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 高華
9月17~19日,全國教師教育學會幼兒教師教育委員會2014年學術年會在沈陽召開。本次年會由沈陽師范大學承辦,主題為“規模與質量:新時期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來自國內外的12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年會。
東北師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向葵在題為“三性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實踐指導”的主題報告中介紹了自己的幼兒園教育理念與實踐經驗。“三性”即天性、心性和個性。其中,天性是指人的先天屬性;心性是兒童固有天性的外延,是兒童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智慧;個性是指人的心理面貌的全部,包括性格、氣質、能力等。三性教育的目標是引領兒童成長,讓兒童既學會做人,又學會做事,為兒童獲得終身幸福奠定基礎。張向葵總結了自己6年多兼職做幼兒園園長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三性并茂”的教育實踐體系,即保留天性,啟蒙心性,注重個性。她提出,教育應尊重并遵循兒童的天性,教師可以通過創建和諧環境、引導兒童與自然和社會互動等方式,啟迪兒童的心性發展,既培養兒童獨特的個性,又引導兒童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
美國密爾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凱西·舒爾茨(Kathy Schultz)、副院長琳達·克羅爾(Linda Kroll)和普瑞亞·辛皮(Priya Shimpi)通過題為“美國學前教育教師培養”的主題報告,介紹了美國的學前教育及學前教育教師培養的現狀。當下美國的學前教育強調為兒童的終身發展設計不同的學習方案,重視為所有學前兒童提供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奧巴馬政府提倡建立更多的公立幼兒園,支持讓學前教育成為12年一貫制教育的一部分,并鼓勵各州明確教育目標,承擔更多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責任,以確保學前兒童享有高質量的教育資源。美國各州對學前教育教師的培訓各不相同。琳達·克羅爾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介紹了相關情況。加州的幼兒園教師資歷證明分為六個級別。學前教育教師培養課程側重于兒童發展、兒童與家庭和社區的關系、健康與營養等方面。密爾斯大學的學前教育教師培養強調培養學生的思考與觀察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以期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有責任感和有愛心的學前教育工作者。從20世紀初起,密爾斯大學教育學院開始進行實驗園所與大學之間合作培養學前教育教師的嘗試。密爾斯大學教育學院非常重視學生的實習,認為學生在實習期間與幼兒園教師以及大學教師間的合作學習是幫助學生順利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條件。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院長、教授秦金亮作了題為“幼師院校升級轉型中的學科、專業建設”的主題報告。秦金亮以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為例,介紹了應對學科、專業建設挑戰的策略。一方面,專業建設應向縱深發展,要追求高水平的專業化。學前教育有四種不同的境界,分別是保姆式看管、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主的教育、以游戲為主的教育、幼兒個性化養成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境界對教師有不同的要求。保姆式看管強調教師的日常經驗。以集體教學活動為主的教育注重教師的藝術表現力。以游戲為主的教育要求教師具備環境創設及隨機教育的能力。幼兒個性化養成的教育注重教師的發展評估能力。秦金亮指出,目前我們距離幼兒個性化養成的教育這種最高境界的學前教育還有一定的距離。目前對師范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尚有不足,應通過建設高水平的“臨床型”幼兒園,促使其具備大學的培養功能,以實現在實踐場中培養卓越教師的目標。另一方面,重視專業建設的橫向發展,探索可能的學科專業群建設模式。秦金亮指出,隨著201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將迎來新的挑戰。基于這一情況,他提出了六種學科專業群建設模式:(1)早期教育專業群,包含學前社會教育、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2)藝術教育專業群,包括兒童音樂教育、兒童美術教育、兒童舞蹈教育和兒童戲劇教育。(3)保健、看護、家政專業群。(4)兒童文化產業專業群,包括動畫制作、玩具設計等。(5)特殊兒童專業群,包括特殊教育、康復教育和康復治療學等。(6)兒科學(醫學)專業群,包括臨床康復治療、幼兒保健、兒童營養學等。對于幼兒師范專科學校來說,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可以把著眼點放在兒童文化產業專業群和兒科學(醫學)專業群建設上,從而找到發展突破口。秦金亮還指出,學科專業群建設要考慮人才需求數量與獨立服務行業發展之間的平衡,還需要建立培養成本核算機制。他強調,一個學科的縱深發展,可以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最后,秦金亮強調專科院校獨立升本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其中,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學校學科及專業覆蓋面、科研能力及社會服務核心競爭力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全國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專家委員會秘書處肖東民就“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和使用”作了主題報告。肖東民在報告中指出,當今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資源共享課建設已經是必然的趨勢。
本次年會設立了三個專題分論壇。論壇一的與會代表圍繞“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與會代表認為,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對課程實施帶來了許多影響,教師資格證新規的頒布也對本專科院校現有課程設置帶來不小的挑戰。許多與會代表介紹了各自學校應對這些挑戰的經驗,包括改進藝術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重視教育實習的安排與指導及重視考核教師的綜合素質等。論壇二的主題為“幼兒園教師準入制度相關問題”。與會代表對教師教育改革面臨的新形勢進行了廣泛探討,已經參與教師資格證國家統一考試試點的學校與大家分享了經驗,介紹了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與面試的具體內容及操作過程等。部分與會代表介紹了各自學校的備考情況和改革舉措,包括選擇高質量的高中生源,課程設置兼顧考證需要和能力培養,舉辦考證輔導、訓練答題技巧和進行模擬考試等。參與論壇三的與會代表就“美國幼兒園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關問題”,與來自密爾斯大學教育學院的三位專家進行了交流。焦點集中在美國學前教育教師職前培養的課程設置、職前實踐教學開展情況以及在職教師培訓等方面。美國學前教育教師職前培養非常重視通識知識的儲備,要求學生對語言和讀寫、藝術、數學、身體鍛煉和體育、科學、社會研究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積累,注重人文、自然、社會等領域知識的平衡。同時,美國學前教育教師職前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實踐性課程貫穿師范生的學習過程,每門課程都會安排相應的實踐環節,以促使師范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問題相結合。與其說美國的學前教育教師培養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教導幼兒”,不如說是“讓學生學會如何了解幼兒”“不是讓學生學習某一種教育幼兒的最好的方法,而是通過了解幼兒去找到適合幼兒的方法”。
與會代表認為,本次年會的主題報告和分論壇均聚焦當前學前教育發展對學前教育教師培養的要求及挑戰,重在問題探討和經驗分享,具有啟發性和借鑒性。每年一次的學術年會已在學前教育工作者中產生了良好影響,成為我國學前教育教師培養交流的良好平臺,為加強學前教育學術交流,推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