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鐵路交通視覺景觀研究
張美嬌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作為城市外緣景觀的鐵路景觀,其在生態、旅游以及文化方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是現代線性景觀帶。鐵路景觀設計主要指鐵路沿線范圍內由各種學科理論集合而成的理論,并需要同鐵路沿線各種工程要素結合,綜合考慮原有自然環境以及人文要素,創建同城市環境協調的通道。
鐵路景觀;視覺;設計;景觀
作為外緣景觀的鐵路景觀在具有能夠滿足實用性的功能結構基礎上,視覺上也能夠滿足多層次全方位的觀賞性,是體現不同地區人文景觀差異的重要景觀設置。鐵路景觀的基本構成同普通景觀一樣,但其突出特點表現在規劃設計上需要充分考量景觀移動的層次性以及動態性和交融的流暢性,并要具有瞬間體驗感。鐵路景觀需要以鐵路相關技術工程指標為前提,并在此基礎上將鐵路工程同環境和諧、生態和諧等理念相結合,需要對鐵路的可持續發展予以強調,這將會給鐵路工程文化內涵以及設計層次帶來更好的發展。
鐵路景觀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A動態性。隨著列車的移動景色會發生變化,沿線景物具有動態效果。
B層次性。隨著景觀動態性變化,會發生背景物以及標志物的改變,旅客只能在行駛的列車中觀賞沿途景色,由于列車的移動,旅客的視點也會移動,因此對鐵路沿線的景觀認識是具有變化性的大尺度、層次性景觀。
C交融性。列車的行進路線綿長而悠遠,其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而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
D瞬間性。由于列車不斷的前進,因此景觀出現在旅客眼中往往只是瞬時的。
通過觀察可以看出很多出行的旅客中,單獨出行者往往會欣賞沿途的風景。而當列車經過的區域發生明顯的景色變化時,旅客對窗外景色觀賞的幾率也會增加;若出現提示性因素時,會有更多的旅客注意窗外的風景;當旅客進行某項活動時間久了,也會通過向外觀望進行放松;若列車速度過快或者窗外出現過近的景色時,旅客會落下窗簾。
因此可以看出,在對沿線鐵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通過車窗可以起到一些限定作用,滿足旅客要求,令旅客能夠得到愉快的視覺感受,并且通過提示性的信息,還能夠促使旅客對景致的欣賞。
此外車速、視線范圍以及視線的高低都會對乘客對景色的欣賞造成影響。由于列車景色基本平行列車,主要在鐵路的兩側,觀賞者會受到列車的速度以及景色的距離影響而使得旅客開始對景色進行觀賞。旅客對鐵路景色的體驗是在車內隨著列車的行駛而慢慢展開的,并逐步的將城市空間敞開、慢慢放大自然景觀。這會使得旅客對城市做出瞬間評判,直接帶給旅客愉悅的感受。這種感受直接取決于窗外的景致。
鐵路景觀設計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城市路段、山區路段以及平原路段。
(1)城鎮路段的設計
作為城市門戶景觀,鐵路城鎮段的沿途景觀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形象。鐵路景觀在該段除了要展現一個城市的文化之外,其主要功能是為了綠化城市和降低噪音。并且經過大城市時,鐵路的綠化帶還分為一般的城區綠化和站區綠化兩種,站區的綠化主要作用是發揮景致的美感,而一般的城市綠化則以綠化為主,兼具降低噪音和美化環境。
火車在逐漸進入城區的過程中會降速,并緩慢停靠站場,此時旅客對窗外景色的觀察方式逐漸轉變,由動態變成靜態,視線也逐漸的從遠處轉移到近處,景觀造型的設計理念應當轉變為細部設計,用以提高景致的美感,增加乘客觀賞景色的愉悅感。由于鐵路綠化在城鎮段的景色規劃寬度每側寬20米至50米,具有較好的管理養護條件以及場地條件,因此綠色植物應當以美化環境和造景作為主要功能。可以選擇落葉小喬木以及常綠植物作為主要植被,該類植物的抗污染、美觀性以及有害氣體的抗性較高,通過成片種植不但能夠體現群體美,同時同其他的植被相互配合,能夠打造更加美麗而富有層次感的景觀效果。
(2)山區路段的設計
穿越山區的鐵路線路一般采用繞行以及穿越隧道的方式,鐵路周圍的環境更是多變而富有層次,其自然景觀帶給人豐富的空間體驗。由于列車的運動速度過高,因而乘客對山區景色的感受就只有恢弘,因此其景觀對于乘客的視覺美感影響并不大。并且基于其地形復雜的因素,綠化立地條件較差,但是鐵路工程的建設會對周圍的植被造成影響,所以應當根據施工當地的具體情況以及氣候因素等,選用一些耐旱和根系發達的野生植物作為修復生態之用,并且該類植物無需修建具有高抗病蟲害的特性。
(3)平原路段
鐵路在穿越平原區域時,往往進行單向的平穩運動,乘客的視野也變得相對開闊,常常會被遠處的景物所吸引。而對近處景觀的觀賞只是瞬間、模糊的,因此平原段綠化景觀應在防護的基礎上利用透景、框景和障景的手法,將沿途的自然人文景觀組織成一幅連續的視覺畫面,將遠山、近水、農田、村莊等景觀元素有序的展示在乘客面前,對于沿途有礙觀瞻的破舊廠房、垃圾堆等景物,一方面應盡量利用密植喬灌木將其完全遮擋,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沿路植物景觀的營造,形成喬灌草相搭配的植物景觀廊道,利用草花或花灌的色彩和種植形態,將人的視覺吸引到近處。當鐵路處于農耕平原段時,綠化景觀還應考慮路外的景觀效果,避免對田園風光的生硬阻隔。應選用當地鄉土樹種,利用多樣與統一的藝術原則,注意植物種植的景觀節奏和韻律,將鐵路廊道本身作為鑲嵌在大地上的獨特人文景觀。
另外,在生態條件以及經濟環境較好的地方,鐵路應當同周圍的苗圃以及經濟林等結合進行綠化,不但能夠起到生態防護的作用,同時在景觀的美感以及經濟的帶動上同樣會予以增強,由于鐵路線路的運輸作用,能夠提高鐵路沿線的社會經濟性能,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業結構的調整。
[1]鄒麗麗,蔡君.視覺資源管理系統在景觀規劃中的作用[J].河北林果研究,2010(03).
[2]朱小剛.高速公路視覺空間研究及其在景觀規劃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0.
[3]齊增湘,徐衛華,肖志成.基于GIS的秦嶺山系視覺景觀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2(11).
作者身份證:230103199003204243
U212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獻標識碼: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