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璐
(太原鐵路局太原通信段,太原 030001)
鐵路通信傳輸的構成分析及實現探討
郭璐
(太原鐵路局太原通信段,太原030001)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我國交通運輸業同樣發展壯大,特別是鐵路運輸業,其速度和效率都呈現出飛速進步趨勢。為保證鐵路列車繼續向高速化方向推進,提高人機控制能力和輸送效率,須建立和完善鐵路通信傳輸系統。本文就是對我國鐵路信息傳輸系統的現狀、構成及實現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鐵路通信;傳輸;構成;實現
鐵路通信傳輸一般指為滿足在鐵路基礎建設或生產運輸過程中,對各種信息進行輸送和處理的設備和技術。鐵路通信傳輸系統目的是與其他有關傳輸系統達到相互連通效果,其主要為滿足電源及環境監控系統、接入系統、電力、調度通信系統、紅外軸溫系統和信號監測通道需求。當今鐵路發展愈來愈穩定、愈來愈高效,鐵路通信傳輸面臨著新技術的挑戰,需利用現有資料,對通信網絡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因此,其向著復雜化、高效化、智能化、集約化目標發展。
2.1主要通信系統
鐵路通信傳輸系統主要有骨干傳輸網和接入網兩部分組成,兩種網相互關聯、相互配合,既存在差異有可互補。對骨干傳輸網和接入網的建立完善應根據其各自的任務和特性來實施。例如:接入網在采用SDH 622Mbit/s傳輸系統時,使用2芯光纖開通SDH 622Mbit/s光傳輸和接入網。骨干傳輸網和接入網的互補互助有利于鐵路通信傳輸系統達到最優效果。
2.2電話及通信調度系統
使用光傳輸系統和接入網系統,各火車站的自動電話可與當地程控交換機較容易的進行匹配,減少甚至消除了分散重置設置情況出現。若實際情況確需再增加時,可以根據需求業務量選擇相應型號,以達到實現程控交換的目的。
2.3無線通信系統
無線通信系統通常結合無線設備與有線設備共同使用方式,進行對信號覆蓋區域內無線通訊信息的傳輸。無線通信系統需綜合考慮到調度總機、運轉車長便攜臺、機車電臺、車站值班員便攜臺等設備,通過這些設備的相互配合,實現無線信號的全面覆蓋,以達到完成無線信息傳輸目的。
2.4站間行車電話或其他專用通道
關于站間行車電話,通常使用數字調度通信系統的2Mbit/s通道中的一個或多個64kbit/s時隙作為站間行車電話通道[2],并在各火車站值班臺使用。關于其他專用通信系統,例如工務、供電、綜合等專業電話,通常通過自動電話解決,不作為單獨的專用通信系統處理。將車務電話和站內有線通信系統歸屬于數字調度通信系統,從而組成以火車站值班試人員為核心的指揮系統。
2.5應急通信系統
為了保證列車事故期和搶修過程中能夠及時獲得通信支持,列車配置了應急通信系統,其傳輸模式通常采用無線和有限相結合方式,主要有現場設備和中心設備組成。現場設備主要作用是用于搜素和匯總事故現場的救援信息,如語音信息、圖片影像、圖形設計以及數據系統,再經無線設備傳輸至附近的火車站,最后通過光同步傳輸系統傳送到應急指揮中心。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鐵路通信技術越來越發達了,在通訊信息的傳送過程中越來越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傳遞效率越來越高。當今,鐵路通信傳輸技術接入方式由無線接入和有線接入相結合實現,可有效解決各種問題,有力的支撐著鐵路運輸業在國家經濟和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鐵路通信的傳輸主要通過接入網完成的,其中鐵路通信傳輸的接入網由有線接入網和無線接入網共同組成,下面對這兩種接入網技術進行簡單介紹[3]。
有線接入網技術可劃分為以下四類:一是高速率數字用戶環路技術,其要求信息傳送間距在3km-5km間,并具有相同上下行速率;二是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具有不同的上下行速率,通常上行速率明顯高于下行速率,在VOD視頻點播系統中應用廣泛;三是混合光纖同軸電纜接入技術,一般通過對副載波進行調制,將單向的傳輸系統轉化為雙向的傳輸系統;四是光纖用戶環路技術,通常依據用戶的距離對光纖進行合理調配。
關于無線接入網技術,為保持用戶客戶端的穩定性,一般在接入網中采用無線傳媒技術。無線接入方式具有靈活性和簡易性特點,廣泛的應用到了社會各領域中。
此外,鐵路通信系統中另一主要方式是實現對計算機網路技術、程控交換技術、通信技術與微機處理系統相互結合,形成了集群通信系統,在實現通信途徑優化和資源分配中起到主導作用。
隨著我國鐵路運輸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鐵路通信傳輸技術要求不斷提高,鐵路通信傳輸技術也不斷的朝著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作為當代鐵路系統的技術人員,應積極研發和應用高新技術,實現在原有舊設備基礎上對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速鐵路運輸業的穩定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文帥.淺析鐵路通信傳輸的組成和實現方式[J].科技創新導報,2009,18(32):75-77
[2] 馬志強.鐵路通信工程光纖接入網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9,22(12):19-22
[3] 石小忠.鐵路通信傳輸網的網絡結構探討[J].鐵路通信信號設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