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地既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更是農民最可靠的社會保障。現階段我國農村土地問題的核心是土地制度。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中首次將征地制度改革問題列入報告中,不僅體現了黨和政府嚴格征地制度的態度,更體現了深化改革和關系“三農”的決心。本文在深入分析當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面臨問題的基礎上,就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農村;土地制度;土地流轉;改革
一、引言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改革征地制度,強調要“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土地制度改革也成為十八大報告的主要亮點之一。同時,報告申明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對新時期深化農村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關于農村土地制度的創新是全方位、大力度的,將再一次釋放促進農村發展的紅利。深刻理解和領會這些重要論斷的精神實質,是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前提。隨著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中心的一系列問題成為熱點問題、焦點問題。
二、現階段農村土地制度面臨的主要問題
30多年來,隨著農村土地制度的不斷發展完善,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生產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向總量平衡、豐年有余的根本轉變。自2004年起,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2013年突破6億噸,人均占有量連續多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同時也要看到,隨著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現行農村土地制度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
1.農村土地產權模糊與缺失
近年來,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呈現出模糊化、缺失化。一是所有權虛設。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模糊,集體成員、集體經濟組織都沒有法律上的界定,城鎮國有土地事實被地方政府的多部門實際占有。二是收益權不公。由于缺乏清晰的制度約束,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合理收益無法保障。農民集體法律地位模糊,集體所有規定不明,導致了集體土地在轉為國有土地并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在地方政府、開發企業、集體組織和農民之間分配不公,農民合理收益難以保障。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規范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程序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市場不完善。土地所有權市場沒有形成。除農村集體土地通過行政征收轉為國有土地外,農村集體土地和城鎮國有土地的所有權不能交易。二是市場交換機制沒有建立。私下流轉,不申請、不備案。大多數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都是農民私下進行的,根本不向發包方備案或申請,作為農村土地的所有者的發包方,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審批權、知情權和監督權蕩然無存。
3.宅基地管理制度混亂
宅基地是我國土地制度下特有的一種土地形式,指農村農民個人經依法批準,用于建造自己居住的住宅的集體所有土地。我國農村村莊占地量大面廣,宅基地超標問題也普遍存在,超占宅基地有償使用等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存在著一定風險。首先,多占的土地難以合理有效的處理,并且部分長期在外就業且戶籍不在農村的人員在農村占有的宅基地和祖傳房產,由于缺乏退出機制,難以盤活,導致出現人口城鎮化進程加快,而農村用地不減反增的現象。其次,宅基地多用于買賣、抵押、擔保、轉讓,有人稱之為“自由的土地、自用的建筑”。
三、新時期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1.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
全面開展對農村宅基地的確權、登記和頒證,向農戶頒發具有法律效力的宅基地權屬證書,建立完善的宅基地使用權統一登記體系,為宅基地管理和使用權保障奠定基礎。同時,在保障農戶合法權益前提下,探索建立農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對自愿退出的給予合理經濟補償。
2.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
完善農村土地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城鄉土地的使用權的法人和自然人擁有的制度。對農業用地實行使用權農戶無期、無償擁有制度,對于住宅用地實行定額、無期、無償使用制度,對于超額的宅基地和城鄉建設用地實行有期、有償使用制度,對農村建設用地實行有期、有償使用制度。
3.引導和規范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行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加快建立農村集體經營行建設用地產權流轉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政府應轉變角色,退出土地經營職能,轉向土地的規劃、管理以及市場監督等。
四、結語
任何社會制度的變遷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短中期來看,需確認并清晰化城鄉土地的產權,兼顧好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合理提高個人收益,擴大試點“農地直接轉為經營性用地制度”,以及城鄉土地使用和交易稅征收等制度。從長期來看,政府的政策和立法都必須有根本性突破,建立全部土地所有權制度的國有化,實現使用權的自然人和法人化的有償使用、收益合理分配、自由處置的產權制度,減少人為因素對土地資源配置的干預和不合理控制。
參考文獻:
[1]劉翠環.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討[J],農業經濟,2011(3):93.
[2]劉權瑩.探究農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新改革[J].技術與市場,2012,19(2):113-115.
[3]張振鵬.關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12):338-339.
作者簡介:
蘇新亞(1990-),女,漢族,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專業:農村區域發展。