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明+王贊
摘要:以濟南市歷城區為研究區域,選取影響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自然條件、經濟可行性、整理潛力、整理迫切度、村民接受度等12個指標,構建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星座聚類方法,劃分3個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優先等級區。結果表明,一級整理區分布在郭店鎮、唐王鎮、華山鎮、孫村街道和巨野河街道,整理潛力為876.04 hm2,占全區居民點整理潛力的28.18%;二級整理區分布在遙墻鎮、董家鎮、港溝鎮、仲宮鎮和柳埠鎮,整理潛力最大,為1 844.22 hm2;三級整理區分布在王舍人鎮、彩石鎮和西營鎮,整理潛力為387.94 hm2,整理潛力較小。研究結果可為歷城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規劃及合理安排整理項目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星座聚類法;濟南市歷城區
中圖分類號:F301.2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21-531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21.067
Consolidation Schedul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Based on Constellation
Clustering Method
WANG Xiao-ming,WANG Zan
(College of Populatio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 Taking Licheng district of Jinan province as research area and selecting 12 factors including natural conditions, economical feasibility,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urgent degree and the acceptance of peasants,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consolidation schedul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to divide land consolidation into three grades by constellation cluster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solidation area of grade I are located in towns of Guodian, Tangwang, Huashan, Suncun and Juyehe with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876.04 hm2; the consolidation area of grade II are located in towns of Yaoqiang, Dongjia, Ganggou, Zhonggong and Liubu with the largest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of 1 844.22 hm2; the consolidation area of grade III are located in towns of Wangsheren, Caishi and Xiying with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387.94 hm2, which is the least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area in Licheng district.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and selec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Licheng district.
Key words: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schedule; constellation clustering method; Licheng district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進入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建設用地快速增加,導致耕地數量不斷減少,人地矛盾進一步加劇。我國可開發的耕地后備資源十分有限,約500萬hm2,且質量較差,分布不均衡,從經濟適宜性角度來看,其供給量則更少[1],依賴大規模開發耕地后備資源補充耕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已難以為繼。由于長期缺乏科學的規劃和管理,我國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率低,普遍存在閑置浪費現象[2],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目標,國土資源部也開展了“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為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提供了契機,因此,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有效增加耕地、緩解城鄉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目前,學者們對農村居民點用地變化及驅動因素[3-7]、整理潛力評價[8-12]、整理模式[13-15]等內容進行了實證研究,對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實踐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但對合理安排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的研究較少。實踐中,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時序安排、項目選擇往往根據建設用地需要,由政府確定,缺乏科學的評價方法,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區域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有序開展。因此,本研究以濟南市歷城區為研究區域,綜合分析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影響因素,構建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評價指標體系,以鄉鎮為單元,采用星座聚類方法,對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進行分級,為歷城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規劃及合理安排整理項目提供依據。endprint
