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松柏
(廣州市交通高級技工學校,廣東 廣州510540)
中等職業教育,是指以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目的的專門教育。以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按社會需求原則、針對性適應性相結合原則設置專業;按突出應用性、實踐性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基礎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為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汽車維修企業不會再延用傳統的師徒制模式的培養方式,而會十分重視汽車維修人才的引進,需要適應現代汽車維修新型的機電一體化人才進入維修行業。 作為培養應用型、 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應順應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汽車電氣設備》 課程是中職學校汽車類專業后續課程學習和技能訓練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操作技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中職教育的蓬勃發展,示范校建設也在逐步深入,但目前的教學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1)是知識與技能割裂、理論與實際脫節的表現較為明顯,教學中仍沿用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技能實訓為輔的傳統教育方式,重視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和生產實際不同步,讓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性內容較少。
(2)中職類學校的生源素質是有目共睹的:中職學生整體水平較低,文化基礎普遍較差,缺乏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自學能力弱,上《汽車電氣設備》課時,學生常常會因為“聽不懂”和“不會做”而無心向學,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也是導致中職《汽車電氣設備》教學進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當前,中職學校的教學大多仍然當前多數教師仍然采取一支粉筆一本書,“以教師講授為重心”的教學方法,其方法根本缺陷在于不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積極性的調動和潛能的挖掘。
因此,在這樣的時代形勢下,職業學校如果仍依靠傳統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本教案,老師臺上講,學生坐著聽”的呆板單一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出的人才, 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需要。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受現代企業歡迎的技術人才,是目前職業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他是一種創新的職業教學理念。他是指在職業培訓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用行為來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 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老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出諸如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引導課文法” ……等等具體的新教學方法。
因此,要應用和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首先要從創新教學方法入手。 在這種創新教學理念指導下老師首先要轉變角色,要以主持人或引導人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使用輕松愉快的、充滿民主的教學風格進行教學。還要當好助手,要不斷地鼓勵學生,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并有能力去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獨立工作的能力。 下面是本人在《汽車電氣設備》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些探索與實踐。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法。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它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 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 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在上《汽車電氣設備》第一節課時,我并不急于把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也沒在教室里講理論知識(電路的基本組成),而是把學生帶到實訓室,5 人為一組,每組發一副電池、一個開關和一個燈泡和導線若干,讓學生按圖連線,當開關合上,燈泡發光的瞬間,學生們顯得興致勃勃,我適時地介紹了《汽車電氣設備》課的學習內容和在汽車維修專業中的地位并告訴他們: 你們現在連接好的這個線路,我們就稱為電路,然后提問:電路是由哪些部件構成? 每組觀察自己的線路后,把結果寫下來交給老師。 大部分同學都寫:1 電池2 燈泡3 開關,有少數同學寫:1 電池2 燈泡3 開關4 電線,對于寫出四部分構成的同學,我表楊他們觀察細心,同時問:“沒有電線,燈泡能亮嗎?”只寫出三部分構成的同學對電線的記憶就深刻了,這時我就在黑板上板書:
電路的基本組成:
(1)電源(電池)
(2)負載(燈泡)
(3)控制裝置(開關)
(4)導線(電線)
就這樣,同學們在做中學,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了理論知識,沒有人因為電路的簡單而不以為然,大家都對《汽車電氣設備》這門課產生了興趣。
項目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例如:《傳統點火電路》時,給同學們設置了一個傳統點火電路連接的小項目:5 人一組,同時選出四個組長,學生先對項目進行討論,畫出原理圖或接線排列圖,選擇器材,最后確定實施方案,項目完成后,寫出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與體會,最后由老師進行評估。 表1 是該項目的實施方案:

表1 項目:傳統點火電路連接

?
學生接到任務后,情緒高漲,紛紛埋頭苦干。一開始我并沒有把原理圖畫出來,讓同學們自己接線,結果有一小部分同學把線路接成短路了,接成短路的同學在組長的指導下高高興興地改過來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當實驗成功時,他們會滿心喜悅,勃發自信,同學們都說不想下課了。 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汽車電氣設備》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課程的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教師用語言不易描述。 在教學中,往往有許多圖景難以被學生想象,實驗又無法進行,而這對于學生的理解,掌握概念和規律有重要作用。 如果能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制作逼真的模擬課件,使演示實驗全體可見,增強實驗效果,就可以幫助學生擺脫這些認識障礙。 例如:電容器充放電,三相交流電的產生、電路的電流流向等,還有電場與磁場在實驗中是看不到的,學生感到很抽象,如采用多媒體三維動畫技術模擬該過程,學生就能夠很清楚地看到電場線、磁感線的整體分布及動態變化過程,模擬結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論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直觀圖象,讓學生在大腦中產生強烈的真實感,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情緒也調動起來,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以上是本人應用行為導向型教學法在《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中的一些探索與實踐,通過實踐發現:行動導向型教學法在《汽車電氣設備》教學中已初步顯出其獨特的誘人魅力,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激發了,課堂氛圍變得積極、活躍、和諧,教師的教學熱情高漲,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綜合實踐能力也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由此看來,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中培養技能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毛峰.汽車電氣設備[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7-1.
[2]程少偉.談行為引導教學法之項目教學法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5(11).
[3]江熒,朱強.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及其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