五”期間開放戰略中的一項重要舉措。而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自2003年以來,內地與香港政府共同簽署了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的英文簡稱。包括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的《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及其10個補充協議。在服務貿易方面,按照WTO劃分的標準,服務業主要涉及保險、證券、銀行、通信、郵政、快遞、能源、會計、衛生、社會服務、旅游、建筑、房地產、環境等行業,一共包括160個部門。截止2013年底,廣東向香港開放的服務領域已達到149個,開放面達93.1%,[1]說明廣東與香港之間的服務貿易開放程度已經非常高了。為推動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順利實現,中央政府給予廣東省的先行先試政策措施達到79項,廣東對外開放特別是對香港地區的開放明顯走在了全國前列。
為更好地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有關內地對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目標,2014年1月12日閉幕的廣東省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廣東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中確定了廣東對外開放的五條主要內容:深化推進對內對外合作發展;增創特區改革開放新優勢;創新涉外投資管理體制;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深化粵港澳臺合作。在推動粵港兩地率先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方面,《意見》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明確提出了2014年底率先基本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并把以下五個方面作為推進重點:一要扎實推進CEPA實施和服務業對港澳開放、先行先試。二要促進法律、會計、教育培訓、質量技術等專業服務領域合作。三要深化金融服務合作。四要拓展在高等教育、醫療服務、文化創意、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社會福利等社會民生領域合作。五要合作推進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大高端平臺建設,繼續探索深港落馬洲河套地區開發模式。同時,全面深化經貿合作,聯手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港珠澳大橋、港深西部快速軌道、蓮塘(香園圍)口岸等規劃建設,深入推進通關便利化為促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創造良好條件。
從實際情況看,粵港兩地之間服務貿易發展良好,明顯領先內地其他省市與香港之間的合作。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廣東與香港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已達554.6美元,比上年增長40.6%,2013年上半年就達507億美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增幅達70%[2]。港資銀行已在廣東設立營業性機構152家,6家香港銀行在廣東設立異地支行58家,100位香港建筑專業人士在廣東成功注冊執業,22家香港律師事務所在廣東設立代表機構,去年廣東17所高校首次通過免試招生方式招收了524名香港學生。這些數據充分證明粵港合作成效顯著,尤其是在銀行、證券、建筑、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領域廣東對香港開放取得了明顯進步。
2 ?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障礙和難點
盡管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有了良好的開局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障礙和難點,需要關注與解決。
2.1 宏觀政策需要中央政府批準,政策批準的時間和范圍將對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帶來相應的影響
服務貿易要實現自由化,關鍵在于市場準入規則的逐步放寬。從政策層面看,境外人員和機構的準入規則是由國務院規定的,各省、市、自治區尚無權自行決定。因此,粵港要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必須爭取國務院的政策支持。國務院給廣東提出了2014年要基本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要求,但具體的政策、項目落地、政策優惠等方面還未完全確定和實現。廣東只能根據粵港服務貿易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向中央部門進行爭取,希望他們認可在大政策框架下的先行先施,以及每一個具體的優惠項目和優惠政策的落地。由此可見,市場準入政策上的逐步放寬、優惠項目和優惠政策在什么時候出臺、出臺的優惠內容的多少和范圍的大小都將對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帶來一定的影響。
2.2 粵港兩地服務業水平差異大,服務貿易不平衡局面短期內難以打破
服務業是香港的強項,服務業提供的產值要占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的94%,該比例使得香港成為全世界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3]。香港服務業在金融、會計、法律、市場推廣、物流、設計、專利授權等方面都擁有眾多專業人才,并具備豐富經驗和國際視野。香港服務業從業者一方面了解國際市場的運作模式,另一方面又熟悉國情,明白內地企業在轉型升級、創建品牌、拓展海外市場時的種種需要,能夠全方位協助他們提升競爭力,對內地企業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缺乏實體經濟作支撐的香港服務業需要龐大的國內市場,而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廣東,則恰好為其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廣東作為制造業大省,第三產業所占比例不到50%,即使是經濟發達地區如珠三角,與香港服務業發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粵港兩地存在有服務業合作的前提和基礎,但服務業發展水平上的差距,將使粵港服務貿易合作呈現為香港服務凈出口、廣東服務凈進口的格局,廣東成為引進服務、為香港服務業提供配套的角色,而且這種格局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難以打破。
2.3 廣東現行的法律制度和貿易規則給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帶來諸多限制
中國實行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與香港實行的英美法系制度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區別,在服務貿易過程中出現的商事糾紛訴訟和仲裁方式也不一樣。因糾紛大多發生在內地,處理時理所當然是采用內地的法律制度,這就會導致由于法律制度上的差異而形成的處理結果上的差異。這種差異所產生的公信力和直接結果也會對香港的公司和居民帶來一定的影響。廣東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比如內地公司為香港員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和公積金在其離職返港后不能被單位或個人取走,也客觀上阻礙了香港居民到內地就業的積極性。同時,粵港之間的服務貿易規則也存在較大差異。香港作為完全市場經濟地區,服務貿易的準入規則主要由專業協會制定,而廣東則由政府主導,且采取行政許可的手段。兩者的差異導致規則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專業協會從行業利益考慮得更多,規則相對開放;而政府主導從整個社會的協調穩定發展考慮,規則相對嚴格,容易導致市場準入障礙。
2.4 深圳前海定位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模式難以短期內在廣東全面推開
