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偉
(內蒙古財經大學 商務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物流對于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意義重大。當前,跨國公司在華物流運作模式主要包括:
對于一些跨國公司而言,物流對其增加市場份額,提升企業競爭力起到關鍵的作用。這些跨國公司也已經認識到,在中國建立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雖然短期投入巨大,但從長遠來看,擁有覆蓋全國的物流網絡不僅可以帶來可靠的銷售網絡,促進企業的經營績效,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和風險。因此,部分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建立自己的物流網絡。德國大眾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自己的物流網絡,在中國,德國大眾在天津港保稅區設立的中國物流中心,負責中國的運輸業務,也負責一部分的全球汽車物流方面的工作。在全球汽車物流方面,大眾集團中國物流中心在中國也與各個企業進行合作。
除了自己建立物流網絡外,跨國公司為了更好地實現對物流的控制,在華往往與其他企業或物流服務商成立物流合資公司。其中,跨國公司在合資公司居于主導權,跨國公司把自己產品的銷售和配送等物流活動交由該合資企業來實施。日本汽車巨頭豐田汽車與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汽集團)、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一汽集團)在天津共同成立物流合資公司,名稱為“同方環球(天津)物流有限公司”。在組建物流合資公司之前,豐田在華的合資汽車企業的物流由不同的物流公司承擔。該物流合資公司主要是對分散在中國南北區域的合資汽車企業的物流業務進行整合,以提高整體的物流效率,同時還提供進口的豐田汽車以及生產汽車所需要的零部件的物流服務。
跨國公司在華自建物流網絡或成立物流合資企業,雖然對其物流能夠有效控制,但前提條件是跨國公司把物流作為自己當前及未來的核心業務,在華的物流活動能夠為其帶來持續競爭的優勢。但對于物流不是核心業務的跨國公司而言,采用物流外包是合理的選擇。通常情況是,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時,由于社會化物流服務水平較低,仍有許多企業購置了部分物流設施和設備。
從總體上看,跨國公司在物流基礎設施和設備方面的投資是比較小的,自我服務遠遠不能滿足跨國公司的物流服務需求,其物流業務絕大部分依賴于外包。世界五百強中的400多家企業在華都有投資,其中90%左右的外資企業選擇了物流外包[1]。
國際商報(2006)對在華100家跨國公司進行調查后發現,跨國公司在華物流外包的業務中,外包頻次最多的是倉儲服務,比例高達70.6%;中轉運輸、市內配送和代為報關被外包的頻次較少,比例均大于47%;物流信息管理的外包比例約32%,物流系統設計、原料質檢、代結貸款、包裝加工和條碼采集等外包比例均在10%左右[2]。可見,跨國公司在華外包的物流業務中,外包頻次較高的是倉儲、運輸和配送。跨國公司對整體供應鏈的物流服務、物流系統設計、物流信息管理、包裝加工和條碼采集等增值服務需求較大,但能夠較好地提供上述物流服務的物流企業較少。
我國物流企業起步較晚,服務質量、服務范圍、技術水平等相對落后,在與外資物流企業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因此,跨國公司在華選擇的物流服務商偏重于跨國物流企業。
跨國公司選擇外資物流企業,其中很重要的一種情況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后,以前的物流服務商跟隨至中國,業內稱之為“跟進式”戰略。作為歐洲一流的物流公司——德國邁速一直是德國戴姆勒集團物流業務的合作伙伴,是德國奔馳的物流服務供應商之一。德國邁速追隨德國奔馳進入中國后,一直為北京奔馳提供優質、高效、可靠的頂級物流服務。
隨著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外資企業的物流外包服務也開始流向國內物流企業。除了國內物流服務商提供的價格較低以外,跨國公司還會考慮國內物流企業的網點布局,這是一些實力雄厚的外資物流企業所不具備的,即國內物流企業相對于跨國物流企業具有低成本及網絡布局優勢。較典型的是,格力物流目前就為松下、佳能等外資企業提供物流服務,中海物流為諾基亞、三洋等企業提供服務,寶供物流集團為寶潔、飛利浦、雀巢、沃爾瑪等40多家跨國公司提供物流服務[3]。
跨國公司在把物流業務外包之前,首先要選擇物流服務商。選擇物流服務商最主要的途徑是公開招標,如中外運、中遠、大田、大通等公司的物流服務業務絕大多數是通過投標、中標而成為跨國公司的物流服務商的。通常而言,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物流部門會自主選擇物流服務商,不需要公司總部來選擇。
在物流服務商的選擇標準上,除了聲譽、規模等因素外,跨國公司還非常看重物流服務商的本土化知識。物流服務商的本土化知識的主要表現在物流服務商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關系以及協調能力,因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有待于改善和提高,還存在行業條塊分割、地方保護等方面的問題,需要物流服務商的本土化知識來提高物流服務效率。因此,外資物流企業雖然在聲譽、技術、IT系統占據優勢,但我國物流企業除了在價格上的優勢外,更重要的優勢是其擁有的本土化知識。
跨國公司在華也非常重視與物流服務商的合作關系。國際商報(2006)調查顯示,與物流服務商簽訂年度合同的跨國公司占調查樣本的比例超過70%[2]。這一數據表明,跨國公司注重與物流服務商的合作,通常不會頻繁更換物流服務商。
由于跨國公司對物流效率要求較高,因此對物流服務商的評估和管理也非常重視。跨國公司在華出于風險考慮通常不會只選擇一個物流服務商,使用物流服務商的數量一般在2~5個,目的是通過競爭調動各物流服務商的積極性。使用的物流服務商類型基本上是外資物流企業和國內物流企業混用。針對于物流服務商物流運作情況,跨國公司會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抽檢,并根據規范的評價標準進行科學評價。
最突出的優勢是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物流外包服務商憑借其物流專長和規模經濟等優勢,通過提高各環節能力的利用率,實現費用節省,可以有效地降低跨國公司在華的物流成本。此外,物流服務商的介入,跨國公司的物流系統的可靠性、響應性、高效性等得到體現,物流服務質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客戶服務水平,促進了跨國公司客戶的滿意度。此外,借助于物流服務商的網點,跨國公司提高了產品銷售額,擴大了其產品的市場份額。這些有利影響還會提高跨國公司的生產率和利潤水平等整體績效。
此外,采用物流外包后,跨國公司的物流管理運作產生變化還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跨國公司減少了在物流管理運作方面的員工,通過精簡物流管理機構,從而導致管理成本降低;第二,降低了日常作業的風險,增加了日常工作的彈性;第三,跨國公司得到了更加專業的物流服務。總之,跨國公司在華的物流外包對企業的物流運作有著絕對正面、積極的作用。
通過上述分析,跨國公司在華物流外包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對企業績效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并積累了較多的物流外包經驗。鑒于此,我國“走出去”的跨國企業在東道國應著重實施物流外包,主要的物流服務商最好是在中國原有的物流服務商,還應包括東道國本土的物流服務商;對物流服務商進行嚴格篩選和正負向激勵,減少交易費用。同時,對于我國國際物流網絡有限的物流企業而言,很難被我國跨國企業“帶出去”。因此,我國物流企業要加強內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實施“跟進式”策略,為“走出去”的我國跨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
[1]佚名.跨國公司物流外包趨向本土化[EB/OL].(2007-12-07)[2013-09-22].http://www.chinawuliu.com.cn/zixun/200712/07/83692.shtml.
[2]佚名.來華跨國公司在中國物流需求情況調研報告[EB/OL].(2003-07-05)[2013-09-22].http://www.kesum.com/Article/ltcyyj/wlyyj/200605/19164.html.
[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2011年中國物流發展報告[R].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