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媛,易曉靜
(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成都610000)
簡析水庫庫區水土保持問題及對策
陳媛,易曉靜
(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成都610000)
摘要:在水庫的建設中由于忽視水土保持問題而造成庫區嚴重水土流失,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進而影響到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對水庫庫區的水資源進行保護。文章通過分析了水庫庫區建設過程中水土保持問題,深入的探析了應對水庫庫區水土保持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水庫庫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問題;對策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水資源的缺乏已經成為全球問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們資源過度的使用和破壞,這樣容易造成水資源生態系統的破壞。因此有必要進行水庫庫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研究。這樣可以根本的解決水庫建設忽視水資源保護的問題。
在水庫的建設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這樣就會對原來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水庫的建設占用了土地,改變了土質表層的結構,這樣促使土地的防腐能力下降,改變了地質地貌,破壞了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另外對于植被的破壞,會造成土地暴露在陽光下,這樣土壤會變得稀松,不適宜植物的生長,最后導致水土流失。農業和工業的發展會對庫區的植被造成破壞。原因在于農業不合理的規劃,農作物的植被過于單一,且沒有對土地進行養護,這樣往往造成土壤變差。隨著工業的發展,對道路的建設,也會對庫區的土地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在水庫的建設后,對于資源的保護沒有達到國家的標準,有些甚至和合格的標準相差比較大,這樣影響水資源的保護。在水庫的開發和利用中,沒有形成系統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和經營的配套設施。在庫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的建設中缺乏充足的資金。水利的建設的成本比較大,但是對于庫區水土保持的資金投入卻比較少,這樣環境保護的速度趕不上建設的速度,最后庫區的水土保持問題會影響到經濟建設。目前水庫下游的環境問題嚴重,危害的種類比較多,但是對于庫區的上游的保護不到位,這樣植被就容易被破壞,進而影響到周圍人們的生活。
2.1水庫壩頂和壩坡水土流失的防治
依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的規定,水土流失的責任范圍包括項目的建設區域和直接影響區。項目建設包括水庫的建設永久用地和臨時占用地。直接影響區通常是指由于水庫的開發建設活動而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危害的范圍。在庫區水土保持的研究中需要分析影響水土流失因素,采取相應的對策,這樣才能夠達到改善庫區生態環境的目的。在水庫的建設中需要對壩頂和壩坡進行重點的防護。在水庫建成后,大壩的土壤多數裸露,而壩頂的行車逐漸的增多,這樣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加重。在水庫的設計中需要把壩頂進行硬化,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水風蝕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可以通過機械的碾壓、鋪設石灰穩定土基層、使用瀝青等方法對壩頂進行硬化。在庫區的施工中,先鋪設石灰穩定土基層,然后利用裝土的編織袋進行覆蓋,這樣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在施工結束后,需要對編織袋進行回收,避免埋入土中影響到瀝青表面的處理的質量。壩頂需要采用喬木、灌木以及草對壩頂進行綠化,這樣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在壩坡的建設中,需要利用機械整形,然后種植草皮,這樣對于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而達到改善生態環境、水土保持的要求。
2.2樹立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經營管理的新模式
在水庫的建設中,人們僅僅的重視水庫的建設,忽視庫區的生態環境的保護。人們應該樹立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經營管理的新模式,并且重視水庫的水土保持建設。在水庫的環境的保護中,需要依照水庫的自然區域、利用方向、范圍特點,劃分出不同專業類型的水庫生態環境管理模式。通常的情況下可以劃分出礦區水庫模式、草地區水庫模式、農田區水庫模式、綜合區水庫模式,這樣在明確的劃分區域之后可以依照各個區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方式。在水庫水土保持的建設中需要引進綜合治理技術,發揮水庫的多功能綜合利用能力。而且需要建立庫區信息管理系統,這樣可以為水庫防護、水土保持的治理提供條件。
2.3加強協調能力,建立統一管理機制
在水庫庫區的水土保持的管理中,需要把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建設結合起來,設立專職機構,從而可以加強統一管理和統一規劃。需要協調農業、林業、畜牧業、水產業等部門,這樣在庫區水土保持的管理中可以盡量的避免重復投資和治理。在水庫項目的建設中需要依照相關的規定,采取一些制度,例如法人負責制、招投標管理制度、工程監理制等制度,這樣可以加強對水庫建設的管理,確保水庫的建設質量、進度以及對水土保持的防治采取各種措施。在水庫水土保持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和農業、林業、畜牧業、水產業等部門的科研機構進行合作,這樣可以促進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建設的研究,從而可以提高投資效益。
生態環境的建設關系到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以及庫區的安全,因此,需要重視水庫庫區的水土保持工作。水庫的治理重點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進一步惡化,預防新的水土流失的產生。加強庫區的生態環境的建設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有效地進行了水土保持,從而可以為人們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
參考文獻:
[1]畢小剛,楊進懷,李永貴.北京市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的思路與實踐[J].中國水土保持,2005(01):18-20.
[2]劉大根,秦永勝.官廳水庫上游二級保護區水源保護林建設規劃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10):72-75.
[3]王小平,張秀琴,朱固軍.淺議水庫庫區水土保持工作防治措施[J].2009(24):15.
[4]李杰,王亞娥,孫三祥,王志盈.隴東黃土塬區城市水土流失問題及排水資源化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8(07):112-115.
[5]郭劍.水庫庫區水土保持工作中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7):121.
作者簡介:陳媛(1975-),女,漢,重慶奉節縣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保護、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