深圳前海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之后到地方視察的第一站。總書記在視察時特別指出,要把握好中央賦予前海的定位,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發揚特區“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落實比特區還要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當好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窗口”,繼續探索經驗向全國推廣。為此,深圳前海管理局會同市委市政府各相關部門和中直駐深各相關部門聯合制定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14年改革創新工作要點》,力圖從業務上、產品上、細節上推動改革創新。為將前海打造成中國現代服務業改革開放的高地,為前海率先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提供了承載平臺和制度保障。但這些措施只能在深圳前海這個“試驗田”和“窗口”中試行,其試行情況和政策效果還有待實踐的檢驗。即使這些措施在前海得到了全面的落實并產生了積極效果,也不可能迅速復制到整個深圳市、珠三角地區、更不可能在廣東全省范圍內得以立即實施。實現真正的、全面的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3 ?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對策建議
3.1 積極爭取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盡快落實各優惠項目和優惠政策
為率先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2014年3月10日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19次工作會議在香港舉行。會議雙方共同簽署了《實施粵港合作框架協議2014年重點工作》,全面部署了推進現代服務業、經貿旅游、重大基礎設施和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合作,確定了2014年100項重點工作任務。金融方面,雙方同意會重點推動允許內地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境外投資;開展兩地個人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以及爭取國家支持降低香港產險公司進入廣東市場門檻。法律方面,中央政府司法部已經批準廣東開展內地與港澳律師事務所合伙型聯營試點工作及開展向香港律師事務所駐粵代表機構派駐內地律師擔任內地法律顧問試點工作。廣東省正擬定相關的實施細則。前海方面,雙方今年會重點爭取落實容許香港專業人士直接在當地開展工程咨詢、設計、測量、建設等服務。以上這些工作的實施,相當部分的內容是要爭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批準,一些優惠項目和優惠措施的落實,還需要中央政府的首肯。因此,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確定專門的工作人員,形成與中央政府各部門的無縫連接,將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盡快落實各優惠項目和優惠政策。這是加快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關鍵。
3.2 充分發揮廣東的資源優勢,努力平衡粵港服務貿易
雖然粵港兩地在服務業的發展水平上存在較大差距,香港要遠遠領先于廣東。但如果從事服務貿易,則粵港兩地會表現為各具優勢。香港在金融投資,市場推廣、人才培訓、轉口貿易、法律咨詢等方面具有優勢,這些優勢都可以歸結于“軟實力”,屬于真正的“服務”。但由于地域范圍和硬件設施的限制,其“硬實力”要遠遜于廣東,“服務業”的規模和范圍比廣東要小很多。廣東擁有更廣闊的市場,更豐富的資源、更強大的制造能力以及更低廉的成本優勢,在商貿、旅游、餐飲、建筑、房地產、郵政、快遞等方面具有香港無法比擬的優勢。充分發揮廣東自身的優勢,以“硬”補“軟”、用“有形”帶動“無形”,將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粵港服務貿易。
3.3 加強制度設計,為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掃除障礙
誠如前述,粵港兩地實行的是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法律制度,這種制度上的差異,將給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帶來一定的影響。如何在政策許可范圍內,盡可能減少摩擦,求同存異,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需要有良好的制度設計。2014年2月21日,深圳前海管理局發布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14年改革創新工作要點詳解》,對實現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進行了優先的制度安排: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探索前海企業為具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的員工在香港繳納強制性公積金的途徑,吸引更多港人到前海就業;依托現有前海法庭組建前海商事法院,通過推行“獨任審判+調解評議+港籍陪審+專業審判”復合審判模式,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建立香港法律查明機制,為前海涉港商事合同糾紛訴訟或仲裁依法適用香港法律提供便利;吸引國際專業人士,以理事、仲裁員、調解員和代理人等多種角色參與前海國際商事仲裁,提高前海國際仲裁的公信力,等等。這些制度安排,將實現前海與香港在制度上的最大限度的接軌,從而為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實現掃除障礙。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證這些制度設計得以有效的執行,并在條件成熟時向深圳乃至廣東全省推廣。
3.4 加快重點合作區建設,努力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
廣東要根據全省產業布局需要,構建現代服務業“多核多點多圈層”的網絡化集聚結構,形成以珠三角為核心、輻射粵東西北地區、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全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圈。一是要加快規劃建設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地區、珠海橫琴新區等合作區域,打造現代服務業合作平臺。深圳前海地區要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作用,加快發展金融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建設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珠海橫琴新區要發揮比經濟特區更特的優勢,探索粵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新模式,重點發展中醫藥、文化創意、教育、培訓等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廣州南沙新區要抓住廣州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機遇,建設一流的人居環境,吸引高端人才聚居創業,重點推進南沙CEPA先行先試綜合示范區建設,打造服務內地、連結港澳的商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教育培訓基地。二是要抓緊推進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實施CEPA重點市建設工程,圍繞建設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戰略定位,大力發展以生產服務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三是要在粵東西北地區大力發展服務業,努力擴大服務業總量,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重點提升汕頭、湛江和韶關地區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重點規劃建設地區金融商務中心、區域綜合物流中心,增強對區域經濟的服務能力。通過以上重點區域的建設,形成廣東全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良好格局,為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哲.實現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優化對內對外新格局[N].南方日報,2014-02-27.
[2]翁淑賢.粵港合作主攻服務貿易自由化[N].廣州日報,2013-9-17.
[3]曾俊華.服務業:香港與內地的共需[N].南方日報,20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