1 ?研究概況與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歷城區位于濟南市東部城鄉結合地帶,處于魯中山區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北部屬黃泛平原,南部為魯中南山地丘陵,總面積有130 135 hm2,轄11個鎮和6個街道辦事處。2010年歷城區有546個行政村,農村居民點用地9 733.87 hm2,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7.48%,農村人口57.15萬人,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170.32 m2,超過了國家人均用地標準的最高限,農村居民點用地不斷增加占用了大量耕地,加劇了人地矛盾,當前歷城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效率低,具有較大的挖潛空間。
1.2 ?數據來源
本研究以濟南市歷城區內擁有農村居民點的13個鎮(街道)為研究區域,地形數據由濟南市DEM圖提取,參考坡度數據,以海拔100 m等高線為劃分界線,劃分平原區和山地丘陵區;農村居民點面積、數量數據取自歷城區2010年土地利用現狀圖;人口及社會經濟數據由歷城區統計年鑒及農村居民點調查統計數據整理獲得;相關規劃數據來源于《濟南市歷城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濟南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規劃的相關研究成果。
2 ?研究方法
2.1 ?構建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評價指標體系
盡管歷城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效率低,挖潛空間大,但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全區范圍內同時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難度較大,同時由于受自然條件、農民接受程度和資源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同區域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條件也具有差異性。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步實施,將城鎮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合理安排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優先整理潛力大、易整理的農村居民點。
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安排受自然條件、經濟可行性、整理潛力、整理迫切度、村民接受度等因素的綜合影響。自然條件對土地整理的成本及整理后土地利用方向具有較大影響。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開闊,土地整理成本低,整理后轉換為耕地的限制性少,增加耕地的系數大;而山地丘陵區地勢起伏大,土地整理難度大且成本相對較高,受坡度、土層厚度、灌溉條件、土壤肥力等方面的限制,整理后轉換為耕地的可利用率低,增加耕地的系數相對較小,從而影響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現實可行性。
經濟可行性是指地方政府和農戶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經濟能力。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是一個投資較大的系統工程,當地政府財政實力和農村經濟實力是資金保障的關鍵。在經濟實力較強的地區,地方政府能夠提供較為充足的資金支持,農戶在安置、補償和其他利益訴求等方面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將有效提高農民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釋放出整理潛力,實現整理目標。本研究選取農戶人均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2個指標來評價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經濟可行性。
整理潛力是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主要目標,在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優先整理潛力大的區域,能夠緩解用地矛盾,并對周邊村莊整理起到帶動作用。整理潛力包括總整理潛力、增加耕地潛力和轉化為城鎮建設用地的潛力3個指標。
整理迫切度反映了區域農村居民點用地利用狀況和人地矛盾緊張程度。本研究選取待整理居民點數量和人均居民點用地面積來反映區域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狀況,待整理居民點數量多、人均居民點用地面積大,則表明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效率低,應加大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約度;區域內建設用地增加量和人均耕地面積反映了區域經濟發展對建設用地的需求程度與耕地保護的矛盾關系,區域建設用地增加量越大,人均耕地面積越少,表明土地供需矛盾越突出,則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迫切度越高,急需通過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積,以減緩日益緊張的人地矛盾。
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是一項社會行為,關系到農戶的切身利益,村民對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態度是影響整理時序安排的重要因素之一。選取人口結構和村民文化水平來反映村民對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接受程度,農村人口中文化程度高、年輕人比例高,對居民點用地整理的理解度和支持度高,能夠提高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鎮(街道)為單位,從農村居民點用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可行性、整理潛力、整理迫切度、村民接受度5個方面選取12個影響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實施的評價指標,采用德爾斐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構建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評價指標體系(表1)。
2.2 ?星座聚類法
星座聚類法是一種簡單實用的圖示分類數學模型,將每個樣點看做一個星點,并按一定的數量關系將其標注在一個半徑為1的半圓坐標中,根據同類相聚的原理,性狀相近的星點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星座”圖,區分不同“星座”之間的界限,可以得到一個星座聚類圖,對樣點進行分類。
首先,為了消除數據量綱的影響,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對原始指標值進行處理,使處理后的各指標值都處于[0°,180°]的區間內,計算公式如下:
x′ij=(xij-xjmin)/(xjmax-xjmin)×180° 正效應(xjmax-xij)/(xjmax-xjmin)×180° 負效應(1)
式(1)中,x′ij為i樣點的第j個指標處理后的標準化值;xij為i樣點的第j個指標的原始值;xjmin為處理前第j個指標的最小值;xjmax為處理前第j個指標的最大值。
其次,計算各樣點的坐標值,建立直角坐標系,根據樣點的坐標值確定其在坐標系中的位置,繪制星座圖。樣點坐標值計算公式如下:
Xi=■(wj·cosx■■) ?(2)
Yi=■(wj·sinx■■) ? ? ? ? ? ? (3)endprint
式(2)、式(3)中,Xi為樣點i的橫坐標;Yi為樣點i的縱坐標;wj為指標j的權重;x′ij為樣點i的第j個指標處理后的標準化值;n為指標個數。
