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yè)學院,長沙 410126)
機械制圖教學方法的運用及原則淺析
張志明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yè)學院,長沙410126)
摘要:本文針對《機械制圖》教學的實際情況,從教學方法展開分析,對實際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用提供參考性原則,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促進教學互長。
關鍵詞:制圖教學;教學方法;原則
機械制圖是工科專業(yè)開設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是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的。可以說,它是工科類專業(yè)的一門語言,具體來講就是掌握一種標準:掌握機械制圖國家標準;訓練兩種技巧:制圖與識圖的技巧;學會三種方法:徒手繪制草圖、手工繪圖和計算機繪圖的方法;注重四個相結合:虛實相結合,空間(立體)與平面(圖樣)相結合,具體與抽象相結合,教師引路與自學相結合;形成五種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因此,該課程教學難度大,難就難在學生難以建立空間概念以及機件表達方法的正確選擇上。教學過程中如何打破課程的系統性、專業(yè)性、強調實用性、夠用的原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提高教學效益?筆者認為,首先是教學方法的合理選擇,并在運用這些教學方法時,要注意一些原則。
(1)直觀教學法。也可以說是形象教學,就是在制圖課程當中運用實體模型、實物、圖像等直觀可見的事物來組織進行教學,把學生不容易理解的教學內容,通過形象的方式表達,并進行具體直觀的解釋,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想得到,容易學習,鞏固記憶。
(2)多媒體教學。從字表概念就能理解,除了老師的講解,掛圖、模型、實物展示外,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把教學所需要的各類媒介(聲音、圖像、視頻等)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能容納更多的知識含量,更貼切的表達知識內容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它的特點是表現形式上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生動有趣,教學效果顯著。如通過視頻,可以反復播放,展現教學知識中的難點,使學生掌握。也可通過分節(jié)分點,一一展示,把復雜難懂的問題用簡單明了的圖畫表現出來,或是立體的呈現出來。多媒體教學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更省力,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空乏的語言說教,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知識的涵蓋量也更大,學生的課后再次學習也更加方便。
(3)參與式教學。是自我驅動的一種教學方式,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和思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以老師提問為主,穿插講授為輔,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對于關鍵、難懂的知識點,老師通過點撥講述,幫助學生融會貫通,其它則由學生自行發(fā)揮,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此外,還可以通過問題互問的方式來進行,如老師提問學生,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提問請教師來解答或者是請其他的同學來回答問題。這樣,課程中總是充滿了自我參與,而不是只聽老師來表述知識內容,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以上教學方法應該是現代制圖常用的教學方法了,當然,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教學方法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那么,在機械制圖教學當中,如何運用以上教學方法,達到教學效果和目的,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原則入手。
2.1適時性原則:即教學方法選用的時機合適。
機械制圖作為專業(yè)基礎課,是一門系統的課程,嚴格來講是比較嚴謹和枯燥的。但是,通過第一堂精彩的課,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多媒體的應用就很有必要性,再有,在學習機械制圖不同階段時,也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時,“適時”性原則就很重要了。
在講授投影原理時,借助于投影儀或是幻燈,通過手影或是其它作品加以展示,讓學生明白中心投影的特性:大小是變化的,直觀立體、但不反映實型,適合建筑、美術等圖形方面;而平行投影的特性:真實反映物體實形,但同時兼有積聚性、類似性,適合機械行業(yè)表達零部件。然后再出示掛圖或播放錄像,從而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獲得理性知識,學生印象深刻,對比鮮明,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如果一開始就按部就班,無論你的課件有多精美,都達不到上述效果。可見,這個選用時機很重要。
2.2適度性原則:即教學方法選擇的質與量合適
現在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教學方法運用不少,自己不僅忙于教學方法的選用,學生也被老師的教學方法弄花了眼,并沒有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應從教育對象的實際出發(fā),“適度”性選用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的。
如在通過多媒體講解組合體時,就可以通過模型進行直觀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參與性,邊學邊畫,以達到學生對組合方式(疊加、切割、綜合)及連接形式(相交、共面、相切)的理解和掌握。如果這一章節(jié)教師過度采用一些教學方式時,學生因為缺乏直觀認識及直接參與,效果反而不好。
2.3適當性原則:即教學方法選擇的妥當性合適
同一個知識點,有多種表達方式,那么,教師在組織教學中,就要從中選取最能體現知識或技能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適當運用多媒體,并與其他教學方法組合,體現“適當性”原則。不搞一勞永逸的教學方式,如果只圖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但得不到提高,想著是畫龍點睛,而實是畫蛇添足。
如在講授不同類型零件畫法時,可以采用圖像型與實物相組合的方式。可以用橡皮泥或是泡沫材料來做模型,師生共同分析各類零件的特點。但對于相對復雜或模型難以做出來且未能表達清楚的部分,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來解決,運用如AUTOCAD或PRO/E等軟件建立相應三維立體模型引導學生思維,甚至通過其剖開形式,展示內部進行觀察,研究相貫特性,確定哪兒有線,哪兒無線,是虛線還是實線?從而進一步增進學生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總之,教學方法不斷改善和運用,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合格的學生是每個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通過合理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老師主講變主導,且教師在教學方法選用時,如遵循了“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想必教學課堂將是精彩紛呈,教學效果必將事半功倍,而學生則必定樂在其中。
參考文獻:
[1].單連生.《機械制圖》[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09).
[2].田慧生,李如密.《教學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邢輝等.《教育教學方法》[J].教育論壇,2001(09).
作者簡介:張志明(1975—),男,冷水江市人,本科工學學士,高級講師,機械制造,赴德進修教師,省級專業(yè)帶頭人,雙師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