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懷宇,房威
(沈陽化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遼寧 沈陽 110142)
在眾多氧化物半導體中,TiO2因其具有廉價、無毒、反應條件溫和、化學性質相對穩定、無二次污染、可循環利用等優點,倍受世人青睞[1-3]。然而純TiO2不僅對光的吸收范圍窄,而且光生電子-空穴對易復合,量子產率較低,使得其光催化效果并不理想。已有諸多報道采用硝酸銀為Ag 物質的摻雜給體,通過溶膠-凝膠法[4]制備改性TiO2催化劑[5],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貴金屬摻雜主要機理是當半導體表面和金屬接觸時,載流子重新分布。電子從費米能級較高的n 型半導體轉移到費米能級較低的金屬,直到它們的費米能級相同,形成肖特基勢壘,成為俘獲激發電子的有效陷阱,光生載流子被分離,從而抑制了電子和空穴的復合[6]。相對于TiO2粉體而言,負載到不同基材上的TiO2薄膜更易回收,因此對于TiO2薄膜的研究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溶膠-凝膠法生產成本低,是目前常用TiO2薄膜制備方法之一[7]。
本文以鈦酸丁酯為鈦前驅體,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Ag-TiO2溶膠,采用浸漬提拉在玻璃片上制備Ag-TiO2薄膜,為了制得具有孔隙結構的薄膜,添加了表面修飾劑PEG4000,通過TG-DTA、XRD 及SEM對樣品進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作為降解物,考察了薄膜煅燒溫度及Ag 摻雜量對光催化性能的影響。
鈦酸丁酯、聚乙二醇4000 均為化學純;無水乙醇、冰乙酸、硝酸銀、甲基橙均為分析純。
T6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DF-1 型集熱式磁力攪拌器;JSM-6360LV 型高低真空掃描電子顯微鏡;D8 Advance 型XRD 衍射儀;TH-100QX 型超聲波清洗機;BSA 標準型電子天平。
為防止鈦酸丁酯水解過快,溶膠的制備過程在5 ℃下進行,三孔燒瓶中放入84 mL 無水乙醇進行攪拌,緩慢滴入36 mL 鈦酸丁酯,并將去離子水、無水乙醇和冰醋酸混合,逐滴加入到三孔燒瓶中,加入一定量AgNO3粉末,繼續攪拌并添加PEG4000 作為薄膜表面修飾劑,將制得的Ag-TiO2溶膠進行超聲分散1 h。用清洗過的大小為50 mm ×50 mm 的玻璃片作為載體,采用浸漬提拉法鍍膜,每層膜在100 ℃下干燥10 min,重復鍍膜并干燥,制得膜層數一定的Ag-TiO2薄膜,最終在一定溫度下煅燒得到產品。
以濃度為20 mg/L 的甲基橙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評價薄膜的光催化性能,在自制的暗箱中進行紫外光催化反應。取50 mL 甲基橙溶液裝入培養皿中,然后將鍍膜的玻璃片浸入溶液中,在30 W 紫外燈下光照10 h,每隔1 h 取樣,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試甲基橙溶液在505 nm 處的吸光度,與光照前的甲基橙溶液相比,確定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以此表征薄膜的光催化性能。
式中 A0——溶液的初始吸光度;
A——光催化反應后溶液的吸光度。
對AgNO3質量分數為0.5%的Ag-TiO2干凝膠進行差熱和失重測試,TG-DTA 曲線見圖1。引起失重的主要原因是溶膠中吸附水、乙醇等物質的脫附釋放,以及有機物的碳化分解。
由DTA 曲線可知,200 ~400 ℃范圍內的放熱峰對應有機物的氧化,以及二氧化鈦由無定型向銳鈦礦型的轉變,TG 圖中出現明顯失重,420 ~500 ℃有一寬的較弱放熱峰,對應銳鈦礦相的生成。在500 ~700 ℃范圍內有一個較寬的放熱峰出現,可能是銳鈦礦相向金紅石相轉變的一個范圍,從500 ℃開始轉變到700 ℃基本完成。
圖1 Ag-TiO2 的DTA-TG 曲線Fig.1 DTA-TG curves of Ag-TiO2
圖2 為Ag-TiO2的XRD 曲線。
圖2 Ag-TiO2 溶膠不同煅燒溫度下XRD 圖Fig.2 XRD patterns of Ag-TiO2 samples sinte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由圖2 可知,煅燒溫度為400 ℃時,Ag-TiO2處于無定形狀態,當煅燒溫度達到500 ℃,銳鈦礦相晶體出現,隨溫度升高,銳鈦礦相的含量逐漸增加;600 ℃時,二氧化鈦逐漸向金紅石相轉變。
煅燒溫度過低,沒有完全揮發的有機物殘存在二氧化鈦網格中,使銳鈦礦相二氧化鈦的強度降低。煅燒溫度過高,二氧化鈦晶型由銳鈦礦型向金紅石型轉變,由于金紅石型二氧化鈦催化效果低于銳鈦礦型,煅燒溫度過高會降低膜的光催化活性。