最后,計算各樣點的綜合指標值Zi,按綜合指標值的大小對其排序,對聚類結果加以檢驗。
Zi=■(wj·x■■) ? ? ? ? ? ?(4)
其中,x′ij=(xij-xjmin)/(xjmax-xjmin) 正效應(xjmax-xij)/(xjmax-xjmin) 負效應
3 ?聚類結果與分析
3.1 ?星座聚類結果及檢驗
以歷城區13個鎮(街道)為評價單元,綜合分析鄉鎮經濟實力、自然條件、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整理迫切度和村民接受度等因素,采用星座聚類方法,計算各鄉鎮的坐標值和綜合指標值(表2),繪制星座聚類圖(圖1),根據星座聚類結果并結合樣點綜合指標值的大小,將樣點劃分為3類。3個“星座”中的樣點綜合指標值區間分別為0.53~0.61、0.36~0.41、0.24~0.33,表明不同“星座”間的差異較為明顯,聚類結果能較好地反映歷城區各鎮(街道)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條件差異。
3.2 ?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分區
根據鄉鎮星座聚類結果,并結合城鎮發展規劃和耕地占補平衡的要求,將歷城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劃分為3個優先等級區,確定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歷城區各鎮(街道)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等級劃分結果見圖2。
1)一級整理區:包括郭店鎮、唐王鎮、華山鎮、孫村街道和巨野河街道,該區域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為876.04 hm2,占全區居民點整理潛力的28.18%。由于該整理區大部分處于濟南市東部城區規劃擴展區內,城鎮建設用地需求大,因此,該區域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與城市發展規劃關系密切,86.18%的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后將轉化為城鎮用地,以滿足城鎮發展對土地的需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迫切度高。整理區位于平原區,距濟南市區近,經濟條件優越,村民對居民點整理支持度也高,因此,將此區域作為近期整理區。
2)二級整理區:包括遙墻鎮、董家鎮、港溝鎮、仲宮鎮和柳埠鎮,該區域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大,整理潛力大,規劃期內待整理農村居民點數量多,占歷城區待整理農村居民點總量的66.82%,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為1 844.22 hm2,占全區居民點整理潛力的59.33%。整理區內的遙墻鎮和董家鎮位于平原區,港溝鎮位于平原區與低山丘陵區交接地帶,地勢平緩,自然條件好,且這3個鎮位于濟南市東部城區擴展規模邊界,其中部分位于城市規劃范圍區內,與東部城區連為一體,經濟條件好,村民對居民點整理支持度較高,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后轉化為城鎮用地的潛力較大,占78.87%,整理迫切度高;仲宮鎮和柳埠鎮位于南部山地丘陵區,經濟條件一般,雖然受地形限制,該區域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條件較差,但該區域人均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大,平均為211.45 m2/人,居各鄉鎮之首,整理潛力大,尤其是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后轉化為耕地的潛力較大,占總整理潛力的62.44%,是歷城區農村居民點整理增加耕地的主要區域,對實現耕地占補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該區域農村居民點整理對滿足建設用地需求和補充耕地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作為中期整理區。
3)三級整理區:包括王舍人鎮、彩石鎮和西營鎮。該整理區地形多樣,王舍人鎮位于平原區,彩石鎮位于平原區與低山丘陵區交接地帶,西營鎮則位于山地丘陵區,規劃期內待整理農村居民點數量較少,占歷城區待整理農村居民點總量的22.03%,整理潛力為387.94 hm2,占全區居民點整理潛力的12.48%,整理潛力空間小,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后以轉化為耕地為主,占總整理潛力的55.51%。另外,該區域鄉鎮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受傳統農村生活習慣和農業生產條件的限制,村民對居民點整理的積極性不高,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實施難度較大,此區域可作為遠期整理區。
4 ?結論與建議
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是增加耕地、緩解建設用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與區域自然條件、經濟實力、農戶意愿和用地供需狀況密切相關。本研究以鄉鎮為單元,綜合分析歷城區各鄉鎮經濟實力、自然條件、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整理迫切度和村民接受度等因素,采用星座聚類方法,將歷城區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劃分為3個級別。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序的劃分與城鎮發展規劃相結合,同時也能夠滿足耕地占補平衡的要求,可為合理安排整理項目、有序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提供參考。
在開展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時,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可按1~3級的優先等級安排整理項目,優先整理潛力大、易整理的農村居民點;同時還應結合新農村建設要求,對位于山區坡度大、地質災害易發區、生態保護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等生態敏感區內的農村居民點,以及人口規模小、交通條件差等不適宜居住區域內的農村居民點用地應優先進行整理,以達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 ?迪,張鳳榮,安萍莉,等.中國現階段后備耕地資源經濟供給能力分析[J].資源科學,2004,26(5):46-52.
[2] 陽利永,劉秀華.我國農村居民點整理的SWOT分析及戰略研究[J].農村經濟,2007(11):45-47.
[3] 張占錄,楊慶媛.北京市順義區農村居民點整理的推動力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5,21(11):49-53.
[4] 姜廣輝,張鳳榮,陳軍偉,等.基于Logistic回歸模型的北京山區農村居民點變化的驅動力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07,23(5):81-87.endprint
[5] LONG H L, GERHARD K H, LI X B.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change: Analysis of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in the transect of the Yangtse river ,China[J]. Land Use Policy,2007,24(1):141-153.