Ag-TiO2不同煅燒溫度下的SEM 見圖3。
由圖3 可知,Ag-TiO2薄膜在煅燒溫度為300 ℃時,Ag-TiO2表面形成較大的溝壑,孔結構不明顯;400 ℃時,薄膜表面出現清晰的小孔結構;500 ℃時,薄膜表面形成均勻的小孔結構,并伴隨較小的二氧化鈦顆粒生成,粒子開始轉變為較規則的形狀;溫度升高到600 ℃,形狀規則的TiO2晶粒增多并密布在薄膜表面,孔隙結構發育明顯,但此時晶粒尺寸變大,導致比表面積下降,催化劑與被降解物接觸面積減小,引起催化活性的降低。
圖3 Ag-TiO2 不同煅燒溫度下的SEM 圖Fig.3 SEM patterns of Ag-TiO2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圖4 為鍛燒溫度500 ℃,鍍膜6 層,不同Ag 摻雜量的TiO2薄膜對甲基橙的降解率。
由圖4 可知,摻雜Ag 后TiO2的光催化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Ag-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隨Ag 摻雜量的增大而先增大后減小,并且當AgNO3質量分數為0.5%時,降解率達到90%以上。
適量的Ag 摻雜可以有效增大光生電子-空穴的分離幾率,使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提高。而當摻Ag 量繼續增加時,Ag 尺寸隨之變大,捕獲光生電子活性中心的能力降低。同時在高溫下,Ag 會大面積包裹住TiO2晶粒,阻隔了TiO2與降解物的接觸,從而導致TiO2光催化性能的下降。
圖4 不同Ag 摻雜量的Ag-TiO2 膜對甲基橙降解率的影響Fig.4 Curves of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rate by Ag-TiO2 samples with different Ag + content
圖5 為AgNO3質量分數0.5%,鍍膜6 層,煅燒溫度對Ag-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率的影響。
圖5 煅燒溫度對Ag-TiO2 膜降解甲基橙的影響Fig.5 Curves of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rate by Ag-TiO2 samples calcin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由圖5 可知,煅燒溫度為300 ℃時降解率最低,提高煅燒溫度,Ag-TiO2的光催化活性不斷增大;500 ℃時,薄膜光催化活性最高,甲基橙溶液降解率達到90%以上。煅燒溫度繼續升高,薄膜催化活性下降。由XRD 圖可知,500 ℃樣品中銳鈦礦含量較多,光催化活性最好;600 ℃樣品中金紅石含量增加,會使光催化性能下降。因此,最佳煅燒溫度為500 ℃。
(1)采用溶膠-凝膠工藝,添加表面修飾劑制備了具有孔隙結構的Ag-TiO2薄膜。
(2)隨著煅燒溫度升高,TiO2的結晶度提高,并在500 ℃逐漸由銳鈦礦型向金紅石型轉變,復合薄膜表面的TiO2顆粒形狀由不規則形狀轉變為較為規則的球型,在煅燒溫度為500 ℃時,復合薄膜具有較好的光催化活性。
(3)隨著摻銀量的提高,復合膜的光催化活性先增大后減小,在AgNO3質量分數為0.5%時,有較好的光催化活性。在30 W 紫外燈下光照10 h 內對甲基橙的降解率為95.32%,遠高于純TiO2在同等實驗條件下對甲基橙的降解率(56.24%)。
[1] Zhao J,Li B,Onda K,et al. Solvated electrons on metal oxide surfaces[J].Chem Rev,2006,106:4402-4427.
[2] 陳永剛,劉素文,馮光建,等. 氮鑭共摻雜TiO2納米粉的溶劑熱法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J]. 硅酸鹽通報,2009,28(1):63-66.
[3] Meng F M,Lu F.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thin films prepared by RF magnetron sputtering[J].Vacuum,2010,85(1):84-88.
[4] 馬琦,胡富苗,張保柱,等. Ag+修飾改性TiO2薄膜的制備、表征及日光催化性能研究[J].化工科技,2005,13(5):23-25.
[5] 任學昌,史載峰,孔令仁. TiO2薄膜的Ag 改性及光催化活性[J].催化學報,2006,27(9):815-822.
[6] 張瑩,燕寧寧,朱忠其,等.Ag-TiO2光催化劑的制備、性能及機理研究[J].功能材料,2013,44(2):172-176.
[7] 楊南如,余桂郁.溶膠-凝膠法的基本原理與過程[J].硅酸鹽通報,199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