[6] LONG H L ,LIU Y S ,WU X Q ,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of farmland and rural settlements in Su-Xi-Chang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in coastal China[J]. Land Use Policy,2009,26(2):322-333.
[7] NATE C, WILLIAM E E. Globalization and population drivers of rural-urban land-use change in Chihuahua, Mexico[J]. Land Use Policy,2009,26(3):535-544.
[8] 張正峰,趙 ?偉.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內涵與評價指標體系[J].經濟地理,2007,27(1):137-140.
[9] 石詩源,張小林.江蘇省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與整理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9):52-58.
[10] 陳榮清,張鳳榮,孟 ?媛,等.城鄉交錯帶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為例[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4):216-221.
[11] 王筱明,卞正富.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3):52-57.
[12] 林 ?堅,李 ?堯.北京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7,21(1):58-65.
[13] 楊慶媛,張占錄.大城市郊區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目標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順義區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3(6):115-119.
[14] 楊慶媛,田永中,王朝科,等.西南丘陵山地區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模式——以重慶渝北區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15] 邊振興,李麗平,王秋兵,等.遼寧省農村居民點整理的資金與運作模式探討[J].農業經濟,2007(5):42-43.
(責任編輯 ?陳 ?杰)endprint
[5] LONG H L, GERHARD K H, LI X B.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change: Analysis of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in the transect of the Yangtse river ,China[J]. Land Use Policy,2007,24(1):141-153.
[6] LONG H L ,LIU Y S ,WU X Q ,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of farmland and rural settlements in Su-Xi-Chang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in coastal China[J]. Land Use Policy,2009,26(2):322-333.
[7] NATE C, WILLIAM E E. Globalization and population drivers of rural-urban land-use change in Chihuahua, Mexico[J]. Land Use Policy,2009,26(3):535-544.
[8] 張正峰,趙 ?偉.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內涵與評價指標體系[J].經濟地理,2007,27(1):137-140.
[9] 石詩源,張小林.江蘇省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與整理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9):52-58.
[10] 陳榮清,張鳳榮,孟 ?媛,等.城鄉交錯帶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為例[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4):216-221.
[11] 王筱明,卞正富.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3):52-57.
[12] 林 ?堅,李 ?堯.北京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7,21(1):58-65.
[13] 楊慶媛,張占錄.大城市郊區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目標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順義區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3(6):115-119.
[14] 楊慶媛,田永中,王朝科,等.西南丘陵山地區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模式——以重慶渝北區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15] 邊振興,李麗平,王秋兵,等.遼寧省農村居民點整理的資金與運作模式探討[J].農業經濟,2007(5):42-43.
(責任編輯 ?陳 ?杰)endprint
[5] LONG H L, GERHARD K H, LI X B.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nd-use change: Analysis of rural housing land transition in the transect of the Yangtse river ,China[J]. Land Use Policy,2007,24(1):141-153.
[6] LONG H L ,LIU Y S ,WU X Q ,et al. Spatio-temporal dynamic patterns of farmland and rural settlements in Su-Xi-Chang region: Implications for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in coastal China[J]. Land Use Policy,2009,26(2):322-333.
[7] NATE C, WILLIAM E E. Globalization and population drivers of rural-urban land-use change in Chihuahua, Mexico[J]. Land Use Policy,2009,26(3):535-544.
[8] 張正峰,趙 ?偉.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內涵與評價指標體系[J].經濟地理,2007,27(1):137-140.
[9] 石詩源,張小林.江蘇省農村居民點用地現狀分析與整理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9):52-58.
[10] 陳榮清,張鳳榮,孟 ?媛,等.城鄉交錯帶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為例[J]農業工程學報,2009,25(4):216-221.
[11] 王筱明,卞正富.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科學,2011,25(3):52-57.
[12] 林 ?堅,李 ?堯.北京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7,21(1):58-65.
[13] 楊慶媛,張占錄.大城市郊區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目標和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順義區為例[J].中國軟科學,2003(6):115-119.
[14] 楊慶媛,田永中,王朝科,等.西南丘陵山地區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模式——以重慶渝北區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15] 邊振興,李麗平,王秋兵,等.遼寧省農村居民點整理的資金與運作模式探討[J].農業經濟,2007(5):42-43.
(責任編輯 ?陳 ?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